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德州市“村莊沉睡資源利用”工程成效顯著 喚醒土地1.68萬畝戶年增收500元

1月22日, 記者從市扶貧辦獲悉, 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 德州市大力實施“村莊沉睡資源利用”工程, 成效顯著。 截至2017年底, 全市有784個村莊啟動, 投入資金6389萬元, 整合沉睡土地1.68萬畝,其中水面面積4411畝, 年產生效益1120萬元, 村集體年增收1萬元, 貧困戶年增收500元。

據市扶貧辦副主任李再驕介紹,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發現, 貧困村大多散亂髒小、集體經濟空殼、群眾增收困難、發展後勁不足, 與此同時, 這些村的空宅基、閒散地、邊角地、廢坑塘、好風景等資源又長期閒置, 缺乏利用, 資源優勢、後發優勢尚未轉化為發展優勢、脫貧優勢。

為此, 2017年3月, 我市啟動了該項工程。

強力推進, 解決“動力從哪裡來”的問題。 組織縣、鄉、村、戶學習先進經驗, 統一思想, 形成共識。 僅赴臨邑縣邢仙龍村學習的就有12個縣市區32批次1600餘人。 按要求, 2017年底前, 所有重點村都完成了改造提升任務。 各縣市區都已全面鋪開。 其中, 臨邑縣已在65個村整理閒散土地3400畝, 占全市的31.9%。

多方籌資, 解決“資金往哪裡找”的問題。 各縣市區、鄉、村、戶千方百計多方籌資, 主要有四股資金: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行業部門幫扶資金;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資金;鎮、村集體和群眾自籌資金。 全市共投入各類資金6389萬元。 樂陵市安排專項扶貧資金330萬元, 每個重點村啟動資金5萬元, 並對啟動早、推進快、實施好的重點村給予傾斜。

多管齊下, 解決“資源怎麼整合”的問題。 規劃引領, 聘請專業機構進行整體規劃。 臨邑縣林子鎮聘請淄博市規劃資訊中心對全鎮村莊沉睡資源利用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 打造“邊成帶、角成方、坑成塘”經濟區。 政企互動, 政府出資, 整合多村沉睡資源, 引導企業共同參與開發。 臨邑縣理合務鎮利用專項扶貧資金165萬元, 整合牛家、大藺家等17個村土地資源, 組織格林西泰園林公司, 種植綠化苗木15.7萬株、經濟苗木2.4萬株。 幹群聯動, 村“兩委”成員帶頭清理自己“一戶一宅”之外的宅基地、閒散地, 起到了示範作用, 形成了沉睡資源利用實施到哪裡, 哪裡的群眾就配合的良好局面。

發展特色產業, 解決“資源如何用”的問題。 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

打造喚醒沉睡資源“示範田”;充分利用坑塘和周邊水源, 借助水產養殖龍頭企業, 發展特色養殖業;利用空宅基改造成農家樂, 發展集採摘、觀光、休閒於一體的鄉村旅遊項目;對整合的成片宅基地, 利用專項扶貧資金, 建設扶貧產業園區, 採取承包租賃方式, 每年獲得固定收益。 樂陵市蓋家村投資30萬元建設近千平方米的扶貧孵化器, 出租用於旅遊帳篷加工, 每年租金收益3.2萬元, 優先用於39戶、69人脫貧。

分類受益, 解決“收益怎麼分配”的問題。 其一是村集體+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分配模式。 村集體土地入股, 新型經營主體投入資金、負責銷售, 貧困戶參與管理。 理合務鎮17個村與格林西泰園林公司合作的綠化苗木種植專案,

貧困戶負責日常看護和管理, 按公司、集體、貧困戶5:2:3分配。 其二是村集體+新型經營主體分配模式。 村集體土地入股, 或建設大棚、車間後對外承包, 新型經營主體投入資金並管理維護, 收益由村集體和新型經營主體共用。 林子鎮東張村對整理出的37畝坑塘發展旱藕種植, 對外承包租賃, 村集體收益每年4萬元。 其三是村集體+貧困戶分配模式。 村集體投入自籌資金, 並以土地入股, 貧困戶負責管理維護, 按約定比例分紅。 “我們通過整體規劃、多方投入、系統整合、規範利用、科學管理、合理分配, 達到產業發展、集體壯大、群眾增收、村莊美化、基層黨組織強健五贏目的, 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如何持續發展’的問題。 ”李再驕說。

實施“村莊沉睡資源利用”工程

◆截至2017年底, 整合沉睡土地1.68萬畝(含水面面積4411畝), 年可產生效益1120萬元, 實現村集體年增收1萬元, 貧困戶年增收500元

◆784個村莊已啟動“村莊沉睡資源利用”工程, 其中重點村324個

◆投入各類資金6389萬元, 其中專項扶貧資金2482萬元, 行業政策資金2377萬元, 企業資金270萬元, 自籌資金1260萬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