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推動公共圖書館法落地助力全民閱讀書香社會

作者 法制日報記者 朱甯寧

圖書是人類交融情感、獲取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圖書館是知識的彙集之地,作為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並提供查閱、借閱及相關服務的公共圖書館,具有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作為黨的十九大之後出臺的首部文化領域法律,公共圖書館法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 該法是繼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之後我國文化領域出臺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是完善我國文化法律制度的重要成果,為繁榮發展公共圖書館事業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對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近日組織召開宣傳貫徹公共圖書館法座談會。

與會人員認為,應以貫徹落實公共圖書館法為契機,採取多種形式,出臺相關配套措施,讓法律真正落地,整體提升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水準和服務能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

讓更多的人走進圖書館

文化領域一直是立法領域中比較薄弱的“短板”。 截至2017年12月27日,我國現行有效法律共263部,文化方面的法律占比僅為2.66%,數量仍然比較少。 而且已有的文化方面的法律主要集中在文化事業方面,文化產業方面的法律相對較少,尚未形成系統完備的文化法律制度。 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公共圖書館法的出臺尤為重要。

公共圖書館的生命力在於讀者。 鼓勵更多的人走進圖書館,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立法的一個重要內容。 該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明確公共圖書館提供服務應堅持平等、開放、共用的要求,便於群眾用好圖書館,打通影響群眾利用公共圖書館的“最後一公里”。

但如何讓公共圖書館真正成為群眾想去、愛去的地方,助力全民閱讀、書香社會,無疑仍是貫徹落實公共圖書館法的重點和難點。 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認為,有關方面應當抓緊出臺配套規定,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關於出版物交存制度。 公共圖書館法對出版物交存制度作了完善,規定出版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國家圖書館和所在地省級公共圖書館交存正式出版物。

落實這一制度,需要對《出版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進行修改。 其次,關於館藏文獻資訊的處置,即“剔舊”制度。 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妥善保存館藏文獻資訊,不得隨意處置;確需處置的,應當遵守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有關處置文獻資訊的規定。 要儘快出臺有關文獻資訊處置的規定,確保該規定的落實。 再次,關於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 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品質和水準進行考核。 公共圖書館的考核、回饋制度是保障公共圖書館服務品質的前提,文化部門要儘快制定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為考核提供依據。

加大保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

近年來,我國加大對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投入力度,公共圖書館事業蓬勃發展。 但與此同時,公共圖書館領域還存在著服務體系建設有待加強、服務功能和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各方力量參與積極性有待進一步調動、數位化閱讀服務水準有待提升等問題。 鑒於此,公共圖書館法將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所確立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原則,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制度以及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制度等進行了專門化和具體化。

對此,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表示,下一步,將切實抓好公共圖書館法學習貫徹。 從今年3月開始,文化部和各省級文化部門將分別舉辦多期公共圖書館法專題培訓班,並納入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工作。文化部將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路媒體以及公共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加大宣傳力度,使公共圖書館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雒樹剛透露,將加快完善公共圖書館設施網路,繼續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重點加強對中西部特別是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統籌規劃建設,根據國家標準和省實施標準,對公共圖書館設施進行提檔升級或填平補齊。加大對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支援和保障力度,特別是在推進全民閱讀、整合資源提升服務效能、加強古籍保護利用等方面,加強共建共用,形成工作合力。

以法律施行為契機推動全民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和推動全民閱讀連續被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綱要等重要文件,全民閱讀工作全面提速,全社會閱讀氛圍日益濃厚。

公共圖書館法將多年來推動全民閱讀的經驗總結上升為法律制度,明確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將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法定義務,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免費向社會公眾提供閱讀推廣服務,要求其通過開展閱讀指導、讀書交流、演講誦讀、圖書互換共用等活動,推廣全民閱讀,特別是根據少年兒童的特點配備專業人員,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

“該法的實施,為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提供了契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慧琳透露,目前,《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正在等待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總局將統籌協調有利資源,把公共圖書館納入全民閱讀的總體工作佈局,充分發揮其作用,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

整體提升公共圖書館發展水準服務能力

1月1日,在法律施行的第一天,國家圖書館就舉辦了“親近《四庫全書》、感受國家寶藏”、公共圖書館法有獎互動問答、《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現場推廣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全國範圍內,中國圖書館學會和國家圖書館帶領全國圖書館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系列宣傳推廣活動。

“公共圖書館法作為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頂層制度設計,規定了公共圖書館的設立、運行、服務,確立了國家圖書館的核心職能,明確了中國圖書館學會等行業組織的作用,體現了新時代黨和政府的新要求。”中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說。

在美國,公共文化設施裡最多的就是圖書館,密度達到平均幾千人就有一個。而文化部2016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的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末,我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53個,平均40多萬人有一個公共圖書館,全國人均圖書藏量0.65冊,全年全國人均購書費1.56元。此次伴隨公共圖書館法施行,我國公共圖書館將迎來難得的發展契機。

韓永進說,接下來,國家圖書館將與全國圖書館界一道,以貫徹落實公共圖書館法為契機,整體提升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水準和服務能力。堅持開放辦館,促進公共圖書館發展模式創新,在資源建設、活動開展、宣傳推廣、志願服務等方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創造有利條件,提供廣闊空間,使其成為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積極力量。

做實圖書館之間聯合服務

“公共圖書館法對圖書館界的要求比起對政府的約束更大。很多條款看上去只是一般要求,但要做深做實不容易。”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圖書館原館長吳建中認為,作為公共圖書館,在貫徹宣傳公共圖書館法時需要從多角度著力。

首先,要在“用”字上求實效。要努力提升免費服務的內涵。“隨著圖書館事業的深入發展,講座、培訓和展覽的層次越來越高,一些圖書館可能會在活動方式上區別對待,對較高層次的專案採取收費服務,如果這一問題把握不好,很容易引起讀者不滿。”

其次,要做好出版繳送的後續服務。“過去沒有法定繳送制度,圖書館在收藏與否上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今後不僅要對這些資料照單全收,而且要提供給讀者使用。同時,對於正式出版的電子、視聽以及其他載體圖書,不僅要收藏而且要切實落實服務的環境和手段,難度更大。”此外,吳建中認為還要做實圖書館之間的聯合服務。“圖書館協作開展了這麼多年,真正能做到共建共用的地區和系統並不多,尤其是在數位圖書館建設方面,數位孤島現象仍很嚴重。”

吳建中強調,公共圖書館法出臺後,聯合服務就不能停留在口號上。“因為有了法以後,讀者不僅會投訴,而且會上訴。”

基層公共圖書館發展迎來及時雨

王獻增是河南省林州市圖書館館長。林州是紅旗渠的故鄉,是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林州市圖書館成立於1979年,2011年新館落成並正式向群眾免費開放。新館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22萬冊,電子圖書26萬冊,是國家(縣級)一級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法施行,讓王獻增這些基層圖書館人備感欣喜。“這關係到每個基層公共圖書館的改革發展,關係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公共圖書館法的施行,為解決困擾基層公共圖書館發展的瓶頸提供了法律依據,真的是一場及時雨。”

王獻增告訴記者,公共圖書館法讓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發展有了法律保障。比如,法律不僅明確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公共圖書館,還指出要將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並及時、足額撥付;法律敏銳地關注到了讀者個人資訊保護,提出了具體要求;在保障讀者權益的同時,法律還提出讀者應當遵守公共圖書館的相關規定,自覺維護公共圖書館秩序,解決了公共圖書館在勸阻讀者不文明行為方面無法可依的窘境。但與此同時,如何實現公共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利用先進的場館設施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服務,在王獻增看來,還是缺少剛性的法律依據。

王獻增表示,下一步,將按照法律要求,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開展好各項工作。包括完善網路體系,加快公共圖書館設施配套建設,健全服務功能,著力推進數位服務、流動服務和自助服務新業務的發展,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獻資訊共用平臺;改進管理方式,整合縣鄉村閱讀資源,將優質文化服務向農村、向基層發展,形成全民閱讀新常態。

從今年3月開始,文化部和各省級文化部門將分別舉辦多期公共圖書館法專題培訓班,並納入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工作。文化部將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路媒體以及公共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加大宣傳力度,使公共圖書館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雒樹剛透露,將加快完善公共圖書館設施網路,繼續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重點加強對中西部特別是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統籌規劃建設,根據國家標準和省實施標準,對公共圖書館設施進行提檔升級或填平補齊。加大對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支援和保障力度,特別是在推進全民閱讀、整合資源提升服務效能、加強古籍保護利用等方面,加強共建共用,形成工作合力。

以法律施行為契機推動全民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和推動全民閱讀連續被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綱要等重要文件,全民閱讀工作全面提速,全社會閱讀氛圍日益濃厚。

公共圖書館法將多年來推動全民閱讀的經驗總結上升為法律制度,明確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將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法定義務,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免費向社會公眾提供閱讀推廣服務,要求其通過開展閱讀指導、讀書交流、演講誦讀、圖書互換共用等活動,推廣全民閱讀,特別是根據少年兒童的特點配備專業人員,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

“該法的實施,為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提供了契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慧琳透露,目前,《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正在等待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總局將統籌協調有利資源,把公共圖書館納入全民閱讀的總體工作佈局,充分發揮其作用,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

整體提升公共圖書館發展水準服務能力

1月1日,在法律施行的第一天,國家圖書館就舉辦了“親近《四庫全書》、感受國家寶藏”、公共圖書館法有獎互動問答、《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現場推廣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全國範圍內,中國圖書館學會和國家圖書館帶領全國圖書館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系列宣傳推廣活動。

“公共圖書館法作為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頂層制度設計,規定了公共圖書館的設立、運行、服務,確立了國家圖書館的核心職能,明確了中國圖書館學會等行業組織的作用,體現了新時代黨和政府的新要求。”中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說。

在美國,公共文化設施裡最多的就是圖書館,密度達到平均幾千人就有一個。而文化部2016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的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末,我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53個,平均40多萬人有一個公共圖書館,全國人均圖書藏量0.65冊,全年全國人均購書費1.56元。此次伴隨公共圖書館法施行,我國公共圖書館將迎來難得的發展契機。

韓永進說,接下來,國家圖書館將與全國圖書館界一道,以貫徹落實公共圖書館法為契機,整體提升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水準和服務能力。堅持開放辦館,促進公共圖書館發展模式創新,在資源建設、活動開展、宣傳推廣、志願服務等方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創造有利條件,提供廣闊空間,使其成為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積極力量。

做實圖書館之間聯合服務

“公共圖書館法對圖書館界的要求比起對政府的約束更大。很多條款看上去只是一般要求,但要做深做實不容易。”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圖書館原館長吳建中認為,作為公共圖書館,在貫徹宣傳公共圖書館法時需要從多角度著力。

首先,要在“用”字上求實效。要努力提升免費服務的內涵。“隨著圖書館事業的深入發展,講座、培訓和展覽的層次越來越高,一些圖書館可能會在活動方式上區別對待,對較高層次的專案採取收費服務,如果這一問題把握不好,很容易引起讀者不滿。”

其次,要做好出版繳送的後續服務。“過去沒有法定繳送制度,圖書館在收藏與否上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今後不僅要對這些資料照單全收,而且要提供給讀者使用。同時,對於正式出版的電子、視聽以及其他載體圖書,不僅要收藏而且要切實落實服務的環境和手段,難度更大。”此外,吳建中認為還要做實圖書館之間的聯合服務。“圖書館協作開展了這麼多年,真正能做到共建共用的地區和系統並不多,尤其是在數位圖書館建設方面,數位孤島現象仍很嚴重。”

吳建中強調,公共圖書館法出臺後,聯合服務就不能停留在口號上。“因為有了法以後,讀者不僅會投訴,而且會上訴。”

基層公共圖書館發展迎來及時雨

王獻增是河南省林州市圖書館館長。林州是紅旗渠的故鄉,是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林州市圖書館成立於1979年,2011年新館落成並正式向群眾免費開放。新館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22萬冊,電子圖書26萬冊,是國家(縣級)一級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法施行,讓王獻增這些基層圖書館人備感欣喜。“這關係到每個基層公共圖書館的改革發展,關係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公共圖書館法的施行,為解決困擾基層公共圖書館發展的瓶頸提供了法律依據,真的是一場及時雨。”

王獻增告訴記者,公共圖書館法讓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發展有了法律保障。比如,法律不僅明確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公共圖書館,還指出要將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並及時、足額撥付;法律敏銳地關注到了讀者個人資訊保護,提出了具體要求;在保障讀者權益的同時,法律還提出讀者應當遵守公共圖書館的相關規定,自覺維護公共圖書館秩序,解決了公共圖書館在勸阻讀者不文明行為方面無法可依的窘境。但與此同時,如何實現公共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利用先進的場館設施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服務,在王獻增看來,還是缺少剛性的法律依據。

王獻增表示,下一步,將按照法律要求,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開展好各項工作。包括完善網路體系,加快公共圖書館設施配套建設,健全服務功能,著力推進數位服務、流動服務和自助服務新業務的發展,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獻資訊共用平臺;改進管理方式,整合縣鄉村閱讀資源,將優質文化服務向農村、向基層發展,形成全民閱讀新常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