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練琴不主動?解決自律能力的問題,媽媽再也不用督促我練琴了

圖片來自頭條正版圖片庫

不少家長為孩子練琴不主動、拖拖踏踏、磨磨蹭蹭而感到崩潰, 軟硬兼施卻沒有多少成效, 因此非常苦惱。

看著別人家孩子練琴似乎沒有那麼痛苦, 很輕鬆的樣子。 去取取經, 別人家媽媽只說, 我家孩子自覺, 不需要督促。 於是, 家長們更加崩潰了, 心想難道自家孩子沒有音樂細胞?

來, 劉老師給家長們好好說說, 別人家孩子是如何做到自覺練琴的。

事實上, 只要孩子內心喜歡音樂、喜歡鋼琴, 就不存在不願意練琴的情況。 有些孩子練得少, 看起來“不願意練”, 是因為太貪玩, 一點苦都吃不得。 因此, 練琴自覺性不高的問題其實是自律能力差的問題。 自律能力看似是“自己管住自己的能力”, 其實更多是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和習慣。 每天都按時做一件事情, 時間長了, 不做反而覺得生活少點什麼, 這就是形成了習慣。

怎樣養成練琴的好習慣呢?

首先, 學習鋼琴要循序漸進, 不要一味圖快。 選擇比孩子演奏能力稍高一點點的曲目進行練習, 然後逐步推進, 達到一定的練習效果。 而不是一味拔高, 非要彈難度大的曲子。 孩子長期練習比自己能力高很多的曲目, 自然感到非常吃力, 難以做到每天堅持。 這就像我們上樓梯, 臺階的級數多不要緊, 但每級臺階不宜太高, 否則爬不動啊!

再者, 充分利用每天的零碎時間, 並規定練琴的固定時間。 不得不提的是, 現在的孩子一個個人不大, 比家長還要忙碌。 從幼稚園開始就要參加各類特長班和校方組織的活動。 會利用時間的孩子一開始或許不起眼, 時間一長, 就能變得更加優秀。 比如晚上媽媽做飯的時間, 就可以拿來練習一下《哈農》和音階琶音,

吃過飯之後, 再開始曲目的整塊時間練習。 必須強調的是, 無論孩子狀態怎麼樣, 每天一定要練習一會兒, 哪怕只有15分鐘。 習慣的養成非常難, 但是消除非常容易。

另外, 家長要在精神上給孩子足夠的鼓勵和支持。 請您相信孩子, 他們內心也非常想把琴彈好, 無論嘴上怎麼說。 適當鼓勵孩子, 誇獎他們, 非常必要。 同時, 家長們要和孩子一同成長。 經常欣賞欣賞古典音樂, 在吃飯的時候放古典音樂作為背景, 經常與孩子交流相關話題, 都是不錯的方法。

最後, 做好勞逸結合, 讓孩子每週空出至少半天的時間參加無目的的戶外活動。 長期得不到休息的孩子容易厭倦學習一切愛好, 產生逆反和厭學心理,

不容忽視。

更多精彩, 關注頭條號“實說鋼琴教學”, 給你正宗的鋼琴教學指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