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寒門博士:入門求學做弟子,豈能委身傍家奴!

不管是對學生性侵, 還是把學生當家奴, 都是把該盡的責任, 當成特權作威作福。

01

博士生楊寶德溺水身亡20來天了, 但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

仍在持續。

29歲的楊寶德來自湖北農村。

也像很多寒門出身的學生一樣, 他勤奮好學, 節儉懂事, 自本科起就很少給家裡要錢, 自己打工做家教, 胡亂填飽肚子。

像很多家境貧寒的孩子一樣, 讀到博士生的楊寶德背負著三座無形大山:

第一, 老好人的帽子。

因沒有靠山, 所以性格軟弱, 不願得罪人。 這幾乎是寒門弟子的共性。

楊寶德生前曾說, 自己不怎麼會拒絕人, 導師讓他幹合理不合理的事情, 像澆花掃地、擦車拎包、廉價家教、陪逛超市、安裝窗簾這些家務, 他都硬著頭皮應承下來。

(楊寶德生前和導師周教授的部分聊天)

雜事耽誤了學業, 焦慮導致了抑鬱, 是壓死楊寶德的第一根稻草。

第二, 快學成的熱望。

儘早學業有成, 給家人增光添彩, 擺脫固有階層, 是很多寒門弟子長大後的願望。

楊寶德本科念的是三本, 努力考上研究生後, 他一度表現優秀, 兩年發表三篇論文, 其中一篇還上了SCI。

但他知道, 在碩士一抓一大把的當下, 他要成為夢想中的高校老師, 僅憑碩士學位是不夠的。

所以, 研二時, 他申請碩轉博, 成為西安交大周教授的博士生。

這是尋求捷徑的一步, 但也是鋌而走險的一步, 若走不好, 博士文憑難拿, 碩士文憑不保(雖然學校事後解釋, 拿不到博士文憑可以申請轉回碩士, 個中曲折辛酸也夠嗆), 壓力山大,

可想而知。

渴望快點登上學位頂峰, 難料學路上困難兇猛;貧寒的家不是退路, 轉投的師喜怒無常。

這是壓死楊寶德的第二根稻草。

第三, 超自卑的自尊。

因為內心特別自卑, 所以把尊嚴看得格外主貴, 也是大多寒門學子共有的心理。

碩轉博後, 楊寶德無法拒絕導師周教授的各種瑣事叨擾, 科研遲遲無法進展陷入困境, 他曾給碩士導師發短信求救, 稱讀博後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 性格變得沉默抑鬱, 感覺自己一事無成(無收到回復)。

對楊寶德來說, 他雖然不會拒絕, 但內心無法接受像僕人一樣, 隨時聽從導師周教授調遣的。

他也清楚, 只有贏得老師好感, 像個小跟班一樣陪聊陪酒, 拿茶拿衣, 代駕購物, 才能快點拿到學位畢業,

或者出國留學。

但內心深處, 他又認為這種種行徑, 是有辱自尊的, 是令人不齒的, 是讓自己瞧不起自己的。

自輕和自尊的碰撞, 現實和夢想的撕咬, 是壓死楊寶德的第三根稻草。

寒門弟子讀書的人何其多, 寒門弟子碩轉博的人何其多, 寒門弟子背負以上三座大山的也何其多, 但他們並沒有重複楊寶德不幸。

原因何在?

我覺得有一點值得深思, 那就是:

學會給前輩鋪路, 拒絕給導師當奴。

02

什麼叫學會給前輩鋪路?

萬維鋼老師在《高手》這本書中說,很多比較牛的人,都曾給前輩鋪過路。

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說,假如你和楊寶德一樣,是醫學博士生,你的導師是一位著名的醫藥學家。

導師給你安排了非常繁重的學術任務,你又是翻藥典,又是做實驗,又是查資料,終於做好成果或寫成論文交給了導師。

但重要的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這個成果都是以導師的名字出現的(即便有你的名字,也是在後面),你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不公平。

但你不妨接受這個事實,或者索性就把這個成果歸功於導師。

為什麼呢?

因為,你這是在給前輩鋪路,也是在給自己投資——讓那個有著更多資源和人脈的前輩欠你人情,並把這人情轉化成掃清你下一站障礙的貴人和救星。

——在這一點上,富裕人家的孩子,自幼耳濡目染練達人情,會比貧窮閉塞、不懂世故的寒門弟子,做得好一些。

你或許要說,這真是太功利了,典型的中國人思維。

抱歉,你錯了。

這是美國人著名策略師霍利迪提出的“畫布策略”中的學徒精神。

學徒精神的核心是,以禮敬和服務,換取機會。

在你還是小人物時,要敢於為大人物鋪路,並在鋪路過程中精進自己的本領和智識。

世界著名人物,像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佛蘭克林,都是這一精神的踐行者。

學徒精神的前提有二:

1,你服務的前輩,必須是有真才有影響的前輩。

2,你服務前輩的範圍,只能在學術和工作之內。

不是阿諛奉承,不是送禮送錢,不是身體路線,更不是周教授安排楊寶德做的那些:工作之外的隨叫隨到,不分身份的曖昧稱呼,到家裡打掃衛生,晚上陪酒應酬,喝醉後陪打麻將。

這些需要支付酬金才能去做的保姆式服務,超出了師生學徒的關係,越界了學業學術的範圍,有損于周教授為人師表的形象,也碾碎了楊寶德自尊,加速他走上自毀之路。

03

從楊寶德和周教授的聊天記錄中,我們不難看出,楊寶德試圖以客氣的語言,將二人的關係維持在師生層面。

無奈他性格過於軟弱,不敢忤逆老師,不敢亮明原則,也不敢訴說困惑。

這造成喊他“臭小子”、讓他評論自己穿搭的周教授,一次次突破師生界限,給他原本壓力就大的身心,帶來更多困擾。

界限,是人與人交往的底線,也是師與生往來的準則。

誰以身試法,肆意踐踏,誰受到懲罰,悔不當初。

周教授雖然是楊寶德的導師,但她並不是楊寶德的老闆或主人,楊寶德也不是他的員工或家奴。

作為師者,周教授有義務和責任教好自己的學生,並盡最大努力讓他順利畢業,提攜他奔赴更好前程。

而不是明裡或暗裡以此作為要脅,捏住學生的七寸,讓他給自己當免費使喚的僕人,或者洩憤泄欲的工具。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北航性侵門中,同樣身為博士生導師的陳小武,以延緩女研究生畢業為由對其性侵,遭到聯名舉報後,不僅被北航開除,而且被國務院撤銷“長江學者”的稱號,因管不住下半身的欲望毀掉上半身的聲譽。

其實,不管是對學生性侵,還是把學生當家奴,不過都是把應盡的責任,當成謀私的特權進行作威作福的醜陋行徑。

中國學術圈這種怪現象,是該好好治治了,但不能總以如此沉重的悲劇為代價。

大學者,大師也。大師者,大德也。大德者,大道也。

說到底,那些不懂界限,沒有修為的人,早晚要為自己道德的不及格付出慘痛的代價。

04

如果你看到這裡,就覺得象牙塔是一團黢黑,師生間也是齷齪一片,那未免也太悲觀了。

不管是寒門博士之死,還是北航性侵之事,說到底,都是個案。

個案不具有全面性,帶具有代表性,足以讓我們深思,採取相應措施,讓脆弱者有力,讓作死者受懲。

楊寶德走了,無數個像“冰花少年”的那樣的寒門弟子,還心懷夢想奮鬥在苦讀的路上。

他們期待跳出農門,渴望學有所成,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寒門,讓一代比一代強。

我們不該以“寒門難出貴子”的成論打擊這樣的孩子,也不能總拿楊寶德式的悲劇嚇唬他們。

我們該當個麥田的守望者,站在邊兒上遠遠地守望他們,並盡最大努力提醒他們不要落入旁邊的暗渠和深溝。

作為他們的長輩,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鼓勵他們:

寒門難跳,但跳不出寒門會更難。

博士難讀,但當不了學徒也很難過好這一生。

在你翅膀不夠硬時,要懂得給前輩鋪路。但這路,必須堅守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必須控制在學術學業的範疇。

出身窮不是你的錯,你是個頂天立地的人。有人傷害了你,你必須學會反擊,學會尋求幫助,而不是自我傷害。

這是你生而為人的權利,也是敲碎某個領域黑屋的利劍。

加油吧,孩子。

寒門雖寒,但你的心要熱。

那才是你行走世界、對抗周遭的強大武器。

作者:劉娜

02

什麼叫學會給前輩鋪路?

萬維鋼老師在《高手》這本書中說,很多比較牛的人,都曾給前輩鋪過路。

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說,假如你和楊寶德一樣,是醫學博士生,你的導師是一位著名的醫藥學家。

導師給你安排了非常繁重的學術任務,你又是翻藥典,又是做實驗,又是查資料,終於做好成果或寫成論文交給了導師。

但重要的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這個成果都是以導師的名字出現的(即便有你的名字,也是在後面),你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不公平。

但你不妨接受這個事實,或者索性就把這個成果歸功於導師。

為什麼呢?

因為,你這是在給前輩鋪路,也是在給自己投資——讓那個有著更多資源和人脈的前輩欠你人情,並把這人情轉化成掃清你下一站障礙的貴人和救星。

——在這一點上,富裕人家的孩子,自幼耳濡目染練達人情,會比貧窮閉塞、不懂世故的寒門弟子,做得好一些。

你或許要說,這真是太功利了,典型的中國人思維。

抱歉,你錯了。

這是美國人著名策略師霍利迪提出的“畫布策略”中的學徒精神。

學徒精神的核心是,以禮敬和服務,換取機會。

在你還是小人物時,要敢於為大人物鋪路,並在鋪路過程中精進自己的本領和智識。

世界著名人物,像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佛蘭克林,都是這一精神的踐行者。

學徒精神的前提有二:

1,你服務的前輩,必須是有真才有影響的前輩。

2,你服務前輩的範圍,只能在學術和工作之內。

不是阿諛奉承,不是送禮送錢,不是身體路線,更不是周教授安排楊寶德做的那些:工作之外的隨叫隨到,不分身份的曖昧稱呼,到家裡打掃衛生,晚上陪酒應酬,喝醉後陪打麻將。

這些需要支付酬金才能去做的保姆式服務,超出了師生學徒的關係,越界了學業學術的範圍,有損于周教授為人師表的形象,也碾碎了楊寶德自尊,加速他走上自毀之路。

03

從楊寶德和周教授的聊天記錄中,我們不難看出,楊寶德試圖以客氣的語言,將二人的關係維持在師生層面。

無奈他性格過於軟弱,不敢忤逆老師,不敢亮明原則,也不敢訴說困惑。

這造成喊他“臭小子”、讓他評論自己穿搭的周教授,一次次突破師生界限,給他原本壓力就大的身心,帶來更多困擾。

界限,是人與人交往的底線,也是師與生往來的準則。

誰以身試法,肆意踐踏,誰受到懲罰,悔不當初。

周教授雖然是楊寶德的導師,但她並不是楊寶德的老闆或主人,楊寶德也不是他的員工或家奴。

作為師者,周教授有義務和責任教好自己的學生,並盡最大努力讓他順利畢業,提攜他奔赴更好前程。

而不是明裡或暗裡以此作為要脅,捏住學生的七寸,讓他給自己當免費使喚的僕人,或者洩憤泄欲的工具。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北航性侵門中,同樣身為博士生導師的陳小武,以延緩女研究生畢業為由對其性侵,遭到聯名舉報後,不僅被北航開除,而且被國務院撤銷“長江學者”的稱號,因管不住下半身的欲望毀掉上半身的聲譽。

其實,不管是對學生性侵,還是把學生當家奴,不過都是把應盡的責任,當成謀私的特權進行作威作福的醜陋行徑。

中國學術圈這種怪現象,是該好好治治了,但不能總以如此沉重的悲劇為代價。

大學者,大師也。大師者,大德也。大德者,大道也。

說到底,那些不懂界限,沒有修為的人,早晚要為自己道德的不及格付出慘痛的代價。

04

如果你看到這裡,就覺得象牙塔是一團黢黑,師生間也是齷齪一片,那未免也太悲觀了。

不管是寒門博士之死,還是北航性侵之事,說到底,都是個案。

個案不具有全面性,帶具有代表性,足以讓我們深思,採取相應措施,讓脆弱者有力,讓作死者受懲。

楊寶德走了,無數個像“冰花少年”的那樣的寒門弟子,還心懷夢想奮鬥在苦讀的路上。

他們期待跳出農門,渴望學有所成,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寒門,讓一代比一代強。

我們不該以“寒門難出貴子”的成論打擊這樣的孩子,也不能總拿楊寶德式的悲劇嚇唬他們。

我們該當個麥田的守望者,站在邊兒上遠遠地守望他們,並盡最大努力提醒他們不要落入旁邊的暗渠和深溝。

作為他們的長輩,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鼓勵他們:

寒門難跳,但跳不出寒門會更難。

博士難讀,但當不了學徒也很難過好這一生。

在你翅膀不夠硬時,要懂得給前輩鋪路。但這路,必須堅守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必須控制在學術學業的範疇。

出身窮不是你的錯,你是個頂天立地的人。有人傷害了你,你必須學會反擊,學會尋求幫助,而不是自我傷害。

這是你生而為人的權利,也是敲碎某個領域黑屋的利劍。

加油吧,孩子。

寒門雖寒,但你的心要熱。

那才是你行走世界、對抗周遭的強大武器。

作者:劉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