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芯聞動態」大陸面板出貨量佔據全球27%現投資過熱隱憂;汽車巨頭瞄準下一個戰場:車載AI技術;中國機器人銷量四年世界第一9成進口

N

ews

芯聞動態

1、大陸面板出貨量佔據全球27% 現投資過熱隱憂

2、汽車巨頭瞄準下一個戰場:車載AI技術

3、中國機器人銷量四年世界第一, 9成進口

4、鴻海精密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芯業務志在必得

5、亞馬遜打算靠電視遙控器讓Alexa語音更加普及

6、谷歌向LG急投9億美元以求OLED屏供貨穩定

7、蘋果AirPods充電盒能給其他設備無線充電

8、馬斯克表示:明年SpaceX可實現火箭組件100%回收

1、大陸面板出貨量佔據全球27% 現投資過熱隱憂

中新社深圳4月9日電 從過去主要依賴進口, 到出貨面積占全球27%, 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在過去數年中突飛猛進, 但存在投資過熱、高端產品比例低等隱憂。

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資訊司副司長吳勝武在博覽會上介紹, 2016年中國新型顯示行業銷售收入達2013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20%, 出貨面積0.53億平方米, 同比增長16.5%。 全球市場佔有率由“十二五”初期的3.9%增至27%。 各類液晶面板供應能力均明顯提升,

32英寸以下國產自給率達72.3%。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CEO陳炎順在博覽會論壇上說, 五年前提到面板市場時, 主要是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企業, 跟中國大陸企業無關。 2016年, 全球面板產業產值中國大陸占22%至23%, 預計2019年該占比將達35%。 陳炎順預計, 中國大陸將取代其他地區成為全球面板出貨量最大的國家。

不過, 中國平板顯示產業也存在隱憂。 吳勝武表示, 截至2016年底, 中國大陸面板產線投資主體多達15家, 二十多個省市將顯示產業列為發展重點, 2015年至2016年新建產線多達15條, “行業投資過熱趨勢明顯”。

吳勝武認為, 產品結構也存在問題。 2016年中國大陸面板出貨面積占全球的27%, 但銷售收入僅占全球的19%。 高端產品占比低,

AMOLED全球占比不足2%。 此外, 高世代玻璃基板、靶材、驅動晶片等關鍵技術受制於人。

2、汽車巨頭瞄準下一個戰場:車載AI技術

傳統車企的競爭開始由內燃機轉向了車載AI技術, 這一趨勢正在成為主流。

大眾汽車上周宣佈1.8億美元投資中國人工智慧初創公司出門問問, 並建立合資公司, 共同研發並應用車載人工智慧(AI)技術, 雙方各持股50%。

大眾汽車此舉標誌著人工智慧在車載領域的應用已經成為確定的趨勢, 傳統汽車廠商紛紛開始佔領市場先機。 其實早在今年1月的CES展上, 虛擬AI助手就已經引領了汽車企業的風潮, 包括福特、寶馬、現代和尼桑在內的四大汽車領導品牌分別宣佈了與微軟、穀歌和亞馬遜三家科技巨頭合作,

為新車增加虛擬智慧助手。

日產尼桑和寶馬汽車選擇與微軟合作, 在不久的將來, 被選擇的車輛將帶有Cortana助手。 福特公司所有支援sync3系統的車輛都與亞馬遜公司的虛擬助手Alexa合作。 此外, 現代汽車和戴姆勒表示, 他們汽車的部分語音操作助理將與谷歌智慧助理合作。 豐田也已經公佈了一個未來概念車, 它擁有自帶的數字平臺, 一個名叫Yui的虛擬智慧助理。

此前蘋果的Siri助手通過公司的CarPlay軟體已經開始在一些特定車輛上使用。 包括寶馬, 尼桑, 現代和福特在內的很多汽車品牌為此設定了新模式。 比如現代汽車將谷歌助手與公司本身的Blue Link軟體程式連接集成在一起。

而寶馬的車聯網數位平臺未來將會與微軟Cortana連接, 能夠執行包括預定餐廳等簡單任務。

寶馬公司表示, 寶馬連接系統可以在約會地點不定的情況下隨時讓司機在路上保持被通知的狀態。

去年被三星收購的哈曼也已經公佈過類似微軟Cortana的哈曼卡頓語音助理的一段視頻, 但產品仍待開發完成。 今年的CES上, 哈曼展示了反駭客軟體技術, 以及包括抬頭顯示器、下一代音響系統、自動駕駛在內的新技術。

和亞馬遜、微軟這些從事人工智慧的科技巨頭而言, 有著“穀歌背景”的出門問問的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的能力很顯然更符合大眾汽車本土化的需求。 與大眾中國合作也顯示了中國車載人工智慧市場的樂觀前景。 去年11月, 出門問問發佈了針對汽車後裝市場的智慧後視鏡“問問魔鏡”(TIcmirror)以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產品, 而且出門問問在車載內容建設和車內聲場方面也都積累了一定的資料。

3、中國機器人銷量四年世界第一,9成進口

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和“中國製造2025”的要求,機器人替代人工成為大勢所趨,這也使得中國機器人連續四年蟬聯銷售量世界第一,國內各地也紛紛把機器人產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據統計,國內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省份達到28個,機器人產業園區達到了40多個,機器人企業超過500家。

但與機器人的“火熱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中國龐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中,本土品牌機器人僅占4%”的現實以及與會專家的“冷思考”。

機器人分教育機器人、娛樂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公共服務機器人、倉儲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等,手術機器人只是其中的一小塊,卻代表了整個行業的現實。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電控系統、伺服電機和減速機,與之對應的三大關鍵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德國KUKA和瑞士ABB等少數國外機器人企業手中。

這導致了兩個現狀:第一,國外機器人企業佔據了我國機器人市場約90%的份額。僅發那科、安川、KUKA和ABB四家公司就搶佔了約65%的市場份額。而國內企業由於在精度、可靠性和穩定性等方面難以與前者匹敵,還很難被用戶信任。這一點也是論壇上中科院院士吳宏鑫反復強調的。

第二,由於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國內機器人產業大部分處在做系統集成的階段。掌握著核心技術的上游企業,也掌握著絕對話語權,賺取超額利潤。系統集成商僅能賺取10%左右的毛利。

4、鴻海精密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芯業務志在必得

據外電報導,東芝和日本政府希望把東芝的晶片業務出售給國內買家,但是在收購東芝NAND快閃記憶體業務的態度上,外國買家的態度更加堅決,且出價更高。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臺灣的鴻海精密、韓國的SK海力士和晶片製造商博通均已提交了2萬億日元(約合180億美元)或更高的初步報價。據悉,鴻海精密已經暗示,該公司可能最高已3萬億日元(約合27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東芝NAND快閃記憶體業務,這也迫使東芝管理層與該公司進行談判。該消息還稱,為了克服政治上的障礙,SK海力士準備攜手日本投資人共同收購東芝NAND快閃記憶體業務。

據悉,東芝和日本政府官員希望獲得日本收購方的收購報價,但目前還沒有一家收購方出價。鑒於此,東芝方面或希望多家日本公司組建財團,共同出資收購旗下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

消息人士稱,鴻海精密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將面臨更多的阻力,原因是該公司的工廠主要位於中國,他未來可能會把東芝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搬遷至中國。日本政府擔心鴻海精密會把東芝的智慧財產權交給中國。該消息還稱,鴻海精密還在同多家公司進行談判,考慮聯合競價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不過所有的潛在合作夥伴均反對把東芝晶片製造業務搬遷至中國。

5、亞馬遜打算靠電視遙控器讓Alexa語音更加普及

通過超牛的智慧語音助手Alexa和智慧音箱Echo,亞馬遜和貝索斯再一次震驚了科技行業。Alexa的人氣飆升,已經超越了蘋果的Siri和微軟的Cortana。

據外媒最新消息,亞馬遜又找到了一個新的低價硬體——“視頻棒”和遙控器,作為在海外市場普及Alexa的落地設備。

據彭博社等媒體報導,在視頻流媒體硬體方面,亞馬遜過去推出了兩個產品,分別是機上盒和視頻棒(Fire TV Stick),最近植入了Alexa的視頻棒開始第一次在美國之外地區銷售。

視頻棒也被稱之為電視棒,相當於一個“濃縮版本的機上盒”,用戶直接插入大屏電視機的HDMI介面,就可以點播網路上豐富的視頻節目,而亞馬遜也將提供一個遙控器。

最重要的是,這款遙控器將會植入Alexa助手。這意味著將來消費者無需購買價格更昂貴的Echo智慧音箱,可以直接通過遙控器和電視機,感受到“語音上網”的全新體驗。

6、谷歌向LG急投9億美元以求OLED屏供貨穩定

隨著蘋果今年第一次使用有機屏(OLED),全球的手機有機屏陷入了空前緊張中。據英國路透社引述Electronic Times報導稱,谷歌已經向韓國LG顯示器公司做出承諾,將投資近9億美元,以擴大有機屏產量。

消息人士稱,谷歌投資金額至少超過一萬億韓元,即超過了8.8億美元。穀歌投資的目的,是希望能夠為其自有品牌手機Pixel,獲得穩定的有機屏供應。

在手機有機屏領域,三星顯示器公司壟斷了全球幾乎全部的產能,據悉,蘋果已經訂購了三星1.6億塊有機屏,另外三星顯示器還要給三星電子的各種手機提供有機屏,因此其他手機廠商很難從三星顯示器採購到有機屏。

最近,一家顯示面板領域的市場研究公司預測,今年和明年,全球手機有機屏的供應都會出現緊張,這也會影響到大量手機廠商推出基於有機屏的中高端產品。

7、蘋果AirPods充電盒能給其他設備無線充電

雖然售價不菲,但AirPods還是憑藉自己強悍的硬實力成了市場的寵兒,多家媒體甚至認為它是去年蘋果最具創新力的產品。不過,現在的AirPods只是個手機配件,蘋果對這點並不滿意。

AirPods的充電盒是個非常有趣的東西,它不但能降低耳機的丟失率,還能開蓋就連藍牙,最重要的是它能存儲一定的電量以備不時之需,而最新專利顯示,蘋果要給AirPods的充電盒賦予更多功能。

蘋果絕對是專利大戶,這次它們一天就申請了250項專利,而關於AirPods充電盒的只是其中之一。在專利中,蘋果將它變成了無線充電器,未來將成為其他蘋果設備的“萬能充”(前提是支援無線充電)。

如今,蘋果產品線中支援無線充電的是Apple Watch,不過傳聞稱下一代iPhone也將加入該功能,因此做一款支持移動無線充電的配件確實是題中應有之意。

在專利描述中,蘋果的支援產品清單上還多了名為“全息投影系統”的設備,聽起來好像與蘋果的AR設備有關。

除了支持無線充電,AirPods的充電盒未來可能還會擁有防水功能。

當然,這些專利未來能否成真現在誰也不知道,不過與一些天馬行空的專利相比,讓AirPods的充電盒偶爾做做應急的充電寶還是挺現實的。

8、馬斯克表示:明年SpaceX可實現火箭組件100%回收

北京時間4月10日上午消息,繼SpaceX首次成功再利用獵鷹9號火箭的第一級元件,並首次修復保護性頭錐之後,該公司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上週五透露,他的目標是在2018年晚些時候,使火箭的每一部分得到重新利用。

如果這一設想成為現實,火箭所有主要元件的再次利用將會對SpaceX的財務帳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將更廣泛地提振空間經濟。獵鷹9號的發射標價是6120萬美元,分析師估計,如果只有第一級元件可再次使用,發生成本將下降大約20%,而SpaceX每次發射的利潤率將提高50%左右。

這些收益將隨著所有部件再利用的實現而放大,最終將使200,000-300,000美元的燃料費成為每次發射的主要材料成本。

不過,SpaceX競爭對手阿麗亞娜空間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曾表示,只有在每年發射35-40次的前提下,材料再利用的全部益處才會充分顯示出來。自2013年以來,SpaceX公司每年完成的發射不足10次,因此,該公司似乎要努力增加發射的次數。馬斯克曾表示,希望再利用火箭在24小時內完成周轉,最終建成他所描述的星際鐵路,將人類送往火星甚至更遠的外太空。

——綜合MacX、網易科技、快科技、IT時報、經濟日報、moneydj、eettaiwan報導

華強聚豐擁有電子發燒友(百萬電子工程師社區平臺:www.elecfans.com)、華強PCB(多層線路板製造專家:www.hqpcb.com)、華強芯城(電子元器件及SMT線上商城:www.hqchip.com)三大主營業務,以互聯網資訊技術改善傳統製造業,打通電子產業鏈上下游,形成服務於整個電子產業鏈的一站式服務平臺,為客戶降低成本,提升品質,加速進程。

而且出門問問在車載內容建設和車內聲場方面也都積累了一定的資料。

3、中國機器人銷量四年世界第一,9成進口

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和“中國製造2025”的要求,機器人替代人工成為大勢所趨,這也使得中國機器人連續四年蟬聯銷售量世界第一,國內各地也紛紛把機器人產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據統計,國內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省份達到28個,機器人產業園區達到了40多個,機器人企業超過500家。

但與機器人的“火熱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中國龐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中,本土品牌機器人僅占4%”的現實以及與會專家的“冷思考”。

機器人分教育機器人、娛樂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公共服務機器人、倉儲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等,手術機器人只是其中的一小塊,卻代表了整個行業的現實。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電控系統、伺服電機和減速機,與之對應的三大關鍵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德國KUKA和瑞士ABB等少數國外機器人企業手中。

這導致了兩個現狀:第一,國外機器人企業佔據了我國機器人市場約90%的份額。僅發那科、安川、KUKA和ABB四家公司就搶佔了約65%的市場份額。而國內企業由於在精度、可靠性和穩定性等方面難以與前者匹敵,還很難被用戶信任。這一點也是論壇上中科院院士吳宏鑫反復強調的。

第二,由於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國內機器人產業大部分處在做系統集成的階段。掌握著核心技術的上游企業,也掌握著絕對話語權,賺取超額利潤。系統集成商僅能賺取10%左右的毛利。

4、鴻海精密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芯業務志在必得

據外電報導,東芝和日本政府希望把東芝的晶片業務出售給國內買家,但是在收購東芝NAND快閃記憶體業務的態度上,外國買家的態度更加堅決,且出價更高。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臺灣的鴻海精密、韓國的SK海力士和晶片製造商博通均已提交了2萬億日元(約合180億美元)或更高的初步報價。據悉,鴻海精密已經暗示,該公司可能最高已3萬億日元(約合27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東芝NAND快閃記憶體業務,這也迫使東芝管理層與該公司進行談判。該消息還稱,為了克服政治上的障礙,SK海力士準備攜手日本投資人共同收購東芝NAND快閃記憶體業務。

據悉,東芝和日本政府官員希望獲得日本收購方的收購報價,但目前還沒有一家收購方出價。鑒於此,東芝方面或希望多家日本公司組建財團,共同出資收購旗下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

消息人士稱,鴻海精密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將面臨更多的阻力,原因是該公司的工廠主要位於中國,他未來可能會把東芝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搬遷至中國。日本政府擔心鴻海精密會把東芝的智慧財產權交給中國。該消息還稱,鴻海精密還在同多家公司進行談判,考慮聯合競價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不過所有的潛在合作夥伴均反對把東芝晶片製造業務搬遷至中國。

5、亞馬遜打算靠電視遙控器讓Alexa語音更加普及

通過超牛的智慧語音助手Alexa和智慧音箱Echo,亞馬遜和貝索斯再一次震驚了科技行業。Alexa的人氣飆升,已經超越了蘋果的Siri和微軟的Cortana。

據外媒最新消息,亞馬遜又找到了一個新的低價硬體——“視頻棒”和遙控器,作為在海外市場普及Alexa的落地設備。

據彭博社等媒體報導,在視頻流媒體硬體方面,亞馬遜過去推出了兩個產品,分別是機上盒和視頻棒(Fire TV Stick),最近植入了Alexa的視頻棒開始第一次在美國之外地區銷售。

視頻棒也被稱之為電視棒,相當於一個“濃縮版本的機上盒”,用戶直接插入大屏電視機的HDMI介面,就可以點播網路上豐富的視頻節目,而亞馬遜也將提供一個遙控器。

最重要的是,這款遙控器將會植入Alexa助手。這意味著將來消費者無需購買價格更昂貴的Echo智慧音箱,可以直接通過遙控器和電視機,感受到“語音上網”的全新體驗。

6、谷歌向LG急投9億美元以求OLED屏供貨穩定

隨著蘋果今年第一次使用有機屏(OLED),全球的手機有機屏陷入了空前緊張中。據英國路透社引述Electronic Times報導稱,谷歌已經向韓國LG顯示器公司做出承諾,將投資近9億美元,以擴大有機屏產量。

消息人士稱,谷歌投資金額至少超過一萬億韓元,即超過了8.8億美元。穀歌投資的目的,是希望能夠為其自有品牌手機Pixel,獲得穩定的有機屏供應。

在手機有機屏領域,三星顯示器公司壟斷了全球幾乎全部的產能,據悉,蘋果已經訂購了三星1.6億塊有機屏,另外三星顯示器還要給三星電子的各種手機提供有機屏,因此其他手機廠商很難從三星顯示器採購到有機屏。

最近,一家顯示面板領域的市場研究公司預測,今年和明年,全球手機有機屏的供應都會出現緊張,這也會影響到大量手機廠商推出基於有機屏的中高端產品。

7、蘋果AirPods充電盒能給其他設備無線充電

雖然售價不菲,但AirPods還是憑藉自己強悍的硬實力成了市場的寵兒,多家媒體甚至認為它是去年蘋果最具創新力的產品。不過,現在的AirPods只是個手機配件,蘋果對這點並不滿意。

AirPods的充電盒是個非常有趣的東西,它不但能降低耳機的丟失率,還能開蓋就連藍牙,最重要的是它能存儲一定的電量以備不時之需,而最新專利顯示,蘋果要給AirPods的充電盒賦予更多功能。

蘋果絕對是專利大戶,這次它們一天就申請了250項專利,而關於AirPods充電盒的只是其中之一。在專利中,蘋果將它變成了無線充電器,未來將成為其他蘋果設備的“萬能充”(前提是支援無線充電)。

如今,蘋果產品線中支援無線充電的是Apple Watch,不過傳聞稱下一代iPhone也將加入該功能,因此做一款支持移動無線充電的配件確實是題中應有之意。

在專利描述中,蘋果的支援產品清單上還多了名為“全息投影系統”的設備,聽起來好像與蘋果的AR設備有關。

除了支持無線充電,AirPods的充電盒未來可能還會擁有防水功能。

當然,這些專利未來能否成真現在誰也不知道,不過與一些天馬行空的專利相比,讓AirPods的充電盒偶爾做做應急的充電寶還是挺現實的。

8、馬斯克表示:明年SpaceX可實現火箭組件100%回收

北京時間4月10日上午消息,繼SpaceX首次成功再利用獵鷹9號火箭的第一級元件,並首次修復保護性頭錐之後,該公司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上週五透露,他的目標是在2018年晚些時候,使火箭的每一部分得到重新利用。

如果這一設想成為現實,火箭所有主要元件的再次利用將會對SpaceX的財務帳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將更廣泛地提振空間經濟。獵鷹9號的發射標價是6120萬美元,分析師估計,如果只有第一級元件可再次使用,發生成本將下降大約20%,而SpaceX每次發射的利潤率將提高50%左右。

這些收益將隨著所有部件再利用的實現而放大,最終將使200,000-300,000美元的燃料費成為每次發射的主要材料成本。

不過,SpaceX競爭對手阿麗亞娜空間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曾表示,只有在每年發射35-40次的前提下,材料再利用的全部益處才會充分顯示出來。自2013年以來,SpaceX公司每年完成的發射不足10次,因此,該公司似乎要努力增加發射的次數。馬斯克曾表示,希望再利用火箭在24小時內完成周轉,最終建成他所描述的星際鐵路,將人類送往火星甚至更遠的外太空。

——綜合MacX、網易科技、快科技、IT時報、經濟日報、moneydj、eettaiwan報導

華強聚豐擁有電子發燒友(百萬電子工程師社區平臺:www.elecfans.com)、華強PCB(多層線路板製造專家:www.hqpcb.com)、華強芯城(電子元器件及SMT線上商城:www.hqchip.com)三大主營業務,以互聯網資訊技術改善傳統製造業,打通電子產業鏈上下游,形成服務於整個電子產業鏈的一站式服務平臺,為客戶降低成本,提升品質,加速進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