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在還有哪些頂級工業產品是中國造不出來的?

在很多人眼中中國的工業發展是迅速的, 我們的龍門吊走向全球, 曾經用十幾噸黃金進口的盾構機我們也自己造的出來了, 南海填島我們有讓世界都羡慕的天鯤號, 但是不得不說, 有些高端工業技術, 我們還在摸索和學習中。

1.螺栓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螺栓, 他用在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的規格、精度和抗拉強度, 而且作為緊固件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它對一個設備或者機械的附加價值是不可想像的。 你想想飛機上的一個小螺栓如果出了什麼問題, 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啊?

那麼我們國家為什麼沒有技術造一個小小的螺栓而要從德國進口呢?

說說技術落後, 我們落後在哪兒。 我國普遍進口的螺栓和螺釘都是抗拉強度≥800兆帕的, 也就是說, 我們的技術很難達到這個標準。 這其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 比如低碳合金鋼和中碳鋼的熱處理技術。

2.航空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領域, 中國長期使用俄羅斯或烏克蘭提供的發動機, 用於中國的戰鬥機或轟炸機, 儘管近年來發展了太行系列發動機, 也開始換裝到中國現役戰鬥機上, 但是性能與俄羅斯產品還有差距, 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美國空軍, 已經開始研發自我調整發動機,

目前, 空軍研究實驗室已經啟動了“自我調整多用途發動機技術(ADVENT)”項目和“自我調整發動機技術發展(AETD)項目。 自我調整發動機可以改變使飛機的通風壓力比, 飛行員可以根據需要採用節油巡邏飛行模式, 或是高超音速飛行

3.先進數控機床

目前, 中國還需要進口日本的民用數控機床, 中國拿它用於軍用, 比如核潛艇尾部的螺旋槳和很多精密設備的製造。 如此依賴進口日本的數控機床, 表明中國連日本的民用數控機床製造水準都沒有。 可以說, 現階段我國數控機床先進技術的來源多數是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總體還處於技術跟蹤狀態,對消化、吸收和改進的投入遠遠不夠。

4.晶片

在晶片技術方面, 三維晶片是高新技術是將不同電路單元製作在多個平面晶片上, 並通過矽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s, TSVs)層間垂直互連技術將多個晶片( Die)在垂直方向進行堆疊互連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晶片結構, 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頻寬高、面積小、互連線短、支援異構集成等特點。 美軍已經在研究三維晶片的高級冷卻技術, 從而將晶片製造得更小, 更高效。 而從公開消息來挖掘, 中國還沒有這類技術公佈, 可以看作是技術還達不到。

5.醫療設備(CT)

就醫療設備而言, 根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2014年公佈的資料顯示, 由於國產醫療設備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我國正在使用的高端醫療器械中,80%的CT、中高檔監視儀,85%的檢驗儀器,90%的超聲波儀器、磁共振設備、心電圖機都是外國品牌。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醫療器械行業,CT、DR的管球技術壟斷在業內盡人皆知。數十年間,國內企業曾有嘗試研發的,但因為外資的專利技術壟斷捆縛我國科研機構手腳,智慧財產權屏障束縛CT、DR球管技術的研發突破。目前,全國的醫療單位全部依賴外資企業的進口才能獲得管球,才能使用CT和DR。

6.微觀形貌檢測儀器

在微觀形貌檢測、晶體結構檢測領域,經常會用到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原子力顯微鏡(AFM)。

掃描電鏡成像是利用細聚焦高能電子束在樣件表面激發各種實體信號,如二次電子、背散射電子等,通過相應的檢測器來檢測這些信號,信號的強度與樣品表面形貌有一定的對應關係,因此,可將其轉換為視訊訊號來調製顯像管的亮度得到樣品表面形貌的圖像。

7.大尺寸測量利器-鐳射跟蹤儀

另外還有一個是大國重器都要用到的空間大尺寸測量利器-鐳射跟蹤儀,我們的量子衛星、天眼、天宮、蛟龍、天眼、航母都會用到鐳射跟蹤儀,鐳射跟蹤儀主要是測量大尺寸工件形位公差和裝配定位精度的,其他像高速動車、機器人、重型裝備、小汽車、汽車生產線都要用到,但是很遺憾目前還沒有國內企業和機構研發出來,不過聽說國內深圳中圖儀器很早就開始研發了,聽說2018年要正式推向市場,期待國產鐳射跟蹤儀ing。

在很多製作工藝或技術上,我國的起步都是很晚的,初期只能去模仿,但是模仿的多了,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新的,就會為技術加入新的自己的東西,慢慢形成自己的產品。我們需要時間,更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政府政策,去提供一個擁有“工匠”精神的公平嚴謹的製造環境。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 由於國產醫療設備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我國正在使用的高端醫療器械中,80%的CT、中高檔監視儀,85%的檢驗儀器,90%的超聲波儀器、磁共振設備、心電圖機都是外國品牌。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醫療器械行業,CT、DR的管球技術壟斷在業內盡人皆知。數十年間,國內企業曾有嘗試研發的,但因為外資的專利技術壟斷捆縛我國科研機構手腳,智慧財產權屏障束縛CT、DR球管技術的研發突破。目前,全國的醫療單位全部依賴外資企業的進口才能獲得管球,才能使用CT和DR。

6.微觀形貌檢測儀器

在微觀形貌檢測、晶體結構檢測領域,經常會用到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原子力顯微鏡(AFM)。

掃描電鏡成像是利用細聚焦高能電子束在樣件表面激發各種實體信號,如二次電子、背散射電子等,通過相應的檢測器來檢測這些信號,信號的強度與樣品表面形貌有一定的對應關係,因此,可將其轉換為視訊訊號來調製顯像管的亮度得到樣品表面形貌的圖像。

7.大尺寸測量利器-鐳射跟蹤儀

另外還有一個是大國重器都要用到的空間大尺寸測量利器-鐳射跟蹤儀,我們的量子衛星、天眼、天宮、蛟龍、天眼、航母都會用到鐳射跟蹤儀,鐳射跟蹤儀主要是測量大尺寸工件形位公差和裝配定位精度的,其他像高速動車、機器人、重型裝備、小汽車、汽車生產線都要用到,但是很遺憾目前還沒有國內企業和機構研發出來,不過聽說國內深圳中圖儀器很早就開始研發了,聽說2018年要正式推向市場,期待國產鐳射跟蹤儀ing。

在很多製作工藝或技術上,我國的起步都是很晚的,初期只能去模仿,但是模仿的多了,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新的,就會為技術加入新的自己的東西,慢慢形成自己的產品。我們需要時間,更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政府政策,去提供一個擁有“工匠”精神的公平嚴謹的製造環境。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