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的由來和傳統民俗,你知道幾個?

農曆十二月初八, 便是臘八節, 俗稱臘八。 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 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 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說法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 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開始于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 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到了清朝, 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 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 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 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 祭祀祖先;同時, 闔家團聚在一起食用, 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粥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 卻是好兆頭, 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 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 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 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 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 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節的傳統習俗

1、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 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 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

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 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 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 更是養生佳品, 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裡保養脾胃。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 不稱“臘八粥”, 而叫做煮“五豆”, 有的在臘八當天煮,

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 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 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據說, 臘八人們吃了, 來年不危害莊稼。 煮的這種“五豆”, 除了自食, 也贈親鄰。 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 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 象徵連年有餘。

2、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 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 部分地區很隆重。

3、吃冰

臘八前一天, 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 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 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 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4、泡制臘八蒜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在這天泡制臘八蒜的習俗, 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 用紫皮蒜和米醋, 把蒜瓣的老皮去掉, 浸入米醋中, 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 直到蒜變成綠色。

舊時商號在臘八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帳目盤點出來,算清楚這一年的收支盈虧。債主還會在臘八這天提醒欠錢人家準備還錢。臘月裡人們講究忌諱,所以就用與“算”字同音的“蒜”,來代替算帳的“算”。也因此,臘八蒜雖然好吃,市面上卻沒有賣的。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並且也給自家算算帳,看看這一年的開支,有多少積餘,盤算該花多少錢置辦年貨等。

5、制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臘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6、吃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舊時商號在臘八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帳目盤點出來,算清楚這一年的收支盈虧。債主還會在臘八這天提醒欠錢人家準備還錢。臘月裡人們講究忌諱,所以就用與“算”字同音的“蒜”,來代替算帳的“算”。也因此,臘八蒜雖然好吃,市面上卻沒有賣的。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並且也給自家算算帳,看看這一年的開支,有多少積餘,盤算該花多少錢置辦年貨等。

5、制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臘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6、吃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