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化瓷器:建福宮大火燒出一對千萬級“難兄難弟”

自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在香港蘇富比中以2.8124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24938014億元)成交, 並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之後。 專家預測, 將帶動新一輪的瓷器投資熱, 而最受矚目的當屬成化年制的瓷器。 那麼成化年制瓷器又該如何鑒定呢?

成化青花可以說是明代中期青花瓷藝術的代表, 具有玲瓏秀奇、端巧工細的特點。 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成化初年所制, 與宣德青花相似, 特別是採用與宣德青花一樣的進口蘇麻離青,

致使二者更難區分;另一類則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為特點, 也屬成化青花的代表, 後弘治青花與之類似, 有“成弘不分”的說法。

方法一:辨胎釉——釉質肥腴, 潤如凝脂

成化瓷器胎質具有潔白、細密、乾澀的特點;胎體常秀美而輕薄, 如迎光透視則呈牙黃色或肉紅色;釉色微微閃青, 撫之如嬰兒的肌膚。

方法二:辨紋飾——線條纖細柔和, 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

成化瓷器紋飾線條纖細柔和, 多採用雙線勾勒填色法, 顏色較淡, 淡雅之姿如輕歌漫舞, 畫意飄逸瀟灑。 成化鬥彩器物裝飾則濃淡搭配得宜, 平塗為主, 不分陰陽, 缺少層次感, 故有“成窯一件衣”之說, 山石紋飾也無凹凸之感。

方法三:辨彩料——“姹紫”一色獨具特色,

色如赤鐵

成化色彩效果具有清雅。 色彩特徵為:鮮紅色, 豔如血, 厚薄不勻;鵝黃色, 嬌嫩透明而閃微綠色;杏黃色, 閃微紅;水綠、葉綠、山子綠色, 皆透明而閃微黃;蜜蠟黃, 色稍透明;赭紫色暗;薑黃色濃光弱;姹紫色, 色濃而無光。 而眾彩色中獨具特色的當屬“姹紫”一色, 其色如赤鐵, 表面乾澀無光, 後世難以模仿, 也成為了成化一代的突出標誌。

方法四:辨工藝——器物砂底呈褐黃色, 俗稱“米糊底”

成化瓷器修胎規整, 瓶、罐、壺等琢器腹部可見接胎痕, 但接胎痕不明顯;盤子多存在塌底現象, 碗、盤類底足較直、較高。 官窯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兩種。 施釉類器物底部釉色多與器身釉色一致, 砂底則呈褐黃色, 俗稱“米糊底”, 但撫之, 無粗糙感,

卻溫潤細滑。 通常器物底足牆較窄, 足脊圓;露胎處可見黃溢;器物裡釉、底釉平滑細膩;足外牆通常圍有兩或三道弦紋, 一道靠上, 另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 靠近足根那條圈線較深, 上面一條則較淡。

方法五:辨款識——成化款肥

明代成化年間官窯瓷器款識包括“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兩種, 不見“成化年制”款, 且只有楷書款, 不見篆書款。 成化官窯瓷器年款主要體式為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圍以青花雙重圓圈或雙重方框, 也存在少數無邊欄的。 落款位置多見於器物外底部。 此外, 還存在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橫書的六字楷款, 常在盤類的口邊或高足杯的的足內沿。 明成化款識字體深沉, 無漂浮感, 筆法蒼勁有力,

中鋒運筆, 筆道粗, 字體肥, 有“成化款肥”一說。 但字體並不嚴謹規範, 透著稚拙之氣, 似出自一人之手。

2017年春拍, 蘇富比“玲瓏雅趣:明清掌上禦瓷珍玩”專場成交一隻明成化鬥彩月季花高足杯, 拍出1185萬元。

明成化鬥彩月季花高足杯

成化鬥彩,釉色絢麗豐富,嬌豔如寶石。成化禦窯廠燒造鬥彩小件前後僅10年,明代中後期已為藏家所慕,一件難求。高足杯器身小巧,釉質溫潤細膩,釉色鮮豔明亮,造型雅美。哪怕600多年後的今天,也依然可以想見當年出窯之時,是多麼令人眼前一亮。此類成化鬥彩存世寥寥,市場中2011年蘇富比曾售出一隻明成化鬥彩團蓮紋高足杯972.5萬元,是可諮比較的一例,出自玫茵堂舊藏。而兩件杯子的卻淵源頗深。

明成化鬥彩團蓮紋高足杯

據記載,成化皇帝為取悅萬貴妃,令禦窯廠精緻巧作,不惜工本,從拉坯至施彩上釉,經多次窯燒,工藝複雜縝密,燒造極難,成品甚稀且上供者無不為臻品珍器。可若以嚴苛的角度看,上述兩件流通于市場的成化高足杯都並非無可挑剔,據拍賣行給出的資料顯示,月季花杯底部素胎泛黑,而團蓮紋杯則冰裂紋明顯。

被燒毀之前的建福宮延春閣

在神秘而輝煌的紫禁城裡,有一處自成體系的宮殿花園式建築叫建福宮。建福宮這個南北狹長的院落,被稱為“皇家收藏寶庫”、“藏寶的院落”、“存放珍寶最多的地方”。建福宮花園建於乾隆五年(1740年),整座院落錯落有致,曲徑通幽,既有江南園林之精巧,亦有皇家禁苑之優雅。乾隆本人非常喜歡建福宮,將它作為日常休閒遊樂、吟詩作畫之所,常陪太后和皇后來此休息賞景。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最喜愛的宮廷收藏、古玩珍寶都放在建福宮裡,以備不時把玩。宮裡還供奉有不少金質法器、藏文經版、瓷器彝器等,稱之為皇宮寶庫,實屬名副其實。

乾隆駕崩後,其子嘉慶皇帝命令將建福宮收藏的珍寶玩物全部原樣加鎖封存,一直到道光、咸豐、同治和光緒數朝,建福宮寶庫都不曾啟封,也未經查驗。由此,這座寶庫究竟有多少珍寶,誰也說不清。

1922年,十六歲的溥儀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打開了建福宮內的一座塵封數十年的庫房,隨即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我看見滿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慶年的封條,裡面是什麼東西,誰也說不上來。我叫太監打開了一個,原來全是手卷字畫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有的庫盡是彝器,有的庫盡是瓷器,有的庫盡是名畫……在養心殿后面的庫房裡,我還發現了許多很有趣的‘百寶匣’,據說這也是乾隆的玩物……一個百寶匣中,舉凡字畫、金石、玉器、銅器、瓷器、牙雕等,無一不備,名為百寶,實則一個小型的匣子即有幾百種,大型的更不止千種。”

清王朝覆滅後,以溥儀為代表的滿清遺老開始了監守自盜。從1922 年9 月4 日開始一直到1923 年1 月28 日,前後四個月的時間裡,溥儀、溥傑將存放在宮中各處的書法名畫、善本秘笈,能盜運出去的基本都運的差不多了。此時宮中的偷盜之風日盛一日,大內管理鬆懈,太監和侍衛們紛紛聯手偷盜宮內寶物,出去換成銀元。但溥儀當時並沒有將建福宮納入清理和鑒賞的目標,主要是因為此處珍寶太多,帳目又不詳盡,是耗時費力難見成效的,故將建福宮的清理放在了後期。

建福宮的珍寶躲過了溥儀盜運出宮這一劫,但其後卻遭到一場毀滅性的災難。1923年6月26日傍晚,一束火光突然從紫禁城西北角沖天而起,並很快形成一片火場……

最初起火的是神武門內建福宮花園的德日新齋,隨後迅速蔓延至花園內的其他建築。大火一直燒到次日清晨,參天的松柏成了一棵棵火樹,靜怡軒、慧耀樓、吉雲樓等建築逐漸坍塌、消失。大火吞沒了所有東西,包括柱子、牆壁、椽子、橫樑,還有裡面的一切物品。

大火過後,溥儀腦中也是一片混沌:“究竟在這一把火裡毀掉了多少東西,至今還是一個謎。內務府後來發來的一份糊塗賬裡,說燒毀了金佛二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畫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書幾萬冊。這是根據什麼賬寫的,只有天曉得。”

被燒毀的建福宮舊照片

建福宮大火的起因一向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說法,即宮內太監監守自盜,為掩蓋偷竊行為而故意縱火,這也是溥儀一直堅持的觀點。

事後,宮中委派外判商清理廢墟,因宮殿原有藏金塑像,故此工程經競價後,最終由一見金店承辦。其實從火災現場搶救出的器物,並非全部嚴重損壞,在獲救文物中,也有一批文物因此事故被放售,流出宮廷。因此事件而離開清宮的瓷器,除數件遭火燒的汝窯,似乎只有成化鬥彩器。底部有熏黑痕跡的月季杯可能正是其中之一。

1923年建福宮火災,令建福宮灰飛煙滅,毀掉國寶無數。僅因此流失至海外之成化瓷器,即有十五件之多,其中之十四件為高足杯。

保利瀚海除了瓷器字畫,也徵集竹雕木雕佛像等,以及珠寶手錶等貴重精品,歡迎藏友有需要聯繫。

本公司專業承接徵集北京保利瀚海2018年春拍藏品,美國繆斯拍賣藏品,必須經過我們和保利的初審複審,要求明清官窯精品,字畫古籍。

提前說幾點,徵集只徵集明清官窯,字畫古籍等精品

送的就是你知道那個保利瀚海,不會忽悠你送亂七八糟的香港保利香港瀚海之類的

需要經過我們和保利瀚海的初審才行

有較低費用,無流拍費,無鑒定費,送不進去全額退款。

本人不代表我個人送,是代表我們公司送,有正規資質合同,如果不放心,歡迎去警察局備案。

別自己不能送就聲稱所有人都不能送,謝謝。有想瞭解詳情,歡迎關注小編會回復

明成化鬥彩月季花高足杯

成化鬥彩,釉色絢麗豐富,嬌豔如寶石。成化禦窯廠燒造鬥彩小件前後僅10年,明代中後期已為藏家所慕,一件難求。高足杯器身小巧,釉質溫潤細膩,釉色鮮豔明亮,造型雅美。哪怕600多年後的今天,也依然可以想見當年出窯之時,是多麼令人眼前一亮。此類成化鬥彩存世寥寥,市場中2011年蘇富比曾售出一隻明成化鬥彩團蓮紋高足杯972.5萬元,是可諮比較的一例,出自玫茵堂舊藏。而兩件杯子的卻淵源頗深。

明成化鬥彩團蓮紋高足杯

據記載,成化皇帝為取悅萬貴妃,令禦窯廠精緻巧作,不惜工本,從拉坯至施彩上釉,經多次窯燒,工藝複雜縝密,燒造極難,成品甚稀且上供者無不為臻品珍器。可若以嚴苛的角度看,上述兩件流通于市場的成化高足杯都並非無可挑剔,據拍賣行給出的資料顯示,月季花杯底部素胎泛黑,而團蓮紋杯則冰裂紋明顯。

被燒毀之前的建福宮延春閣

在神秘而輝煌的紫禁城裡,有一處自成體系的宮殿花園式建築叫建福宮。建福宮這個南北狹長的院落,被稱為“皇家收藏寶庫”、“藏寶的院落”、“存放珍寶最多的地方”。建福宮花園建於乾隆五年(1740年),整座院落錯落有致,曲徑通幽,既有江南園林之精巧,亦有皇家禁苑之優雅。乾隆本人非常喜歡建福宮,將它作為日常休閒遊樂、吟詩作畫之所,常陪太后和皇后來此休息賞景。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最喜愛的宮廷收藏、古玩珍寶都放在建福宮裡,以備不時把玩。宮裡還供奉有不少金質法器、藏文經版、瓷器彝器等,稱之為皇宮寶庫,實屬名副其實。

乾隆駕崩後,其子嘉慶皇帝命令將建福宮收藏的珍寶玩物全部原樣加鎖封存,一直到道光、咸豐、同治和光緒數朝,建福宮寶庫都不曾啟封,也未經查驗。由此,這座寶庫究竟有多少珍寶,誰也說不清。

1922年,十六歲的溥儀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打開了建福宮內的一座塵封數十年的庫房,隨即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我看見滿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慶年的封條,裡面是什麼東西,誰也說不上來。我叫太監打開了一個,原來全是手卷字畫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有的庫盡是彝器,有的庫盡是瓷器,有的庫盡是名畫……在養心殿后面的庫房裡,我還發現了許多很有趣的‘百寶匣’,據說這也是乾隆的玩物……一個百寶匣中,舉凡字畫、金石、玉器、銅器、瓷器、牙雕等,無一不備,名為百寶,實則一個小型的匣子即有幾百種,大型的更不止千種。”

清王朝覆滅後,以溥儀為代表的滿清遺老開始了監守自盜。從1922 年9 月4 日開始一直到1923 年1 月28 日,前後四個月的時間裡,溥儀、溥傑將存放在宮中各處的書法名畫、善本秘笈,能盜運出去的基本都運的差不多了。此時宮中的偷盜之風日盛一日,大內管理鬆懈,太監和侍衛們紛紛聯手偷盜宮內寶物,出去換成銀元。但溥儀當時並沒有將建福宮納入清理和鑒賞的目標,主要是因為此處珍寶太多,帳目又不詳盡,是耗時費力難見成效的,故將建福宮的清理放在了後期。

建福宮的珍寶躲過了溥儀盜運出宮這一劫,但其後卻遭到一場毀滅性的災難。1923年6月26日傍晚,一束火光突然從紫禁城西北角沖天而起,並很快形成一片火場……

最初起火的是神武門內建福宮花園的德日新齋,隨後迅速蔓延至花園內的其他建築。大火一直燒到次日清晨,參天的松柏成了一棵棵火樹,靜怡軒、慧耀樓、吉雲樓等建築逐漸坍塌、消失。大火吞沒了所有東西,包括柱子、牆壁、椽子、橫樑,還有裡面的一切物品。

大火過後,溥儀腦中也是一片混沌:“究竟在這一把火裡毀掉了多少東西,至今還是一個謎。內務府後來發來的一份糊塗賬裡,說燒毀了金佛二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畫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書幾萬冊。這是根據什麼賬寫的,只有天曉得。”

被燒毀的建福宮舊照片

建福宮大火的起因一向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說法,即宮內太監監守自盜,為掩蓋偷竊行為而故意縱火,這也是溥儀一直堅持的觀點。

事後,宮中委派外判商清理廢墟,因宮殿原有藏金塑像,故此工程經競價後,最終由一見金店承辦。其實從火災現場搶救出的器物,並非全部嚴重損壞,在獲救文物中,也有一批文物因此事故被放售,流出宮廷。因此事件而離開清宮的瓷器,除數件遭火燒的汝窯,似乎只有成化鬥彩器。底部有熏黑痕跡的月季杯可能正是其中之一。

1923年建福宮火災,令建福宮灰飛煙滅,毀掉國寶無數。僅因此流失至海外之成化瓷器,即有十五件之多,其中之十四件為高足杯。

保利瀚海除了瓷器字畫,也徵集竹雕木雕佛像等,以及珠寶手錶等貴重精品,歡迎藏友有需要聯繫。

本公司專業承接徵集北京保利瀚海2018年春拍藏品,美國繆斯拍賣藏品,必須經過我們和保利的初審複審,要求明清官窯精品,字畫古籍。

提前說幾點,徵集只徵集明清官窯,字畫古籍等精品

送的就是你知道那個保利瀚海,不會忽悠你送亂七八糟的香港保利香港瀚海之類的

需要經過我們和保利瀚海的初審才行

有較低費用,無流拍費,無鑒定費,送不進去全額退款。

本人不代表我個人送,是代表我們公司送,有正規資質合同,如果不放心,歡迎去警察局備案。

別自己不能送就聲稱所有人都不能送,謝謝。有想瞭解詳情,歡迎關注小編會回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