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基層幹部的辛苦:兩眼一睜,忙到熄燈!

“我可不是因為你們來採訪, 才這麼忙。 每天一睜眼, 真的就是十幾件事等著我!”

“基層幹部忙, 得辯證看。 忙了才能有作為、有進步, 但另一方面, 從待遇、編制、心理和輿論上, 的確該多關愛這個群體!”

說這話的, 是遼寧省法庫縣孟家鎮黨委書記劉尚志。 作為一個“老基層”, 他已在孟家鎮連續工作了29年, 對基層幹部這個群體, 最熟悉不過了。 1月16日, 記者跟隨他一整天, 感受一位鄉鎮黨委書記的忙與責。

1

“早上一睜眼, 十幾件事等著我 ”

早上7點半, 天剛亮沒多久, 記者自以為很早, 可趕到劉尚志辦公室時, 他早已到了。 他介紹,

每天這樣安排——早上提前兩小時到辦公室梳理工作, 上午集中安排會議, 下午集中走訪村屯、企業, 晚上回來有企業家約見的話, 再拿出專門時間研討項目建設發展。

8點半, 準時到達會議室, 這裡坐滿了各方面人員。 企業租金催繳、機關紀律考勤制度承諾書、春節前安全生產拉網式排查、科技培訓、招商引資專案建設、產業結構調整、2017年幹部聯績取籌……風風火火, 半個小時一下佈置了7件事情。

孟家鎮內有個綠色食品加工工業區, 劉尚志兼任管委會主任。 開春前這陣, 正是招商引資最忙的時候。 開完鎮裡的佈置會, 又開了個管委會的調度會。 新建專案土地怎麼規劃更合理、原有專案土地租金續租有困難怎麼辦、專案誰來跟進怎麼盯……十二三個專案被拿出來一一研究分析,

原本要開1個小時的調度會開了近兩個小時。

“鄉鎮工作, 除了一些決策的事情是在辦公室完成的, 70%的時間都在村裡、在企業。 ”劉尚志介紹說, 孟家鎮共有10個行政村, 26個自然屯, 各村各戶都有特點, 要因地制宜才能管好。

是豆角土豆、大醬蘸菜等土菜。 “自己盛啊。 ”劉尚志招呼著記者和其他人。

“這樣的節奏, 你覺得辛苦嗎?”記者跟他邊吃邊聊。

“辛苦不怕。 最怕的有倆, 一個是辛苦半天, 沒見成效, 見不到發展成果, 現在招商引資難度不小, 必須人一之我十之;還有一個就是幹了很多活, 受了很多累, 大家對基層幹部還不理解、不認同。 ”

“基層工作不好幹。 活多、人少、待遇低。 人、財、物, 沒有真正做到向基層傾斜。

”劉尚志說, “儘管縣委、縣政府很努力, 但有些事情不是這一個層級能解決的。 全市連續幾年沒有招公務員, 缺編缺人嚴重。 我們鄉鎮有25個行政編制, 缺7個, 有的鄉鎮缺10個。 最年輕的人都30多歲了, 年輕人不愛來, 來了也留不住。 ”

中午稍微休息了會兒, 下午又去調研協調。 一進遼寧萬利興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張正陽就問:“20多畝地的規劃電費是個大成本, 要是能上光伏熱電, 我們不但能自產自銷, 餘下的還能出售。 ”劉尚志耐心地給張正陽解釋:“基本農田得變為一般耕地才能上光伏項目, 現在已經上報審批了, 我們也再幫你盯一下這件事。 ”

剛起步時, 這家以做有機蔬菜為主業的公司因為品種單一、產業基礎弱,

一度進入發展迷茫期。 來自深圳的張正陽人生地不熟, 幾乎天天要跟劉尚志通電話, 每次1個多小時。

“你煩過他嗎?”記者插話問, 引起一陣笑聲。 “哪能煩?”劉尚志笑著說。 “我們要做的就是添彩不添亂, 企業有事就跟我說, 沒事我趕緊走, 別讓企業費時間招待。 ”

緊接著, 劉尚志又趕到山山偉業食品公司, 跟廠長呂連營聊了聊村民種山楂的技術細節。 之後, 他抓緊時間來到老邊村, 這個村去年12月27日剛剛通上自來水, 他要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要解決。 沒通水前, 劉尚志就總往這兒跑, 察看工程進度。 “滿意滿意!自來水比井水乾淨多了, 你看我那個鍋之前燒井水都是水銹。 ”隨機走進一戶農戶, 66歲的村民王法民熱情地給劉尚志打了一瓢自來水,

劉尚志直接喝了一口。

走出村, 夕陽西斜, 染紅了整座村莊。 劉尚志感慨:“一天又過去了, 每天就是這麼跟打仗一樣。 ”

2

“忙碌又普通, 小事當成大事幹”

自打1996年入職開始, 尤瑜就沒離開過派出所。

1月12日, 雲南玉溪澄江縣龍街派出所, 連續兩晚值班備勤的尤瑜早早換好警服, 坐到電腦前。 先辦結戶口審批, 再忙別的, 已是他多年的習慣。 “我閑著, 群眾就得等著;我這耽誤一天, 群眾就得多等一天。 幹員警這行, 誰都說不好當天有啥突發事件。 ”

按公安部門要求, 到了夜晚, 尤瑜和所裡的員警、協警要分作兩班, 一半的人要值班備勤。 “所裡原來的宿舍成了危房, 因為遲遲沒預算, 最近我們只能把三樓的榮譽室改成了臨時宿舍。 ”

龍街派出所地處城鄉接合部, 11名民警和19名協警服務管理6萬常住人口。記者體驗採訪的這一天,尤瑜不是在辦事,就是在聯繫下一件事。

“今天天冷,上門辦事的群眾相對少點,可以出出外勤。”尤瑜說,“相比坐辦公室,出外勤能活動活動腿腳,有時候來辦手續的群眾多,一坐下就起不來,一天下來更累。”

上午11點,尤瑜來到轄區內吸毒戒斷人員周某家給他做尿檢。記者原本以為有個5分鐘就能結束,結果尤瑜一坐就開始了半小時的閒談,臨走前才說看看周某能不能經得住考驗,看到檢測結果呈陰性,尤瑜笑得很開心。事後尤瑜告訴記者,他第一次接觸周某,是周某拿針管從自己身上抽出血來威脅他。“現在我們常聊天。”

回到派出所,正趕上食堂開飯的時間。尤瑜出去接了個電話,回來時飯菜的油早已結了厚厚一層,他卻打趣,“也不是天天都這麼冷。”

尤瑜的電話是為了對接下午的入戶調查,最近上級部門要求“一標三實”全覆蓋,要採集每家每戶的地理座標和基本人員資訊。“今天天冷正好來派出所辦事的人少,不少群眾在家暖和,正好適合採集。‘一標三實’全覆蓋後,走丟的老人通過人像識別很快就能確定身份和住址。”

資訊採集並不順利。在第一戶就吃了“閉門羹”,第二戶女居民開了門,可一聽要拿戶口本、身份證就連說“馬上要上班了,單位打卡”,讓他改天來。記者原本以為尤瑜會發火,結果他卻笑著說,也行。不過好在接下來的工作還算順利,拍照、掃描戶籍資訊、登記電話,不到10分鐘便登記了3戶的資訊。

資訊剛登記完,尤瑜就接到電話,說派出所旁的市場裡發生了糾紛。有個老人打電話說“衣服不合身想退,但商戶只願換,要求派出所介入”。尤瑜趕緊停了手中的工作,趕到市場。尤瑜一到就往老人和商戶中間一站,開始安撫雙方。商戶最終把140元的羽絨服款退給了老人,老人滿意離開。等老人走了,尤瑜跟商戶說,別太往心裡去。

從介入調解到老人拿到錢,尤瑜花了20分鐘。“小事不管,就容易發展成大矛盾,萬一發生肢體衝突,老人家有個三長兩短,回頭又得去派出所做筆錄、調解,花的時間更長,群眾對我們還有意見。”

“說實話,咱派出所管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挺難幹出成績。”不過尤瑜說,小事當成大事幹,並非沒有成就感,“幫群眾辦的事,群眾都掛念著呢。”

1月12日,正逢週五,瞅著時間到了下午4點20分,尤瑜喊上4位民警早早來到附近的澄江五中。“週五學校放假,以前校長每到週五都會給我打電話,希望我們去維持周邊交通秩序,後來我就跟校長說好,不用打電話了,每週我們都會去。”

去學校的路上,尤瑜聊起了女兒。他說,幹員警這行,最虧欠的就是女兒。“初中時孩子叛逆,有一個星期時間都躲在家裡沒去學校,結果那周我正好值班,回到家才知道。”因為跟女兒平時溝通少,擅長做群眾工作的尤瑜不知道怎麼跟女兒開口,最後給女兒寫了封長信才把女兒勸回學校。

尤瑜透露,“有時候趕上值班接不了女兒,我就到公共監控室看看,能不能在學校門口找到女兒的身影,要能看眼孩子心裡就很滿足。”

下午5點半,澄江五中門口恢復平靜。尤瑜輪到週末休息,週五晚能跟女兒見一面。記者不忍打擾,採訪結束。

11名民警和19名協警服務管理6萬常住人口。記者體驗採訪的這一天,尤瑜不是在辦事,就是在聯繫下一件事。

“今天天冷,上門辦事的群眾相對少點,可以出出外勤。”尤瑜說,“相比坐辦公室,出外勤能活動活動腿腳,有時候來辦手續的群眾多,一坐下就起不來,一天下來更累。”

上午11點,尤瑜來到轄區內吸毒戒斷人員周某家給他做尿檢。記者原本以為有個5分鐘就能結束,結果尤瑜一坐就開始了半小時的閒談,臨走前才說看看周某能不能經得住考驗,看到檢測結果呈陰性,尤瑜笑得很開心。事後尤瑜告訴記者,他第一次接觸周某,是周某拿針管從自己身上抽出血來威脅他。“現在我們常聊天。”

回到派出所,正趕上食堂開飯的時間。尤瑜出去接了個電話,回來時飯菜的油早已結了厚厚一層,他卻打趣,“也不是天天都這麼冷。”

尤瑜的電話是為了對接下午的入戶調查,最近上級部門要求“一標三實”全覆蓋,要採集每家每戶的地理座標和基本人員資訊。“今天天冷正好來派出所辦事的人少,不少群眾在家暖和,正好適合採集。‘一標三實’全覆蓋後,走丟的老人通過人像識別很快就能確定身份和住址。”

資訊採集並不順利。在第一戶就吃了“閉門羹”,第二戶女居民開了門,可一聽要拿戶口本、身份證就連說“馬上要上班了,單位打卡”,讓他改天來。記者原本以為尤瑜會發火,結果他卻笑著說,也行。不過好在接下來的工作還算順利,拍照、掃描戶籍資訊、登記電話,不到10分鐘便登記了3戶的資訊。

資訊剛登記完,尤瑜就接到電話,說派出所旁的市場裡發生了糾紛。有個老人打電話說“衣服不合身想退,但商戶只願換,要求派出所介入”。尤瑜趕緊停了手中的工作,趕到市場。尤瑜一到就往老人和商戶中間一站,開始安撫雙方。商戶最終把140元的羽絨服款退給了老人,老人滿意離開。等老人走了,尤瑜跟商戶說,別太往心裡去。

從介入調解到老人拿到錢,尤瑜花了20分鐘。“小事不管,就容易發展成大矛盾,萬一發生肢體衝突,老人家有個三長兩短,回頭又得去派出所做筆錄、調解,花的時間更長,群眾對我們還有意見。”

“說實話,咱派出所管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挺難幹出成績。”不過尤瑜說,小事當成大事幹,並非沒有成就感,“幫群眾辦的事,群眾都掛念著呢。”

1月12日,正逢週五,瞅著時間到了下午4點20分,尤瑜喊上4位民警早早來到附近的澄江五中。“週五學校放假,以前校長每到週五都會給我打電話,希望我們去維持周邊交通秩序,後來我就跟校長說好,不用打電話了,每週我們都會去。”

去學校的路上,尤瑜聊起了女兒。他說,幹員警這行,最虧欠的就是女兒。“初中時孩子叛逆,有一個星期時間都躲在家裡沒去學校,結果那周我正好值班,回到家才知道。”因為跟女兒平時溝通少,擅長做群眾工作的尤瑜不知道怎麼跟女兒開口,最後給女兒寫了封長信才把女兒勸回學校。

尤瑜透露,“有時候趕上值班接不了女兒,我就到公共監控室看看,能不能在學校門口找到女兒的身影,要能看眼孩子心裡就很滿足。”

下午5點半,澄江五中門口恢復平靜。尤瑜輪到週末休息,週五晚能跟女兒見一面。記者不忍打擾,採訪結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