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聚聚焦省“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第三場集中採訪 委員金句頻出

“醫改真正的目標, 應該是讓人民群眾少生病, 甚至不生病。 ”

“讓農村有產業、有顏值、有鄉愁、有創新。 ”

“工匠精神就是把每一張紙做好。 ”

……

1月23日晚7點半, 安徽省"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第三次集體採訪, 5位來自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委員, 與20多家媒體記者“面對面”。

雖然5位委員中, 有4位都是今年當選的新委員, 但面對媒體的提問, 委員們絲毫沒有怯場, 反而在與記者的互動中, 金句頻出。

講述對政協履職的認識, 建言新時代安徽改革發展, 這些“接地氣、冒熱氣”的金句背後, 是委員們在基層一線的深厚積累, 和為安徽發展建真言、謀良策的履職自信。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徐培坤——

“讓人民群眾少生病, 甚至不生病”, 才是醫改真正的目標

“我當政協委員已經15年, 是名副其實的‘老委員’。 ”作為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醫改”是徐培坤參政議政中, 重點關注的領域。 “在臨床第一線這麼多年, 我認為, 醫改的真正方向, 應該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 穩步推行健康安徽戰略。 ”徐培坤說, 醫改的目標不應該局限於解決“看病難、看病貴”, “讓人民群眾少生病, 甚至不生病”, 才是醫改真正的目標。

“我們國家的醫療費用有70%以上是用在慢性病治療上, 而大部分慢性病, 比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等, 都是可防可控的。 ”徐培坤舉出的資料, 讓在場的很多記者都頗為驚訝, “所以如果早期控制住了, 不要走到急性發病的階段才治, 對病人的生活品質、國家的財富都是一種巨大的提升和節約。 ”

徐培坤說, 如果把“健康安徽”的大目標確立起來, 推行下去, 醫療單位的工作關口就要前移, “不用把大量精力用在治病上面, 而是用在防病上面, 這個舉措產生的效益是巨大的, 我覺得醫改應該循著這個方向走。 ”

黃山市旅遊委員會副主任, 市婦聯副主席方穎——

鄉鎮振興, 讓農村有產業、有顏值、有鄉愁、有創新

“旅遊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全國老百姓人均出遊的次數每年已經達到四次。 ”作為黃山市旅遊委員會副主任的方穎, 一開場, 就為老本行做起了“廣告”。

“旅遊是多行業的綜合體, 有專家認為旅遊可以帶動101個行業的發展。 ”方穎說, 在鄉村振興中, 旅遊大有可為, “大家都知道黃山是著名的旅遊景區,

但其實黃山還是老區、庫區和山區。 我們有西遞、有宏村, 但也有很多產業不是很不明顯, 交通不是很通暢, 旅遊產品策劃不是很有特色的村莊, 他們和江淮大地很多鄉村一樣, 還有很多鄉村問題待於解決, 他們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中很重要的一員。 ”

方穎說, 這兩年, 通過不斷地規劃、策劃、行銷、節慶活動的包裝, 更多鄉村成長起來, 構成黃山“全域旅遊”大格局, 正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裡說的那樣, 通過綠色發展, 實現了綠水青山與金山有機統一, “我們要讓更多百姓享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紅利, 讓黃山和安徽所有的鄉村一樣, 變成有產業、有顏值、有鄉愁、有創新的新農村。 ”

黃山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汪小飛——

為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

“從高職院校的角度出發,怎麼推進技工大省建設,我這有兩個‘關鍵字’,一個是‘校企合作’,一個是‘師徒制’。”汪小飛委員今年44歲,從教22年,作為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他認為,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首先要打通校企合作障礙,通過建立校企合作平臺,深化產校融合。

校企合作、產校融合,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汪小飛指出,目前省內各院校之間在實驗實訓條件方面仍有很大差距,若能把優質的實驗實訓平臺拿出來,實現各高校資源分享,可以更好地發揮平臺效益,提高國家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在校企合作之外,汪小飛認為,師徒制模式對技能人才培養也非常有效,他所在的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就以師徒制的模式,為徽州木雕、石雕、硯雕培養人才,“以前沒有職業學院,職業技能全靠師傅帶徒弟,師徒制對工匠精神的培育也有很大作用。”

“作為新當選委員,我一定會把真實的群眾聲音,反映給政府部門,履行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職責。”汪小飛說,將把基層工作中獲得的資訊有效整合,通過政協平臺,服務于安徽省建設,“為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

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大國工匠”周東紅——

周東紅:工匠精神就是把每一張紙做好

18歲學徒,32年工齡,生產宣紙1000萬張以上,這是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周東紅的履歷。“宣紙到今天已經有1500多年歷史了,一張宣紙從投料到成紙需要經歷300多天,18個環節,100多道工序。我希望,有更多人瞭解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學習宣紙製作,把這項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2015年,周東紅被評為“大國工匠”,從業超30年的他,今年是第一次參加省兩會,在他心裡,所謂“工匠精神”,就是把每一張紙做好,把手上的每一件事做好。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需要社會各界力量的廣泛參與。他建議,政府和企業來說,可以採取人才激勵和資源配置的實質性措施,鼓勵更多優秀人才“留下來”’,保證傳統非遺的發展。此外,非遺自身也需在創新發展尋找新路,“比如說,宣紙既可以成為高檔書畫用紙,也可以被製作成裝飾,甚至用於文物修復,只有讓宣紙更加走進生活,更加融入社會中,才能真正讓它‘活下來’。對於傳統非遺來說,也是這樣,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傳的更久,走的更遠。”

青網科技園創始人、CEO嚴俊——

要把《政府工作報告》送給在外省的安徽籍創業者

嚴俊委員是一位青年創業者,拿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後,就一直認真研讀,“《政府工作報告》對全省各項工作說得都很到位,真的越讀越有信心。”嚴俊說,自己特別想問工作組多要幾份《政府工作報告》,寄給外省創業的朋友,“讓他們看看安徽現在發展得有多好,把他們也吸引回安徽創業。”

作為來自電子商務互聯網行業的委員,嚴俊行業裡從業的都是青年群體,“我將更多地從青年創業者的角度,把省委省政府的精神傳達給身邊的創業朋友,同時,也把青年創業群體的心聲帶到會上來。”

當前,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嚴俊認為,互聯網行業比拼的就是人才,安徽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出臺專門性人才政策,留住本省高職院校人才,“我們現在的政策更多關注高層次海外人才,建議出臺專門針對高職院校人才的政策,將更多在外省的皖籍青年吸引回安徽創業就業。”

雙創熱潮下,很多青年人加入創業隊伍,但這些青年創業者經驗較為欠缺,嚴俊建議設立雙創輔導師,指導創業者開展創業專案。

黃山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汪小飛——

為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

“從高職院校的角度出發,怎麼推進技工大省建設,我這有兩個‘關鍵字’,一個是‘校企合作’,一個是‘師徒制’。”汪小飛委員今年44歲,從教22年,作為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他認為,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首先要打通校企合作障礙,通過建立校企合作平臺,深化產校融合。

校企合作、產校融合,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汪小飛指出,目前省內各院校之間在實驗實訓條件方面仍有很大差距,若能把優質的實驗實訓平臺拿出來,實現各高校資源分享,可以更好地發揮平臺效益,提高國家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在校企合作之外,汪小飛認為,師徒制模式對技能人才培養也非常有效,他所在的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就以師徒制的模式,為徽州木雕、石雕、硯雕培養人才,“以前沒有職業學院,職業技能全靠師傅帶徒弟,師徒制對工匠精神的培育也有很大作用。”

“作為新當選委員,我一定會把真實的群眾聲音,反映給政府部門,履行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職責。”汪小飛說,將把基層工作中獲得的資訊有效整合,通過政協平臺,服務于安徽省建設,“為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

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大國工匠”周東紅——

周東紅:工匠精神就是把每一張紙做好

18歲學徒,32年工齡,生產宣紙1000萬張以上,這是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周東紅的履歷。“宣紙到今天已經有1500多年歷史了,一張宣紙從投料到成紙需要經歷300多天,18個環節,100多道工序。我希望,有更多人瞭解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學習宣紙製作,把這項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2015年,周東紅被評為“大國工匠”,從業超30年的他,今年是第一次參加省兩會,在他心裡,所謂“工匠精神”,就是把每一張紙做好,把手上的每一件事做好。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需要社會各界力量的廣泛參與。他建議,政府和企業來說,可以採取人才激勵和資源配置的實質性措施,鼓勵更多優秀人才“留下來”’,保證傳統非遺的發展。此外,非遺自身也需在創新發展尋找新路,“比如說,宣紙既可以成為高檔書畫用紙,也可以被製作成裝飾,甚至用於文物修復,只有讓宣紙更加走進生活,更加融入社會中,才能真正讓它‘活下來’。對於傳統非遺來說,也是這樣,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傳的更久,走的更遠。”

青網科技園創始人、CEO嚴俊——

要把《政府工作報告》送給在外省的安徽籍創業者

嚴俊委員是一位青年創業者,拿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後,就一直認真研讀,“《政府工作報告》對全省各項工作說得都很到位,真的越讀越有信心。”嚴俊說,自己特別想問工作組多要幾份《政府工作報告》,寄給外省創業的朋友,“讓他們看看安徽現在發展得有多好,把他們也吸引回安徽創業。”

作為來自電子商務互聯網行業的委員,嚴俊行業裡從業的都是青年群體,“我將更多地從青年創業者的角度,把省委省政府的精神傳達給身邊的創業朋友,同時,也把青年創業群體的心聲帶到會上來。”

當前,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嚴俊認為,互聯網行業比拼的就是人才,安徽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出臺專門性人才政策,留住本省高職院校人才,“我們現在的政策更多關注高層次海外人才,建議出臺專門針對高職院校人才的政策,將更多在外省的皖籍青年吸引回安徽創業就業。”

雙創熱潮下,很多青年人加入創業隊伍,但這些青年創業者經驗較為欠缺,嚴俊建議設立雙創輔導師,指導創業者開展創業專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