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警惕:又一批工作崗位將消失……

2016年美國白宮發佈名為《時刻準備著:為了人工智慧的未來》(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研究報告;2017年中國政府將人工智慧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AI將是下一個時代的科技制高點”在國家層面成為共識。

在美國, 穀歌、亞馬遜、蘋果、Facebook等公司加速佈局人工智慧;在中國, 百度、阿裡巴巴、華為等企業無一例外投入鉅資加碼AI——對於這些科技巨頭來說, 這是抓住時機, 重塑他們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契機。

未來是人工智慧的時代, 誰在當下抓住先機, 誰就能在現在贏得未來。

一、人工智慧是知識經濟的產物

人工智慧(AI)所產生最重要的兩個基礎條件:

(1)資料量的增加和大資料的沉澱

(2)電腦的存儲和計算能力獲得質的飛躍

過去十餘年, 這兩大領域實現了突破性的改進, 使得各種演算法才真正有可能得到有效的使用, 這是AI大爆發的重要前提。

AI技術時時在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但至少從目前來看,

AI在核心邏輯和應用層面並非完美無暇。

目前為止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研究, 本質上還是屬於歸納法, 是通過對大量資料進行分析歸納以後總結出來的規律。 高效地分析海量資料進行規律總結是人工智慧之於人的優勢。

但是, 這一優勢在面對開放式和演繹式的問題時, 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不足和缺陷。 首先, 當所要研究的問題的性質屬於動態變化時, 使用歷史資料和歸納法總結出來的規律有可能對未來的預測失效。 此外, AI應用還可能面臨著過度擬合的問題, 即對於歷史上發生的偶然事件過度解讀。

基於人工智慧的發展, 我們可以推測:重複性、單維度、高頻次的工作、以及需要更多地與機器進行互動的工作適合AI,

而開放性、演繹性、低頻次的工作, 以及需要與人進行大量互動的工作不適合AI, 至少在未來的短時期內將會如此。

二、事務性工作將被機器所取代

在公司金融與財務這一領域, 什麼工作與智慧在未來會被AI取代?

歷史經驗證明, 新技術必然將淘汰部分人工工作, 一部分原有職能崗位也將悄然消失。 例如, 工業革命中機器取代手工, 掃碼支付使部分收銀員下崗等等。

AI對人工的替代的進程與資訊革命過程出現的會計電算化、ERP、流程化、財務共用中心一樣, 本質上並無不同。 伴隨AI對公司金融與財務工作的影響逐漸深入, 這一新老更迭也必將發生。

未來在企業金融領域, 財務工作中簡單、機械性、可重複性的工作, 在將來一定最有可能被替代,

例如單據的審核、常見的財務分析等。

雖然, 這些任務只是AI的初級運用, 我們更需要關心和探討的是, 相對複雜的會計判斷、會計假設、資訊披露的決策是否會被AI更高效地完成和取代。 例如收入確認、費用資本化、關聯交易的披露等。

這一趨勢發展速度的快慢首先取決於AI基礎設施的建設。 當底層資料的結構化和電子化, 例如電子發票和單證、合同的結構化, 都相對成熟時, 收入確認這些需要去花費大量精力用於制單、輸入的工作將完全可以交給機器來完成。

因此, 大量歷史交易資料的數位化過程是一個很關鍵的挑戰, 只有這些歷史資料數位化之後, AI演算法才有可能利用這些資料進行深度學習。

當基礎設施的建設達到一定成熟度時, AI將可以進行相對複雜的財務判斷(例如, 進行收入確認的會計處理)。

IBM公司已經開始運用AI技術對人類癌症進行診斷的實踐, 而人體以及癌症機理的複雜性要遠遠高於中國財政部制定的關於收入確認的五大會計判斷標準。 所以,未來通過人工智慧進行收入確認操作並非是不可以逾越的鴻溝。

當然,AI替代複雜的財務處理和會計判斷這個過程可能需要經歷相對長的時間。同時,即使這一演變實現,人依然需要在一些重要環節給出建議和判斷,最終的決定也必然是人工來完成,這應該是未來人機結合的一個基本思路。

(部分內容選自網易研究院)

基於這一判斷,我們不禁思考這個問題:在人工智慧時代,公司金融和財務從業人員需要做些什麼準備?

需要獨立思考、判斷、和前瞻性能力的工作很難被機器替代,這也是人類的優勢。企業金融與AI的分工邊界,主要應當考察三大維度:任務頻率、決策重要性、互動物件。低頻、戰略性、與人互動為主的決策任務,將主要還是由人進行處理,而AI將承擔輔助決策的角色。

這也意味著,企業金融和財務從業在AI時代更加需要著重培養自身的戰略決策思維和人際互動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AI時代保持自身的長久競爭力,為企業創造價值。

由於AI的使用可能大面積地替代人工,使得部分從業人員失業,部分企業金融和財務從業人員可能會對AI的應用採取抵制的態度。

那些希望通過抵制人工智慧保護工作的想法,很可能是一種螳臂當車的執念。

更多的人應該坦然面對來自與機器智慧的挑戰,我們必須敢於跳出舒適區,堅持不斷跨界學習更高維的思考模式,不斷提升認知能力以及知識邊際,最終才能保持自身的長久競爭力。我們與您一起迎接新時代的挑戰!——投資魔方

所以,未來通過人工智慧進行收入確認操作並非是不可以逾越的鴻溝。

當然,AI替代複雜的財務處理和會計判斷這個過程可能需要經歷相對長的時間。同時,即使這一演變實現,人依然需要在一些重要環節給出建議和判斷,最終的決定也必然是人工來完成,這應該是未來人機結合的一個基本思路。

(部分內容選自網易研究院)

基於這一判斷,我們不禁思考這個問題:在人工智慧時代,公司金融和財務從業人員需要做些什麼準備?

需要獨立思考、判斷、和前瞻性能力的工作很難被機器替代,這也是人類的優勢。企業金融與AI的分工邊界,主要應當考察三大維度:任務頻率、決策重要性、互動物件。低頻、戰略性、與人互動為主的決策任務,將主要還是由人進行處理,而AI將承擔輔助決策的角色。

這也意味著,企業金融和財務從業在AI時代更加需要著重培養自身的戰略決策思維和人際互動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AI時代保持自身的長久競爭力,為企業創造價值。

由於AI的使用可能大面積地替代人工,使得部分從業人員失業,部分企業金融和財務從業人員可能會對AI的應用採取抵制的態度。

那些希望通過抵制人工智慧保護工作的想法,很可能是一種螳臂當車的執念。

更多的人應該坦然面對來自與機器智慧的挑戰,我們必須敢於跳出舒適區,堅持不斷跨界學習更高維的思考模式,不斷提升認知能力以及知識邊際,最終才能保持自身的長久競爭力。我們與您一起迎接新時代的挑戰!——投資魔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