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民日報:江蘇實施組團式醫療援疆

《人民日報》 2018年01月24日 16 版 版面截圖

江蘇組團式醫療援疆模式贏得了新疆人民的好評。 陳 彥攝

由克州人民醫院江蘇援疆醫療專家組成的義診團隊來到烏恰縣吾合沙魯鄉和玉其塔什草原,為當地農牧民送醫送藥。 陳 彥攝

原題:變零星選派為集體作戰 既診治病人又培訓醫生

江蘇實施組團式醫療援疆

2017年12月3日上午9點,江蘇已是太陽高照,但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依然是天色朦朧,東方欲曉。 全國著名血液病專家、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吳德沛教授,帶領克州人民醫院的醫生們例行查房。 他仔細詢問患者病情,一一叮囑注意事項。

在江蘇省衛生計生系統的大力支持下,從2016年開始,江蘇探索實施“組團式”醫療援疆模式,分兩批從8個省屬三甲醫院選派40多名醫療骨幹組團援助克州人民醫院。

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克州黨委副書記關永健說,“組團式”醫療援疆工作變過去零星選派、單兵作戰為組團選派、集體作戰,有力提升了克州人民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水準,既讓邊疆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和內地一樣的優質醫療服務,也説明當地醫生提高醫技,為克州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江南名醫”來到家門口

“我從來都沒想過自己的病能被江蘇的大夫治好,他們救了我的命!我的家庭條件不好,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不可能恢復到現在這個樣子。 感謝江蘇來的大夫!”這是“潤心計畫”援疆醫療專案的受益患者——新疆克州柯爾克孜族說唱藝人多來提·卡熱發出的感慨。

多來提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必須接受手術才能確保生命安全。 然而,當地醫院卻沒有實施這項手術的條件,多來提需要被轉至烏魯木齊治療,但家裡拿不出高昂的醫藥費。 正當多來提一家愁眉莫展之際,江蘇省人民醫院與克州人民醫院聯合開展的“潤心計畫”組團援疆醫療專案找到了他們。

地處帕米爾高原之邊、海拔1300米的地域環境,加上飲食習慣和醫療條件的限制,克州的心臟病患者較多。 2016年6月,由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內科、麻醉手術科等科室的13名成員組成的首期“潤心計畫”專家團隊抵達克州,在一周的時間裡為當地患者實施了6台心臟外科手術,多來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關永健介紹,“組團式”醫療援疆是由中組部統籌,國家衛計委和對口支援省指派省屬三甲醫院,根據對受援醫院的評估情況確定若干科室和工作目標,成批次組團選派醫療骨幹,提升受援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整體管理水準。

“潤心計畫”是組團式醫療援疆的一個項目。 自2016年6月至今,該計畫已經先後開展了8期,為當地患者實施了62台心臟手術,術後通過當地醫生隨診、遠端會診指導等方式,保障患者儘快徹底康復。

“做好對口援疆各項工作,是江蘇省委、省政府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擔當。 ”關永健說,2017年江蘇前指共安排援疆專案70個、資金4.9億元,克州各族老百姓已從中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組團式醫療援助成了真真切切的幫助。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克州人民醫院院長丁強介紹,2017年醫院接診患者2.02萬人次,實施手術1505台次,相比同期增長近10%,越來越多的各族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江南名醫”的優質服務。

“院包科”,填補西部醫院空白

新一輪對口援疆開展後,江蘇省有關領導率團到克州,從醫療狀況、科學佈局、人才梯隊、管理模式等多角度開展調研,一個極具創新的醫療援疆計畫出爐:“院包科”援疆思路。

根據克州的需求,江蘇省從8家省屬三甲醫院選拔出了20名醫療專家和管理人才,其中有教授、副教授,還有各醫院的領軍人物,對口負責克州人民醫院的9個科室,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援疆服務。

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丁強被委派為克州人民醫院院長,全面負責克州人民醫院的運營管理。他說,“院包科”後,讓所有援疆醫療人才均在相關科室擔任科室主任,全面負責科室管理,目的就是促進克州人民醫院專業科室持續發展。同時,這8家後方醫院還是受援科室的大本營和大基地,無論是技術還是藥品、器械,都會給予全方位的支援。

“組團式”援疆醫療團隊以“常見病多發病就地解決”為目標,集中力量打造符合受援地醫療服務需求和醫院實際的新科室、重點科室和特色科室,採用新技術新項目,不斷填補自治區和各地醫療技術的空白。

克州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卡德爾江·木沙說,之前的克州人民醫院不能做心臟手術,2016年江蘇省援疆醫生來了後,組建了克州人民醫院心胸外科。“自2016年6月以來,江蘇援疆醫生在我院共做了8批次心臟病手術,沒有一例死亡,恢復得都很好。”

一所醫院帶動一個科室,一名人才引領一個科室,一個科室服務一方群眾。“在江蘇省‘組團式’援疆醫生的帶領下,我們醫院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克州人民醫院黨組書記艾斯卡爾·白西爾感慨地說,“沒有江蘇的無私幫助,哪有我們醫院的快速發展。”

據介紹,“院包科”援疆模式實施以來,醫院急危重症患者搶救成功率、三四類手術實施率、住院病人轉診率呈“兩升一降”態勢,特別是轉診轉院量同比減少5.2%。

除了醫技的提高,管理也上了一個臺階。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克州人民醫院副院長劉濟生說:“克州人民醫院原來的體檢科設置不合理,原來群眾體檢要到六樓登記,二樓驗血,負一樓拍片子,四樓做B超,往往大半天都完不成體檢。”江蘇醫療援疆團隊來了之後,投資1300萬元,在原來體檢科的基礎上建了一個一站式健康中心。“開業第一天就為300名學生完成體檢,3個月為11400名群眾完成體檢並建成健康檔案,非常方便快捷。”劉濟生說。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卡德爾江·木沙從醫18年,雖然是一名心臟外科大夫,他卻沒做過一台心臟手術,而2017年以來,他的技術成長堪稱是里程碑式的,因為心胸外科目前已經實施的62例心臟手術當中,有4例是由他主刀。卡德爾江說:“心臟手術一出事就是大事,所以我在手術籌備階段就有很大壓力,江蘇來的專家葉文學主任一直鼓勵我,還給我當助手,全程指導我,讓我得以順利完成手術。”

從前一直懷疑這麼高難度的手術能否做下來,4例手術後,卡德爾江的專業技術獲得了很大提高,自信心也驟增。目前,他正打算報考葉文學的研究生,立志要成為葉文學那樣技術精湛的心臟外科大夫。

“醫療‘組團式’援疆不僅要給當地患者看病,更重要的是培養當地醫療衛生人才。”丁強說,留下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克州百姓才能持久享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眼下,克州人民醫院醫療水準和管理能力持續提檔升級,並成功登上創建“三甲醫院”的平臺。關永健說,“組團式”醫療援疆模式不僅“騎自行車帶人”,更重要的是“教會別人騎自行車”。江蘇援疆醫療團隊把人才培養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樣的“師帶徒”工作機制。

劉濟生說,為了不斷完善“傳幫帶”人才培養機制,除了採取“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幹”、“師傅帶徒弟”、送到後方醫院深造等方式,各個科室還制定了《“組團式”援疆人才與克州人民醫院“一對二”師徒對接方案》,明確要求每個專家指導帶教1到3名醫師,目前,已有40余名醫務人員與援疆專家結成師徒對子,並簽訂目標責任,為了更好地推動技術本土化,江蘇省還加強了對醫院相關科室和援疆專家所帶徒弟的評價考核,做好援疆專家和承接團隊的無縫對接。

同時,當地還實行柔性引才。2017年,由美國國家醫學院國際院士勵建安教授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阮長耿教授領銜的院士工作站雙雙落戶克州人民醫院,重點打造康復醫學中心和血液科。這在克州尚屬首次,標誌著培養克州醫療人才工作邁向更高層次。

“把‘輸血’真正變‘造血’留下技術,克州百姓才能持久地享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克州黨委常委、組織部長龍明姬說:“‘組團式’醫療援疆模式不僅有效緩解了醫療戰線專業人才資源不足的狀況,更為克州醫療事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為克州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團隊’。”

《人民日報》 2018年01月24日 16 版

組團式醫療援助成了真真切切的幫助。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克州人民醫院院長丁強介紹,2017年醫院接診患者2.02萬人次,實施手術1505台次,相比同期增長近10%,越來越多的各族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江南名醫”的優質服務。

“院包科”,填補西部醫院空白

新一輪對口援疆開展後,江蘇省有關領導率團到克州,從醫療狀況、科學佈局、人才梯隊、管理模式等多角度開展調研,一個極具創新的醫療援疆計畫出爐:“院包科”援疆思路。

根據克州的需求,江蘇省從8家省屬三甲醫院選拔出了20名醫療專家和管理人才,其中有教授、副教授,還有各醫院的領軍人物,對口負責克州人民醫院的9個科室,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援疆服務。

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丁強被委派為克州人民醫院院長,全面負責克州人民醫院的運營管理。他說,“院包科”後,讓所有援疆醫療人才均在相關科室擔任科室主任,全面負責科室管理,目的就是促進克州人民醫院專業科室持續發展。同時,這8家後方醫院還是受援科室的大本營和大基地,無論是技術還是藥品、器械,都會給予全方位的支援。

“組團式”援疆醫療團隊以“常見病多發病就地解決”為目標,集中力量打造符合受援地醫療服務需求和醫院實際的新科室、重點科室和特色科室,採用新技術新項目,不斷填補自治區和各地醫療技術的空白。

克州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卡德爾江·木沙說,之前的克州人民醫院不能做心臟手術,2016年江蘇省援疆醫生來了後,組建了克州人民醫院心胸外科。“自2016年6月以來,江蘇援疆醫生在我院共做了8批次心臟病手術,沒有一例死亡,恢復得都很好。”

一所醫院帶動一個科室,一名人才引領一個科室,一個科室服務一方群眾。“在江蘇省‘組團式’援疆醫生的帶領下,我們醫院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克州人民醫院黨組書記艾斯卡爾·白西爾感慨地說,“沒有江蘇的無私幫助,哪有我們醫院的快速發展。”

據介紹,“院包科”援疆模式實施以來,醫院急危重症患者搶救成功率、三四類手術實施率、住院病人轉診率呈“兩升一降”態勢,特別是轉診轉院量同比減少5.2%。

除了醫技的提高,管理也上了一個臺階。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克州人民醫院副院長劉濟生說:“克州人民醫院原來的體檢科設置不合理,原來群眾體檢要到六樓登記,二樓驗血,負一樓拍片子,四樓做B超,往往大半天都完不成體檢。”江蘇醫療援疆團隊來了之後,投資1300萬元,在原來體檢科的基礎上建了一個一站式健康中心。“開業第一天就為300名學生完成體檢,3個月為11400名群眾完成體檢並建成健康檔案,非常方便快捷。”劉濟生說。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卡德爾江·木沙從醫18年,雖然是一名心臟外科大夫,他卻沒做過一台心臟手術,而2017年以來,他的技術成長堪稱是里程碑式的,因為心胸外科目前已經實施的62例心臟手術當中,有4例是由他主刀。卡德爾江說:“心臟手術一出事就是大事,所以我在手術籌備階段就有很大壓力,江蘇來的專家葉文學主任一直鼓勵我,還給我當助手,全程指導我,讓我得以順利完成手術。”

從前一直懷疑這麼高難度的手術能否做下來,4例手術後,卡德爾江的專業技術獲得了很大提高,自信心也驟增。目前,他正打算報考葉文學的研究生,立志要成為葉文學那樣技術精湛的心臟外科大夫。

“醫療‘組團式’援疆不僅要給當地患者看病,更重要的是培養當地醫療衛生人才。”丁強說,留下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克州百姓才能持久享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眼下,克州人民醫院醫療水準和管理能力持續提檔升級,並成功登上創建“三甲醫院”的平臺。關永健說,“組團式”醫療援疆模式不僅“騎自行車帶人”,更重要的是“教會別人騎自行車”。江蘇援疆醫療團隊把人才培養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樣的“師帶徒”工作機制。

劉濟生說,為了不斷完善“傳幫帶”人才培養機制,除了採取“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幹”、“師傅帶徒弟”、送到後方醫院深造等方式,各個科室還制定了《“組團式”援疆人才與克州人民醫院“一對二”師徒對接方案》,明確要求每個專家指導帶教1到3名醫師,目前,已有40余名醫務人員與援疆專家結成師徒對子,並簽訂目標責任,為了更好地推動技術本土化,江蘇省還加強了對醫院相關科室和援疆專家所帶徒弟的評價考核,做好援疆專家和承接團隊的無縫對接。

同時,當地還實行柔性引才。2017年,由美國國家醫學院國際院士勵建安教授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阮長耿教授領銜的院士工作站雙雙落戶克州人民醫院,重點打造康復醫學中心和血液科。這在克州尚屬首次,標誌著培養克州醫療人才工作邁向更高層次。

“把‘輸血’真正變‘造血’留下技術,克州百姓才能持久地享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克州黨委常委、組織部長龍明姬說:“‘組團式’醫療援疆模式不僅有效緩解了醫療戰線專業人才資源不足的狀況,更為克州醫療事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為克州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團隊’。”

《人民日報》 2018年01月24日 16 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