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林州女子替前夫還清120萬巨債 從家庭主婦變身包工頭

照顧老小用過午餐後, 王喜雲清洗碗筷。

幹起活來, 王喜雲也是把好手。

歸還過前夫的欠款後, 王喜雲向一名債主致謝。

王喜雲暈倒了, 哀傷伴著絕望撕扯著她脆弱的心。 作為家庭主婦, 她沒想到, 平靜幸福的生活會因一場車禍分崩離析。 丈夫的驟然離世, 帶給她的除了喪親之痛, 還有120萬元欠款。

一個個催債電話, 曾讓她愁得一個月瘦了十幾斤。 “活著時都是朋友, 他不在了情意不能不在。 ”最高的40萬元, 最少的3000元, 她把每一筆債都記得非常清楚, 也暗暗下定了決心:“不管多麼難, 不管10年還是20年, 都要把債給還了。 ”

為了打消債主們的顧慮, 她專程拿著帳本上門承諾。 從此, 漫長的7年裡, 這位山村女子背著生存與欠債的雙重重負, 步履蹣跚卻又堅定地走在“夫債妻還”的守諾之路上。

令人們感動的是, 她不僅替前夫還債, 還把前夫的爸爸和兒子帶在身邊, 無微不至地照料他們。

兩個月前, 債務終於還清了。 “無債一身輕”的她沉浸在了另一種“幸福”中, 光榮地當選2017“感動中原”候選人, 很多網友稱讚她是“中國好前妻”。 還債的故事催人淚下, 她用最樸實的行動踐行了一句最樸實的話:“誠實守信的人, 總會有意外的收穫。 ” 鄭報融媒記者 石闖 文/圖 孫小萌 劉小濤 視頻 發自山西陽泉

山村姑娘 執意嫁給“離異男”

1月的陽泉市, 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季節。 站在郊區一個堆滿了建材、木料及設備的農家院裡, 一頭短髮、身材瘦小的王喜雲在收拾過一件雜物後, 長長地吐了一口氣。

“前夫是個苦命的人, 心腸好, 能說會道。 我正是看中了他這點。 ”王喜雲說。 1979年8月, 她生於安陽林州市茶店鎮西峪村, 父母都是農民。 在她的印象裡, “勤勞、節儉、善良、忠厚”的父母帶給了她很深的影響, “做人實在, 吃虧是福, 父母是我最好的榜樣”。

王喜雲排行老大, 還有個妹妹、弟弟, 由於家庭條件不好, 初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了。 “我在鄭州打過兩三年工, 在飯店做服務員, 學到了不少知識。 ”之後, 她回了老家林州, 幹起理髮行當。 2000年春, 她21歲, 在理髮店結識了林州市桂林鎮東油村“大齡男”韓志林。

“他第一次來理髮時, 我都沒一點印象。 ”王喜雲說, 韓志林到店裡次數多了, 成了老顧客, 他們之間就熟悉起來。 “他腦瓜子活, 善解人意, 有一次請我出去吃飯後對我表白了。

”當時, 王喜雲一下蒙了, 特別羞澀, 不過看到韓志林認真的表情, 就勉強點頭答應了。

韓志林比她大5歲, 之前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 身邊帶著一個5歲兒子。 這些, 王喜雲慢慢都知道了, 也逐漸接受了。 兩人相處一年多, 開始談婚論嫁時, 遭到了父母和親友的激烈反對。 父母感覺臉上無光:“你又不缺胳膊不少腿, 為啥一進門就要給人家當後媽?”

但王喜雲執意說:“我要跟他過一輩子。 ”事情, 僵住了。 “奶奶看我態度堅決, 就給我做了主:‘只要大孫女願意, 誰也別攔了’, 爸媽聽了只能認了。 ”她說, 2002年初, 過門後, 公公、婆婆和兒子都要照顧, 還要種地, 自己就從理髮店辭了職, 當起了家庭主婦。

地處豫冀晉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城林州, 是全國有名的“建築之鄉”。全市農村強壯勞動力的60%從事建築業。幾十萬農民工用雙手築起了“林州建築”品牌,韓志林也不例外。

“他一直在建築工地上幹,搬磚、和灰、壘牆、卸料等啥活兒都幹,能吃苦。但由於工作不穩定,這兒跑跑那兒跑跑,他也沒掙下啥大錢。”王喜雲說,2005年6月女兒出生後,家庭的經濟壓力驟然增大了,“給婆婆看病花了不少錢,這樣下去,吃喝拉撒都顧不住了”。

“人死了,欠下的債不會爛”

上有老,下有小,咋辦?2006年起,韓志林就鐵了心,帶工人,當包工頭。“剛開始找不來活兒,沒啥經驗,幸虧在陽泉的老鄉多,你幫幫我幫幫,才算挺了過來。”王喜雲說,丈夫在陽泉穩住了腳,讓她很高興,“掙的錢也多了,老家蓋了新房,日子有盼頭了”。

她記得,韓志林告訴她,手下工人最多的時候都有四五十個了。“他在陽泉租了兩室一廳,我和兒子、女兒跟著他過去了。”王喜雲說,那是他們一家最幸福的時刻。不料,好景不長,2010年11月,他們從陽泉開車回林州祭祖。“11月8日,他著急去陽泉,說有些業務需要處理,讓我和孩子在家多住幾天。”誰會想到,從此,這對恩愛的夫妻陰陽相隔。

“陽泉到林州,高速有400多公里,我還叮囑他‘開慢點,到陽泉打電話’。”王喜雲說,沒想到下午兩點多,噩耗傳來,丈夫出事了。當晚,她和親友趕到出事地點附近的醫院時,丈夫已走了。“和老公在一起的朋友說,他車速快,行車途中手機響了低頭摸手機時,車身偏離方向,等到抬頭時一切來不及了。”那一刻,她的眼前一黑,癱軟在了地上。

悲痛欲絕的王喜雲,似乎一下成熟了許多,她硬撐著處理完丈夫的後事。“當時,兒子在陽泉上初中,不能耽誤功課。”誰料,有一天,在出租屋外,一個姓李的老闆找到王喜雲,遞給她一張欠條,上面有她丈夫的親筆簽名,欠款金額竟然是40萬元,她頓時傻了眼。

這還沒完,在整理丈夫遺物時,她在抽屜裡又翻出了一個筆記本,上面記錄著一筆筆帳單,除了李老闆的40萬元欠款外,還記錄著其他不少人的欠款,共計120萬元。

“我就是個家庭婦女,見得最多的也就幾千塊錢,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王喜雲說,這一筆巨大債務,讓她驚恐不已,茶飯不思,一個月裡竟然瘦了十幾斤。“我很害怕,天塌了。可是你說怎麼辦,靠老人嗎?不行!靠兒女嗎?不行。這事兒只能自己硬撐著出面!”

120萬元巨債像大山一樣壓在她身上。陸續有人上門,向她出示一張張欠條。她強忍悲痛站起來說:“人死債不爛,他不在了情誼還在。他的欠條我都認,這是良心債。”

家庭陷入如此絕境,王喜雲還能說出如此出人意料的話,上門要債的反而頓生惻隱之心,不再開口。有些債主念及同鄉之情,也做了退讓,主動要求減少還款數額……

躲在被窩哭,一切都從頭做起

“老公是家裡的頂樑柱,現在頂樑柱倒了,還留下了這麼多欠款,可咋還?”王喜雲說,為了生計,她迫不得已,只能接手丈夫生前的生意,把未完成的工程幹完。當時,工地上還有幾十個工人,都議論紛紛:“一個農村婦女能擔起工地的事兒嗎?大家散夥兒吧。”

王喜雲說,她非常感謝丈夫生前的司機及同伴,他們陪了她一段時間,把丈夫平常做的工程業務及人脈關係幫她聯繫上了。比如有一棟4層樓,主體已經封頂,需要牆體刷白等工序,但工人們擔心王喜雲給不了工錢,紛紛撂挑子。王喜雲擦乾眼淚對工人們說:“我男人沒了,但還有我,也不會跑。你們幫我把工程幹完,欠你們的錢我一定還!”

但一些人仍不願幹。“我通過老公的司機給他們做工作,粉刷一層,就給開一層工錢,真開不了,再走不遲。”就這樣,粉刷了第一層後,她用家裡的微薄積蓄給開了工資。誰想第二層的活兒幹完後,她當時在石家莊跑丈夫的後事,一時半會回不來,工人們不願意了。“之前說得好好地,怎麼不兌現了,真是個騙子,不該信她的。”一些工人出言不遜。

原本幹得好好的活兒全部停了下來,可急壞了王喜雲。一天后她急匆匆地從石家莊趕到陽泉,當場付清了工錢。就這樣,工程才收了尾。王喜雲說,她清晰地記得,這個工程結束後,令她百感交集,躲在一邊悄悄地哭了起來,“一個女人在外做事,太難了”!

為了畫一張簡單的平面圖,她曾熬了一個通宵,眼睛都紅腫了。有一次外出,丈夫生前的司機對她說:“嫂子,不忙了,去買件衣服吧。”直到這時,王喜雲才意識到,一兩個月裡瘦了十幾斤,褲子寬鬆了,已不合身,照了照鏡子,臉部斑點驟然增多,一下子蒼老了。

“心裡太難受了,就蒙著被子在被窩裡哭,也不敢大聲,生怕老人和孩子聽到。”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王喜雲至今想起來都心有餘悸。“她經常從夢魘中醒來,躺在床上念叨:‘還債、還債、還債……’我們知道,她的壓力太大了。”王喜雲的家人說。

王喜雲說,在丈夫生前的兩個工程收尾後,她毅然變賣了手頭的機器設備,只要家裡能變現的東西,當時全賣掉了,湊了50多萬元,結清了工人工資後回到了林州。有些欠款少的,當場還清。欠款多的,先歸還了一部分,然後只能央求對方寬限一些時間讓她還款。

“70多歲的公公和年幼的孩子都在我身邊,真不知道怎麼熬過來的。”王喜雲說,前夫去世後的兩三年裡,是她日子最難熬的時間。王喜雲坦言,從家庭主婦到包工頭兒,她不得不從零開始、從頭做起,“遇到不懂的事情,就打電話問老公以前的朋友”。

“她說話算數,真是個‘爺們兒’”

許人一諾,勝似千金。為了儘快償還債務,她重拾丈夫韓志林在陽泉的人脈關係,開始承攬工程。她買來專業書籍“惡補”建築知識,並向工地上的年長工人們虛心請教。

為節省開支,王喜雲凡事都是親力親為:給老客戶一個個打電話,騎著電動車一個人談業務、簽合同,領著一幫工人在工地上幹活……靠著辛勤和汗水,她在建築行業逐漸摸出了一些門道,做生意越來越上手,經營的工程業務也漸有起色,在當地產生了一些影響。

2011年至2016年,她一年能接到兩三個工程。“那段時間還了不少錢,一個季度裡還過10萬塊錢。”王喜雲說,5年多的時間,不僅她的生意步入正軌,很多人對她也越來越信任,“看著我敞開大門做生意,很多人心裡有了盼頭,反而不再打電話或上門追債了”。

實際上,這些年,她是怎麼過來的,只有她自己心裡清楚。“我一個女人家,租房子住得交房租,又得顧一家老小生活開支,還得給一對兒女交學費。”她說,“每月自己都從牙縫裡省錢還債,連上中學的女兒想看一場電影,都不能滿足她。”說到這些,她眼泛淚花。

王喜雲弟弟介紹,姐夫韓志林生前做工程時曾用過郊區一個體戶的細沙,在姐夫出事後,人家上門找過一次,要3000元欠款。“當時姐姐心裡很亂,我就告訴人家,讓過段時間再來,姐姐在帳本上也記下了。”時隔一年多後,王喜雲委託他上門把錢給人家還上了。

“我都忘了這事兒,沒想到,她還會主動聯繫我,非常意外。她說話算數,真是個爺們兒。”這個個體戶表示,“人走了,也沒打欠條,她不認我也沒法,也就沒想著再要這筆錢了。”他說,在接到錢後非常感動,當即表示只要王喜雲需要沙子,請儘管開口,錢啥時候給都行。

歷經風雨,終見彩虹。7年來,王喜雲始終堅守“誠實守信、品質第一”原則,把每一項工程都盡力做好。承包工程賺的錢,她除了維持家用,都用來還債了。別人給她的收據或欠條,都被她一一燒掉了。看著本子上的欠款不斷減少,她臉上的笑容也多起來。

2017年,王喜雲陸續償還了18萬元債務,涉及丈夫生前的生意夥伴和8名農民工。最後一筆5萬元債務是11月還清的。“我和韓志林是老鄉,很熟,他生前用了我5萬塊錢,也沒打欠條。他出事後,我為他痛惜過,也以為錢要打水漂了。”田先生說。

田先生介紹,除了出事時提過一次欠款的事情後,7年來,他從未向王喜雲討要過錢,反而是她主動還上的。他萬萬沒想到,王喜雲這麼堅強,一個女人上有老下有小,踐行諾言,太了不起了。他逢人就誇:“這個女人厚道,守信,我敬佩她。”

帶著公公和子女再嫁,照顧無微不至

這些年來,經常有人對王喜雲說:“你一個弱女子,就是債不還,別人不會拿你怎麼樣。”也有人認為,王喜雲很傻。這位來自大山的普通女子說:“做人要有良心,人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這錢一定要還!人不能昧了良心。我就是窮也要窮得乾淨。”

在林州、在陽泉,很多人都因為她的人品好要再給她介紹個物件。公公等人曾勸她找個合適的男人成個家,但她提的“彩禮”讓很多人都知難而退,這份“彩禮”到底是什麼呢?

“我未來的物件,不能嫌棄家人,還要答應我3個條件:一要與我共同贍養70多歲的公公,二要幫我丈夫的兒子成家,三要與我一起還債。”王喜雲說。這些年來,自己已從當初一竅不通的農家女子變成能夠獨當一面了,也幸運地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2017年1月,她和陽泉本地的王先生喜結連理:“他很有擔當,對我很好。”“我倆是2016年5月認識的,隨著瞭解多起來,我被她的誠實守信深深打動了。”王先生說,前夫留下了一大筆債務,她都記得清清楚楚,而且逐漸還上了,令他由衷欽佩。同時,她還把前夫的爸爸和兒子帶在身邊,無微不至地照料,“尊老愛幼,心地太善良了,也徹底征服了我”。

王喜雲說,2017年11月,為了幫她還債,王先生拿出了辛苦積攢的6萬元給了她,幫她提前還清了所有債務,令她感動。如今,“無債一身輕”的王喜雲也沉浸在了另一種幸福中。王先生說,這些年,她受的苦令他心疼,“我的老婆,就應該照顧她一輩子”。

2017年“五四”青年節,王喜雲等15位青年被林州市桂林鎮黨委、鎮政府表彰為“青年創業之星”。鎮黨委書記石瑞峰評價:“作為一名普通農家婦女,王喜雲用堅如磐石的行動告訴我們,什麼叫誠信,什麼叫擔當,什麼叫創業。”她也被網友們敬稱為“中國好前妻”。

“人活著就有責任,不管是家庭責任還是社會責任。”王喜雲認為,幫前夫還清生前的欠款,是她作為妻子的責任。在與記者的交流中,她很感恩地說道:“我很感謝那些借錢給我們的人,沒有他們,我們承接不了工程,賺不了錢,也在老家蓋不起新房子。”

王喜雲說,自從還清外債後,夜裡也不再失眠了,感覺走路可以抬頭挺胸了,“以前欠別人錢,壓力太大。”王喜雲的“誠信”之舉贏得了很多人的稱讚,之前追債的人不僅與她成了朋友,回頭客也越來越多。她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她說,兒子已成年,外出打工了,現在唯一的心願,就是把女兒好好培養出來,做個正直、善良的人,“我的心也就安了” 。(鄭州晚報)

是全國有名的“建築之鄉”。全市農村強壯勞動力的60%從事建築業。幾十萬農民工用雙手築起了“林州建築”品牌,韓志林也不例外。

“他一直在建築工地上幹,搬磚、和灰、壘牆、卸料等啥活兒都幹,能吃苦。但由於工作不穩定,這兒跑跑那兒跑跑,他也沒掙下啥大錢。”王喜雲說,2005年6月女兒出生後,家庭的經濟壓力驟然增大了,“給婆婆看病花了不少錢,這樣下去,吃喝拉撒都顧不住了”。

“人死了,欠下的債不會爛”

上有老,下有小,咋辦?2006年起,韓志林就鐵了心,帶工人,當包工頭。“剛開始找不來活兒,沒啥經驗,幸虧在陽泉的老鄉多,你幫幫我幫幫,才算挺了過來。”王喜雲說,丈夫在陽泉穩住了腳,讓她很高興,“掙的錢也多了,老家蓋了新房,日子有盼頭了”。

她記得,韓志林告訴她,手下工人最多的時候都有四五十個了。“他在陽泉租了兩室一廳,我和兒子、女兒跟著他過去了。”王喜雲說,那是他們一家最幸福的時刻。不料,好景不長,2010年11月,他們從陽泉開車回林州祭祖。“11月8日,他著急去陽泉,說有些業務需要處理,讓我和孩子在家多住幾天。”誰會想到,從此,這對恩愛的夫妻陰陽相隔。

“陽泉到林州,高速有400多公里,我還叮囑他‘開慢點,到陽泉打電話’。”王喜雲說,沒想到下午兩點多,噩耗傳來,丈夫出事了。當晚,她和親友趕到出事地點附近的醫院時,丈夫已走了。“和老公在一起的朋友說,他車速快,行車途中手機響了低頭摸手機時,車身偏離方向,等到抬頭時一切來不及了。”那一刻,她的眼前一黑,癱軟在了地上。

悲痛欲絕的王喜雲,似乎一下成熟了許多,她硬撐著處理完丈夫的後事。“當時,兒子在陽泉上初中,不能耽誤功課。”誰料,有一天,在出租屋外,一個姓李的老闆找到王喜雲,遞給她一張欠條,上面有她丈夫的親筆簽名,欠款金額竟然是40萬元,她頓時傻了眼。

這還沒完,在整理丈夫遺物時,她在抽屜裡又翻出了一個筆記本,上面記錄著一筆筆帳單,除了李老闆的40萬元欠款外,還記錄著其他不少人的欠款,共計120萬元。

“我就是個家庭婦女,見得最多的也就幾千塊錢,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王喜雲說,這一筆巨大債務,讓她驚恐不已,茶飯不思,一個月裡竟然瘦了十幾斤。“我很害怕,天塌了。可是你說怎麼辦,靠老人嗎?不行!靠兒女嗎?不行。這事兒只能自己硬撐著出面!”

120萬元巨債像大山一樣壓在她身上。陸續有人上門,向她出示一張張欠條。她強忍悲痛站起來說:“人死債不爛,他不在了情誼還在。他的欠條我都認,這是良心債。”

家庭陷入如此絕境,王喜雲還能說出如此出人意料的話,上門要債的反而頓生惻隱之心,不再開口。有些債主念及同鄉之情,也做了退讓,主動要求減少還款數額……

躲在被窩哭,一切都從頭做起

“老公是家裡的頂樑柱,現在頂樑柱倒了,還留下了這麼多欠款,可咋還?”王喜雲說,為了生計,她迫不得已,只能接手丈夫生前的生意,把未完成的工程幹完。當時,工地上還有幾十個工人,都議論紛紛:“一個農村婦女能擔起工地的事兒嗎?大家散夥兒吧。”

王喜雲說,她非常感謝丈夫生前的司機及同伴,他們陪了她一段時間,把丈夫平常做的工程業務及人脈關係幫她聯繫上了。比如有一棟4層樓,主體已經封頂,需要牆體刷白等工序,但工人們擔心王喜雲給不了工錢,紛紛撂挑子。王喜雲擦乾眼淚對工人們說:“我男人沒了,但還有我,也不會跑。你們幫我把工程幹完,欠你們的錢我一定還!”

但一些人仍不願幹。“我通過老公的司機給他們做工作,粉刷一層,就給開一層工錢,真開不了,再走不遲。”就這樣,粉刷了第一層後,她用家裡的微薄積蓄給開了工資。誰想第二層的活兒幹完後,她當時在石家莊跑丈夫的後事,一時半會回不來,工人們不願意了。“之前說得好好地,怎麼不兌現了,真是個騙子,不該信她的。”一些工人出言不遜。

原本幹得好好的活兒全部停了下來,可急壞了王喜雲。一天后她急匆匆地從石家莊趕到陽泉,當場付清了工錢。就這樣,工程才收了尾。王喜雲說,她清晰地記得,這個工程結束後,令她百感交集,躲在一邊悄悄地哭了起來,“一個女人在外做事,太難了”!

為了畫一張簡單的平面圖,她曾熬了一個通宵,眼睛都紅腫了。有一次外出,丈夫生前的司機對她說:“嫂子,不忙了,去買件衣服吧。”直到這時,王喜雲才意識到,一兩個月裡瘦了十幾斤,褲子寬鬆了,已不合身,照了照鏡子,臉部斑點驟然增多,一下子蒼老了。

“心裡太難受了,就蒙著被子在被窩裡哭,也不敢大聲,生怕老人和孩子聽到。”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王喜雲至今想起來都心有餘悸。“她經常從夢魘中醒來,躺在床上念叨:‘還債、還債、還債……’我們知道,她的壓力太大了。”王喜雲的家人說。

王喜雲說,在丈夫生前的兩個工程收尾後,她毅然變賣了手頭的機器設備,只要家裡能變現的東西,當時全賣掉了,湊了50多萬元,結清了工人工資後回到了林州。有些欠款少的,當場還清。欠款多的,先歸還了一部分,然後只能央求對方寬限一些時間讓她還款。

“70多歲的公公和年幼的孩子都在我身邊,真不知道怎麼熬過來的。”王喜雲說,前夫去世後的兩三年裡,是她日子最難熬的時間。王喜雲坦言,從家庭主婦到包工頭兒,她不得不從零開始、從頭做起,“遇到不懂的事情,就打電話問老公以前的朋友”。

“她說話算數,真是個‘爺們兒’”

許人一諾,勝似千金。為了儘快償還債務,她重拾丈夫韓志林在陽泉的人脈關係,開始承攬工程。她買來專業書籍“惡補”建築知識,並向工地上的年長工人們虛心請教。

為節省開支,王喜雲凡事都是親力親為:給老客戶一個個打電話,騎著電動車一個人談業務、簽合同,領著一幫工人在工地上幹活……靠著辛勤和汗水,她在建築行業逐漸摸出了一些門道,做生意越來越上手,經營的工程業務也漸有起色,在當地產生了一些影響。

2011年至2016年,她一年能接到兩三個工程。“那段時間還了不少錢,一個季度裡還過10萬塊錢。”王喜雲說,5年多的時間,不僅她的生意步入正軌,很多人對她也越來越信任,“看著我敞開大門做生意,很多人心裡有了盼頭,反而不再打電話或上門追債了”。

實際上,這些年,她是怎麼過來的,只有她自己心裡清楚。“我一個女人家,租房子住得交房租,又得顧一家老小生活開支,還得給一對兒女交學費。”她說,“每月自己都從牙縫裡省錢還債,連上中學的女兒想看一場電影,都不能滿足她。”說到這些,她眼泛淚花。

王喜雲弟弟介紹,姐夫韓志林生前做工程時曾用過郊區一個體戶的細沙,在姐夫出事後,人家上門找過一次,要3000元欠款。“當時姐姐心裡很亂,我就告訴人家,讓過段時間再來,姐姐在帳本上也記下了。”時隔一年多後,王喜雲委託他上門把錢給人家還上了。

“我都忘了這事兒,沒想到,她還會主動聯繫我,非常意外。她說話算數,真是個爺們兒。”這個個體戶表示,“人走了,也沒打欠條,她不認我也沒法,也就沒想著再要這筆錢了。”他說,在接到錢後非常感動,當即表示只要王喜雲需要沙子,請儘管開口,錢啥時候給都行。

歷經風雨,終見彩虹。7年來,王喜雲始終堅守“誠實守信、品質第一”原則,把每一項工程都盡力做好。承包工程賺的錢,她除了維持家用,都用來還債了。別人給她的收據或欠條,都被她一一燒掉了。看著本子上的欠款不斷減少,她臉上的笑容也多起來。

2017年,王喜雲陸續償還了18萬元債務,涉及丈夫生前的生意夥伴和8名農民工。最後一筆5萬元債務是11月還清的。“我和韓志林是老鄉,很熟,他生前用了我5萬塊錢,也沒打欠條。他出事後,我為他痛惜過,也以為錢要打水漂了。”田先生說。

田先生介紹,除了出事時提過一次欠款的事情後,7年來,他從未向王喜雲討要過錢,反而是她主動還上的。他萬萬沒想到,王喜雲這麼堅強,一個女人上有老下有小,踐行諾言,太了不起了。他逢人就誇:“這個女人厚道,守信,我敬佩她。”

帶著公公和子女再嫁,照顧無微不至

這些年來,經常有人對王喜雲說:“你一個弱女子,就是債不還,別人不會拿你怎麼樣。”也有人認為,王喜雲很傻。這位來自大山的普通女子說:“做人要有良心,人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這錢一定要還!人不能昧了良心。我就是窮也要窮得乾淨。”

在林州、在陽泉,很多人都因為她的人品好要再給她介紹個物件。公公等人曾勸她找個合適的男人成個家,但她提的“彩禮”讓很多人都知難而退,這份“彩禮”到底是什麼呢?

“我未來的物件,不能嫌棄家人,還要答應我3個條件:一要與我共同贍養70多歲的公公,二要幫我丈夫的兒子成家,三要與我一起還債。”王喜雲說。這些年來,自己已從當初一竅不通的農家女子變成能夠獨當一面了,也幸運地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2017年1月,她和陽泉本地的王先生喜結連理:“他很有擔當,對我很好。”“我倆是2016年5月認識的,隨著瞭解多起來,我被她的誠實守信深深打動了。”王先生說,前夫留下了一大筆債務,她都記得清清楚楚,而且逐漸還上了,令他由衷欽佩。同時,她還把前夫的爸爸和兒子帶在身邊,無微不至地照料,“尊老愛幼,心地太善良了,也徹底征服了我”。

王喜雲說,2017年11月,為了幫她還債,王先生拿出了辛苦積攢的6萬元給了她,幫她提前還清了所有債務,令她感動。如今,“無債一身輕”的王喜雲也沉浸在了另一種幸福中。王先生說,這些年,她受的苦令他心疼,“我的老婆,就應該照顧她一輩子”。

2017年“五四”青年節,王喜雲等15位青年被林州市桂林鎮黨委、鎮政府表彰為“青年創業之星”。鎮黨委書記石瑞峰評價:“作為一名普通農家婦女,王喜雲用堅如磐石的行動告訴我們,什麼叫誠信,什麼叫擔當,什麼叫創業。”她也被網友們敬稱為“中國好前妻”。

“人活著就有責任,不管是家庭責任還是社會責任。”王喜雲認為,幫前夫還清生前的欠款,是她作為妻子的責任。在與記者的交流中,她很感恩地說道:“我很感謝那些借錢給我們的人,沒有他們,我們承接不了工程,賺不了錢,也在老家蓋不起新房子。”

王喜雲說,自從還清外債後,夜裡也不再失眠了,感覺走路可以抬頭挺胸了,“以前欠別人錢,壓力太大。”王喜雲的“誠信”之舉贏得了很多人的稱讚,之前追債的人不僅與她成了朋友,回頭客也越來越多。她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她說,兒子已成年,外出打工了,現在唯一的心願,就是把女兒好好培養出來,做個正直、善良的人,“我的心也就安了” 。(鄭州晚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