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有關高血壓病的六大誤區

張杭, 解放軍306醫院, 幹部病房

品牌品質管制辦公室 左天宇 編輯

誤區一:老人血壓高 屬正常現象

老年人的血壓增高不是一種正常現象,

老年人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和年輕人相同, 即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便可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 老年人高血壓降壓目標同年輕人一樣, 為收縮壓<140mmHg, 舒張壓<90mmHg, 如合併有糖尿病、腎病、冠心病等需要降到收縮壓<130mmHg, 舒張壓<80mmHg。 但要注意老年人的耐受性。 相同水準的高血壓值對於老年人的危害性要大於年輕人。

誤區二:血壓降到正常 就該停藥

血壓降到正常, 只能說明藥物的效果, 不能說明高血壓已被治癒。 高血壓通常需要終身堅持服藥。 血壓穩定正常以後, 有時在嚴密觀察下可以謹慎地小量減藥, 但不宜停藥。 否則, 血壓很容易反彈。 高血壓是一個慢性病, 只有長期堅持服藥, 才能有效減少其危害。 停停吃吃, 容易引起血壓波動, 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誤區三:心腎功能不全 血壓可以高點兒

過去曾經認為, 心腦腎功能已經存在損傷的病人, 血壓應該高一點以便維持該臟器的血液供應, 降低血壓會加重缺血。 當前的觀點認為, 對於心腦腎等靶器官也已受損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病人更加需要積極降壓,

以便保護已受損的器官, 避免因血壓增高而進一步惡化。

誤區四:全憑症狀服藥 不頭暈不用藥

高血壓病人沒有症狀時就誤認為自己血壓正常了, 平時就不吃藥, 這是不對的。 因為有的高血壓病人血壓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會沒有症狀,

這些病人稱之為適應性高血壓。 服藥的唯一依據應該是測量到的血壓。

另外, 有些人認為, 降壓藥不應該在晚上或在睡前服用。 其實, 臨床上觀察到有的病人高血壓主要出現在早晨或夜間。 因此, 對於這類病人, 晚間或睡前服藥是合理的, 服藥時間應該因人而異。

誤區五:不斷變換藥物 以免產生耐藥

“不要老是吃同樣藥物, 以免失效或產生耐藥。 ”具有這樣觀點的病人常主動地不斷變換降壓藥物的品種。 其實這是不對的。 選擇某些降壓藥物, 獲得滿意效果後應繼續堅持服用, 一般不會失效, 如有血壓波動情況發生, 應該尋找其他原因, 包括感冒、發熱、情緒波動、熬夜、過度勞累等都可導致血壓波動。

誤區六:西藥副作用大 一味信任中藥

很多患者過分信賴中藥, 這是不可取的, 認為西藥有副作用。 有些中藥的確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 但在目前的高血壓病治療上, 中藥並不能完全取代臨床上使用的降壓西藥, 中藥更多是作為輔助治療高血壓的藥物。 而且中藥也同樣有副作用, 有些中藥久服會嚴重損害肝腎。 現在還是提倡吃經科學驗證有效和安全的藥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