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前哨林場:46年3次受中組部表彰

前哨林場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 一座建在祖國北疆邊陲的國有林場。 1971年建場至今, 一代又一代前哨人在這裡默默奉獻, 鑄就了“面對危難敢出手, 面對困境敢抬頭, 面對機遇敢決斷, 面對責任敢擔當”的前哨精神。

建場46年, 前哨先後3次受到中組部表彰。 在大興安嶺“5·6”大火撲救中, 前哨曾譜寫出“烈火攻不破的戰鬥堡壘”的英雄篇章。 在木材生產時期, 前哨改變了大鍋飯局面, 讓職工得效益、林場得效率。 在艱難時期, 前哨率先提出並實踐了共產黨員“一崗雙責”, 經驗在全國推廣。

“站在排頭不讓,

扛著紅旗不放”是前哨林場的精神內涵。 如今, 前哨人將前哨精神賦予了新的時代特色。 2016年, 前哨林場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從木材輸送的大型林場到綠色發展的示範林場, 前哨林場如何實現轉型?

綠色產業, 盤活閒置資源

過去, 前哨林場是木材生產大場, 每年輸送幾十萬立方米木材。 2014年全面停伐, 林場未來的路怎麼走?職工如何安置?

早在停伐前幾年, 前哨人就已經開始轉型, 通過自主創業、招商引資, 不僅盤活了林場固定資產, 讓閒置資源重新利用起來, 還實現了職工轉崗就業、增收致富。 “要生存就要轉型。 轉型的初衷就是為了實現職工轉崗不下崗, 增收不減收。 ”前哨林場黨委書記楊躍斌說。

離場部不遠, 有一座占地400公頃的野生藍莓繁育基地, 這是林場在2012年首先開拓出的一個綠色產業。 “基地裡的藍莓都是野生的, 我們通過人工撫育, 把這片林子變成了效益林。 ”楊躍斌說。 起初, 沒有職工願意來從事撫育工作, 認為是不務正業。 楊躍斌就帶著林場黨員幹部帶頭撫育,

職工逐漸看到收益後才紛紛加入, 結果人均增收5000餘元。 “我們下一步還將與藍莓加工企業合作, 統一出售, 解決銷路問題。 ”楊躍斌說。

為帶領更多職工轉崗致富, 林場黨總支不斷嘗試新的發展領域。 2013年, 林場搞起了大棚食用菌養殖。 為了讓專案更有說服力, 黨員幹部出人出力出錢, 率先建起了20多棟大棚, 試種了蘑菇、靈芝等食用菌, 到年底, 每棟大棚增收3000-5000元。 2014年, 時任黑龍江省委書記王憲魁在前哨視察時曾誇讚林場大棚養殖的做法, 並決定向林場撥款1000萬元用於大棚建設。 當年, 林場就把原來的廢料堆積場改建成占地6萬平方米的轉型創業孵化基地, 大棚擴建到100多棟, 職工開始主動積極承包基地大棚,

並在林場指導下, 從事木耳、蘑菇等食用菌種植。 目前, 孵化基地共有200棟大棚, 其中前哨自己的大棚有67棟, 年產木耳、蘑菇、靈芝等80余萬袋, 帶動147名職工參與經營管理, 人均增收4000餘元。

招商引資是前哨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 綠海野生藍莓加工有限責任公司是林場引進的一家藍莓果酒生產企業, 林場廢舊的老家屬區被改建成生產車間。 目前, 酒廠正在試運行, 正式投產後將吸收20余名林場職工上崗, 月工資收入可達到2500元。 “當時選擇在這裡建廠, 就是因為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將來可以與生態旅遊結合起來發展。 ”企業負責人鄭延國說。

轉變職能, 確保森林安全

停伐後, 保護森林資源成了林場的首要任務。 前哨林場多措並舉, 將原來一線生產工人重新劃分, 成立了一支40余人的森林防火專業隊, 同時成立了森林防火組織機構和3個“三清”工作小組。 前哨林場森林覆蓋率92.5%, 還在逐年遞增。 “一棵樹都不能采, 任何人未經許可絕不讓進入林區。 ”前哨林場副場長王岩國斬釘截鐵。

前哨林場管護面積達91845公頃,有森林資源管護站7個、管護人員119人。7個管護站散佈在林區,每當有車輛、人員進山,管護站是必須通過的一道安全檢查站。管護人員對車輛、車牌、駕駛員分別拍照,並對駕駛員進行身份登記,包括家庭住址、電話、連絡人、身份證號等資訊,然後將所有資訊統一上傳錄入電子檔案,每一項工作都十分苛刻細緻。“如果山上出現火情,我們對應這個時間段內的人員車輛資訊,就能很快鎖定嫌疑人,提高了工作效率。”林場防火專責王福生告訴記者,必須對人、對車、對號,若進山車輛及駕駛員資訊同電子檔案不匹配,一律禁止通行。

從砍樹到護林,停伐後,林場職工轉變的不僅是身份角色,還有他們對這片林子的感情。

王福生是林場的老職工,已在林場工作30年。停伐前,他是一名司機,專門運輸木材;停伐後,做起了森林管護工作。“從一線生產工人變成營林管護工,確實有些不適應。”王福生告訴記者,突然閑下來,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林場將他和其他職工安排在了營林管護隊伍中,讓他重新看到了希望。“原來砍了不少樹,現在一定要把這片林子看護好,看到這些綠樹一天天長大,心裡就高興、很知足。”王福生說。

鼓勵創業,推動多向發展

轉型成功與否,透過職工百姓就能看得出。自始至終,前哨林場堅持一點,凡是有利於職工的事情都積極推行,讓職工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在轉型創業孵化基地,記者見到了林場職工張書才,他是場裡有名的蘑菇種植大戶,人稱“蘑菇張”。“原來就是自己小打小鬧,孵化基地建成後,林場免費向我提供了13棟大棚,讓我擴大了種植規模。”張書才邊說邊帶記者走進了他的大棚。“看,這是我自己雜交出的一個蘑菇新品種。”張書才拿起一個菌袋告訴記者,這種蘑菇能在零下10多度的環境中生長,而且口感極好。僅蘑菇一項,張書才每年收入就達7萬元。

走出蘑菇大棚,大棚間隙處一叢叢“雜草”吸引了記者注意。“看著很像雜草,但其實是柳蒿芽,每年都供不應求呢。”張書才表示,每年賣柳蒿芽的收入就有兩三萬元。“現在的生活和原來比,就是天上地下的變化,全家人都感覺很幸福。”張書才說。

林場停伐後,職工馮敬忠一時間找不到生活方向,在林場引導下,他和妻子決定養豬。“林場為我們提供各種方便,幫我們渡過了難關。”馮敬忠告訴記者,從當初的20多頭豬到如今的1000多頭,他的養豬場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純收入達到20余萬元。豬場旁邊,馮敬忠還建了一個養雞場,有雞350餘隻、鵝鴨幾十隻,這又為一家人增收近萬元。

前哨林場管護面積達91845公頃,有森林資源管護站7個、管護人員119人。7個管護站散佈在林區,每當有車輛、人員進山,管護站是必須通過的一道安全檢查站。管護人員對車輛、車牌、駕駛員分別拍照,並對駕駛員進行身份登記,包括家庭住址、電話、連絡人、身份證號等資訊,然後將所有資訊統一上傳錄入電子檔案,每一項工作都十分苛刻細緻。“如果山上出現火情,我們對應這個時間段內的人員車輛資訊,就能很快鎖定嫌疑人,提高了工作效率。”林場防火專責王福生告訴記者,必須對人、對車、對號,若進山車輛及駕駛員資訊同電子檔案不匹配,一律禁止通行。

從砍樹到護林,停伐後,林場職工轉變的不僅是身份角色,還有他們對這片林子的感情。

王福生是林場的老職工,已在林場工作30年。停伐前,他是一名司機,專門運輸木材;停伐後,做起了森林管護工作。“從一線生產工人變成營林管護工,確實有些不適應。”王福生告訴記者,突然閑下來,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林場將他和其他職工安排在了營林管護隊伍中,讓他重新看到了希望。“原來砍了不少樹,現在一定要把這片林子看護好,看到這些綠樹一天天長大,心裡就高興、很知足。”王福生說。

鼓勵創業,推動多向發展

轉型成功與否,透過職工百姓就能看得出。自始至終,前哨林場堅持一點,凡是有利於職工的事情都積極推行,讓職工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在轉型創業孵化基地,記者見到了林場職工張書才,他是場裡有名的蘑菇種植大戶,人稱“蘑菇張”。“原來就是自己小打小鬧,孵化基地建成後,林場免費向我提供了13棟大棚,讓我擴大了種植規模。”張書才邊說邊帶記者走進了他的大棚。“看,這是我自己雜交出的一個蘑菇新品種。”張書才拿起一個菌袋告訴記者,這種蘑菇能在零下10多度的環境中生長,而且口感極好。僅蘑菇一項,張書才每年收入就達7萬元。

走出蘑菇大棚,大棚間隙處一叢叢“雜草”吸引了記者注意。“看著很像雜草,但其實是柳蒿芽,每年都供不應求呢。”張書才表示,每年賣柳蒿芽的收入就有兩三萬元。“現在的生活和原來比,就是天上地下的變化,全家人都感覺很幸福。”張書才說。

林場停伐後,職工馮敬忠一時間找不到生活方向,在林場引導下,他和妻子決定養豬。“林場為我們提供各種方便,幫我們渡過了難關。”馮敬忠告訴記者,從當初的20多頭豬到如今的1000多頭,他的養豬場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純收入達到20余萬元。豬場旁邊,馮敬忠還建了一個養雞場,有雞350餘隻、鵝鴨幾十隻,這又為一家人增收近萬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