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突破 “解禁手機”興奮之餘是否觸碰安全底線?

【中國安防展覽網 時事聚焦】相信對於經常商務出差或外出旅行的人來說, 或許你也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在飛機起飛前, 正在用手機發送資訊時, 空乘人員會及時來提醒你, “您好, 請關閉您的手機及所有電子設備……”這是客艙乘務員會為旅客們做安全提示, 這其中的每一句話都至關重要。 然而, 令人興奮的是, 民航局傳來好消息, 如今, 真的可以坐飛機可以使用手機了!

1月18日零時40分, 隨著海南航空總裁孫劍鋒親自駕駛的HU7781次航班安全降落北京首都機場, 中國民航第一個允許乘客飛行中使用手機的航班圓滿完成執飛任務。 這意味著, 從前在飛機上不能使用聯網電子設備的歷史將被打破, 從今以後, 在一些航空公司執飛的航班上就可以在飛行模式下使用手機, 甚至可以連接飛機上的無線局域網了。 對於這一歷史性突破, 有人興奮, 也有人質疑,

在三萬英尺高度之上使用, 是否真正能保證安全呢?

追溯:手機解禁 相關政策支持

早在1991年, 無線電監管機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認為飛機上使用手機的影響範圍比地面手機的影響範圍大, 對地面網路會造成干擾, 因此明確禁止在飛機上使用手機。 1993年,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對這個規定進行了“附和”, 但FCC的規定其實與飛行安全並沒有關係。

後來, FAA委託了一個叫做“個人電子產品在民航使用的政策委員會”(ARC)的機構專門研究了這個問題, 該機構發佈權威報告, 報告認為, 絕大多數商業航班可以承受來自便攜電子設備的電波干擾, 並認為FAA應當開放便攜電子設備的使用。

在2017年10月, 交通運輸部第五次修訂的《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以下簡稱《規則》)正式實施。

正是此次修訂, 放寬了對於機上可擕式電子設備的管理規定, 允許航空公司為主體對可擕式電子設備的影響進行評估, 並制定相應的管理和使用政策。

爭議:解禁手機是否觸碰安全底線?

對於民航局手機解禁的問題, 如今存在兩種聲音:一種表示大力支持, 認為在飛機上過於枯燥, 只能通過睡覺、看書打發時間?在如今這個資訊化時代, 手機解禁, 會方便很多。 甚至有網友腦洞清奇, 幽默回應:民航局這次真給力, 既然手機都能使用了, 那什麼時候可以開窗, 讓我們感受一下氣流?自然這只是網友的幽默, 但不難看出, 對於此次解禁手機的歡喜興奮。

專家看法:對此, 北京郵電大學資訊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牛凱表示, 從技術原理看, 手機對飛機與地面通信、機載天線是不會產生相互干擾的, 但可能會對機上測距導航設備有所影響。 牛凱解釋, 民用運輸飛機的測距導航設備包括:慣性導航、GPS以及測距系統DME。

其中, 由於工作原理不同, 慣性導航完全不受通信設備干擾。 而GPS的工作頻段在1.1—1.5GHz, 測距DME系統工作頻段在900—1000MHz, 這與移動通信網路也是1GHz比較接近, 因此, 有可能受到手機干擾。

但由於電磁遮罩, 飛機內的手機信號不可能干擾機載GPS/DME天線。 只要嚴格測試機上通信設備的電磁相容特性, 並制定相應的手機通信標準, 則可以避免相互間的干擾。 目前, 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已經指定了系列測試規範, 商用手機終端都滿足這些電磁相容要求。 原則上不會干擾機上導航設備。 ”牛凱強調。

還有一種聲音自然是質疑, 擔心飛機安全產生問題, 如果是山寨機怎麼辦?山寨機的飛行模式是否靠譜?

專家看法:國家空管新航行系統技術實驗室謝晉東博士認為,“相對電子設備來講,手機對飛機飛行安全產生隱患的可能性更大。”

謝晉東介紹,現有手機通信是所謂移動通信體制,發射信號需要基站,但現在飛機機艙內尚未配備。如果不關閉手機或接打電話,需要手機用最大功率尋找基站,這容易導致個別工作異常的手機產生對飛機有害的干擾信號。飛機上通信導航系統要接收數百公里外的信號,系統靈敏度特別高,即使是十分細微的干擾也會對飛行安全產生極大的影響。

結語:事實上,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依賴品,對於很多人來說,通過手機來流覽資訊成為一種習慣,而民航局此次的政策放寬正好是滿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在2013年10月:美國的航空公司可以允許旅客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安全使用處於“飛行模式”下的可擕式電子設備(PEDs)。歐洲國家、加拿大、新加坡以及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的民航部門,都發出了類似許可。所以說,在政策上,各個國家地區都已經開始放寬並許可。而此次民航局雖然放寬電子設備使用限制,但我們必須清楚的一點是,能在飛機上用手機,不代表就能用手機直接打電話,因為相對上網,打電話技術要求更高。所以,為了大家共同的出行安全,解禁了手機也不是完全可以“為所欲為”,還要適當而行之。

專家看法:國家空管新航行系統技術實驗室謝晉東博士認為,“相對電子設備來講,手機對飛機飛行安全產生隱患的可能性更大。”

謝晉東介紹,現有手機通信是所謂移動通信體制,發射信號需要基站,但現在飛機機艙內尚未配備。如果不關閉手機或接打電話,需要手機用最大功率尋找基站,這容易導致個別工作異常的手機產生對飛機有害的干擾信號。飛機上通信導航系統要接收數百公里外的信號,系統靈敏度特別高,即使是十分細微的干擾也會對飛行安全產生極大的影響。

結語:事實上,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依賴品,對於很多人來說,通過手機來流覽資訊成為一種習慣,而民航局此次的政策放寬正好是滿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在2013年10月:美國的航空公司可以允許旅客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安全使用處於“飛行模式”下的可擕式電子設備(PEDs)。歐洲國家、加拿大、新加坡以及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的民航部門,都發出了類似許可。所以說,在政策上,各個國家地區都已經開始放寬並許可。而此次民航局雖然放寬電子設備使用限制,但我們必須清楚的一點是,能在飛機上用手機,不代表就能用手機直接打電話,因為相對上網,打電話技術要求更高。所以,為了大家共同的出行安全,解禁了手機也不是完全可以“為所欲為”,還要適當而行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