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月入一萬五的90後財務,摸不到中產的底線,連蛙都養不起

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 也是一個變化神速的時代, 在一線城市月入1萬5, 以為是別人眼中的高薪, 能夠邁入中產的門檻, 然而實際上連“養蛙”都養不起!

隨著越來越多的90後開始在職場中發揮作用, 90後這個群體對“中產”這兩個字也開始愈發敏感起來, 每個人都在計算著自己距離理想中“中產”的時間還有多久。

前段時間, 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一份中等收入資料,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 年收入2.5萬—25萬元即算中等收入群體, 引發了網友的群嘲。

按照這份資料的標準, 月入2083元就是中等收入, 而即使剛畢業的90後, 最低收入水準也有這麼多, 那麼那些在北上廣的月入一萬五的90後, 就是妥妥的中產階級。

但事實上, 真的如此麼?

01

中產真的能憑薪資水準來界定麼?

通常意義上, 我們對中產的定義都是以收入為衡量標準的。 有人說, 在北上廣, 家庭月入4萬—5萬, 或者平均流動資產150萬,

或者家庭總資產1000萬, 才能算是中產階級。

不過也有人對此表示疑問, 如果單憑家庭月收入4萬—5萬來界定中產的話, 那麼張三如果月入4.5萬, 卻需要每月還房貸2.5萬, 孩子學費1萬, 家庭生活、養車等其他費用1萬, 薪資水準剛夠家庭支出, 這算不算中產。

同樣, 按照家庭總資產來算的話, 在北上廣擁有一套價值1000萬的自住房, 拿著3000塊月薪的白領, 也能算是中產階級了, 但顯然這個中產也站不住腳。

而對於90後來講, 按照他們的工作經驗和工作年限來計算, 月入一萬五在北上廣已經算是相對較高的水準, 拋去每月5000塊的房租, 5000塊的生活費, 還能結餘每月5000塊的存款, 他們比所謂的“中產”的應對風險的能力顯然要更高一些。

所以, 收入只能算是計算中產的一個簡單的標準,

所謂中產更多的應該是一種生存狀態, 在固有收入水準的基礎之上, 不影響應有的生活狀態, 還能達到工作、以及教育、休閒等支出的一種平衡, 同時有一定的應對自身經濟風險的能力。

所以, 和月入4.5萬的中產相比, 在北上廣月入1.5萬的90後可能要比他們更加接近中產的含義。

02

月入一萬五的90後在北上廣的生存現狀

90後這個群體雖然對“中產”要求的經濟條件也有所嚮往, 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中產”的定義也更接近于一種生存狀態, 或者說是精神狀態。 所以, 即使收入水準同在一條線上, 大家對各自是否位列中產也持有不同的意見。

而其中的大多數人, 都依據自己在生活、工作、教育、娛樂、存款等上面的投入比例, 來判斷自己是不是處於中產的生存狀態。

曉菲:每月1/3的支出用於房租

我對中產的定義是, 能讓自己在租金這麼貴的北京住的比較舒服, 同時除掉日常開支外, 能每月給自己留出2000塊的衣服和化妝品支出, 1000塊的學習基金,

還有5000塊的存款應對突發情況。

所以就目前的情況來看, 我不算是中產吧, 而且離中產的距離算是差的比較遠。 雖然目前自己沒有要養家、養孩子的支出, 但是對住房舒適度的要求比較高, 所以每個月把1/3的收入都用在了房租上。 除掉5000塊的存款, 剩餘可支配收入只剩5000, 要滿足生活費、交通、衣服、化妝品、學習等支出的話, 還是比較吃力。

陳惠:養得起寵物也算“低級中產”吧

其實很多人說中產就是以收入為標準的, 我並不贊同那樣的看法, 因為中產只是一個詞, 但達到那些收入標準就必須犧牲很多, 而犧牲的那些都應該算在中產這筆賬裡。 就像很多人說他養了寵物狗, 但是卻從來沒時間遛狗一樣, 那麼養與不養沒有本質區別。

按照我目前的薪資水準來看,我理想中的中產生活狀態就是,養一條自己的寵物,每天能有4—5小時左右的可自由支配時間,每月能在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上投入高於1000塊的金錢比例,同時對工作的焦慮程度低於30%,所以算是基本滿足。

黃蕾:關鍵是存不下錢

我覺得對90後而言,不同階段對中產的定義其實是不同的。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也覺得月入4萬應該算是富豪,怎麼才算中產呢,不過決定買房以後就不一樣了,我覺得自己連無產階級都算不上。

在上海月入一萬五,合租2000,在老家的省會城市按揭一套房,月供8000,剩下5000要支撐一個月的剩餘開銷,娛樂、學習上基本沒有大的支出,算是月光族。我覺得等到大多數90後都開始買房的時候,大概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中產了吧,哪有中產還在租房住的呢。

Gary:比同齡人的可支配水準高

如果和90後這個群體相比的話,我覺得自己屬於中產階層,因為就目前的薪資水準來看,我要比同齡人的可支配水準高一些。除了基本的溫飽問題之外,還能滿足一些在休閒娛樂、精神層面的中產生存狀態。

不過和社會的整體水準來比,月入一萬五肯定是不夠中產的,而且差的比較遠,畢竟現在自己還沒有承擔起房貸、車貸的壓力,折算下來一萬五連溫飽都不夠。

謝添:各方面投入比例還算平衡

基於現實來看的話,我覺得自己的生活狀態、思想狀態算是中產階級。雖然自己也是月光族,但是家裡沒有房貸壓力,暫時也不會買車,所以在生活費、社交、娛樂、學習等各個方面的投入比例算是比較均衡,每個月把將近50%的收入都用在除吃飯以外的其他消費上。

我覺得中產其實更講究的是一種精神狀態,有再多的錢,如果自己精神匱乏,不懂合理支配的話,那可能做了一輩子房奴,也不理解除了銀行卡上那個虛無的數字外,中產和無產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03

90後距離中產還有多遠

中產階級在很多人眼裡已經代表了中國比較有錢的一部分人群,但是在90後這一代人身上,觀念相對發生了一些變化,所以即使談論中產的時候是在說收入,但是實際生活中,他們都是根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中產的。

所謂的中產兩個字,其實也是在追求一種對生活和工作上的安全感。

恩格爾係數中,我們用食物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來計算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家庭總收入越少,食物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就越大,這也就意味著,恩格爾係數越大,國家就越窮。相應的,如果想判斷一個家庭是否處於中產,用恩格爾係數來看也可以。

所以,這就涉及到了每個人心中的那個在不同方面投入比例的標準。例如收入在固定支出、工作、學習、娛樂等方面的支出比例是多少才符合自己心裡的中產定義。

有人說,現在社會全行業都在衰退,老百姓不敢消費,現在的年輕人更是如此,90%的工薪階層都把父母一輩子的積蓄,和自己未來二十年的收入都搭到房子上去了。所以他們對中產的標準才會越來越高,總覺得有更多的錢才能滿足心裡對中產的定義。

但是所謂的房貸水準究竟有多高,也看90後這一代人對生活方式的一種追求。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應屆畢業生開始把二線城市作為自己的就業首選,開始考慮平衡房價、薪資、生活水準之間的關係。

也許相比較一線城市高壓下的年輕人,他們反而更容易進入中產的狀態吧。

▎本文為註冊會計師(ID:gaoduncpa)原創,作者小七,高頓財經簽約專欄作者。若需引用或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

©註冊會計師 保留所有權利

按照我目前的薪資水準來看,我理想中的中產生活狀態就是,養一條自己的寵物,每天能有4—5小時左右的可自由支配時間,每月能在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上投入高於1000塊的金錢比例,同時對工作的焦慮程度低於30%,所以算是基本滿足。

黃蕾:關鍵是存不下錢

我覺得對90後而言,不同階段對中產的定義其實是不同的。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也覺得月入4萬應該算是富豪,怎麼才算中產呢,不過決定買房以後就不一樣了,我覺得自己連無產階級都算不上。

在上海月入一萬五,合租2000,在老家的省會城市按揭一套房,月供8000,剩下5000要支撐一個月的剩餘開銷,娛樂、學習上基本沒有大的支出,算是月光族。我覺得等到大多數90後都開始買房的時候,大概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中產了吧,哪有中產還在租房住的呢。

Gary:比同齡人的可支配水準高

如果和90後這個群體相比的話,我覺得自己屬於中產階層,因為就目前的薪資水準來看,我要比同齡人的可支配水準高一些。除了基本的溫飽問題之外,還能滿足一些在休閒娛樂、精神層面的中產生存狀態。

不過和社會的整體水準來比,月入一萬五肯定是不夠中產的,而且差的比較遠,畢竟現在自己還沒有承擔起房貸、車貸的壓力,折算下來一萬五連溫飽都不夠。

謝添:各方面投入比例還算平衡

基於現實來看的話,我覺得自己的生活狀態、思想狀態算是中產階級。雖然自己也是月光族,但是家裡沒有房貸壓力,暫時也不會買車,所以在生活費、社交、娛樂、學習等各個方面的投入比例算是比較均衡,每個月把將近50%的收入都用在除吃飯以外的其他消費上。

我覺得中產其實更講究的是一種精神狀態,有再多的錢,如果自己精神匱乏,不懂合理支配的話,那可能做了一輩子房奴,也不理解除了銀行卡上那個虛無的數字外,中產和無產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03

90後距離中產還有多遠

中產階級在很多人眼裡已經代表了中國比較有錢的一部分人群,但是在90後這一代人身上,觀念相對發生了一些變化,所以即使談論中產的時候是在說收入,但是實際生活中,他們都是根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中產的。

所謂的中產兩個字,其實也是在追求一種對生活和工作上的安全感。

恩格爾係數中,我們用食物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來計算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家庭總收入越少,食物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就越大,這也就意味著,恩格爾係數越大,國家就越窮。相應的,如果想判斷一個家庭是否處於中產,用恩格爾係數來看也可以。

所以,這就涉及到了每個人心中的那個在不同方面投入比例的標準。例如收入在固定支出、工作、學習、娛樂等方面的支出比例是多少才符合自己心裡的中產定義。

有人說,現在社會全行業都在衰退,老百姓不敢消費,現在的年輕人更是如此,90%的工薪階層都把父母一輩子的積蓄,和自己未來二十年的收入都搭到房子上去了。所以他們對中產的標準才會越來越高,總覺得有更多的錢才能滿足心裡對中產的定義。

但是所謂的房貸水準究竟有多高,也看90後這一代人對生活方式的一種追求。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應屆畢業生開始把二線城市作為自己的就業首選,開始考慮平衡房價、薪資、生活水準之間的關係。

也許相比較一線城市高壓下的年輕人,他們反而更容易進入中產的狀態吧。

▎本文為註冊會計師(ID:gaoduncpa)原創,作者小七,高頓財經簽約專欄作者。若需引用或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

©註冊會計師 保留所有權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