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前黃為何放棄全國領先的團頭魴養殖?

武進新聞網訊 (張永相 記者 鞠燎原 徐夢超) 1月19日, 位於前黃鎮的武進水產養殖場, 水面在陽光下泛著金光, 碧綠的水草在水下輕擺。 養殖戶張偉興將25畝養團頭魴鯿魚的池塘全部換成了螃蟹養殖, 去年就見了效, 畝均效益超過5000元。

前黃鎮西依滆湖, 東鄰太湖, 南與宜興相接。 鎮內水網交錯, 水產資源豐富, 自古以來是聞名江南的魚米之鄉。 長期以來, 前黃鎮以淡水魚團頭魴養殖為主, 2000年後, 以商品魚為主打的前黃水產養殖就已經成為全國鯿魚的重要產區, 團頭魴養殖占到全鎮水產總量的80%。 前黃鎮還建設了江蘇省團頭魴標準化養殖示範區,

團頭魴的養殖產量和效益在全國領先。

近年來, 前黃鎮開始全面放棄全國領先的團頭魴養殖, 轉向蝦蟹養殖。 為什麼要放棄曾經全國領先的淡水魚經濟?前黃農業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孫東亞告訴記者, 當年團頭魴的興起, 是作為高產高效農業的代表。 以商品魚為主的養殖模式, 一度創造出領先全國的團頭魴養殖模式, 每畝池塘效益達到2000元。

然而, 由於池塘租金提高、勞動力成本上升, 團頭魴的畝均效益不斷下降, 比較優勢正在失去。 最關鍵的是, 團頭魴養殖1斤, 需要投入1.8斤飼料。 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 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氮磷富營養超標, 對附近水體產生污染。

前黃地處太湖一級保護區,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 許多養殖戶開始主動調整, 把高產高效的商品魚養殖換成了蝦蟹經濟。 前黃鎮水產協會會長、西湖山莊董事長柴勤國介紹, 養殖蝦蟹需要營造良好的池塘生態環境, 一般要種植水草和養殖螺螄。 水草除了作為河蟹的天然餌料外, 還可吸收氨氮淨化水質, 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氧氣, 是河蟹脫殼生長的最佳場所, 因此, 養蟹必須種植水草。 同時, 螺螄是河蟹喜食的動物性活餌料, 其濾食作用又直接降低了水體肥度, 淨化作用明顯。 根據對養殖戶蟹塘水質的檢測, 基本達到了國家二級水質。

“現在一味追求高產高效已經不符合環境政策, 前黃鎮將引導全鎮養殖戶加快調整結構,

開展小面積精細管理、環保養殖。 ”孫東亞說, 目前, 該鎮共有3.5萬畝水面, 其中2萬畝水面已經調整為生態的蝦蟹養殖, 1.5萬畝正加速調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