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住畫屏中——吳高龍近作漫談

吳高龍簡介 :

吳高龍, 號網溝, 萬壽齋主。 先後出訪40多個國家, 民建成員, 師承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教授姚治華先生。 1964年出生于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

大專文化, 慈善書畫家、背包旅行家 、攝影發燒友、吃貨美食家。 網路投票被評為“2014年度睿智中國十大自媒體人物”, “2016年最受喜愛的中國十大美術家“, 曾經擔任過上海瀚墨展覽有限公司董事長。 現為南京鳳凰山藝術園簽約畫家、國內多家拍賣公司簽約畫家, 國畫作品先後在上海誠翰、杭州佳實、揚州工美等拍賣中、《 吳高龍攝影集》, 吳高龍文集《追夢歲月》、《肝膽相照》、《藝海漂泊》、《一個畫家眼中的世界》、《北歐旅行散記》等十餘部個人專輯, 先後編纂各類全國書畫典集、書畫工具書200餘種。 被揚州市江都區推薦為 “十大新聞人物”、“優秀政協委員”、“優秀文化藝術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吳高龍近作漫談

高龍兄的第三本畫集即將出版,

囑我作序, 這是對我們二十多年友誼的珍視。

說些什麼好呢?不想一下子就說畫。 對於有的畫家來說, 繪畫就是全部。 但是對於高龍來講, 繪畫是他精神世界的綜合產品之一。

他的精神世界, 是活躍的, 流動的, 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的。 一直以來, 他始終裹挾在時代的大流中, 橫刀立馬, 努力拼搏。 很多年前他走在這個時代的前列。 這麼多年過去了, 他依然走在時代的前列。 他對於現實世界的敏銳反應, 絕大多數人不能企及。

一方面是對現實的世界有著敏銳的反應, 能夠遊刃有餘, 不吃力。 他的興味, 較之過去, 還要好, 還要生機勃勃。 參與政治協商、社區管理, 訪貧問苦, 網路傳播, 廣交朋友……繪畫之外如此豐富多彩的多元的社會生活, 我想很少有畫家具備。

另外一方面是懷著天真的廣闊的心遊歷整個世界,感知山河之美,同時信仰堅定。他熱衷於參與現實生活,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升騰于現實之上的,他有自己完整的世界觀,這個東西已經從萌芽成長為參天大樹,令他在這個普遍懷疑失落的世界中有所信靠,進而喜樂忘憂。

有這樣一個背景,繪畫開始存在了。前些時,他畫了一幅《秋聲》,在發給我畫面的同時,他發來長長的文字說:“今天這幅畫是屬於重彩潑墨系列畫,大山、蘆葦、小溪流、蘆雁……構成了畫面的元素,我用一行掠過的、正在鳴叫的蘆雁突出了畫面《秋聲》的主題,整個畫面,和諧統一,下面畫的是一群山巒,暗喻了我們現在的人,越是處在逆境中,越是要勇往直前,自由的飛翔走出泥潭、走出大山、走出陰霾。只要有夢想,風雨兼程、努力前行,當你走出陰霾,一定會遇見陽光燦爛。”秋聲,在歐陽修的《秋聲賦》裡,是蕭殺寥落的;在林風眠的畫面中是淒風苦雨,一派愁緒……這是中國文人千百年來的聲音。但是在這位農民出身,有著非常艱辛經歷的畫家眼裡:“越是處在逆境中,越是要勇往直前,自由的飛翔走出泥潭、走出大山、走出陰霾。只要有夢想,風雨兼程、努力前行,當你走出陰霾,一定會遇見陽光燦爛。”什麼叫做畫中有我?這就是畫中有我!這個“我”,浸淫於時代的大流,興味飽滿,信心充足,畫面中昂揚,美好的氣氛不免叫人神往。

高龍不飲酒,但是他的具備標誌意義的繪畫卻好像一位酒人不能忍受寡淡一般,是需要充分地酣暢綿長地去行走,去創造,去一點點構築出美好的世界。他的繪畫很像鳥兒銜枝一般,線條就是他的樹枝,他的筆在靈巧地搭建這些枝條,進而成就立體的,高密度的,承載著飽滿情懷的鳥巢……這也是他對於既定文人畫體系的反動。相對于傳統中國畫的畫地為牢,高龍更熱衷於了無界限的揮寫,他不在意任何一種技術從屬於西畫還是中國畫,他關注的是利用這些東西表達自我內心的那種灼熱,而且厚度要到位。如果說步入中年的畫家吳高龍發生了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一直跳脫的他面對繪畫時越來越虔誠和執著,早年的浮華既然褪去,屬於生命本質的那種圓潤的質感在一點一滴的描繪中慢慢凸顯出來。這也是高龍近年繪畫的一個重要特徵:筆墨沉實。

但這一切似乎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構圖的飽滿成為情緒流動的另外一個出口。滿構圖的方法既是對師承關係中順理成章的繼承,也是飽滿興味的需要。對於藝術的工作者來說,興味不可見,但又幾乎是驅動藝術家前進的最重要的動力。來看看生病後高龍的自敘吧:“又來精神了,第一件事,就是畫畫。畫畫這個東西太有癮了,非常有成就感,所以畫畫是我最快樂的工作……”這樣的興味啊,衝破了一切曾經的經典構圖,幻化為畫家筆底的自由世界,這個世界過於博大了,在高龍近年的畫作中,居然少見空白,這張畫紙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束縛!但就像一碗水潑向大地就會乾涸一般,這張畫紙就像一口承載的碗承載了畫家所有的心智,又像一種束縛的力量令畫面的張力得以凸顯。高龍的畫面近年很少簡單明快的,但是那暗色中的明亮堅強篤定,具備了更加感人的精神力量。

不是文人畫,無所謂中西,體系中的座標實在無從定位高龍的繪畫,但是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就是時代的藝術,這就是大流中的溫度,這就是信心的彰顯,揚州市人大副主任王玉新先生評價曰:“成果豐,特色明,書畫人生,濟世情懷。”高龍如醉如癡地塗抹,盡情地揮灑,他在一幅畫上題上“家住畫屏中”幾個大字——對於別人來說,這一張張畫作就是一位元畫家的作品,對於高龍自己來說,這是他關於自己居留的這個星球的現實感知,心靈感動,這就是他關於生活和藝術的想法所在,是他精神世界的物化,如此飽滿,如此充盈!

我想很少有畫家具備。

另外一方面是懷著天真的廣闊的心遊歷整個世界,感知山河之美,同時信仰堅定。他熱衷於參與現實生活,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升騰于現實之上的,他有自己完整的世界觀,這個東西已經從萌芽成長為參天大樹,令他在這個普遍懷疑失落的世界中有所信靠,進而喜樂忘憂。

有這樣一個背景,繪畫開始存在了。前些時,他畫了一幅《秋聲》,在發給我畫面的同時,他發來長長的文字說:“今天這幅畫是屬於重彩潑墨系列畫,大山、蘆葦、小溪流、蘆雁……構成了畫面的元素,我用一行掠過的、正在鳴叫的蘆雁突出了畫面《秋聲》的主題,整個畫面,和諧統一,下面畫的是一群山巒,暗喻了我們現在的人,越是處在逆境中,越是要勇往直前,自由的飛翔走出泥潭、走出大山、走出陰霾。只要有夢想,風雨兼程、努力前行,當你走出陰霾,一定會遇見陽光燦爛。”秋聲,在歐陽修的《秋聲賦》裡,是蕭殺寥落的;在林風眠的畫面中是淒風苦雨,一派愁緒……這是中國文人千百年來的聲音。但是在這位農民出身,有著非常艱辛經歷的畫家眼裡:“越是處在逆境中,越是要勇往直前,自由的飛翔走出泥潭、走出大山、走出陰霾。只要有夢想,風雨兼程、努力前行,當你走出陰霾,一定會遇見陽光燦爛。”什麼叫做畫中有我?這就是畫中有我!這個“我”,浸淫於時代的大流,興味飽滿,信心充足,畫面中昂揚,美好的氣氛不免叫人神往。

高龍不飲酒,但是他的具備標誌意義的繪畫卻好像一位酒人不能忍受寡淡一般,是需要充分地酣暢綿長地去行走,去創造,去一點點構築出美好的世界。他的繪畫很像鳥兒銜枝一般,線條就是他的樹枝,他的筆在靈巧地搭建這些枝條,進而成就立體的,高密度的,承載著飽滿情懷的鳥巢……這也是他對於既定文人畫體系的反動。相對于傳統中國畫的畫地為牢,高龍更熱衷於了無界限的揮寫,他不在意任何一種技術從屬於西畫還是中國畫,他關注的是利用這些東西表達自我內心的那種灼熱,而且厚度要到位。如果說步入中年的畫家吳高龍發生了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一直跳脫的他面對繪畫時越來越虔誠和執著,早年的浮華既然褪去,屬於生命本質的那種圓潤的質感在一點一滴的描繪中慢慢凸顯出來。這也是高龍近年繪畫的一個重要特徵:筆墨沉實。

但這一切似乎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構圖的飽滿成為情緒流動的另外一個出口。滿構圖的方法既是對師承關係中順理成章的繼承,也是飽滿興味的需要。對於藝術的工作者來說,興味不可見,但又幾乎是驅動藝術家前進的最重要的動力。來看看生病後高龍的自敘吧:“又來精神了,第一件事,就是畫畫。畫畫這個東西太有癮了,非常有成就感,所以畫畫是我最快樂的工作……”這樣的興味啊,衝破了一切曾經的經典構圖,幻化為畫家筆底的自由世界,這個世界過於博大了,在高龍近年的畫作中,居然少見空白,這張畫紙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束縛!但就像一碗水潑向大地就會乾涸一般,這張畫紙就像一口承載的碗承載了畫家所有的心智,又像一種束縛的力量令畫面的張力得以凸顯。高龍的畫面近年很少簡單明快的,但是那暗色中的明亮堅強篤定,具備了更加感人的精神力量。

不是文人畫,無所謂中西,體系中的座標實在無從定位高龍的繪畫,但是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就是時代的藝術,這就是大流中的溫度,這就是信心的彰顯,揚州市人大副主任王玉新先生評價曰:“成果豐,特色明,書畫人生,濟世情懷。”高龍如醉如癡地塗抹,盡情地揮灑,他在一幅畫上題上“家住畫屏中”幾個大字——對於別人來說,這一張張畫作就是一位元畫家的作品,對於高龍自己來說,這是他關於自己居留的這個星球的現實感知,心靈感動,這就是他關於生活和藝術的想法所在,是他精神世界的物化,如此飽滿,如此充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