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砥礪奮進,書寫推進五大發展精彩華章

《報告》對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和2017年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 《報告》指出, 這五年是安徽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 全省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及中共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積極面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攻堅克難, 開拓進取, 扎實推進省第九次、第十次黨代會各項決策部署, 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 順利實施“十三五”規劃,

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剛剛過去的2017年, 我省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總抓手, 著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著力下好創新“先手棋”, 著力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 著力加強重點污染防治, 著力打好脫貧攻堅年度戰役, 著力抓好民生工作, 較好完成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任務, 實現了經濟穩中有進、結構優化、穩中向好。

【亮點】經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摘要】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 經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基礎設施體系顯著改善。

【解讀】

近兩年化解煤炭、生鐵粗鋼產能1672萬噸、631萬噸, 商品房去化週期從19個月減少到12.7個月, 降低企業成本1700億元以上。 新興產業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專項建設全面展開, 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2%和14.5%。 現代農業建設扎實推進, 糧食最高產量突破700億斤, 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0.5%。

加快與滬蘇浙一體化發展, 皖江8市整體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46.5%提高到53.5%。

【亮點】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重大成果

【摘要】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水準顯著提升, 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解讀】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 正在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科技力量。 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扎實推進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區域創新網路不斷完善。 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1.29件增加到7.7件。 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62項。 量子資訊、熱核聚變、穩態強磁場、鐵基超導等前沿技術率先突破,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全球首台量子電腦由中科大主導研製,

全球最薄觸控玻璃實現量產, 液晶顯示全球最高世代線建成投產, 科大訊飛智慧語音入列國家人工智慧四大開放創新平臺,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獲批建設, 全國首家智慧醫院掛牌運營, 創新引領型發展在江淮大地呈現蓬勃生機。

【亮點】全面深化改革實現重大突破

【摘要】

國家級重大改革試點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提前1年完成, 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全面展開, 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成效顯著。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 民營經濟活力持續增強。 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解讀】

我省率先建立實施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和編制周轉池制度, 率先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 各類市場主體從192.5萬戶增加到381.4萬戶。 江淮汽車、華安證券、建工集團整體上市。 755個村實施“三變”改革。 改革的廣度、深度、力度日益增強, 改革的動力、活力、紅利日益顯現。

【亮點】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摘要】

實施雙向互動、內外聯動的全面開放, “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地位日益凸顯。 推進外貿優進優出。 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並重。 推進開放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

【解讀】

5年來,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從6.2%提高到24.7%, 跨境電商貿易額年均增長30%。 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73億美元, 年均增長13%,境外世界500強在皖設立企業增加到152家,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海螺海外發展、馬鋼收購瓦頓等國際產能合作順利實施。合肥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加密延伸,新增國家級開發區6家,設立綜合保稅區3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4家、進境指定口岸11個。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成運行,複製推廣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56項。

【亮點】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摘要】

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綜合防治。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扎實推進,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全面推行河長制,率先探索林長制。加快“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文明示範創建。

【解讀】

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3.1%,PM10年均濃度下降11.1%,主要河流、湖泊總體水質穩中趨好。全國首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流域展開。巢湖流域、黃山、蚌埠、宣城入列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亮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摘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弘揚。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省市縣鄉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全覆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解讀】

馬鞍山、合肥、銅陵、蕪湖、淮北、蚌埠、宣城、安慶先後入列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居全國第3位。入列“中國好人榜”人數增加到1162人,連續10年全國第一。 11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5人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大運河(安徽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省出版集團、發行集團穩居全國文化企業30強。

【亮點】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

【摘要】

貫徹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落實“六個精准”“五個一批”,堅持“六看六確保”,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產業扶貧覆蓋所有貧困村,創造性實施“351”“180”健康脫貧政策,探索出解決因病致貧的有效途徑。

【解讀】

5年來,貧困人口從679.1萬人減少到120.2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2.6%下降到2.2%。建成村級光伏電站6317個、戶用31.5萬戶。完成6.3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 “雨露計畫”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學生資助實現全覆蓋。

【亮點】人民生活水準明顯提高

【摘要】

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持續實施民生工程。

【解讀】

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提前3年實現全覆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考錄取率連續5年超過全國平均水準,3所高校、13個學科躋身國家“雙一流”建設,教育資訊化走在全國前列。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健康安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城鄉養老服務體系、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信訪制度和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更加完善,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公共安全防控體系全面構建,連續8年進入全國平安建設先進行列。

年均增長13%,境外世界500強在皖設立企業增加到152家,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海螺海外發展、馬鋼收購瓦頓等國際產能合作順利實施。合肥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加密延伸,新增國家級開發區6家,設立綜合保稅區3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4家、進境指定口岸11個。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成運行,複製推廣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56項。

【亮點】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摘要】

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綜合防治。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扎實推進,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全面推行河長制,率先探索林長制。加快“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文明示範創建。

【解讀】

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3.1%,PM10年均濃度下降11.1%,主要河流、湖泊總體水質穩中趨好。全國首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流域展開。巢湖流域、黃山、蚌埠、宣城入列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亮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摘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弘揚。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省市縣鄉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全覆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解讀】

馬鞍山、合肥、銅陵、蕪湖、淮北、蚌埠、宣城、安慶先後入列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居全國第3位。入列“中國好人榜”人數增加到1162人,連續10年全國第一。 11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5人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大運河(安徽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省出版集團、發行集團穩居全國文化企業30強。

【亮點】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

【摘要】

貫徹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落實“六個精准”“五個一批”,堅持“六看六確保”,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產業扶貧覆蓋所有貧困村,創造性實施“351”“180”健康脫貧政策,探索出解決因病致貧的有效途徑。

【解讀】

5年來,貧困人口從679.1萬人減少到120.2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2.6%下降到2.2%。建成村級光伏電站6317個、戶用31.5萬戶。完成6.3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 “雨露計畫”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學生資助實現全覆蓋。

【亮點】人民生活水準明顯提高

【摘要】

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持續實施民生工程。

【解讀】

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提前3年實現全覆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考錄取率連續5年超過全國平均水準,3所高校、13個學科躋身國家“雙一流”建設,教育資訊化走在全國前列。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健康安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城鄉養老服務體系、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信訪制度和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更加完善,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公共安全防控體系全面構建,連續8年進入全國平安建設先進行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