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隨州的婚俗與禮節

——惟我獨俊原創文章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過去在我們隨州農村一直沿襲的傳統婚俗禮節, 現在已經不多見或簡化了。 同時, 傳統婚姻有很多不同的婚俗與禮節,

這些婚俗和禮節中, 又分很多步驟, 如相親(相面)、上門、投帖、過禮、結婚、回門、認親等, 我們隨州地域廣闊, 雖然各地不盡相同, 但大體如此。

相親

相親(也叫相面)是婚姻成功與否的第一個步驟, 過去自由戀愛的少, 絕大多數都是由媒人介紹。 媒人通過對雙方高矮胖瘦、性格秉性以及家庭條件的對比, 通過對雙方的溝通, 在得到雙方基本認可後, 就開始準備相親了。 相親的時候, 有在男女雙方家裡的, 也有在媒人或協力廠商家的。 相親的隊伍也相當的“龐大”, 男女雙方都會叫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去觀摩審查, 通過一輪又一輪的問詢比較, 雙方都認為可以的話, 這門親事就算有眉目了。

上門

相親的時候如果雙方都認可了,

這樣雙方就通過媒人, 商量“上門(女方到男方家中去確認)”, 只有女方到男方家裡上門了, 才算真正意義上答應了這門親事。 女方到男方家上門, 雙方都會非常重視, 女方會帶上自己的姑或姨或女伴隨同媒人到男方家, 男方除了要請和准媳婦年齡相仿的陪客外, 還要準備一桌豐盛的酒宴, 如十大碗(俗稱扣席)。 酒足飯飽之後, 在女方帶來的客人離開的時候, 男方就會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紅包分別給對方同來的親戚和媒人一人一份。 給女方的除了紅包要大一點, 還要準備幾個毛衫(六尺布為一個“毛衫”), 這些叫定親禮, 如果女方對上述禮品都接受了, 證明她們已經接受了這門親事。

投帖

過禮

過禮一般在結婚的前幾天。 所謂的過禮, 就是男方給女方送雞鴨魚肉、糖果點心等食品。 男方結婚, 家裡再困難, 也要準備一頭豬和一隻羊, 在結婚的前幾天宰殺, 豬羊宰殺完畢後, 就會分出一部分來送給女方待客用, 除此之外, 男方還需要準備“對子魚”、“對子鵝”等,

都要成雙成對, 這是有寓意的, 意為成雙結對。 不管是魚鵝還是豬羊肉, 都會用紅紙條, 或纏繞在鵝的脖子上、魚的肚子上, 豬羊肉的正中間, 或用紅紙整個蓋上, 名為“搭紅”, 實際上是以示喜慶, 然後由准新郎和媒人一起送到女方家。 當然, 對於男方送來的禮品是否滿意, 女方會提出自己的不同需求和新要求的, 這個時候男方會與女方討價還價, 通過媒人從中“調解”後再達成協議和共識。

婚禮

婚禮是整個結婚的重頭戲, 整個婚禮流程需要三四天的時間才能完成(女方一般為兩天), 因此, 男女雙方(特別是男方)都非常重視, 都會大宴賓客。 婚禮舉行的前兩天, 男方就會請廚師進門, 買菜動炸鍋, 還要把那些要來幫忙的人提前請來吃飯, 這些人包括司儀(也叫知客)、廚師、牽娘子(陪伴新娘的人, 一般為已婚、能說會道的女性)、煮飯的、挑水的、燒水的、端盤子的、洗碗的、洗菜的, 著(音zhuo)火的等等。

婚禮舉行的前一天, 貼喜聯、擺桌椅, 賓客上午都會到齊, 這天的午飯叫做“商媒飯(也有人叫上馬飯)”, 意思是商量媒人的一頓飯,這頓飯媒人坐首席,不管媒人的輩份和年齡的高低與大小,都必須由新郎的舅舅作陪,因為要指望媒人從中說話,同時也是對媒人的一個感謝和尊重。過了婚禮,媒人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這就是所謂的“媳婦進了門,媒人踢出門”。

婚禮的當天,早晨天不亮,新郎就會帶著前去娶親的人(包括媒人、新郎的表兄弟或朋友同事等),拉著板車到女方去(拉板車是為了拉女方陪嫁的嫁妝,也有提前將女方陪嫁的傢俱拉回到男方的,當時的嫁妝一般是對箱對櫃,四鋪四蓋、加上臉盆、腳盆等物件),待到吉時一到,男方帶去的人就會裝傢俱,“搶”嫁妝,女方不會讓男方帶來的人將傢俱和嫁妝輕而易舉地拿走,他們會設置各種高低不一的門檻,讓男方拿出“封子(也叫蜂子)”,只有拿到了自己認為理想的“封子”之後,才歡笑著又裝著極不情願的樣子放手。與此同時,女方一些愛熱鬧的人還會乘男方來的人不注意的時候,用紅色或黑色的物質在他們臉上“抹紅,”熱鬧非凡。

大家一路歡笑回到男方家,小夥子們開始往新房裡搬家具和嫁妝,牽娘子把新娘接到婆婆或小姑子的房間暫時小息,派人把守,防止有人進入,然後去佈置新房。佈置新房的時候,新娘的公公背稻草、婆婆跟著公公在後面掃,鋪上稻草、鋪的蓋的、掛上蚊帳,再在被子和枕頭裡面塞上花生、紅棗之類的,這樣新房算是佈置好了。在佈置新房的時候,舉行婚禮儀式的一應物件也已經準備好:兩張桌子並排放,糖果點心擺桌上,客人圍坐在桌旁,就等新郎和新娘。一切準備就緒後,司儀宣佈婚禮開始,先喊“四句”從婆婆或小姑子的房裡請出新娘,等新娘被請出來就坐後(牽新娘會站在兩旁提示),就開始接下來的儀式,放鞭炮、拜賓客(從父母、家族長輩到舅舅舅媽、姑父姑媽及其他長輩,再到平輩依次跪拜),這個時候新郎的表兄弟、左鄰右舍和與新郎年齡相當的人免不了要熱鬧一番。等司儀宣佈婚禮結束的時候,新郎和新娘就會搶著進新房(有誰先進去以後誰當家一說),喝交杯酒。

接著就是吃午飯,這頓飯有兩個講究,一是送親(女方送親的人)坐首席,由新郎的舅舅作陪,取代前一天媒人的位置;二是由包括牽娘子共計八個女性(一般為未婚,已婚兒女雙全)陪新郎和已經換裝的新娘吃“十全”,飯後所有來賓(不管長輩平輩和晚輩,因為結婚時有“三天無大小”之說)都會來到新房,讓新娘點煙遞茶。

晚飯過後,就是喝“鬧房酒”了,“鬧房酒”大抵和舉行婚禮時一樣,不同的是桌子上擺的除了糖果點心還有菜肴,先喊“四句”請出新娘,然後大家輪流喊四句喝酒吃桌上的東西,並借此讓新郎新娘“出醜”鬧笑話,增加熱鬧的氣氛。熱鬧一番後,大家各自散去,新郎新娘回到洞房吃“和(音guo)食”,吃罷和食,整個婚禮才算結束。

回門

回門,就是結婚後新郎第一次陪著新娘回娘家,時間一般定在結婚後的第三天,新娘的娘家對回門非常重視,會請來新娘娘家一些要姑娘和女婿家走動(來往)的至親,如叔伯家、舅舅舅媽、姑父姑媽、姨父姨媽以及新娘的(堂)姐姐姐夫等來作陪,這頓飯相當的隆重,新娘的娘家同樣會用十大碗來招待新女婿和姑娘結婚後第一次回娘家,吃飯的時候,新郎會向新娘的這些至親發放請帖,請他們在某個時間到他家做客。這天,新郎和新娘是不能在娘家過夜的,他們帶上娘家給他們準備的針線用品(如鞋簍、裝鞋樣的樣薄、針線包、剪子、錐子等)趕在日落之前回家。

認親

認親,有人也叫“接親戚過門”,就是接準備和婚後的男方家走動(來往)的女方親戚到家裡來“認門”,這也是雙方結婚後第一次招待女方的親戚,除了女方家的親戚,男方還會請人作陪,大抵和女方的親戚對等,講究點的,還會請媒人一同前來,也叫“謝媒”,其實謝媒另有講究,如送禮品等。女方的親戚來了,男方極其重視,除了畢恭畢敬,小心相待以外,酒席也特別的豐盛,這樣做免得被女方的親戚“看破(瞧不起)”了,說男方不懂事,小器等等。通過認親,雙方便建立了“親戚”關係,以後逢年過節、家中有什麼重大事情(婚喪嫁娶、生育生日等)就會互相來往或互相趕情送禮了。

農村這些傳統的婚俗與禮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逐漸在人們的生活中消失,一些過程已經逐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簡單的“酒店式”婚禮。雖然傳統的婚俗與禮節在逐步消失,但她是隨州婚俗文化的一部分,即或有些繁雜,仍然讓人回憶。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意思是商量媒人的一頓飯,這頓飯媒人坐首席,不管媒人的輩份和年齡的高低與大小,都必須由新郎的舅舅作陪,因為要指望媒人從中說話,同時也是對媒人的一個感謝和尊重。過了婚禮,媒人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這就是所謂的“媳婦進了門,媒人踢出門”。

婚禮的當天,早晨天不亮,新郎就會帶著前去娶親的人(包括媒人、新郎的表兄弟或朋友同事等),拉著板車到女方去(拉板車是為了拉女方陪嫁的嫁妝,也有提前將女方陪嫁的傢俱拉回到男方的,當時的嫁妝一般是對箱對櫃,四鋪四蓋、加上臉盆、腳盆等物件),待到吉時一到,男方帶去的人就會裝傢俱,“搶”嫁妝,女方不會讓男方帶來的人將傢俱和嫁妝輕而易舉地拿走,他們會設置各種高低不一的門檻,讓男方拿出“封子(也叫蜂子)”,只有拿到了自己認為理想的“封子”之後,才歡笑著又裝著極不情願的樣子放手。與此同時,女方一些愛熱鬧的人還會乘男方來的人不注意的時候,用紅色或黑色的物質在他們臉上“抹紅,”熱鬧非凡。

大家一路歡笑回到男方家,小夥子們開始往新房裡搬家具和嫁妝,牽娘子把新娘接到婆婆或小姑子的房間暫時小息,派人把守,防止有人進入,然後去佈置新房。佈置新房的時候,新娘的公公背稻草、婆婆跟著公公在後面掃,鋪上稻草、鋪的蓋的、掛上蚊帳,再在被子和枕頭裡面塞上花生、紅棗之類的,這樣新房算是佈置好了。在佈置新房的時候,舉行婚禮儀式的一應物件也已經準備好:兩張桌子並排放,糖果點心擺桌上,客人圍坐在桌旁,就等新郎和新娘。一切準備就緒後,司儀宣佈婚禮開始,先喊“四句”從婆婆或小姑子的房裡請出新娘,等新娘被請出來就坐後(牽新娘會站在兩旁提示),就開始接下來的儀式,放鞭炮、拜賓客(從父母、家族長輩到舅舅舅媽、姑父姑媽及其他長輩,再到平輩依次跪拜),這個時候新郎的表兄弟、左鄰右舍和與新郎年齡相當的人免不了要熱鬧一番。等司儀宣佈婚禮結束的時候,新郎和新娘就會搶著進新房(有誰先進去以後誰當家一說),喝交杯酒。

接著就是吃午飯,這頓飯有兩個講究,一是送親(女方送親的人)坐首席,由新郎的舅舅作陪,取代前一天媒人的位置;二是由包括牽娘子共計八個女性(一般為未婚,已婚兒女雙全)陪新郎和已經換裝的新娘吃“十全”,飯後所有來賓(不管長輩平輩和晚輩,因為結婚時有“三天無大小”之說)都會來到新房,讓新娘點煙遞茶。

晚飯過後,就是喝“鬧房酒”了,“鬧房酒”大抵和舉行婚禮時一樣,不同的是桌子上擺的除了糖果點心還有菜肴,先喊“四句”請出新娘,然後大家輪流喊四句喝酒吃桌上的東西,並借此讓新郎新娘“出醜”鬧笑話,增加熱鬧的氣氛。熱鬧一番後,大家各自散去,新郎新娘回到洞房吃“和(音guo)食”,吃罷和食,整個婚禮才算結束。

回門

回門,就是結婚後新郎第一次陪著新娘回娘家,時間一般定在結婚後的第三天,新娘的娘家對回門非常重視,會請來新娘娘家一些要姑娘和女婿家走動(來往)的至親,如叔伯家、舅舅舅媽、姑父姑媽、姨父姨媽以及新娘的(堂)姐姐姐夫等來作陪,這頓飯相當的隆重,新娘的娘家同樣會用十大碗來招待新女婿和姑娘結婚後第一次回娘家,吃飯的時候,新郎會向新娘的這些至親發放請帖,請他們在某個時間到他家做客。這天,新郎和新娘是不能在娘家過夜的,他們帶上娘家給他們準備的針線用品(如鞋簍、裝鞋樣的樣薄、針線包、剪子、錐子等)趕在日落之前回家。

認親

認親,有人也叫“接親戚過門”,就是接準備和婚後的男方家走動(來往)的女方親戚到家裡來“認門”,這也是雙方結婚後第一次招待女方的親戚,除了女方家的親戚,男方還會請人作陪,大抵和女方的親戚對等,講究點的,還會請媒人一同前來,也叫“謝媒”,其實謝媒另有講究,如送禮品等。女方的親戚來了,男方極其重視,除了畢恭畢敬,小心相待以外,酒席也特別的豐盛,這樣做免得被女方的親戚“看破(瞧不起)”了,說男方不懂事,小器等等。通過認親,雙方便建立了“親戚”關係,以後逢年過節、家中有什麼重大事情(婚喪嫁娶、生育生日等)就會互相來往或互相趕情送禮了。

農村這些傳統的婚俗與禮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逐漸在人們的生活中消失,一些過程已經逐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簡單的“酒店式”婚禮。雖然傳統的婚俗與禮節在逐步消失,但她是隨州婚俗文化的一部分,即或有些繁雜,仍然讓人回憶。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