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外媒關注中國街頭共用單車大戰:燒錢搶份額 毀損率高企

德國《商報》網站3月13日刊登題為《中國的自行車戰爭》的文章稱, 工人們開著巨大的白色載重汽車往前行駛, 然後停下來把自行車卸到人行道上。 10輛, 20輛, 30輛, 最終55輛橘黃色的兩輪自行車排滿了北京二環一個地鐵入口處的道路。 但它們不是普通的交通工具, 而是初創公司摩拜單車的租賃自行車。

僅過了幾分鐘, 第一位路人就停在這些自行車前面。 “非常實用, ”她說。 她從上衣口袋裡掏出智能手機, 掃了掃自行車上的二維碼。 一聲短鳴後, 自行車的鎖開了。 “目前幾乎每天都有折扣。 我幾乎總是免費騎車, ”這位行人說。

然後, 她跨上自行車騎走了。

文章稱, 中國曾經是一個自行車王國。 不過, 這個時代似乎結束了。 汽車成為身份的象徵。

但在中國的大城市裡出現了很多初創企業, 它們提供租賃自行車這種便捷的交通工具。 畢竟當中國大城市陷入嚴重擁堵時, 汽車是無用的。

兩大供應商主導了業務:摩拜單車和OFO。 摩拜單車上個月還在新一輪融資中募集到了2.15億美元。 該公司背後的投資者是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巨頭騰訊公司和全球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合同供應商富士康公司等企業。 OFO甚至在3月份吸引了4.5億美元投資。 它的支持者有智慧手機製造商小米公司和出行服務商滴滴公司。

競爭對手們試圖通過有誘惑力的條件吸引顧客使用它們的服務。

它們幾乎以幾周的節奏把服務擴展到新城市。 摩拜單車想通過更高品質的設備為自己贏得分數, 估計每輛自行車購置成本為3000元人民幣。 而OFO專注於低廉的入門成本, 每輛自行車只投入大約250元人民幣。

現在, 懷疑這些公司戰略的聲音多了起來。 文章稱,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魏武揮表示, 摩拜單車太昂貴了。 這位學者在北京舉行的一個經濟會議上說, 對自行車的高額投資或使這家公司的成長癱瘓。

目前, 北京和上海有些地方已經堆積了摩拜單車、OFO以及其他供應商的大量自行車。 供應商們在更換毀損自行車方面幾乎應接不暇。 使用者已經在網路上開玩笑說, 繼鋼鐵行業和太陽能行業之後,

現在中國自行車行業也出現了產能過剩。

上海商人邁克·黃(音)說:“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仍處於大規模燒錢搶奪市場份額的階段。 ”他對彭博新聞社說, 投資者很容易進入市場, “競爭比矽谷那裡還殘酷”。 (編譯/聶立濤)

資料圖:共用單車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