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托新年“環保稅”的福,食品行業又要大漲價了!

早點綠色 編輯:莫小軟

圖/文|網路

“歸功於”90年代開始風靡盛行的星巴克潮, 現在我們隨處可見大家拿著外賣咖啡杯走在街上。 他們拿著超大杯瑪奇朵, 有時戴著墨鏡, 來標榜自己忙碌而不失情調的生活, 日復一日。

英國泰晤士報這周收集的資料表明, 在英國熱門街區咖啡連鎖店售出的外帶咖啡中, 僅不到1/400的咖啡杯被回收利用 —— 報紙稱:英國每天要消耗約700萬個咖啡紙杯, 一年需近25億個。

於是, 就在前不久的1月5號英國環境審計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建議, 將對一次性咖啡杯徵稅, 以減少一次性紙杯的使用, 這就是所謂的“拿鐵稅”。

反觀我國, 一直在治理多年來的環境詬病, 卻在這場浩浩蕩蕩的社會發展中難以跟上發達國家腳步, 更別提什麼“拿鐵稅”了。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 中國第一個綠色稅制《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以下稱《環保稅》)也已經落地實施近半個月了,

並且將在4月迎來首個申報期。

提“環保稅”可能有點新鮮, 但是“排汙費”大家一定不陌生。 問題在於——

為什麼要“費改稅”?

最主要的, 是由於現行排汙費存在執法剛性不足, 導致一些地區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 劃定“無費區”“企業寧靜日”等, 不徵收排汙費。 排汙量小、監管不到位的企業徵收不了。 排汙者只要不超過污染物的排放標準, 便可無償使用環境自淨能力資源, 客觀上造成企業密集地區排汙總量無法控制的局面。 費改稅可倒逼企業主動減排, 增強剛性執法以減少環境污染。

費轉稅其實是行政規定向法律法規的轉變。 過去, 部分企業會存在僥倖心理, 並未足額繳納排汙費。 環保稅開徵後, 這部分費用不再留有餘地,

企業必須依法繳納。

現行排汙費制度存在徵收窄、徵收標準過低、徵收力度不足、徵收效率低以及不能按照法定用途使用等問題。 同時, 現行排汙收費制度未涉及危險廢物、生活垃圾和生活廢水。

中央不再參與稅收分成。 這意味著地方政府環保治汙的積極性將有望提升。

環保“費改稅”無疑給目前聲勢浩大的環保市場打了一劑“強心劑”, 讓偷排漏排的企業無處遁形。 先來看一下新年新徵收的環保稅如何實施——

環保稅征要怎麼收?

計稅是從1月1日開始, 但申報是從4月1日到15日, 在這半個月時間內, 企業要去申報納稅。 此外, 環保稅法規定, 大氣污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 水污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4元至14元。 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 稅額為每噸5—1000元。 雜訊按超標分貝數, 稅額為每月350—11200元。 各省(區、市)可依照稅法授權, 來確定環保稅適用稅額。 總體按照“國家定底線、地方可上浮”的原則, 目前, 除西藏自治區正在走法定程式外, 各省均已出臺了本地區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

北京市則是高限徵收“雙頂格”!

但相信你們最關心的一定是:個人要不要繳納環保稅呢?《環境保護稅法》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 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繳納環境保護稅。也就是說,普通居民沒有被列入徵稅範圍,不用繳納環保稅。

一句話:“誰污染、誰繳稅,少污染、少繳稅。”

好處是,環保稅一旦開徵,勢必會加重那些污染、破壞環境的企業或產品的稅收負擔,卻能倒逼提高納稅人環保意識和遵從度,強化企業治汙減排的責任。同時,開徵環保稅後,規模將遠超現行排汙費,年徵收或達到500億元。這些稅款將作為專項資金,用於再度支援環境保護,在其他有關稅種的制度設計中對有利於保護環境和治理污染的生產經營行為或產品採取稅收優惠措施,引導和激勵納稅人保護環境、治理污染。事實上,只要企業加大減排治汙力度,達到享受國家規定的減稅標準,那麼其最後繳納的環保稅額比之前要繳納的排汙費還要低。對於當地政府來說這當然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壞處是,民眾恐怕要面臨一場“環保稅”引起的漲價狂潮。

在原料價格暴漲的浪潮中,食品企業終於不堪重負,陸續發出調價通知函。而且,多家通知函中明確聲明,價格調整從2018年1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似乎在說食品行業漲價已成定局!這讓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編我倒吸一口涼氣,對於廣大吃貨來說,這無疑晴天霹靂!

不僅是食品行業,網上最近陸續爆出來“春耕化肥猛漲”、“熱敏紙全面漲價”等等,頓時,一片由環保稅引發的市場混亂的局面可謂是新年來的新氣象!

“環保稅”重在環保不在稅,更不是為了引發市場混亂。表面上看,環保稅執行力度的加大,將為“三廢“處理企業帶來利好,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協力廠商治理,擴大環保產業蛋糕。通過環保稅調節,還可撬動清潔生產需求,促進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產業發展。但是作為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考慮任何問題都要站在民生的立腳點,若是為了改善環境盲目地造成人民經濟壓力持續加大就偏離了“以人為本”的發展大方向,也不符合綠色可持續性的理念。

因此,中國“環保稅”任重而道遠。未來中國在實際工作中不僅要建成覆蓋資源稅、消費稅、碳稅等稅收的全面的環境保護稅體系,更要協調市場,注重民生,把考慮如何讓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首要問題。

歡迎關注“早點綠色”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與活動!

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繳納環境保護稅。也就是說,普通居民沒有被列入徵稅範圍,不用繳納環保稅。

一句話:“誰污染、誰繳稅,少污染、少繳稅。”

好處是,環保稅一旦開徵,勢必會加重那些污染、破壞環境的企業或產品的稅收負擔,卻能倒逼提高納稅人環保意識和遵從度,強化企業治汙減排的責任。同時,開徵環保稅後,規模將遠超現行排汙費,年徵收或達到500億元。這些稅款將作為專項資金,用於再度支援環境保護,在其他有關稅種的制度設計中對有利於保護環境和治理污染的生產經營行為或產品採取稅收優惠措施,引導和激勵納稅人保護環境、治理污染。事實上,只要企業加大減排治汙力度,達到享受國家規定的減稅標準,那麼其最後繳納的環保稅額比之前要繳納的排汙費還要低。對於當地政府來說這當然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壞處是,民眾恐怕要面臨一場“環保稅”引起的漲價狂潮。

在原料價格暴漲的浪潮中,食品企業終於不堪重負,陸續發出調價通知函。而且,多家通知函中明確聲明,價格調整從2018年1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似乎在說食品行業漲價已成定局!這讓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編我倒吸一口涼氣,對於廣大吃貨來說,這無疑晴天霹靂!

不僅是食品行業,網上最近陸續爆出來“春耕化肥猛漲”、“熱敏紙全面漲價”等等,頓時,一片由環保稅引發的市場混亂的局面可謂是新年來的新氣象!

“環保稅”重在環保不在稅,更不是為了引發市場混亂。表面上看,環保稅執行力度的加大,將為“三廢“處理企業帶來利好,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協力廠商治理,擴大環保產業蛋糕。通過環保稅調節,還可撬動清潔生產需求,促進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產業發展。但是作為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考慮任何問題都要站在民生的立腳點,若是為了改善環境盲目地造成人民經濟壓力持續加大就偏離了“以人為本”的發展大方向,也不符合綠色可持續性的理念。

因此,中國“環保稅”任重而道遠。未來中國在實際工作中不僅要建成覆蓋資源稅、消費稅、碳稅等稅收的全面的環境保護稅體系,更要協調市場,注重民生,把考慮如何讓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首要問題。

歡迎關注“早點綠色”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與活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