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應該用過去的經驗教現在的孩子如何面對未來!性教育亦如此

性, 隱晦的字眼, 甚至帶有羞恥感。 很多年前我們根本不可能就這樣寫出來, 更不要提教育。

還記得小時候, 我們都會好奇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而爸爸媽媽都會回答說:垃圾桶撿來的, 或者你長大就知道了;很多女孩子, 第一次來月經會被嚇到。 直到現在, 還有很多人直接把性教育和性行為演示劃為等號。

其實性教育在各年齡段都適用。 正確的性教育可以使個人獲得與年齡增長相一致的有關性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知識。

讓我們對性發展中出現的種種現象(包括自己和他人)能採取客觀和理解的態度, 消除個人在性發展和性行為中的焦慮和恐懼等種種不良情緒, 促進身心健康。

同時, 説明人們正確地認識與處理男女兩性關係及其相關的道德與法律, 增進對自己性行為所負的責任感, 幫助人們建立和諧的婚姻關係和科學文明的性生活,

促進社會穩定。

在教育的同時, 抵禦色情作品、娼妓對人們身心健康的毒害, 促進社會精神文明, 促進健康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形成, 防止性放縱和性罪錯。

那麼, 在性教育上, 成人應該瞭解什麼?什麼時候考試教孩子合適?在各年齡段應該如何進行性教育呢?

嬰兒期

給孩子取一個合適的姓名, 穿衣著和購置玩具不必拘泥于孩子的生理性別, 根據孩子的喜好而定。

幼兒期

幫助孩子認同自己的性別、性別角色行為和動情反應, 對孩子展示裸體和生殖器不採取簡單斥責或欺騙的態度, 既要教之以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 又不足為怪和隱瞞。

對男女兒童性器官的差別和“我是從哪裡來的”提問父母可坦然相告, 而不必諱如深。

要讓孩子與同齡的同性和異性孩子一起遊戲玩耍, 培養孩子與同齡人相處的自然而健康的態度, 建構健康的人格。

少年期

講解有關男女生殖器官的形態學和生理學知識;講解月經、遺精現象及其生理意義和保健知識;如何正確看待自慰問題的教育, 青春意識的正確引導;

提供少男少女坦然、直率正常交往機會, 發展同學之間正常的友誼, 促使他們形成抗拒性誘惑和妥善處理兩性交往等問題的能力, 防止早戀和性罪錯;對女孩還要加強自身保護的教育。

避免在孩子頭腦中形成“性”就是很“污穢下流”的印象, 儘量採用“學術名稱”, 或者借用教材、錄影帶等資料進行教育。

青年期

有關戀愛擇偶觀的教育, 提高妥善處理兩性交往中複雜問題的能力;婚前性行為問題的教育;性道德和持重、含蓄的性文明觀的教育;

防止性放縱和性罪錯的教育;婚前優生優育及有關性行為知識的教育;新婚性生活的指導及避孕、計劃生育的指導。

成年期

有關性愛的藝術, 如何提高夫妻性生活品質的教育;如何防止婚外性行為、亂倫的道德教育;如何進行子女性教育的教育;性病及其他有關生殖系統病的防治, 有關性生活的保健教育等。

老年期

關於老年人性生理和性行為變化規律的教育, 從心理上幫助老年人樹立對晚年性生活的信心, 調動老年人維持性生活的能力。

除了這些關於生理衛生方面的知識, 其他方面我們還能做什麼?胡佩誠教授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論點:

家居設計要考慮“性溫暖”?

胡佩誠指出“教唆論”、“無師自通論”、“簡單無用論”等三大錯誤觀念阻礙了中國性教育和性學研究的發展, 並提出了“家居設計要滿足‘性溫暖’的要求”等新穎的觀點。

“夫妻性和諧”是2008年性文化節的一個熱點話題。 針對這個話題,胡佩誠教授一語驚人:“首先要考慮一下,中國家庭能否達到性和諧所需要的溫度?”“廣州沒問題,哈爾濱這種天氣寒冷的地方,可能在這方面就有麻煩。”

學校性教育應該從七歲開始

“學校性教育應該從七歲開始”。胡佩誠說,根據崔庚寅的調查,中國的初中生92.3%有過‘性夢’。50%~60%的大學生則有自慰行為。胡佩誠指出,對中國1093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其中7.1%的男性和2.2%的女性有性經驗。

“中國大學生的性知識水準只能打66分。”胡佩誠說,性教育的理想途徑中,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學校,其次是家庭。但實際上,目前學生們表示瞭解性知識的途徑是書,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性教育的不足。

譚嗣同也是性教育先驅?

“其實,譚嗣同、周恩來總理對性教育都有先見之明。”胡佩誠的話引發台下的驚呼。胡佩誠解釋說,早在清末,作為“戊戌變法”六君子的譚嗣同就曾大聲疾呼,不要把性問題搞得那麼神秘,而應“藏物於篋”才能“見怪不怪”。

“敬愛的周總理曾經三次強調要‘把青春期的性衛生知識交給男女青少年,用科學知識保持他們健康教育成長。’”胡佩誠說,但是一直到最近幾年,國家制定了面向中小學的性教育健康讀本,有的小學老師還會把上面的敏感內容撕下來。

胡佩誠教授, 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心理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心理醫師,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曾留學於美國,出訪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以及合作研究。

胡佩誠教授現任國際促進中國精神分析中方主席,中國高等教育醫學心理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前主任現擔任顧問。

並擔任國家“醫師”考試醫學心理學專業組組長、國家“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健康管理師” 專家組成員,《中國性科學》雜誌主編,美國臨床性科學院客座教授。亞洲大洋洲性學會前理事長。

胡佩誠教授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開設了我國第一批綜合醫院及大學生的心身疾病、心理諮詢門診,推動了現代醫學與教育模式的轉變。於2002年開設了我國第一家少男少女門診,對於開展我國的性教育的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受到國內外普遍關注。

並且,首次引進和發展了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綜合心理治療——漂浮治療。首次建立了我國養老機構的評估標準體系。編制我國第一個成人性生活品質問卷並獲得國家軟體著作權專利。

曾主持30多項國內外的科研專案。主編、參編學術或科普著作150餘部, 以中英文發表學術、科普等相關文章共200多篇。

曾擔任11門課程的講授,運用了多種良好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學生良好的口碑。他培養了7名博士,9名碩士,他(她)們已經分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由於其突出的科普活動和貢獻,2002年獲得國家中宣部等三部委頒發的全國科普先進個人獎。 2005年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最受學生歡迎的十佳教師”;2007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8年獲得性科學領域的聲譽十分高的(號稱性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赫希菲爾德”大獎;2008年胡佩誠主編的《醫護心理學》獲國家精品教材獎;2010年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教師的最高榮譽“桃李獎”。

2017年8月12-14日,胡佩誠教授受邀參加第11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

胡佩誠教授在心理健康領域,特別在心理健康教育與治療的事業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國內外並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從1984年以來,堅持在綜合醫院的心理諮詢與治療的臨床工作,接待了數千名學生與患者,對於心理健康的保持、中高考學生的輔導、家庭婚姻的矛盾、性功能障礙的治療、人本治療、行為治療、漂浮治療、眼動治療等多方面有著較豐富的經驗。

在胡佩誠教授作的《走向人類性健康》報告中指出:

嬰兒“口欲期”吮吸生快感

根據醫學研究,0到1歲半男嬰兒也會出現陰莖勃起,女嬰陰道也會出現分泌物,嬰兒這時候屬“口欲期”,通過吮吸能產生快感,因此專家會提倡母乳餵養。

胡佩誠說,如果嬰兒的這種欲望無法滿足的話,長大後可能出現嚴重的補償心理,會暴食、酗酒等,而且在嬰兒期如不把孩子的姓名、玩具、衣著區分性別,很容易讓孩子長大後出現異性癖。

孩子自慰別灌輸“羞恥感”

胡佩誠提醒,對待孩子手淫的行為,千萬不能灌輸“羞恥感”。有些媽媽看到孩子自慰,就會喝止:“那裡很髒,不要碰!”這樣的做法很容易使孩子誤認為性是下流的、污穢的。胡佩誠說,對孩子而言,“陰莖”、“陰道”與“桌子”、“椅子”一樣是個名詞,並不會有太大差異。

當孩子好奇發問時,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最好時機,應該使用正確的學名。

有調查表明,92%的初中生有性夢,高中生該比例為56%,而大學生手淫則有六成以上。而目前,男性大學生中有性經驗的人,已從7%上升到10%。儘管如此,孩子們的性知識卻非常匱乏,2/3的大學生居然誤認為蚊子可以傳播愛滋病。

起碼的性教育應教會孩子避孕

針對有的人認為上網看三級片可以在性教育方面無師自通,胡佩誠指此觀點錯誤。正確的性教育是一種科學和藝術,但淫穢的色情片則是一種商業演出,誇大性愛,嚴重失真,會讓青少年接受到錯誤的性觀念。

他認為,對青少年的性教育,最起碼要教會孩子們如何避孕,如何保護自己。

文章內容/網路

圖片/攝圖網

轉自:中國心理學家大會

針對這個話題,胡佩誠教授一語驚人:“首先要考慮一下,中國家庭能否達到性和諧所需要的溫度?”“廣州沒問題,哈爾濱這種天氣寒冷的地方,可能在這方面就有麻煩。”

學校性教育應該從七歲開始

“學校性教育應該從七歲開始”。胡佩誠說,根據崔庚寅的調查,中國的初中生92.3%有過‘性夢’。50%~60%的大學生則有自慰行為。胡佩誠指出,對中國1093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其中7.1%的男性和2.2%的女性有性經驗。

“中國大學生的性知識水準只能打66分。”胡佩誠說,性教育的理想途徑中,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學校,其次是家庭。但實際上,目前學生們表示瞭解性知識的途徑是書,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性教育的不足。

譚嗣同也是性教育先驅?

“其實,譚嗣同、周恩來總理對性教育都有先見之明。”胡佩誠的話引發台下的驚呼。胡佩誠解釋說,早在清末,作為“戊戌變法”六君子的譚嗣同就曾大聲疾呼,不要把性問題搞得那麼神秘,而應“藏物於篋”才能“見怪不怪”。

“敬愛的周總理曾經三次強調要‘把青春期的性衛生知識交給男女青少年,用科學知識保持他們健康教育成長。’”胡佩誠說,但是一直到最近幾年,國家制定了面向中小學的性教育健康讀本,有的小學老師還會把上面的敏感內容撕下來。

胡佩誠教授, 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心理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心理醫師,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曾留學於美國,出訪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以及合作研究。

胡佩誠教授現任國際促進中國精神分析中方主席,中國高等教育醫學心理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前主任現擔任顧問。

並擔任國家“醫師”考試醫學心理學專業組組長、國家“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健康管理師” 專家組成員,《中國性科學》雜誌主編,美國臨床性科學院客座教授。亞洲大洋洲性學會前理事長。

胡佩誠教授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開設了我國第一批綜合醫院及大學生的心身疾病、心理諮詢門診,推動了現代醫學與教育模式的轉變。於2002年開設了我國第一家少男少女門診,對於開展我國的性教育的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受到國內外普遍關注。

並且,首次引進和發展了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綜合心理治療——漂浮治療。首次建立了我國養老機構的評估標準體系。編制我國第一個成人性生活品質問卷並獲得國家軟體著作權專利。

曾主持30多項國內外的科研專案。主編、參編學術或科普著作150餘部, 以中英文發表學術、科普等相關文章共200多篇。

曾擔任11門課程的講授,運用了多種良好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學生良好的口碑。他培養了7名博士,9名碩士,他(她)們已經分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由於其突出的科普活動和貢獻,2002年獲得國家中宣部等三部委頒發的全國科普先進個人獎。 2005年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最受學生歡迎的十佳教師”;2007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8年獲得性科學領域的聲譽十分高的(號稱性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赫希菲爾德”大獎;2008年胡佩誠主編的《醫護心理學》獲國家精品教材獎;2010年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教師的最高榮譽“桃李獎”。

2017年8月12-14日,胡佩誠教授受邀參加第11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

胡佩誠教授在心理健康領域,特別在心理健康教育與治療的事業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國內外並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從1984年以來,堅持在綜合醫院的心理諮詢與治療的臨床工作,接待了數千名學生與患者,對於心理健康的保持、中高考學生的輔導、家庭婚姻的矛盾、性功能障礙的治療、人本治療、行為治療、漂浮治療、眼動治療等多方面有著較豐富的經驗。

在胡佩誠教授作的《走向人類性健康》報告中指出:

嬰兒“口欲期”吮吸生快感

根據醫學研究,0到1歲半男嬰兒也會出現陰莖勃起,女嬰陰道也會出現分泌物,嬰兒這時候屬“口欲期”,通過吮吸能產生快感,因此專家會提倡母乳餵養。

胡佩誠說,如果嬰兒的這種欲望無法滿足的話,長大後可能出現嚴重的補償心理,會暴食、酗酒等,而且在嬰兒期如不把孩子的姓名、玩具、衣著區分性別,很容易讓孩子長大後出現異性癖。

孩子自慰別灌輸“羞恥感”

胡佩誠提醒,對待孩子手淫的行為,千萬不能灌輸“羞恥感”。有些媽媽看到孩子自慰,就會喝止:“那裡很髒,不要碰!”這樣的做法很容易使孩子誤認為性是下流的、污穢的。胡佩誠說,對孩子而言,“陰莖”、“陰道”與“桌子”、“椅子”一樣是個名詞,並不會有太大差異。

當孩子好奇發問時,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最好時機,應該使用正確的學名。

有調查表明,92%的初中生有性夢,高中生該比例為56%,而大學生手淫則有六成以上。而目前,男性大學生中有性經驗的人,已從7%上升到10%。儘管如此,孩子們的性知識卻非常匱乏,2/3的大學生居然誤認為蚊子可以傳播愛滋病。

起碼的性教育應教會孩子避孕

針對有的人認為上網看三級片可以在性教育方面無師自通,胡佩誠指此觀點錯誤。正確的性教育是一種科學和藝術,但淫穢的色情片則是一種商業演出,誇大性愛,嚴重失真,會讓青少年接受到錯誤的性觀念。

他認為,對青少年的性教育,最起碼要教會孩子們如何避孕,如何保護自己。

文章內容/網路

圖片/攝圖網

轉自:中國心理學家大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