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吳秀波和他飆戲才叫炸裂

“依依東望, 望的是時間。 ”

歲末年初的國產第一大劇, 毫無疑問就是前不久剛剛完結的:

《虎嘯龍吟》

刷完44集, 我還是覺得意猶未盡。

沒有阿寶色濾鏡, 沒有鮮肉式咆哮, 更沒有泡面搶鏡。

處處都是經得起琢磨的細節, 場場都是讓人忍不住重溫的好戲。

觀眾在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字:

用心。

製作用心, 演員用心。

製作上我就不多說了。

不管是服裝設計, 還是美術佈景, 本劇呈現出的都是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頂尖水準。

美劇質感, 國產劇終於做到了。

本劇最讓我感到驚喜的, 莫過於一眾實力派演員的精湛表演。

要知道, 《虎嘯龍吟》以及上半部的《軍師聯盟》是“三國戲”。

演“三國”人物, 對任何一個演員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不管是通過正史還是演義, 中國觀眾都太熟悉“三國”了。

每個人心裡, 都有一個自己對人物形象的構想。

所謂眾口難調, 莫過於此。

再加上央視94版《三國演義》珠玉在先, 演員們再演同樣的角色, 難免會被拿來和老一輩的藝術家們比較。

想把這些“三國”人物演好, 難。

但出演本劇的一眾大咖完成地不可謂不出色。

領銜主演的吳秀波, 就貢獻出了我心中他演藝生涯中最好的表演。

吳秀波演技好, 這是公認的。

但我始終覺得他距離最頂尖的級別還差一口氣。

這口氣不是技術上的。

他差的是機緣。

不管是《心術》還是《黎明之前》,亦或是《趙氏孤兒》,他都演得很出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要說這幾部代表作能讓吳秀波成為國劇殿堂級演員,還不夠。

什麼級別的角色成就殿堂演員呢?

我隨便舉幾個:

鮑國安的曹操、陳寶國的白景琦、馮遠征的安嘉和、陳道明的方鴻漸。

這樣的角色,可遇而不可求。

吳秀波的條件是一流的。

他外形上佳,顏值過硬,更有著一副迷人的好嗓子。

在表演上,他極有天賦。

看他的戲,總是能感受到一股子靈氣。

也是因為這種靈氣,吳秀波總是會給人一種太過聰明到有點兒不認真的感覺。

很多人會覺得,他就像是小時候班裡那種絕頂聰明卻有點兒毛躁的學生,成績好是好,卻拼不過那些勤奮刻苦的大學霸。

在我看來,他是一直在等一個需要他用盡全部心力的角色。

不是說演之前的角色他不用心,而是很少有角色能真正讓吳秀波釋放出所有潛能。

司馬懿這個角色,給了吳秀波可能性。

從青年時期演到老年時期,吳秀波詮釋了這個歷史爭議人物的一生。

如果說上半部中的吳秀波還沒能完全放開演的話,《虎嘯龍吟》裡的他則完全釋放了自己,給司馬懿賦予了自己的靈魂。

從儒雅睿智到堅忍暴戾,司馬懿身上的變化被吳秀波演了出來。

要評價吳秀波的司馬懿,用一張圖和一場戲就夠了。

“一張圖”說的當然是上半部中那個“鷹視狼顧”的眼神。

形神兼備,太到位了。

“一場戲”,則是《虎嘯龍吟》裡“高平陵之變”那兩集。

單拎出來這兩集,絲毫不遜色於《權力的遊戲》中的“私生子之戰”、“艱難屯之戰”等經典戲份。

我刷了兩遍,看第二遍的時候,震撼之感也絲毫沒有減弱。

服化道、編導、配樂當然功不可沒,但缺了吳秀波極具爆發力的表演,這場戲也絕到不了最後呈現出的效果。

先是柏夫人發現他裝病,白髮紅袍,在燭光裡盡顯隱忍後爆發的霸氣。

那句“我要做執刀人”一說出來,就點燃了觀眾所有的情緒。

帶兵前往武庫,更是每一個眼神都帶著剛毅,那份狠辣與決絕,被他全都演出來了。

這大概就是有“信念感”的表演吧。

吳秀波走心的表演,成全了《虎嘯龍吟》。

司馬懿這個角色中包含的戲劇張力,也成全了吳秀波。

其實,吳秀波能演出這樣的境界,劇中其他演員也功不可沒。

棋逢對手,才能激發出演員最好的發揮。

這部劇中的好演員,太多了。

上半部中,于和偉老師的曹操就極為亮眼。

演完劉備演曹操的於和偉,用演技充分詮釋出了曹操身上的梟雄氣。

翟天臨演楊修,也演出了一代天才的聰慧與自負。

到了下半部,劉歡用曹叡這個角色給觀眾帶來了驚喜。

張天陽的辟邪、杜奕衡的曹爽,也都讓觀眾又愛又恨,感慨演員表演到位。

當然,在本劇中所有和吳秀波搭戲的演員裡,我最服的還得數王洛勇老師。

在《虎嘯龍吟》中,他演諸葛亮。

從劇名我們就可以看出,本劇最重要的人物有兩個:

虎,是塚虎司馬懿。

龍,則是臥龍諸葛亮。

王洛勇的“臥龍”,成功地把吳秀波的“塚虎”托起來了。

他倆在一起飆戲,才叫演技炸裂。

其實要想把諸葛亮演好,難度甚至要高於演曹操。

因為諸葛亮太正。

太正,意味著演員缺少爆發的突破口。

這更考驗功力。

王洛勇老師穩穩地把這個角色拿了下來。

他的表演,用四個字可以概括:

舉重若輕。

他就像是一個頂級的內家高手,看上去不發力,其實一招一式,都藏著玄機。

最能凸顯這一點的,莫過於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時的那幾集戲份。

先是上方谷之戰。

這場戲最能展現諸葛亮的內心。

看到司馬懿入穀,他眼神中充滿了渴望,下令的時候,又閉上了雙眼。

眼睛一閉,那種想要“畢其功於一役”的賭博感,就演出來了。

從下令放箭到天降大雨,諸葛亮的焦慮與急迫,都在王洛勇老師的小細節裡。

值得注意的是他一直緊握著羽扇,這樣的詮釋,是入木三分的。

大雨忽至,司馬懿死裡逃生,諸葛亮臉上的驚愕與絕望,王洛勇演得也是惟妙惟肖。

上方穀之戰後,就是司馬懿穿著女裝讀出師表的那場戲。

這場戲,我看著不好受。

讓司馬懿對著諸葛亮讀出師表,太殘忍了。

王洛勇老師將諸葛亮的反應,也演得讓人心疼。

整場戲諸葛亮只有一句臺詞,卻用眼神和小動作演出了諸葛亮自知天命不久的無力感。

這個表情定在那裡,人物的感覺就全有了:

再就是經典的星落五丈原了。

依然是羽扇,垂危之際的諸葛亮帶兵練兵,手緊緊一握,羽扇一揮,那種不甘與堅定,盡在表演之中。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王洛勇老師塑造的形象,已經深深地留在觀眾心中了。

私以為王洛勇老師的諸葛亮,是足可以和唐國強老師的版本媲美的。

如果說唐國強老師演的是《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王洛勇老師演得更像是《三國志》中的諸葛亮。

唐國強更完美,王洛勇更逼真。

王洛勇的諸葛亮,人味兒更足。

他是名臣,也是父親。

他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武侯,也是對後主劉禪敦敦教導的忠直相父。

我蠻喜歡本劇中諸葛亮和劉禪的幾場對手戲,王洛勇的老師演繹非常精准,有“哀其不爭”,但更多的是長輩對晚輩的慈愛。

這麼演,作為一個“人”的諸葛亮就顯得完整了。

老實說王洛勇老師的長相有些太普通,不是特別符合我們印象中諸葛亮的“仙風道骨”,但他用演技彌補了外形上的弱點,確實是了不起。

提起王洛勇老師,很多人想到的可能也就是張紀中版《神雕俠侶》中的郭靖,以及《李小龍傳奇》中的邵伯。

在影視圈,他算不上一線大咖。

但作為第一位登陸百老匯的中國演員,他在演技上早已經是誰見了都得信服的超級戲骨。

別的不說,他身上的那份氣度,就是經歷了舞臺上千錘百煉才磨出來的風采。

他這樣的演員,正是《虎嘯龍吟》劇集品質的保證。

但我始終覺得他距離最頂尖的級別還差一口氣。

這口氣不是技術上的。

他差的是機緣。

不管是《心術》還是《黎明之前》,亦或是《趙氏孤兒》,他都演得很出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要說這幾部代表作能讓吳秀波成為國劇殿堂級演員,還不夠。

什麼級別的角色成就殿堂演員呢?

我隨便舉幾個:

鮑國安的曹操、陳寶國的白景琦、馮遠征的安嘉和、陳道明的方鴻漸。

這樣的角色,可遇而不可求。

吳秀波的條件是一流的。

他外形上佳,顏值過硬,更有著一副迷人的好嗓子。

在表演上,他極有天賦。

看他的戲,總是能感受到一股子靈氣。

也是因為這種靈氣,吳秀波總是會給人一種太過聰明到有點兒不認真的感覺。

很多人會覺得,他就像是小時候班裡那種絕頂聰明卻有點兒毛躁的學生,成績好是好,卻拼不過那些勤奮刻苦的大學霸。

在我看來,他是一直在等一個需要他用盡全部心力的角色。

不是說演之前的角色他不用心,而是很少有角色能真正讓吳秀波釋放出所有潛能。

司馬懿這個角色,給了吳秀波可能性。

從青年時期演到老年時期,吳秀波詮釋了這個歷史爭議人物的一生。

如果說上半部中的吳秀波還沒能完全放開演的話,《虎嘯龍吟》裡的他則完全釋放了自己,給司馬懿賦予了自己的靈魂。

從儒雅睿智到堅忍暴戾,司馬懿身上的變化被吳秀波演了出來。

要評價吳秀波的司馬懿,用一張圖和一場戲就夠了。

“一張圖”說的當然是上半部中那個“鷹視狼顧”的眼神。

形神兼備,太到位了。

“一場戲”,則是《虎嘯龍吟》裡“高平陵之變”那兩集。

單拎出來這兩集,絲毫不遜色於《權力的遊戲》中的“私生子之戰”、“艱難屯之戰”等經典戲份。

我刷了兩遍,看第二遍的時候,震撼之感也絲毫沒有減弱。

服化道、編導、配樂當然功不可沒,但缺了吳秀波極具爆發力的表演,這場戲也絕到不了最後呈現出的效果。

先是柏夫人發現他裝病,白髮紅袍,在燭光裡盡顯隱忍後爆發的霸氣。

那句“我要做執刀人”一說出來,就點燃了觀眾所有的情緒。

帶兵前往武庫,更是每一個眼神都帶著剛毅,那份狠辣與決絕,被他全都演出來了。

這大概就是有“信念感”的表演吧。

吳秀波走心的表演,成全了《虎嘯龍吟》。

司馬懿這個角色中包含的戲劇張力,也成全了吳秀波。

其實,吳秀波能演出這樣的境界,劇中其他演員也功不可沒。

棋逢對手,才能激發出演員最好的發揮。

這部劇中的好演員,太多了。

上半部中,于和偉老師的曹操就極為亮眼。

演完劉備演曹操的於和偉,用演技充分詮釋出了曹操身上的梟雄氣。

翟天臨演楊修,也演出了一代天才的聰慧與自負。

到了下半部,劉歡用曹叡這個角色給觀眾帶來了驚喜。

張天陽的辟邪、杜奕衡的曹爽,也都讓觀眾又愛又恨,感慨演員表演到位。

當然,在本劇中所有和吳秀波搭戲的演員裡,我最服的還得數王洛勇老師。

在《虎嘯龍吟》中,他演諸葛亮。

從劇名我們就可以看出,本劇最重要的人物有兩個:

虎,是塚虎司馬懿。

龍,則是臥龍諸葛亮。

王洛勇的“臥龍”,成功地把吳秀波的“塚虎”托起來了。

他倆在一起飆戲,才叫演技炸裂。

其實要想把諸葛亮演好,難度甚至要高於演曹操。

因為諸葛亮太正。

太正,意味著演員缺少爆發的突破口。

這更考驗功力。

王洛勇老師穩穩地把這個角色拿了下來。

他的表演,用四個字可以概括:

舉重若輕。

他就像是一個頂級的內家高手,看上去不發力,其實一招一式,都藏著玄機。

最能凸顯這一點的,莫過於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時的那幾集戲份。

先是上方谷之戰。

這場戲最能展現諸葛亮的內心。

看到司馬懿入穀,他眼神中充滿了渴望,下令的時候,又閉上了雙眼。

眼睛一閉,那種想要“畢其功於一役”的賭博感,就演出來了。

從下令放箭到天降大雨,諸葛亮的焦慮與急迫,都在王洛勇老師的小細節裡。

值得注意的是他一直緊握著羽扇,這樣的詮釋,是入木三分的。

大雨忽至,司馬懿死裡逃生,諸葛亮臉上的驚愕與絕望,王洛勇演得也是惟妙惟肖。

上方穀之戰後,就是司馬懿穿著女裝讀出師表的那場戲。

這場戲,我看著不好受。

讓司馬懿對著諸葛亮讀出師表,太殘忍了。

王洛勇老師將諸葛亮的反應,也演得讓人心疼。

整場戲諸葛亮只有一句臺詞,卻用眼神和小動作演出了諸葛亮自知天命不久的無力感。

這個表情定在那裡,人物的感覺就全有了:

再就是經典的星落五丈原了。

依然是羽扇,垂危之際的諸葛亮帶兵練兵,手緊緊一握,羽扇一揮,那種不甘與堅定,盡在表演之中。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王洛勇老師塑造的形象,已經深深地留在觀眾心中了。

私以為王洛勇老師的諸葛亮,是足可以和唐國強老師的版本媲美的。

如果說唐國強老師演的是《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王洛勇老師演得更像是《三國志》中的諸葛亮。

唐國強更完美,王洛勇更逼真。

王洛勇的諸葛亮,人味兒更足。

他是名臣,也是父親。

他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武侯,也是對後主劉禪敦敦教導的忠直相父。

我蠻喜歡本劇中諸葛亮和劉禪的幾場對手戲,王洛勇的老師演繹非常精准,有“哀其不爭”,但更多的是長輩對晚輩的慈愛。

這麼演,作為一個“人”的諸葛亮就顯得完整了。

老實說王洛勇老師的長相有些太普通,不是特別符合我們印象中諸葛亮的“仙風道骨”,但他用演技彌補了外形上的弱點,確實是了不起。

提起王洛勇老師,很多人想到的可能也就是張紀中版《神雕俠侶》中的郭靖,以及《李小龍傳奇》中的邵伯。

在影視圈,他算不上一線大咖。

但作為第一位登陸百老匯的中國演員,他在演技上早已經是誰見了都得信服的超級戲骨。

別的不說,他身上的那份氣度,就是經歷了舞臺上千錘百煉才磨出來的風采。

他這樣的演員,正是《虎嘯龍吟》劇集品質的保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