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詳解格林童話,內容細思極恐!這幾則童話故事,不適合學齡兒童!

童話故事, 在國外最早被稱作‘Fairy Tales’, ‘Fairy Tales’這一詞原本的意思是‘精怪故事’。

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話集》, 就是搜集了國外的一些民間故事並加以整理修改才推出的, 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

蒲松齡寫聊齋也是通過道聼塗説得來的故事, 格林童話大多也是這麼來的, 只過不我們的蒲松齡老爺子比格林的文筆功底強上那麼一點(至少中國人都是這麼認為的), 而且聊齋的受眾也都是成年人, 所以這才導致現在很少有人, 會將《格林童話》和《聊齋》放在一塊說事。

小編之所以會將二者串聯起來, 是因為在看到了那些原版的童話故事後, 覺得這些原版的外國童話故事, 簡直就是中國的聊齋, 而且還是人性扭曲、三觀不正版的聊齋……

記得小時候曾花五毛錢在地攤上買了本格林童話, 綠皮的薄薄的, 封面看起來還挺正常, 但裡面的故事就很驚悚了, 記得當時興沖沖的把書拿回家,

激動的翻開了之後, 第一反應覺得這本《格林童話》是假的童話, 因為裡面的故事震驚了當時的小編:血腥暴力, 在配圖畫的也很潦草和恐怖, 這對當時年紀還小的小編是接受不能的……

於是, 後來學校要求每個學生捐三本書擴充圖書館時, 覺得不能只有小編一個人瞎, 就把它捐給學校了(當時還小, 也沒有什麼是非善惡觀, 就本著有難同當的想法, 也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 有沒有留下什麼心理陰影)

好了, 接下來咱們就來看看原版的童話故事都是什麼樣吧:

《白雪公主》, 原版中的白雪公主漂亮倒是不假, 但其實她是一個非常殘暴和自負的人, 而王子則是個有不良癖好的人, 真正想置白雪公主於死地的並非白雪公主的繼母, 而是白雪公主的親生母親……原版中, 白雪公主這個故事, 其實講述的是因國王稱讚白雪公主的美貌, 向白雪公主求歡, 結果導致國王和皇后感情破裂的故事。

《沒有手的姑娘》, 也並不是講述一個美麗、善良、虔誠的女孩被惡魔看中,惡魔用財富誘惑其父親,使其砍掉了雙手,而後姑娘自己傷心離開家裡獨自生活的事,

而原本的故事是講, 女兒因為拒絕和父親結婚, 而被砍掉雙手和乳房的命運。

原版《睡美人》, 其實講述的是一個普通貴族, 在睡美人昏睡的時候強X了睡美人, 弄醒睡美人的不是貴族(王子)的吻, 而是她在昏迷時生下的兩個小孩的故事, 最後睡美人醒了之後, 竟然接受並和這個貴族生活在一起了……

不過, 不少國內的人, 都質疑這所謂的格林童話原版是否是真實存在的, 大家都覺得黑暗版本格林童話其實就是一些標新立異的人的臆想, 其實不然。

格林童話這本書是有原版的, longlongago, 格林兄弟將來自歐洲各地歷史悠久的童話故事整理成冊並且出版。 這本書很快就‘火’了。

因為格林兄弟在搜集這些民間故事的時候‘文筆不佳’, 或是一心追求‘原汁原味’, 所以就沿襲了轉述這些故事的人的粗鄙口氣, 這對聽故事的人來說, 殺傷力是極大的, 特別是那些良善的人。

像《白雪公主》和《沒有手的姑娘》其實都是在暗示著美麗女兒和父親之間的不尋常關係, 《藍鬍子》講的是一個殺妻成性的男人的故事……

對於《格林童話集》的初版,當時許多歐洲讀者與書評家都認為格林兄弟的這些故事中充滿了太多不道德、殘酷有‘色’的情節,因為這種故事,人們很難想像一個母親能淡定地將它講給自己的女兒或是兒子們聽,所以,第一版格林童話遭受到了歐洲吃瓜群眾的一致指責。

成大事者從善如流,格林兄弟也是狠茬,兩人就很快就挽起袖子,熬夜出了一本《格林童話集》第二版。

從第二版開始,格林兄弟便將白雪公主生母的身份改成了繼母,並且對其他故事也做了‘美化’處理,例如將《沒有手的姑娘》改成厭惡近親相奸的兄弟和惡魔訂下契約的劇情,這才使得他們的童話故事開始在歐洲的那些同盟國之間,流傳了開來。

不過,經過修改之後的故事,情節和邏輯性上卻大打了折扣。

就比如《白雪公主》裡,皇后一開始對白雪公主並沒有動殺心,畢竟白雪公主是自己的女兒,她只是強迫白雪公主離開國王而已,大家仔細想想,在《白雪公主》裡,像皇后這樣權力僅次於國王的人,要是真心想殺一個公主的話,怎會如此費事?(叫來了獵人,讓獵人將白雪公主帶的遠離皇宮再殺)在皇宮裡動手或是就近弄死豈不是更方便穩妥?所以,格林兄弟把皇后改成了繼母之後,這裡就圓不過去。

所以後面白雪公主才對皇后讓自己離開國王、離開權力的遊戲萌生怨毒,才會給小矮人們編造出皇后想要殺她的謊言(之前說過,白雪公主也不是善茬),她以此來博取了小矮人的同情。

再之後,皇后得知白雪公主沒死之後,喬裝打扮成老嫗給白雪公主吃毒蘋果的劇情就更離譜了,可是,如果皇后不是繼母而是生母的話,那一切就都說得通了,皇后去探訪自雪公主,其實並不是去加害白雪公主,而是擔心女兒在外住得不習慣(雖然白雪公主跟皇后搶老公,但白雪公主畢竟是親女兒啊),可是因為皇后不願暴露身份,就扮作了老嫗,也不帶侍衛,並時常帶一些東西(比如蘋果)去看白雪公主……

然而,皇后最終還是小瞧了自己的女兒(如果白雪公主真是個好人的話,根本就演不出死而復生這種故弄玄虛、故作可憐的戲碼),她被女兒套上了燒得赤紅的鐵鞋,飽受酷刑而死。

即便是成人讀完這個故事,怕也只能唏噓感歎貴圈真亂,何況是小孩子呢。

有些人覺得這是小題大做,覺得孩子小,懂個屁啊!‘心中有佛,看什麼都有佛性,心中有屎,看什麼東西都是屎’……

這樣說的人,肯定和孩子呆的時間不多。

不要忽略小孩,每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

不過,這事也不能全賴人外國童話,‘Fairy Tales’一詞本就不是童話的意思,在西方,‘Fairy Tales’的受眾本就不僅僅是兒童,所以這些故事才會如此寫實,才會沒有美麗善良的公主和樂於助人的仙子/女巫,有的盡是美麗勾人的女僕、和乾癟醜惡的貴婦、狡猾的太太,和品行不端的小姐,以及巫婆、接生婆,壞姨媽、怪姐妹。

比如《小紅帽》裡獵人把狼肚子給剖開啦!繼母給白雪公主喂毒蘋果啦,騎在公雞上的像刺蝟一樣的小孩等等等等!

其中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在貓的宮殿裡面,貓把男人拐去給她幹活,然後還有兩隻小貓‘服侍’他,這種故事很容易讓小孩潛意識裡產生○色的不良影響。

大家仔細想想,即使是狼外婆,肚子就能隨便拿刀剖開嗎?這難道不是給小孩子潛意識裡種下了‘暴力’的種子?還有後面那個貓的故事,故事裡貓的語氣、動作和性格都騙女性化,而且男人被貓拐了竟然還會被貓給伺候,這樣的故事能教給寶寶們什麼?

歐洲雖然發達,但‘歐洲的’並非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為了以後的社會更加和諧,我們要教育好孩子,因為教育好了孩子後,受益的不僅僅是孩子,你我終有老去的一天,等我們老了,難道希望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血腥、三觀扭曲不正社會嗎?

所以說,‘童話裡都是騙人的’,即便它們現在穿上了偽裝的改編外衣,幾經改版成為了世界級的童話,但它們骨子裡其實仍然有著血腥、粗俗下流,頌揚的卑鄙、欺詐、妖術、陰謀這樣的故事。

當然,世事無絕對,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即便是現在改編閹割版的格林童話裡,也有很多宣揚真善美的童話/神話故事,我們也不能矯枉過正,就此不讓孩子看童話故事了,我們家長要做好甄別把好關,給孩子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

《藍鬍子》講的是一個殺妻成性的男人的故事……

對於《格林童話集》的初版,當時許多歐洲讀者與書評家都認為格林兄弟的這些故事中充滿了太多不道德、殘酷有‘色’的情節,因為這種故事,人們很難想像一個母親能淡定地將它講給自己的女兒或是兒子們聽,所以,第一版格林童話遭受到了歐洲吃瓜群眾的一致指責。

成大事者從善如流,格林兄弟也是狠茬,兩人就很快就挽起袖子,熬夜出了一本《格林童話集》第二版。

從第二版開始,格林兄弟便將白雪公主生母的身份改成了繼母,並且對其他故事也做了‘美化’處理,例如將《沒有手的姑娘》改成厭惡近親相奸的兄弟和惡魔訂下契約的劇情,這才使得他們的童話故事開始在歐洲的那些同盟國之間,流傳了開來。

不過,經過修改之後的故事,情節和邏輯性上卻大打了折扣。

就比如《白雪公主》裡,皇后一開始對白雪公主並沒有動殺心,畢竟白雪公主是自己的女兒,她只是強迫白雪公主離開國王而已,大家仔細想想,在《白雪公主》裡,像皇后這樣權力僅次於國王的人,要是真心想殺一個公主的話,怎會如此費事?(叫來了獵人,讓獵人將白雪公主帶的遠離皇宮再殺)在皇宮裡動手或是就近弄死豈不是更方便穩妥?所以,格林兄弟把皇后改成了繼母之後,這裡就圓不過去。

所以後面白雪公主才對皇后讓自己離開國王、離開權力的遊戲萌生怨毒,才會給小矮人們編造出皇后想要殺她的謊言(之前說過,白雪公主也不是善茬),她以此來博取了小矮人的同情。

再之後,皇后得知白雪公主沒死之後,喬裝打扮成老嫗給白雪公主吃毒蘋果的劇情就更離譜了,可是,如果皇后不是繼母而是生母的話,那一切就都說得通了,皇后去探訪自雪公主,其實並不是去加害白雪公主,而是擔心女兒在外住得不習慣(雖然白雪公主跟皇后搶老公,但白雪公主畢竟是親女兒啊),可是因為皇后不願暴露身份,就扮作了老嫗,也不帶侍衛,並時常帶一些東西(比如蘋果)去看白雪公主……

然而,皇后最終還是小瞧了自己的女兒(如果白雪公主真是個好人的話,根本就演不出死而復生這種故弄玄虛、故作可憐的戲碼),她被女兒套上了燒得赤紅的鐵鞋,飽受酷刑而死。

即便是成人讀完這個故事,怕也只能唏噓感歎貴圈真亂,何況是小孩子呢。

有些人覺得這是小題大做,覺得孩子小,懂個屁啊!‘心中有佛,看什麼都有佛性,心中有屎,看什麼東西都是屎’……

這樣說的人,肯定和孩子呆的時間不多。

不要忽略小孩,每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

不過,這事也不能全賴人外國童話,‘Fairy Tales’一詞本就不是童話的意思,在西方,‘Fairy Tales’的受眾本就不僅僅是兒童,所以這些故事才會如此寫實,才會沒有美麗善良的公主和樂於助人的仙子/女巫,有的盡是美麗勾人的女僕、和乾癟醜惡的貴婦、狡猾的太太,和品行不端的小姐,以及巫婆、接生婆,壞姨媽、怪姐妹。

比如《小紅帽》裡獵人把狼肚子給剖開啦!繼母給白雪公主喂毒蘋果啦,騎在公雞上的像刺蝟一樣的小孩等等等等!

其中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在貓的宮殿裡面,貓把男人拐去給她幹活,然後還有兩隻小貓‘服侍’他,這種故事很容易讓小孩潛意識裡產生○色的不良影響。

大家仔細想想,即使是狼外婆,肚子就能隨便拿刀剖開嗎?這難道不是給小孩子潛意識裡種下了‘暴力’的種子?還有後面那個貓的故事,故事裡貓的語氣、動作和性格都騙女性化,而且男人被貓拐了竟然還會被貓給伺候,這樣的故事能教給寶寶們什麼?

歐洲雖然發達,但‘歐洲的’並非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為了以後的社會更加和諧,我們要教育好孩子,因為教育好了孩子後,受益的不僅僅是孩子,你我終有老去的一天,等我們老了,難道希望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血腥、三觀扭曲不正社會嗎?

所以說,‘童話裡都是騙人的’,即便它們現在穿上了偽裝的改編外衣,幾經改版成為了世界級的童話,但它們骨子裡其實仍然有著血腥、粗俗下流,頌揚的卑鄙、欺詐、妖術、陰謀這樣的故事。

當然,世事無絕對,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即便是現在改編閹割版的格林童話裡,也有很多宣揚真善美的童話/神話故事,我們也不能矯枉過正,就此不讓孩子看童話故事了,我們家長要做好甄別把好關,給孩子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