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子宮的秘密:婦科醫生手記——那些你害怕的診斷名稱

從草原沙漠化說“宮頸糜爛”

作為一個從醫二十餘年的醫生, 對宮頸糜爛這個詞彙太熟悉了。 剛剛工作的時候, 因為教科書講宮頸糜爛是宮頸慢性炎症的表現, 所以也曾經治療過“宮頸糜爛”。 從21世紀起我們的教科書也在不斷地更新觀念, 我們不再認為“宮頸糜爛”是一種疾病。

宮頸還是那個宮頸, 宮頸的狀態還是那樣的狀態, 只是不再用這個詞彙來描述, 也不再認為這個狀態是疾病。 但是這個觀念太根深蒂固了, 現在還有一大部分的醫生觀念沒有更新, 還在用這個詞做診斷, 還會因為“宮頸糜爛”給患者進行治療甚至手術。

所謂“宮頸糜爛”是什麼呢?

我先說說北方草原的沙漠化。

中原地帶, 氣候適宜, 植被多樣, 物產豐富, 生態環境穩定。 中原人是農耕文化, 勤勞的人民是靠土地吃飯的, 喜歡墾荒、種植糧食。 北方氣候寒冷、蒙古高原只適合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長, 植被主要是草原, 生態環境非常脆弱, 使得北方少數民族為適應這種環境而形成了遊牧文化。 遊牧民族的生活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北方草原的生態環境。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邊境衝突。 這種衝突使得農耕文化、遊牧文化的界限有過幾次北進、南退的改變。 漢人北上, 就會在草原上開荒種地, 原有的植被被剷除, 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漢人南退, 耕田會變成荒地, 草本植被難以恢復。

幾次下來這些經常變更的界限之處, 逐漸形成了沙漠。 這是歷史上文化衝突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是北方沙漠形成的原因之一。

宮頸上也有這樣一個界限。

宮頸上的界限不是文化的界限, 不是植被的界限, 是兩種不同的上皮細胞的界限。 一種叫做鱗狀上皮, 顯微鏡下顯示像魚鱗一樣扁平多層, 位於宮頸口外側和陰道壁上, 沒有腺體, 沒有分泌黏液的功能, 肉眼看是粉紅色的光滑的有如嘴唇的組織;另一種叫做柱狀上皮, 顯微鏡下顯示是單層柱狀的, 位於宮頸管內部黏膜以及子宮內膜處, 有腺體, 有分泌黏液的功能, 肉眼看是紅色的顆粒狀的有如舌面的組織。 有時候柱狀上皮延伸至宮頸管外, 醫生檢查的時候,

能夠看見一部分, 呈現的是鮮紅色顆粒狀, 表面有黏液。 兩種細胞交界的界限叫做“鱗柱交界”。

如果把粉紅色的鱗狀上皮比作農耕地, 鮮紅色的柱狀上皮就相當於草原。 在人的一生中也會發生幾次這個界限的移動, 之所以發生界限的移動, 不是民族紛爭與融合, 是年齡不同、體內雌激素水準不同引起的。 青春期前和絕經後雌激素水準低, 交界位於宮頸外口內部, 我們看到的都是耕地, 也就是光滑粉紅色的鱗狀上皮。 到了青春期開始直至整個育齡期, 雌激素水準增高, 這個界限向外移動, 移至宮頸外口的外部, 我們就能看到草原了, 即顆粒狀鮮紅色的柱狀上皮, 也就是以前說的 “宮頸糜爛”。 根據鱗柱交界的位置、肉眼可見顆粒狀鮮紅色區域面積大小,

過去叫做“宮頸糜爛”Ⅰ度、Ⅱ度、Ⅲ度。 現在這些概念完全已經不存在了。

因為“宮頸糜爛”實質是正常的柱狀上皮向外移動, 因此“宮頸糜爛”不是病。

人類的邊境衝突能導致草原的沙漠化, 我們子宮宮頸鱗柱交界會很安生嗎?

也不安生。

鱗狀上皮細胞有化生潛能, 簡單說具有侵略性, 會向柱狀上皮方向生長, 會覆蓋部分柱狀上皮。

草原變耕地, 結果就是沙漠化, 鱗狀上皮覆蓋柱狀上皮的地方, 醫學上叫做轉化區, 是宮頸病變、宮頸癌的好發之地。

宮頸的轉化區, 也是隨著年齡不同而位置不同、面積不同。 青春期, 宮頸轉化區就是一條線, 比較少的化生上皮。 育齡期宮頸轉化區比較寬, 但位於宮頸口外,

能很好地觀察到。 到了絕經後, 宮頸轉化區會部分或者全部位於宮頸內口內, 一般的檢查和陰道鏡檢查看不到轉化區, 更看不到柱狀上皮。

鱗狀上皮覆蓋柱狀上皮後, 會將柱狀上皮內的腺體開口覆蓋, 腺體的分泌物不能流出, 則形成了宮頸的納氏囊腫。 因此納氏囊腫本身也不是病, 但是納氏囊腫上面的化生的鱗狀上皮是轉化區的鱗狀上皮, 是容易生病的。

化生的鱗狀上皮, 也是鱗狀上皮, 在沒有生病的時候或者輕微病變的時候, 也是粉紅色光滑的。

醫生在進行宮頸檢查的時候, 要觀察鱗柱交界的位置, 這個位置是過去區分宮頸是否有“糜爛”的標誌, 這個位置決定了宮頸轉化區的位置, 也決定了醫生在觀察轉化區時, 能否滿意地全面觀察。不能滿意地觀察轉化區的全貌,就可能造成疾病的漏診。“宮頸糜爛”,宮頸轉化區完全在宮頸口外,那麼能完全觀察到,叫做Ⅰ型轉化區。而當部分轉化區或者全部轉化區在宮頸管內時,不能滿意地甚至不能觀察到,那麼可能陰道鏡檢查會漏診,叫做Ⅱ型或Ⅲ型轉化區。醫生不在乎你是不是“宮頸糜爛”,而在乎宮頸轉化區在什麼位置,有沒有病變。

青春期、育齡女性轉化區在宮頸管外,常常呈“宮頸糜爛”狀。而絕經後女性轉化區在宮頸管深部,常常表現為宮頸光滑。細胞學的宮頸刮片、陰道鏡檢查往往會漏診一些癌前病變或早期癌,更需要做宮頸管的搔刮。

現在能理解“宮頸糜爛”不是病了嗎?草原是北方合適的生態環境,變成耕地,還不至於沙漠化,耕地變荒地,植被不能恢復,才沙漠化。正常的柱狀上皮,也是正常的組織形態。經常變化的鱗柱交界化生的鱗狀上皮,才是我們女性的病毒易感區,長期得不到治療,才會發生癌前病變或癌變。

現代社會,除了農業進入草原,還有工業進入草原,比如開工廠、排污水、建電站、挖煤礦,這些更是破壞草原的元兇。各種不當的治療、手術刺激破壞正常的宮頸,就相當於在草原開工廠、排污水,很容易使宮頸受傷,更容易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讓鱗狀上皮化生,進而過度增生導致宮頸的癌前病變和癌變。

小心保護好美麗的草原,小心呵護你的宮頸。

書名:子宮的秘密:婦科醫生手記

作者:王玉玲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9.80

能否滿意地全面觀察。不能滿意地觀察轉化區的全貌,就可能造成疾病的漏診。“宮頸糜爛”,宮頸轉化區完全在宮頸口外,那麼能完全觀察到,叫做Ⅰ型轉化區。而當部分轉化區或者全部轉化區在宮頸管內時,不能滿意地甚至不能觀察到,那麼可能陰道鏡檢查會漏診,叫做Ⅱ型或Ⅲ型轉化區。醫生不在乎你是不是“宮頸糜爛”,而在乎宮頸轉化區在什麼位置,有沒有病變。

青春期、育齡女性轉化區在宮頸管外,常常呈“宮頸糜爛”狀。而絕經後女性轉化區在宮頸管深部,常常表現為宮頸光滑。細胞學的宮頸刮片、陰道鏡檢查往往會漏診一些癌前病變或早期癌,更需要做宮頸管的搔刮。

現在能理解“宮頸糜爛”不是病了嗎?草原是北方合適的生態環境,變成耕地,還不至於沙漠化,耕地變荒地,植被不能恢復,才沙漠化。正常的柱狀上皮,也是正常的組織形態。經常變化的鱗柱交界化生的鱗狀上皮,才是我們女性的病毒易感區,長期得不到治療,才會發生癌前病變或癌變。

現代社會,除了農業進入草原,還有工業進入草原,比如開工廠、排污水、建電站、挖煤礦,這些更是破壞草原的元兇。各種不當的治療、手術刺激破壞正常的宮頸,就相當於在草原開工廠、排污水,很容易使宮頸受傷,更容易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讓鱗狀上皮化生,進而過度增生導致宮頸的癌前病變和癌變。

小心保護好美麗的草原,小心呵護你的宮頸。

書名:子宮的秘密:婦科醫生手記

作者:王玉玲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9.8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