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考點整理(一)

1.“教育”一詞最早出現於《孟子·盡心上》。

2.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產生於人類的生產勞動, 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

廣義的教育是指凡是能起到培養人的活動, 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狹義的教育則指由專業人員、專門機構, 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活動, 主要指學校教育。

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 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在教育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對象, 是學習的主體;教育影響主要包括教育內容、教育措施等。

4.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 這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徵, 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5.教育的社會屬性體現在: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6.教育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制約,

但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又具有相對獨立性。

7.教育的起源說有神話起源說、生物起源說、心理起源說、勞動起源說。

8.生物起源說的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利托爾諾, 美國的桑代克, 英國的沛西·能。 該學說認為人類教育起源於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

9.心理起源說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孟祿, 該學說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

10.勞動起源說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蘇聯和我國的教育家。

11.20世紀以後的教育的發展趨勢:教育的終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教育國際化。

12.教育學是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物件, 不斷探索並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

13.教育學的研究任務就是要闡明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揭示教育的基本規律, 為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提供理論支撐, 為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服務。

14.戰國後期, 中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獻《學記》。

15.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其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論語》一書中。 孔子注重後天的教育工作, 主張“有教無類”;認為教學基本科目是“詩、書、禮、樂、易、春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強調“學而知之”, 重視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啟發誘導(“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