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奮力開啟“一區一城”新房山建設新征程——《政府工作報告》要點解讀

1月17日上午, 在區八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會上, 代區長郭延紅代表區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從疏解整治、經濟結構、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民生福祉、各項改革等六方面總結了過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就。 在2018年工作安排上, 報告強調, 要抓好全面對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增加民生福祉、深化各項改革、提高政府履職能力和水準等工作。 今天, 本報針對報告要點內容進行解讀。

2017回顧

疏解整治

清理“散亂汙”企業 1170 家, 疏解一般製造業企業 50 家;PM2.5 累計平均濃度為 57 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 31.3%;農村地區完成煤改電、改氣 110 個村、5.8 萬戶, 平原地區實現無煤化;8段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完成抗震節能改造 1 萬戶;人工造林 3 萬畝, 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1.5 萬畝, 提前關閉最後一家大理石開採企業。

經濟結構

北京基金小鎮入駐機構 528 家, 基金管理規模 1.1 萬億元, 實現稅收 1.6 億元;北京互聯網金融安全產業園註冊企業 176 家, 實現稅收 2.42 億元;引入中關村智造大街房山服務平臺, 入駐雙創企業 1630 家;取消行政審批事項 52 項、各類證明 110 項;吸引兩院院士 14 人、千人計畫專家 15 人、海聚工程專家 7 人。

新型城鎮化

完成經營性土地供應 71 公頃, 全區城鎮化率達到 71.5%;拱辰漁兒溝等 4 個項目安置房開工建設, 長陽 06、07 街區、琉璃河中心區棚改專案啟動,

西潞街道“北三村”完成宅基地騰退;軌道交通燕房線通車運營、支線開工建設, 千榆路正式通車;五座集中供熱中心清潔能源改造圓滿完成;垃圾分類達標社區 134 個。

協同發展

京安高速規劃路和京良路西延已確定;建立房涿淶地區合同爭議行政調解協作機制;與保定市共同推出以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為核心的旅遊線路;與西城區及北理工、北中醫等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共建附中附小;與廣渠門中學、育才中學開展合作辦學;啟動長陽鎮承接首都人口示範區建設;與淶水共建房保淶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示範區。

民生福祉

城鎮新增就業 1.79 萬人, 促進城鄉勞動力就業 1.65 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為 3.67%;建成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社會福利中心,

養老服務驛站達25 個;建設籌集保障房 4736 套、竣工 5770 套;完成 3 所中小學配套設施、4 所幼稚園建設, 新增幼稚園學位 1350 個;新建 27 片全民健身場地;建成 15 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

各項改革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完成 6 家企業重組轉制;組建新城投公司, 統籌土地一級開發、融資難題破解、重大專案運作;建設“一事一議”獎補項目69個;完成農委系統改革, 組建區城市管理委員會, 推動重心下移、執法力量下沉;完成公交改革;區社會福利中心實現公建民營;全面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 分級診療初見成效。

2018重點

工作總體要求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全面落實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市委十二屆二次、三次、四次全會和區委八屆五次全會部署, 聚焦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堅持新發展理念, 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突出生態為基、轉型為要、整治為先、創新為源、惠民為本, 統籌推進疏功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奮力開啟“一區一城”新房山建設新征程, 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貢獻力量。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左右,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以上,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0億元以上, PM2.5年均濃度達到市級要求水準。

關鍵字1:提升承載力

交通

對接推動京安高速、軌道交通S6線等重大通道建設, 加快推進京良路西延、良常路南延、108國道三期等項目。

公共服務

努力促成北京八中、166中學、三帆中學等8所學校落地, 建成首師大附中實驗學校九年一貫制校區和北理工附屬實驗學校, 推進北工商良鄉校區二期、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建設。

教育

新增3所學校、3所幼稚園, 新增中小學學位3840個、幼稚園學位900個, 擴建北師大燕化附中。

醫療衛生

擴大醫師多點執業範圍, 建成良鄉醫院外科綜合樓。

關鍵字2:生態

建成南水北調綠道(市級段), 推進永定河、拒馬河等主要河流廊道建設, 加快琉璃河濕地公園、長溝濕地公園、青龍湖森林公園二期等工程, 啟動馬廠水庫景觀提升工程。

城鎮地區建成40萬平方米口袋公園,實施3.5萬平方米城市森林工程,完成16萬平方米代征綠地及6萬平方米小微綠地建設;落實全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任務,今後三年完成造林8萬畝,2018年完成3萬畝。

關鍵字3:污染防治

大氣

全面推動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畫,推進煤改清潔能源向淺山區延伸,嚴厲查處重型柴油車、揚塵污染、面源污染、“三燒”等領域違法行為,擴大煙花爆竹禁放和限放範圍,確保大氣品質持續改善。

水環境

落實水環境三年治汙行動方案,加強“河長制”管理,新改建長陽等3座再生水廠,上汛前完成“兩河兩溝、四個積水點”治理。

土壤

開展各類土壤污染詳查和污染地塊調查工作,與重點行業企業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抓好秸稈禁燒、畜牧糞汙無害化處理、農田殘膜回收等工作,嚴格控制農業污染面源,保障土壤環境基本安全。

關鍵字4:疏解非首都功能

編制未來三年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方案。突出抓好淺山區等重點部位拆違工作,確保完成市下達拆除任務。

制定三年疏退計畫,加大散亂汙企業清理整治和一般製造業企業退出力度,完善企業准入和退出機制。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把有限的建設用地用在發展高精尖產業上。

關鍵字5: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完成西潞區域環境提升工程和“百村整治”,每個鄉鎮街道建成一條達標大街、五個達標村莊或社區。

實施消除安全隱患三年行動計畫,開展地下空間、群租房和出租大院、批零市場專項治理行動。

推進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項目,建成迴圈經濟產業園。

關鍵字6:新型城鎮化

長溝基金小鎮、良鄉中醫康養小鎮啟動一期建設,啟動閻村金融科技小鎮、城關紅酒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

抓好在建棚改專案,啟動閻村、竇店、琉璃河等新項目。

用好集體土地試點政策,推進西潞街道“北三村”和青龍湖、十渡、周口店、張坊等項目。

完成昊天大街等市政道路建設,加快軌道交通燕房線支線和慢行系統建設。

關鍵字7:美麗鄉村

編制村莊佈局規劃和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啟動150個美麗鄉村建設。

編制農村村民宅基地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及設計技術導則,明確住宅建設標準,規範住宅審批程式,傳承鄉村傳統風貌。

完善農村“六網”基礎設施,水源地、民俗旅遊和人口密集村莊汙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

關鍵字8:房山創新城

啟動高教園區擴區工作,引進一批重點研究機構、高精尖專案和團隊,積極承接優質創新資源,把房山建設成為首都科技成果轉化承接地和創新型產業集聚區。

加強與北理工、北中醫、北林大等高校的戰略合作,推動產學研結合、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加快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和高校科技園建設,推進長安汽車、國能電池等企業創新中心建設,建立產業技術聯盟和創新產業技術標準;加快落實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區重點工作,推進北京市商標品牌創新建設。

依託北京基金小鎮和北京互聯網金融安全示範產業園,引進培育金融產業鏈實體,打造首都金融“微中心”;依託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積極培育智慧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現代交通產業,以及新一代醫藥健康和智慧裝備產業;依託石化新材料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石墨烯、碳納米管等前沿新材料產業;強化與中國廣電、京東方的合作,加快建設國家智慧廣電產業園和京東方醫工科技產業園。

關鍵字9:國際旅遊休閒區

編制山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完成好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第三次評估。以十渡山水、青龍湖區域為重點,啟動“國際交往遊憩中心”研究建設工作。

全面啟動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編制房山區保護建設規劃和五年行動計畫,舉辦周口店遺址發現100周年系列活動,抓好琉璃河考古遺址公園、水峪村等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推進金陵遺址、鎮江營遺址、劉濟墓唐代遺跡等保護工程。

以北京農業生態穀和良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龍頭,建設一批高標準生態園區,提速高端葡萄酒、食用菌、中草藥等產業發展。打造十渡和周口店幽嵐山兩條市級溝域,推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關鍵字10:營商環境

設立商事登記服務平臺,全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區、鄉鎮、村三級貫通、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政務服務體系,保障企業和專案快速落地。大力實施企業登記註冊全程電子化,在中關村房山園範圍內試行“證照分離”。

建立完善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工作機制,研究制定工資、待遇、住房、職稱、子女入學等方面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吸引和集聚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和團隊落戶房山。

關鍵字11:民生

就業

促進城鄉勞動力就業1.3萬人以上。設立企業對接服務工作組,搭建開放式培訓服務平臺。實施新一輪就業創業扶持政策,開發城鄉勞動力就業管理系統,實施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工程,積極開發政策性補助培訓項目。

社會保障

推進養老照料中心和服務驛站建設,區級社會福利中心投入運營。推進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區試點工作,構建全區困境兒童服務保護體系。籌集建設保障房3490套,竣工各類保障房4400套。山區人口遷移良鄉安置房開工14萬平方米,完成第二批山區人口外遷。

文化

加快區綜合博物館、電影文化活動中心等項目建設。新建市級專項體育場地22片。

啟動馬廠水庫景觀提升工程。

城鎮地區建成40萬平方米口袋公園,實施3.5萬平方米城市森林工程,完成16萬平方米代征綠地及6萬平方米小微綠地建設;落實全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任務,今後三年完成造林8萬畝,2018年完成3萬畝。

關鍵字3:污染防治

大氣

全面推動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畫,推進煤改清潔能源向淺山區延伸,嚴厲查處重型柴油車、揚塵污染、面源污染、“三燒”等領域違法行為,擴大煙花爆竹禁放和限放範圍,確保大氣品質持續改善。

水環境

落實水環境三年治汙行動方案,加強“河長制”管理,新改建長陽等3座再生水廠,上汛前完成“兩河兩溝、四個積水點”治理。

土壤

開展各類土壤污染詳查和污染地塊調查工作,與重點行業企業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抓好秸稈禁燒、畜牧糞汙無害化處理、農田殘膜回收等工作,嚴格控制農業污染面源,保障土壤環境基本安全。

關鍵字4:疏解非首都功能

編制未來三年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方案。突出抓好淺山區等重點部位拆違工作,確保完成市下達拆除任務。

制定三年疏退計畫,加大散亂汙企業清理整治和一般製造業企業退出力度,完善企業准入和退出機制。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把有限的建設用地用在發展高精尖產業上。

關鍵字5: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完成西潞區域環境提升工程和“百村整治”,每個鄉鎮街道建成一條達標大街、五個達標村莊或社區。

實施消除安全隱患三年行動計畫,開展地下空間、群租房和出租大院、批零市場專項治理行動。

推進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項目,建成迴圈經濟產業園。

關鍵字6:新型城鎮化

長溝基金小鎮、良鄉中醫康養小鎮啟動一期建設,啟動閻村金融科技小鎮、城關紅酒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

抓好在建棚改專案,啟動閻村、竇店、琉璃河等新項目。

用好集體土地試點政策,推進西潞街道“北三村”和青龍湖、十渡、周口店、張坊等項目。

完成昊天大街等市政道路建設,加快軌道交通燕房線支線和慢行系統建設。

關鍵字7:美麗鄉村

編制村莊佈局規劃和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啟動150個美麗鄉村建設。

編制農村村民宅基地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及設計技術導則,明確住宅建設標準,規範住宅審批程式,傳承鄉村傳統風貌。

完善農村“六網”基礎設施,水源地、民俗旅遊和人口密集村莊汙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

關鍵字8:房山創新城

啟動高教園區擴區工作,引進一批重點研究機構、高精尖專案和團隊,積極承接優質創新資源,把房山建設成為首都科技成果轉化承接地和創新型產業集聚區。

加強與北理工、北中醫、北林大等高校的戰略合作,推動產學研結合、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加快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和高校科技園建設,推進長安汽車、國能電池等企業創新中心建設,建立產業技術聯盟和創新產業技術標準;加快落實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區重點工作,推進北京市商標品牌創新建設。

依託北京基金小鎮和北京互聯網金融安全示範產業園,引進培育金融產業鏈實體,打造首都金融“微中心”;依託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積極培育智慧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現代交通產業,以及新一代醫藥健康和智慧裝備產業;依託石化新材料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石墨烯、碳納米管等前沿新材料產業;強化與中國廣電、京東方的合作,加快建設國家智慧廣電產業園和京東方醫工科技產業園。

關鍵字9:國際旅遊休閒區

編制山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完成好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第三次評估。以十渡山水、青龍湖區域為重點,啟動“國際交往遊憩中心”研究建設工作。

全面啟動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編制房山區保護建設規劃和五年行動計畫,舉辦周口店遺址發現100周年系列活動,抓好琉璃河考古遺址公園、水峪村等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推進金陵遺址、鎮江營遺址、劉濟墓唐代遺跡等保護工程。

以北京農業生態穀和良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龍頭,建設一批高標準生態園區,提速高端葡萄酒、食用菌、中草藥等產業發展。打造十渡和周口店幽嵐山兩條市級溝域,推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關鍵字10:營商環境

設立商事登記服務平臺,全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區、鄉鎮、村三級貫通、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政務服務體系,保障企業和專案快速落地。大力實施企業登記註冊全程電子化,在中關村房山園範圍內試行“證照分離”。

建立完善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工作機制,研究制定工資、待遇、住房、職稱、子女入學等方面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吸引和集聚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和團隊落戶房山。

關鍵字11:民生

就業

促進城鄉勞動力就業1.3萬人以上。設立企業對接服務工作組,搭建開放式培訓服務平臺。實施新一輪就業創業扶持政策,開發城鄉勞動力就業管理系統,實施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工程,積極開發政策性補助培訓項目。

社會保障

推進養老照料中心和服務驛站建設,區級社會福利中心投入運營。推進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區試點工作,構建全區困境兒童服務保護體系。籌集建設保障房3490套,竣工各類保障房4400套。山區人口遷移良鄉安置房開工14萬平方米,完成第二批山區人口外遷。

文化

加快區綜合博物館、電影文化活動中心等項目建設。新建市級專項體育場地22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