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穿越時空不再是夢想,量子隱態傳輸獲進展

跨時空傳輸一直是人類的夢想。 早在1993年, 科學家嘗試將電信和運輸的特性相結合, 從而形成一種被稱作“遠距傳送”的系統。 這種系統將物體精確原子結構解構後的資訊傳送到另一個地點,

然後再將這些資訊重構還原成為原來的物質。 如果可以實現, 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將物體傳送到任何地點, 而無需實際穿越任何一個物理距離。 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落後, 實驗並沒有獲得成功。 如今, 隨著量子力學的興起, 人們又找到了新的手段。

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前的數千年來, 人類一直依靠與生俱來的直覺來認識自然界運行的規律和原理, 但這種方式讓我們在很多方面誤入歧途。 而量子力學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對物質組成以及相關運動規律的觀點。 在量子世界, 粒子並非是檯球, 而是不斷迅速跳躍的概率雲, 它們並不只待在一個位置上, 也不會從一個點通過一條單一路徑到達另一個點。

根據量子理論, 粒子的行為常常像波, 用於描述粒子行為的“波函數”則只能預測一個粒子可能在何處。 而量子的這一特點也被用在了跨時空傳輸方面。

在電影《星際迷航》中, “遠距離傳輸”就是量子態隱形傳輸。

當柯克船長被傳送到一個陌生的星球上時, 是他的原子結構分析的資訊通過傳送控制室到了預期的地點, 並在那裡創造出柯克船長的一個複製品, 而原先的柯克船長則消失不見了。 這種奇跡之所以能夠實現, 就與糾纏態有關。 在穿越宇宙的旅行中, 偌大的一個人神秘消失, 不需要任何載體的攜帶, 被送抵各個星球或飛船上。

《星際迷航》看似一部科幻電影, 但實質上它的情節都有量子物理的理論支撐。 1997年, 奧地利科學家首次在實驗中證實了量子隱態傳輸。 2009年, 中國科學家成功實現了長達16公里的量子態隱形傳輸, 是當時世界上最遠距離的量子態傳輸。 毫無疑問, 量子糾纏作為一種物理資源, 是完全可以用它來為我們做一些事情的。

根據量子場論, 場的激發態表現為粒子的出現;場的激發態消失, 處於基態時, 則表現為粒子的消失;不同的激發態表現為粒子的數目和狀態的不同。 所以, 一物體在空間中的消失與再現, 並不違反物理學。 另外, 僅管我們不知道糾纏粒子間的超光速的強關聯是不是利用了空間恒磁場, 毫無疑問的是, 如何利用好天體的恒磁場, 其中一定大有文章!利用好磁場, 超越光速, 時間旅行, 不會是無法實現的夢想。 這也很可能是科學走過了漫漫長路之後, 邁向輝煌的一個衝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