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煙臺建設“現代大愛民政” 提升民眾幸福感

魯網煙臺1月23日訊23日上午, 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全市民生事業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 煙臺市民政局副局長周喜訊在發佈會上詳細介紹了全市民政系統在過去一年中開展的各項重點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強化兜底保障作用 基本民生保障水準明顯提高

市委、市政府於2017年7月再次提高了城鄉低保標準, 全市縣均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580元/人/月, 補助水準達到410元/人/月, 縣均農村低保標準達到374元/人/月, 補助水準達到227元/人/月, 發放城鄉低保資金2.92億元, 城鄉低保標準之比降為1.55:1。 聯合有關部門出臺了《關於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 繼續部署開展陽光低保專項整治行動, 實現了低保物件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9.5萬多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被納入保障範圍, 各縣市區的農村低保標準全部達到省定扶貧線(3509元)以上。

市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 截至目前, 全市現有特困人員1.3萬多人, 基本生活標準按照當地低保標準的1.4倍執行, 根據身體殘疾程度不同分別明確了照料護理標準, 並新規劃、建設了6處區域性供養服務機構。 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安全設施升級改造工作, 全市81處鄉鎮敬老院完成了法人登記, 達到全國星級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標準。

專項救助工作扎實開展。 截至12月底, 全市累計直接救助困難群眾12507人次, 支出醫療救助資金2135.4萬元。 在臨時救助方面, 累計救助困難群眾3659人次, 發放臨時救助資金559.7萬元, 為符合條件的9852戶城市困難家庭發放取暖補助1195.7萬元。

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創新發展。 煙臺市於2017年7月1日起, 在全市推行民生綜合保險, 市、縣兩級財政投入2431萬元保險資金, 免費為全市653萬人、236萬戶家庭投保自然災害意外傷害保險和家庭房屋財產損失保險。 “5.12”全國防災減災日期間, 積極開展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 福山區被確定為全省綜合減災示範縣, 3.4萬多名受災群眾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

福利慈善事業加快發展。 全市共接收愛心捐款9644.87萬元, 加強資金監管, 嚴格規範慈善救助程式, 精心組織實施了23個慈善救助專案, 共發放救助金1475.07萬元, 救助困難群眾2.98萬人次。 全市義工管理中心發展到31個、義工工作站137個, 註冊義工達5萬多人, 星級慈善義工超過2萬人, 開展各類公益活動600余次,

慈善藝術團公益演出276場, 全市義工累計奉獻服務225萬小時。 為9萬多名殘疾人發放補助資金8247萬元, 為符合條件的9500多名老年人發放低保高齡津貼、護理補貼1430萬元。 扎實推進“合力監護、相伴成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行動, 普查出的695名留守兒童全部簽訂《委託監護責任確認書》, 簽訂率達100%, 各項監護責任全部落實。

突出服務功能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顯著

2017年, 全市新增養老機構22處, 新增機構養老床位4801張, 新建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55處、農村幸福院105處。 截至2017年底, 全市養老機構總數達209處, 日間照料中心總數377處, 農村幸福院總數746處, 養老床位總數5.92萬張, 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7張。 煙臺市被國家民政部、財政部確定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單位。

在全市部署開展了服務品質建設專項行動, 對照養老院運營管理、生活服務、健康服務、社會工作服務和安全管理等五個方面的 115項指標開展檢查, 通過專項行動, 123家養老機構取得設立許可, 關停撤銷38處, 養老院服務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協調相關部門對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的前置手續進行了精簡, 組織開展了煙臺-日本東海地區養老產業合作對接會、2017中國(煙臺)國際養老服務業暨老齡產業博覽會等活動, 德國蕾娜範集團與御花園老年公寓合作設立了蕾娜範頤養院已投入運營。 配合衛計委積極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 截至2017年底, 全市內設醫院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達10處, 另有5處正在建設,25家設立衛生室,所有鄉鎮敬老院、67家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簽約率達到73%。

加強雙擁優撫安置工作 優撫對象合法權益得到維護

開展走訪慰問部隊活動,為官兵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安排專項資金幫助基層部隊建設、改善健身室、電子圖書室、榮譽室、宿舍、軍營網吧等基礎設施條件,對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軍事訓練場進行了改造提升。指導縣市區按時發放駐煙未就業隨軍家屬等生活補助1000余萬元。全面開展旅遊景區對現役軍人、殘疾軍人特殊群體優待政策承諾工作。

開展走訪慰問優撫對象活動,為現役義務兵家庭、烈屬等優撫物件掛光榮牌,發放慰問金(品)500余萬元,發放慰問信20余萬份。提高了一至四級殘疾軍人護理費標準,按時足額發放撫恤定補資金,全市共發放義務兵優待金1.17億元,優撫對象的生活、醫療、住房待遇等有了新的提高。開展優撫對象輪流休養和醫療巡診,建立健全了輪流休養服務規範,年輪養優撫物件2000多人次。

扎實推進退役士兵安置和權益保障工作。接收退役士兵3106人,其中自主就業退役士兵3087人,發放補助金7915萬元,完成了報到、落戶、組織關係接轉、檔案審核、電子檔案建立等相關工作。

強化專項事務管理 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5月,由市民政局、市文明辦主辦,芝罘區民政局、芝罘區殯儀館承辦了2017年度公益性海葬公祭活動,為235名逝者集體舉行海葬儀式,普惠制基本惠民殯葬政策覆蓋率達到了100%,芝罘區殯儀館改造為殯儀服務中心,新建和改擴建的福山區、牟平區殯儀館正式投入使用,兩個新館規模水準位居全省前列。

堅持街頭巡迴救助制度,狠抓“夏季送清涼”和“寒冬送溫暖”主動救助工作,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063人次,對托養機構進行了全面檢查,對托養物件進行全面梳理,托養物件相關資訊已全部錄入全國救助執行資訊系統,並且通過媒體和全國救助尋親網發佈了尋親公告。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 促進共建共治共用

開展了城鄉社區協商示範點建設工作,確定了3個市級、56個縣級和330個鎮街級城鄉社區協商示範點,及時做好新一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準備工作,圓滿完成了省試點工作。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持證社工達到806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到7263人,社工服務機構總數達到18家。

另有5處正在建設,25家設立衛生室,所有鄉鎮敬老院、67家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簽約率達到73%。

加強雙擁優撫安置工作 優撫對象合法權益得到維護

開展走訪慰問部隊活動,為官兵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安排專項資金幫助基層部隊建設、改善健身室、電子圖書室、榮譽室、宿舍、軍營網吧等基礎設施條件,對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軍事訓練場進行了改造提升。指導縣市區按時發放駐煙未就業隨軍家屬等生活補助1000余萬元。全面開展旅遊景區對現役軍人、殘疾軍人特殊群體優待政策承諾工作。

開展走訪慰問優撫對象活動,為現役義務兵家庭、烈屬等優撫物件掛光榮牌,發放慰問金(品)500余萬元,發放慰問信20余萬份。提高了一至四級殘疾軍人護理費標準,按時足額發放撫恤定補資金,全市共發放義務兵優待金1.17億元,優撫對象的生活、醫療、住房待遇等有了新的提高。開展優撫對象輪流休養和醫療巡診,建立健全了輪流休養服務規範,年輪養優撫物件2000多人次。

扎實推進退役士兵安置和權益保障工作。接收退役士兵3106人,其中自主就業退役士兵3087人,發放補助金7915萬元,完成了報到、落戶、組織關係接轉、檔案審核、電子檔案建立等相關工作。

強化專項事務管理 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5月,由市民政局、市文明辦主辦,芝罘區民政局、芝罘區殯儀館承辦了2017年度公益性海葬公祭活動,為235名逝者集體舉行海葬儀式,普惠制基本惠民殯葬政策覆蓋率達到了100%,芝罘區殯儀館改造為殯儀服務中心,新建和改擴建的福山區、牟平區殯儀館正式投入使用,兩個新館規模水準位居全省前列。

堅持街頭巡迴救助制度,狠抓“夏季送清涼”和“寒冬送溫暖”主動救助工作,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063人次,對托養機構進行了全面檢查,對托養物件進行全面梳理,托養物件相關資訊已全部錄入全國救助執行資訊系統,並且通過媒體和全國救助尋親網發佈了尋親公告。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 促進共建共治共用

開展了城鄉社區協商示範點建設工作,確定了3個市級、56個縣級和330個鎮街級城鄉社區協商示範點,及時做好新一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準備工作,圓滿完成了省試點工作。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持證社工達到806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到7263人,社工服務機構總數達到18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