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周口:砥礪奮進開創中原港城建設新局面

□記者 牛思光 張洪濤

在這種形勢下, 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結合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和市委四屆五次全會精神, 為保持工作的連續性,

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仍然是持續推進“四大攻堅”、奮力實現“四大突破”。

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堅持新發展理念, 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 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圍繞“三高三優”和打造“滿城文化半城水, 內聯外通達江海”中原港城的目標,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以臨港經濟為抓手, 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持續推進“四大攻堅”, 奮力實現“四大突破”,

加快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持續發展。

面臨的發展機遇

從全球視野來審視, 建設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大趨勢, 大合作、大聯動的增長模式逐步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共識。

從國家層面來把握, 中央緊緊抓住全球經濟聯動大勢, 提出高品質發展的總要求, 在開放格局重構、區域佈局調整、空間結構優化、動能積蓄發力等方面進行了戰略部署。

從全省角度來分析, 省委、省政府緊扣中央的戰略部署, 把河南放到國家大盤中來思考, 在積極打造中原城市群和河南自貿區的同時, 提出“多極支撐、多點帶動”戰略, 給周口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將周口納入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 列入全省首批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試點城市,

列入創建國家級多式聯運樞紐試點城市, 這些不僅為周口加快城市建設和臨港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援, 更從戰略上, 讓周口從腹地變前沿, 成為河南具有區位優勢、水運優勢、資源優勢、交通優勢的經濟發展新高地、新引擎、新的增長極。

從我市情況來衡量, 在全國全省的經濟發展佈局下, 作為鄭合高鐵經濟軸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對接長三角的橋頭堡和豫貨出海口, 周口戰略地位更加凸顯, 發展臨港經濟正當其時, 尤其是國家級多式聯運樞紐試點城市的創建、安鋼產能置換等專案的落戶, 必將推動周口邁入工業化、城鎮化的新時代。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65%以上;進出口保持平穩增長 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約束性指標完成省定目標。

持續推進轉型發展攻堅

著力抓臨港經濟, 打造轉型發展引爆點。 要把臨港經濟作為產業轉型的突破口, 引爆和帶動全市產業轉型升級。 堅持規劃引領。 編制臨港經濟發展規劃, 以周口港為中心, 以商水、項城、沈丘等港口為支撐, 科學規劃港口功能, 實現錯位發展。 統籌考慮碼頭、園區、物流、文化等要素, 認真編制各類專項規劃, 扎實做好“鋼鐵園區、口岸功能區、裝備製造園區、保稅園區、物流園區”等五大臨港產業園區的規劃設計。 對沙潁河產業進行佈局, 形成產業隆起帶, 打造周口特色發展黃金軸線。 突出物流核心。 以創建國家級多式聯運樞紐試點城市為抓手, 科學佈局和建設貨運樞紐, 加快公路、鐵路、水路的無縫銜接,著力構建“公鐵水”三位一體的多式聯運網路。加快推進沙潁河航道升級改造,建設8個挖入式港池、77個千噸級泊位,謀劃建設集裝箱、鋼材、糧食等專用碼頭,以及公共泊位、錨地、堆場、岸電等設施,提高配套設施的現代化水準,打造智慧港口。加快推進大廣高速港區互通立交、進港鐵路專用線、港區公路建設。深化與鄭州航空港合作,建立“空水”聯運平臺。依託現有的周口港和18家航運企業,組建周口港航集團。強化園區支撐。以安鋼產能置換專案為引領,引導相關產業向臨港經濟聚集、產品向航運市場靠攏。加快河南大樑裝配式建築項目、葛洲壩再生資源產業園建設,推進食品加工、裝備製造等產業升級。深化與河南物資集團合作,規劃建設周口國際港、跨境電商產業園、雲資料產業園等專案。抓好服務保障。對符合臨港經濟發展規劃的專案,在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予傾斜。加大臨港產業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持續辦好中國臨港經濟論壇,不斷提升周口的知名度。

著力抓傳統產業,壯大轉型發展支撐點。抓集群。持續實施“百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行動計畫,積極打造3個千億級和3個500億級集群。實施“一縣一主業”集群發展計畫,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錯位發展。提升產業集聚區建設水準,推進晉星升級。提速服務業“兩區”發展,積極培育專業服務、特色消費、文化體驗等新業態。抓創新。以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為方向,持續實施“三大改造”,推進工業企業提質增效。整合現有創新平臺資源,在重點企業、產業基地、產業園區加快組建一批實驗室和研發中心,力爭再認定一批省級工業公共研發平臺。引進一批站在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領軍人才和團隊。抓培育。以30戶重點企業、30戶高成長性企業為載體,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推動企業做強做大。加快培育醫藥產業集團、食品產業集團、紡織產業集團。加強指導和培育,助推企業上市。抓品牌。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引導和支援企業導入先進管理模式,打造“百年老店”。抓服務。建立重點企業重點專案融資資訊對接清單,定期組織銀企對接活動。持續開展“千名幹部幫千企”活動,派駐首席服務員,著力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抓供給。加快種植結構調整,擴大優質強筋小麥、優質花生、優質大豆、優質芝麻種植面積,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基地、綠色農業發展基地、三產融合示範基地。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新改建大中型規模養殖場100家以上;以周口牧原、鑫欣牧業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依託,發展壯大畜牧產業集群,創建省級畜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

著力抓新興業態,培育轉型發展增長點。壯大“金融+”。積極引進銀行、保險、證券等機構落戶,做好鄭州銀行、浦發銀行入駐周口的對接工作,爭取年內開業。全面完成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工作,力爭年內村鎮銀行實現縣域全覆蓋。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融資租賃公司等融資平臺,助力企業發展。提升“文化+”。深度整合周口渡口、漕運、老子、伏羲、盤古、姓氏文化等文化資源,出臺全域旅遊規劃,進一步打造好太昊陵、關帝廟、老子故里等旅遊景點。充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特色小鎮、觀光農業、鄉村民宿等新模式。改造提升老工廠、老農場、老幹校、老鐵路等資源,打造旅遊新業態。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名鎮名村、老街區等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規劃建設橋樑博物館、內河航運博物館、支前博物館,著力打造博物館文化。支持民間博物館、收藏館、藝術館、非遺傳承所等機構的培育建設。充分挖掘雜技、書畫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閒娛樂、工藝美術、影視動漫等創意產業,加快創意園區、企業和品牌的培育。加快推進臨港產業游、水上巴士等新業態發展,謀劃建設臨港小鎮。培育“網路+”。加快互聯網在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應用,推動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體育、線上線下結合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電商,全面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深化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的應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設。

加快公路、鐵路、水路的無縫銜接,著力構建“公鐵水”三位一體的多式聯運網路。加快推進沙潁河航道升級改造,建設8個挖入式港池、77個千噸級泊位,謀劃建設集裝箱、鋼材、糧食等專用碼頭,以及公共泊位、錨地、堆場、岸電等設施,提高配套設施的現代化水準,打造智慧港口。加快推進大廣高速港區互通立交、進港鐵路專用線、港區公路建設。深化與鄭州航空港合作,建立“空水”聯運平臺。依託現有的周口港和18家航運企業,組建周口港航集團。強化園區支撐。以安鋼產能置換專案為引領,引導相關產業向臨港經濟聚集、產品向航運市場靠攏。加快河南大樑裝配式建築項目、葛洲壩再生資源產業園建設,推進食品加工、裝備製造等產業升級。深化與河南物資集團合作,規劃建設周口國際港、跨境電商產業園、雲資料產業園等專案。抓好服務保障。對符合臨港經濟發展規劃的專案,在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予傾斜。加大臨港產業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持續辦好中國臨港經濟論壇,不斷提升周口的知名度。

著力抓傳統產業,壯大轉型發展支撐點。抓集群。持續實施“百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行動計畫,積極打造3個千億級和3個500億級集群。實施“一縣一主業”集群發展計畫,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錯位發展。提升產業集聚區建設水準,推進晉星升級。提速服務業“兩區”發展,積極培育專業服務、特色消費、文化體驗等新業態。抓創新。以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為方向,持續實施“三大改造”,推進工業企業提質增效。整合現有創新平臺資源,在重點企業、產業基地、產業園區加快組建一批實驗室和研發中心,力爭再認定一批省級工業公共研發平臺。引進一批站在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領軍人才和團隊。抓培育。以30戶重點企業、30戶高成長性企業為載體,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推動企業做強做大。加快培育醫藥產業集團、食品產業集團、紡織產業集團。加強指導和培育,助推企業上市。抓品牌。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引導和支援企業導入先進管理模式,打造“百年老店”。抓服務。建立重點企業重點專案融資資訊對接清單,定期組織銀企對接活動。持續開展“千名幹部幫千企”活動,派駐首席服務員,著力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抓供給。加快種植結構調整,擴大優質強筋小麥、優質花生、優質大豆、優質芝麻種植面積,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基地、綠色農業發展基地、三產融合示範基地。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新改建大中型規模養殖場100家以上;以周口牧原、鑫欣牧業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依託,發展壯大畜牧產業集群,創建省級畜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

著力抓新興業態,培育轉型發展增長點。壯大“金融+”。積極引進銀行、保險、證券等機構落戶,做好鄭州銀行、浦發銀行入駐周口的對接工作,爭取年內開業。全面完成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工作,力爭年內村鎮銀行實現縣域全覆蓋。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融資租賃公司等融資平臺,助力企業發展。提升“文化+”。深度整合周口渡口、漕運、老子、伏羲、盤古、姓氏文化等文化資源,出臺全域旅遊規劃,進一步打造好太昊陵、關帝廟、老子故里等旅遊景點。充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特色小鎮、觀光農業、鄉村民宿等新模式。改造提升老工廠、老農場、老幹校、老鐵路等資源,打造旅遊新業態。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名鎮名村、老街區等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規劃建設橋樑博物館、內河航運博物館、支前博物館,著力打造博物館文化。支持民間博物館、收藏館、藝術館、非遺傳承所等機構的培育建設。充分挖掘雜技、書畫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閒娛樂、工藝美術、影視動漫等創意產業,加快創意園區、企業和品牌的培育。加快推進臨港產業游、水上巴士等新業態發展,謀劃建設臨港小鎮。培育“網路+”。加快互聯網在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應用,推動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體育、線上線下結合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電商,全面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深化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的應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