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除了臘八粥,艾灸也能養胃暖心呢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臘節》

數九寒天, 臘八粥四溢飄香的味道悄然而至。

臘八, 伴著臘梅獨枝俏的喜慶,

攜著冬的清冽氣息, 撲面而來。 今天就是臘八節了, 關於臘八習俗, 其實還暗含著一些養生經, 那麼, 臘八節我們該如何養生保健呢?快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臘八節習俗, 祈福迎新年

1. 吃臘八粥:自古以來, 每逢臘八這天, 家家戶戶都會做臘八粥, 闔家團聚一起食用,

同時饋贈親朋好友。

2. 祭祀:在臘八節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 有祈求神靈、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頭。

3. 吃冰:臘八前一天, 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 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並把冰敲成碎塊。 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 吃了它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4. 炮製臘八蒜: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泡制臘八蒜的習俗。

同時因“蒜”通“算”, 在這一天很多商戶都會給自家算算帳, 看看這一年的開支, 有多少積餘, 盤算該花多少錢置辦年貨等。

5. 制臘八豆腐:自製豆腐曬乾可留日後吃, 也可進行加工雕成動物花卉形狀拿來招待貴賓。

6. 吃臘八面:在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 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

一碗臘八粥, 養胃又暖心

俗語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節拉開了迎接春節的序幕。 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 更是養生佳品。 此時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刻, 喝上一碗用料齊全、黏稠綿密的臘八粥, 溫暖又強身。

按傳統養生觀點, 臘八粥具有健脾益腎、滋補虛損的功效。 脾為後天之本, 腎為先天之本, 脾腎充盛, 則身自強健, 邪不可幹, 可以減少春季得病的機率。 從現代營養學角度來看, 豆類中含有優質植物蛋白, 乾果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而且富含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 這些對於提高人體免疫力, 延緩衰老大有好處。

同時, 臘八粥主料大多為五穀雜糧, 雜糧中膳食纖維多, 既有可溶性的, 也有不能被人體吸收的粗纖維, 因此其通便作用十分顯著, 可有效緩解和預防現代人高發的便秘, 減少結腸癌的發病率。

特別要注意的是對於消化不良、經常腹脹的人, 熬臘八粥應該少放黃豆、黑豆等,可以放點暖身的糯米,多加點養胃的糙米。熬之前將食材充分浸泡,要煮得軟爛些,以便更好地消化吸收。

臘八“保胃戰”,艾灸來幫忙

臘月天寒地凍正是脾胃容易失和的季節。人體的脾胃不好,就會影響腎對陽氣的補益。脾胃是五臟六腑的交通樞紐,連接各處,一旦脾胃受損,身體各臟器運轉就會受到影響。

所以,調養身體也是從調理脾胃開始,脾胃的運化好了,就能把吃進體內的食物和藥物進行良好地吸收,達到補腎、強身的目的。因此,在臘八節喝臘八粥,正是保養脾胃的一種養生方式。

除了喝臘八粥,臘八時節保養脾胃還有一種更為簡便有效的方式——艾灸。《景嶽全書》中說:“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王,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通過艾灸調理脾胃,能夠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對整體狀態進行調整,還可以延緩衰老。

中醫認為,溫補莫過於灸法,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艾灸有6大作用: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古人雲:“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法,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同時,艾灸還能提高脾胃經絡的溫度,驅除寒氣。脾胃虛寒的原因,就是溫度不夠足,引起局部血管痙攣,供血不好,經常用艾艾貼溫灸身體,可以調整脾胃的氣血供應,還能將溫熱之氣下傳到腳,引血下行,溫煦整個下肢,改善“冰腳丫子”

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是人體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在任脈的交匯點。艾灸關元穴可以調理腹痛、畏寒怕冷等。同時關元穴又是小腸的募穴,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艾灸關元穴能促進腸道吸收功能。

中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中脘穴為胃的募穴、又為腑會之所。脾胃互為表裡,同為後天生化之本,共同協作以化體內水濕。因此,艾灸中脘穴能夠溫中散寒、健脾祛濕、和胃理氣。

足三裡穴

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即是。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艾灸足三裡有調節機體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的作用,是強身健體的要穴。

公孫穴

公孫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1蹠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公孫穴屬脾經之絡穴,通向胃經。昔有肝木為公,脾土為孫之說而得名。經常艾灸公孫穴,可以起到健脾強胃、增強身體素質的作用。

熬臘八粥應該少放黃豆、黑豆等,可以放點暖身的糯米,多加點養胃的糙米。熬之前將食材充分浸泡,要煮得軟爛些,以便更好地消化吸收。

臘八“保胃戰”,艾灸來幫忙

臘月天寒地凍正是脾胃容易失和的季節。人體的脾胃不好,就會影響腎對陽氣的補益。脾胃是五臟六腑的交通樞紐,連接各處,一旦脾胃受損,身體各臟器運轉就會受到影響。

所以,調養身體也是從調理脾胃開始,脾胃的運化好了,就能把吃進體內的食物和藥物進行良好地吸收,達到補腎、強身的目的。因此,在臘八節喝臘八粥,正是保養脾胃的一種養生方式。

除了喝臘八粥,臘八時節保養脾胃還有一種更為簡便有效的方式——艾灸。《景嶽全書》中說:“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王,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通過艾灸調理脾胃,能夠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對整體狀態進行調整,還可以延緩衰老。

中醫認為,溫補莫過於灸法,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艾灸有6大作用: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古人雲:“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法,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同時,艾灸還能提高脾胃經絡的溫度,驅除寒氣。脾胃虛寒的原因,就是溫度不夠足,引起局部血管痙攣,供血不好,經常用艾艾貼溫灸身體,可以調整脾胃的氣血供應,還能將溫熱之氣下傳到腳,引血下行,溫煦整個下肢,改善“冰腳丫子”

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是人體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在任脈的交匯點。艾灸關元穴可以調理腹痛、畏寒怕冷等。同時關元穴又是小腸的募穴,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艾灸關元穴能促進腸道吸收功能。

中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中脘穴為胃的募穴、又為腑會之所。脾胃互為表裡,同為後天生化之本,共同協作以化體內水濕。因此,艾灸中脘穴能夠溫中散寒、健脾祛濕、和胃理氣。

足三裡穴

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即是。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艾灸足三裡有調節機體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的作用,是強身健體的要穴。

公孫穴

公孫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1蹠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公孫穴屬脾經之絡穴,通向胃經。昔有肝木為公,脾土為孫之說而得名。經常艾灸公孫穴,可以起到健脾強胃、增強身體素質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