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市民對話一把手|推進“三城一區”建設、加快科技創新 發展高精尖產業、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市民對話一把手

1月23日晚“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邀請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中關村管委會的“一把手”聚焦首都發展, 分別就推進“三城一區”建設、加快科技創新 發展高精尖產業、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話題與廣大市民溝通對話。

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許強:

推進“三城一區”建設

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許強

去年我們在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 究竟做了哪些事兒?

“2017年是我們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不平凡的一年, 是全面推進加油奮力的一年。 去年做了哪些大事情?想一想可以用“四個一批”來介紹一下。

第一個一批, 就是一批世界領先的原始創新成果, 在我們北京產生。 比如我們的中科院科學家發現了三重簡並費米子, 另外一個是清華大學團隊人工合成了釀酒酵母12號染色體。 這是用化學方法合成生命體的基礎。

第二個一批是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相繼成立。 去年12月24日北京成立了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 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 第三個一批是一批重大科學裝置在投入使用或正在加快建設中。 比如說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慧眼, 使我國高能天體研究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還包括子午工程、鳳凰工程等13個大裝置陸續投入使用或開工建設, 奠定了我們基礎研究、交叉研究的基礎。 第四個一批是推出了一批支持創新發展的政策。 比如說我們出臺了支援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的實施辦法, 就是通過創新機制來吸引人才, 並為科學家打造更好的平臺。 還比如成立了1000億規模的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
這個基金很大一部分會投入硬科技和原始創新。 ”

網友希望延長電動車續航里程、電池成本再降一降, 這些在將來能實現嗎?

“可以有, 電動車在全球和國內發展很快, 全球現在電動車的保有量是在340萬, 我們中國是170萬輛, 北京截至2017年底純電動車是17萬輛, 相當於全國的10%。 電動車電池的技術實際這幾年的發展是很快的, 網友關注的續航能力從200到250公里, 已經到了300到350公里。 另外就是充電樁, 北京現在有充電樁11.5萬根, 全國是45萬根, 充電技術現在發展也很快, 直流充滿一個小時, 半小時可從30%充滿到80%, 後續預計15分鐘就可以從30%充到80%, 還有一個是我們的成本, 隨著能量密度技術的提升, 成本也在下降。 ”

看詳情請戳視頻↓↓↓

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

加快科技創新 發展高精尖產業

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

上個月底, 北京市就發佈了加快科技創新發展高精尖產業系列政策, 有十個高精尖產業指導意見, 這也是未來北京要聚焦的產業方向, 十個產業是哪十個?

“上個月市委市政府專門發佈了一批高精尖產業指導意見,

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積體電路、醫藥健康、智慧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材料、人工智慧, 軟體和資訊服務業以及科技服務業這十方面, 就是給社會聚焦, 讓大家知道北京希望在哪些方面, 鼓勵在哪些方面發展, 以及有條件優勢發展的產業, 為產業起了一個定方向, 立標準, 指路徑的作用。 ”

高精尖產業的發展推動城市生活更加智慧化。 “北京通”, 今年大家可以更好地用起來, 在智慧城市建設其他方面, 還有哪些新動作會更好的服務民生?

“這也是我們想做的智慧城市, 城市物聯網。 就是把所有可移動的、可應用的、可交互的這些資訊都可以採集, 用大資料的方式儲存在一個大的資料庫裡面, 我們稱之為城市大資料平臺,進而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城市大腦。

城市大資料平臺首先把政府各部門的資訊彙聚,實現共用。下一步就是把社會各單位、機構、商業部門的資訊進一步進行彙聚、交換和共用。大家通過應用來進一步豐富、完善資料平臺,最終形成一個良性迴圈。這樣的話,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活動都通過資料彙聚,形成一個巨大的資料庫,再經過資料採擷、分析、整理和優化,提煉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輔助決策,同時市民也可以利用這些資料來決定自己應該做什麼。”

看詳情請戳視頻↓↓↓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

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

2017年世界頂級科學城市評比中北京超越了擁有矽谷的三藩市成為世界第一大科技城市,這個讓我們覺得非常振奮。對此,您怎麼看?

“最近不少國外媒體和排名評估機構對北京及中關村的創新發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京科創中心建設的成績,反映了中關村多年來堅持創新創業、打造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一個巨大進步。我想舉幾個可能大家感興趣的資料,首先一個是獨角獸企業的數量。獨角獸企業指的是估值至少達到10億美元的企業,也就是60億人民幣。我們有27家獨角獸企業。比如說小米、滴滴、美團等企業,這個數量僅次於矽谷,比日本、德國這些發達國家的數量都多。

另外還有一個資料是中關村的創業活躍度,這項資料可以從兩方面反映:第一是新創辦的科技企業數量。去年一年,中關村地區新註冊科技企業超過了3萬家,平均每天有80多家企業在這裡註冊。

另外一個資料是創投和風險投資的資料。中關村地區活躍著10000多名投資人,有900多家創投機構,去年一年的創投金額達到了1100多億元,無論是投資案例和投資額都超過了全國的30%,這是一個投資非常活躍的地方。

第三個是視頻中看到的經濟貢獻和創新產出。中關村地區有2萬多家科技型企業,這裡面有318家上市公司,其中100多家還是海外上市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有1700家,占全國七分之一。去年這些企業的總收入首次突破5萬億元人民幣,對北京GDP貢獻超過四分之一,對北京的經濟增長貢獻超過30%,成為構建高精尖的強大引擎。

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很清醒,也明白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比如跟矽谷相比,世界級領先企業少,原創成果不多,國際化水準不高,營商環境還有待於優化。差距也是我們的方向。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按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先行先試作用,當好創新驅動發展的旗手,當好科技改革的試驗田,當好高精尖產業的策源地,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進軍。”

在留學生創業這方面,中關村能提供怎樣的環境和條件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中關村之所以有今天的表現,關鍵就在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關村有海歸人才3萬多人,這些人才創辦了8千多家企業,是國內海歸創辦企業最多的區域,也是眾多海外學子回國創業的首選之地。

說到海歸到中關村創業是非常明智的選擇,為什麼?因為創業需要環境,需要各種要素,特別是團隊、資金和服務。這三方面在中關村的條件都是最好的。

就拿團隊來說,一個人單槍匹馬肯定不行,要有一個團隊,有一個氛圍,也有一個組合,所需要的各種學科、各種技術領域的人才在中關村都能找到。不僅科技人才,還有搞管理的、搞投資的、搞智慧財產權、搞法律的、搞市場行銷的應有盡有,在很短的時間內能組建起自己滿意的團隊。

第二方面是投資,中關村是投資非常活躍的地方。我們中關村一個創業者曾經說過:只要你的項目足夠好,你就不用發愁沒有人投你,而是發愁選擇哪家投資公司。

另外我們的服務也是全方位的,在公安部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中關村的出入境是最便利的,有一個綠卡直通車制度,在國內拿綠卡正常180天,在中關村只需要50個工作日,被一些外籍專家譽為最快拿綠卡的地方。如果感興趣可以登錄我們的網站。還有一個辦法是找同學和朋友在中關村創業的,他們是最有說服力的。中關村是一個創業熱土,只要是有才華,有志向,你的夢想一定能得到實現。”

看詳情請戳視頻↓↓↓

預告

1月24日“市民對話一把手”訪談:聚焦文化中心建設

“市民對話一把手·以人民為中心”大型直播訪談節目今晚19:30-21:00將邀請市文化局、市文物局的“一把手”聚焦文化中心建設,分別就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三個文化帶”建設的話題與廣大市民溝通對話。

節目將在北京發佈,北京電視臺新聞頻道,北京電臺FM107.3、AM1026頻道,首都之窗,千龍網和“北京時間”同步直播,歡迎廣大市民觀看。

我們稱之為城市大資料平臺,進而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城市大腦。

城市大資料平臺首先把政府各部門的資訊彙聚,實現共用。下一步就是把社會各單位、機構、商業部門的資訊進一步進行彙聚、交換和共用。大家通過應用來進一步豐富、完善資料平臺,最終形成一個良性迴圈。這樣的話,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活動都通過資料彙聚,形成一個巨大的資料庫,再經過資料採擷、分析、整理和優化,提煉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輔助決策,同時市民也可以利用這些資料來決定自己應該做什麼。”

看詳情請戳視頻↓↓↓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

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

2017年世界頂級科學城市評比中北京超越了擁有矽谷的三藩市成為世界第一大科技城市,這個讓我們覺得非常振奮。對此,您怎麼看?

“最近不少國外媒體和排名評估機構對北京及中關村的創新發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京科創中心建設的成績,反映了中關村多年來堅持創新創業、打造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一個巨大進步。我想舉幾個可能大家感興趣的資料,首先一個是獨角獸企業的數量。獨角獸企業指的是估值至少達到10億美元的企業,也就是60億人民幣。我們有27家獨角獸企業。比如說小米、滴滴、美團等企業,這個數量僅次於矽谷,比日本、德國這些發達國家的數量都多。

另外還有一個資料是中關村的創業活躍度,這項資料可以從兩方面反映:第一是新創辦的科技企業數量。去年一年,中關村地區新註冊科技企業超過了3萬家,平均每天有80多家企業在這裡註冊。

另外一個資料是創投和風險投資的資料。中關村地區活躍著10000多名投資人,有900多家創投機構,去年一年的創投金額達到了1100多億元,無論是投資案例和投資額都超過了全國的30%,這是一個投資非常活躍的地方。

第三個是視頻中看到的經濟貢獻和創新產出。中關村地區有2萬多家科技型企業,這裡面有318家上市公司,其中100多家還是海外上市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有1700家,占全國七分之一。去年這些企業的總收入首次突破5萬億元人民幣,對北京GDP貢獻超過四分之一,對北京的經濟增長貢獻超過30%,成為構建高精尖的強大引擎。

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很清醒,也明白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比如跟矽谷相比,世界級領先企業少,原創成果不多,國際化水準不高,營商環境還有待於優化。差距也是我們的方向。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按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先行先試作用,當好創新驅動發展的旗手,當好科技改革的試驗田,當好高精尖產業的策源地,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進軍。”

在留學生創業這方面,中關村能提供怎樣的環境和條件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中關村之所以有今天的表現,關鍵就在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關村有海歸人才3萬多人,這些人才創辦了8千多家企業,是國內海歸創辦企業最多的區域,也是眾多海外學子回國創業的首選之地。

說到海歸到中關村創業是非常明智的選擇,為什麼?因為創業需要環境,需要各種要素,特別是團隊、資金和服務。這三方面在中關村的條件都是最好的。

就拿團隊來說,一個人單槍匹馬肯定不行,要有一個團隊,有一個氛圍,也有一個組合,所需要的各種學科、各種技術領域的人才在中關村都能找到。不僅科技人才,還有搞管理的、搞投資的、搞智慧財產權、搞法律的、搞市場行銷的應有盡有,在很短的時間內能組建起自己滿意的團隊。

第二方面是投資,中關村是投資非常活躍的地方。我們中關村一個創業者曾經說過:只要你的項目足夠好,你就不用發愁沒有人投你,而是發愁選擇哪家投資公司。

另外我們的服務也是全方位的,在公安部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中關村的出入境是最便利的,有一個綠卡直通車制度,在國內拿綠卡正常180天,在中關村只需要50個工作日,被一些外籍專家譽為最快拿綠卡的地方。如果感興趣可以登錄我們的網站。還有一個辦法是找同學和朋友在中關村創業的,他們是最有說服力的。中關村是一個創業熱土,只要是有才華,有志向,你的夢想一定能得到實現。”

看詳情請戳視頻↓↓↓

預告

1月24日“市民對話一把手”訪談:聚焦文化中心建設

“市民對話一把手·以人民為中心”大型直播訪談節目今晚19:30-21:00將邀請市文化局、市文物局的“一把手”聚焦文化中心建設,分別就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三個文化帶”建設的話題與廣大市民溝通對話。

節目將在北京發佈,北京電視臺新聞頻道,北京電臺FM107.3、AM1026頻道,首都之窗,千龍網和“北京時間”同步直播,歡迎廣大市民觀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