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釋迦牟尼佛出身的故事(1)

​印度次大陸的北部的喜馬拉雅山的南麓是廣袤富庶的印度恒河平原。 恒河的中, 下游, 雨水充沛, 氣候溫暖。 植物四季常綠, 成群結隊的大象, 牛羊四處出沒, 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其中有一個非常富裕的小國家叫迦毗羅衛國, 它的首府是迦毗羅城, 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 這繁茂的森林、富庶的物產, 人們安居樂業, 保持著純樸的民風。

​迦毗羅衛國由刹帝利種釋迦族的淨飯王統治著。 釋迦族的遠祖, 其最初的王名叫眾所許, 傳數世到淨飯王時代, 淨飯王就是本事釋迦牟尼佛的父親。

淨飯王在他親族中迎娶了拘利族王國天臂城善覺大王的胞妹摩耶公主為妻,

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 摩耶夫人長得端莊秀麗, 儀態大方, 如同美滿的秋月;品行溫和賢淑, 心靈美麗潔淨, 又好像那池塘中清淨的蓮花。 淨飯王與摩耶夫人一直過得恩愛幸福。 可是, 美中不足的是摩耶夫人年近四十, 尚未懷上一男半女, 這使得淨飯王為了王位的繼承人而整日憂心忡忡。 然而, 在摩耶夫人四十歲那年的夏秋之交, 一切似乎都有了不同。 在那個安定的夜晚, 摩耶夫人如常地躺在自己的床上。 朦朧中, 她看見一頭白象馱著一位男子從天而降, 進入她的右脅。

​醒來之後, 夫人向淨飯王訴說了夢中之事, 淨飯王聽了也覺得十分詫異。 沒過多久, 王后懷孕的喜訊就傳遍了全國,

舉國上下為之歡騰不已。

太子的降生一天, 正在春末夏初的月圓之時,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 摩耶夫人依著風俗回娘家天臂城去生產。 路過鮮花盛開春意盎然的藍毗尼花園, 便下車休憩遊玩。 摩耶夫人漫步在花園裡, 處處是繁花玉樹, 時時有鳥語花香, 心情十分地愉悅舒暢。 摩耶夫人來到了一棵枝葉繁茂、蓊鬱蔥蘢的無憂樹下, 不覺胎氣驚動, 於是攀著無憂樹的樹枝, 從右脅生出了太子。

​在太子降生時, 天地間呈現眾多的瑞相——百花開放、百鳥齊鳴。 太子一落地便右手指天, 左手指地, 前行七步, 腳下步步生蓮花, 開口作獅子吼:“天上天下, 惟我獨尊。 ”話音剛落, 就有天王用天上的彩絹圍裹太子,

天帝落下許多各色名貴的香草香花, 難陀龍王、優波難陀龍王在虛空中噴出清淨香水, 一溫一涼, 灌洗太子。 浴佛節就是由此而來。

淨飯王晚年得子, 又見太子相貌莊嚴, 內心十分歡喜。 他請來許多學者相士為太子取名。 由於太子出生時的種種瑞相, 眾學者最終為太子取名為喬達摩·悉達多。 喬達摩是姓, 悉達多是名。 梵語中的“悉達多”是“一切美德、德行俱足”的意思。 各位學者相士見到太子相貌端好, 都說:“太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如果在家, 他一定會做轉輪聖王, 如果出家, 他就一定會成佛。 ”

​在迦毗羅衛國北面的喜馬拉雅山的山洞裡, 隱居著一位婆羅門苦行學者, 名叫阿私陀。 他博學多聞, 道行深厚, 是一位遠近聞名的長壽仙人。

阿私陀仙人告訴淨飯王和摩耶夫人說:“太子天成寶相, 又具福慧, 他才是真正可以解救眾生的大智慧者。 他不會貪圖欲念, 不會留戀王位, 他一定會出家修行成佛的。 ”

淨飯王聽了阿私陀仙人的話, 內心忐忑不安, 又喜又憂。 他想到如果不讓太子出家, 最好的辦法就是叫他享盡人間的富貴, 使他整天沉浸在幸福享樂之中, 就會自然生起留戀世間之心。

淨飯王動用傾國之力為太子挑選美麗的侍女, 珍奇的珠寶, 豪華的四季如春的宮殿。 渴望能用愛挽留悉達多太子出家修行的心。

​太子從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超常的天賦和智慧。 然而, 與平常的神童不同, 太子似乎與生俱來就有無上的慈悲心腸。

看見田地裡的農夫赤背在烈日下吃力地勞作,

耕田的牛被鞭打得皮破血流, 犁鏵翻出來的小蟲、蚯蚓被鳥雀競相啄食, 鳥雀又被蛇、鷹吞食。 這一幅幅弱肉強食、為生存鬥爭的情景, 使太子感到很痛苦, 他無心遊玩, 就走到一棵閻浮樹下靜坐沉思。 佛經上說:悉達多太子坐在樹下沉思, 有時能自然升空許久, 淨飯王和太子的姨母摩訶波閹波提王妃十分驚奇, 不由得朝太子禮拜。

悉達多太子七歲那年, 淨飯王宴請迦毗羅衛國中最具智慧的婆羅門學者跋陀羅尼來做太子的老師, 請他盡力用心教育太子。 跋陀羅尼舉止端雅, 風度飄逸, 依據他所信仰的婆羅門教的法典, 對淨飯王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

在跋陀羅尼的教導下, 太子博學強記, 用心學習,不到五年的功夫,就已經精通了“四吠陀”、“五明”的等學問。學會了他老師跋陀羅尼所有的知識,跋陀羅尼便向國王告別說:“大王,太子已是天人中第一位的老師,我已經無法給予他新的知識了,請允許我告老還鄉吧。”淨飯王聽到跋陀羅尼的話,心裡十分高興。後來淨飯王又四處尋訪並宴請學者來王宮教導太子。然而,老師們都為太子的學問和智慧所折服,都因無法授予太子更多的知識而紛紛告退了。

​除了文化知識,還得培養太子的武藝。當時的印度,諸侯林立、戰火不斷。為了國家安全,為了人民安居樂業,就更力口需要太子悉達多儘快長大成人,成為文武全才的迦毗羅衛國的繼承者。因此,在很早的時候,淨飯王就悉心調教太子,訓練武藝。太子膂力強勁,天資穎悟,再加上刻苦的鍛煉,沒幾年功夫,就已經精通了武藝。悉達多太子十歲那年,同族的孩子聚眾比武。當時,提婆達多(太子的堂弟)等聽說悉達多太子武藝超群,都要向太子挑戰。結果在比試射箭時,提婆達多一箭射穿三面鐵鼓,太子的弟弟難陀(姨母摩訶波閨波提所生)也同樣射穿了三面鐵鼓,而太子天生神力,將七張弓疊在一起,一箭射穿七面鐵鼓,取得了勝利。圍觀的眾人也不禁高聲喝彩,歡呼雷動。後來,為了彰顯悉達多太子的武藝,淨飯王又頒令全國,在後園舉辦武藝比賽。於是國內國外參加者絡繹不絕。比賽那天,提婆達多帶領侍從最先出城,奔赴後園參加比武。當時,有一頭大象正攔住了城門,提婆達多便上前用手搏擊大象頭部。大象當即雙足跪了下去。於是,軍士和眾人都越過大象,一次第走出了城門。緊接著,難陀帶領了一班人也要穿過城門,他身邊的軍士和侍從也因大象而堵塞。難陀聽說,當即向前,手足用力,將大象擲放路邊。圍觀的人眾越來越多,都擁擠在一塊,看著這壯觀的場景。這時,太子悉達多也從宮裡走出來,要到後園去,卻見路邊圍聚了許多人。太子感到很奇怪,問明緣由後,就走到大象邊,用手抓起大象扔出城外,自己也快跑出去,在大象落地的瞬間,穩穩地將其接住。大家不禁為太子的神勇和仁慈讚歎。比賽時,比過射箭後,又比相撲。提婆達多與難陀互相撲擊,不分勝負。這時,輪到悉達多太子上場與兩位弟弟一比高低。太子運用神力,同時使提婆達多和難陀跪僕在地。由於心懷慈愛,當兩位弟弟跪倒在地時,都不叫他們有傷痛的感覺。這一下,四方人民都見到悉達多太子的蓋世神功了,他們高聲讚歎道:“悉達多太子真是文武全才,天下第一!”

用心學習,不到五年的功夫,就已經精通了“四吠陀”、“五明”的等學問。學會了他老師跋陀羅尼所有的知識,跋陀羅尼便向國王告別說:“大王,太子已是天人中第一位的老師,我已經無法給予他新的知識了,請允許我告老還鄉吧。”淨飯王聽到跋陀羅尼的話,心裡十分高興。後來淨飯王又四處尋訪並宴請學者來王宮教導太子。然而,老師們都為太子的學問和智慧所折服,都因無法授予太子更多的知識而紛紛告退了。

​除了文化知識,還得培養太子的武藝。當時的印度,諸侯林立、戰火不斷。為了國家安全,為了人民安居樂業,就更力口需要太子悉達多儘快長大成人,成為文武全才的迦毗羅衛國的繼承者。因此,在很早的時候,淨飯王就悉心調教太子,訓練武藝。太子膂力強勁,天資穎悟,再加上刻苦的鍛煉,沒幾年功夫,就已經精通了武藝。悉達多太子十歲那年,同族的孩子聚眾比武。當時,提婆達多(太子的堂弟)等聽說悉達多太子武藝超群,都要向太子挑戰。結果在比試射箭時,提婆達多一箭射穿三面鐵鼓,太子的弟弟難陀(姨母摩訶波閨波提所生)也同樣射穿了三面鐵鼓,而太子天生神力,將七張弓疊在一起,一箭射穿七面鐵鼓,取得了勝利。圍觀的眾人也不禁高聲喝彩,歡呼雷動。後來,為了彰顯悉達多太子的武藝,淨飯王又頒令全國,在後園舉辦武藝比賽。於是國內國外參加者絡繹不絕。比賽那天,提婆達多帶領侍從最先出城,奔赴後園參加比武。當時,有一頭大象正攔住了城門,提婆達多便上前用手搏擊大象頭部。大象當即雙足跪了下去。於是,軍士和眾人都越過大象,一次第走出了城門。緊接著,難陀帶領了一班人也要穿過城門,他身邊的軍士和侍從也因大象而堵塞。難陀聽說,當即向前,手足用力,將大象擲放路邊。圍觀的人眾越來越多,都擁擠在一塊,看著這壯觀的場景。這時,太子悉達多也從宮裡走出來,要到後園去,卻見路邊圍聚了許多人。太子感到很奇怪,問明緣由後,就走到大象邊,用手抓起大象扔出城外,自己也快跑出去,在大象落地的瞬間,穩穩地將其接住。大家不禁為太子的神勇和仁慈讚歎。比賽時,比過射箭後,又比相撲。提婆達多與難陀互相撲擊,不分勝負。這時,輪到悉達多太子上場與兩位弟弟一比高低。太子運用神力,同時使提婆達多和難陀跪僕在地。由於心懷慈愛,當兩位弟弟跪倒在地時,都不叫他們有傷痛的感覺。這一下,四方人民都見到悉達多太子的蓋世神功了,他們高聲讚歎道:“悉達多太子真是文武全才,天下第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