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外文憑不再是就業護身符!2017中國留學發展報告發佈

2017年12月18日, 全球化智庫(CCG)與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7)》。 根據教育部最新資料, 2016年, 我國留學回國人員43.25萬人, 超過8成留學生學成後回國發展, 較2015年增加了2.08萬人, 同比增長3.97%。

中國作為最大的留學國, 持續影響全球留學的發展狀態。  

本科階段留學占比仍然最高, 畢業後留學人群占比上升;另一方面, 在留學人群中, 目前正就讀于中學及以下的計畫留學群體, 達到全部調研人群的30%, 對比2016年增長了5%。 總體而言, 留學人群仍呈年輕化。

美國連續三年是留學首選, 英聯邦國家緊隨其後, 且占比均高於2016年。 德國、中國香港、紐西蘭和法國的占比也有小幅提升, 留學目的國分佈格局較穩定。

商科作為中國學生的首選留學專業, 其熱度較去年再次有了明顯上漲——達33%, 可見專業紮堆的現象依然非常嚴重。 除商科外, 今年傾向選擇工科專業的學生比例也有提升, 而文科、理科、藝術類以及醫科的所占比例則有不同程度下降。

決定留學人群出國留學的因素主要來自於內在自我提升的驅動:拓展國際視野與豐富人生經歷是出國留學最主要的目的。 相較之下, 應試壓力、周圍人的影響、氣候等外在壓力因素則處於次要位置。

73%的留學人群計畫完成學業後歸國就業, 相比2016年占比明顯上升。 這說明,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與國家地位的崛起, 以及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 留學人群對就業的規劃更加明確, 更多學生願意歸國就業。

隨著留學的平民化發展以及大規模“海歸潮”的到來, 曾經光鮮亮麗的海外文憑也已經不再是就業的穩妥保障。 褪去“光環”後的海歸正在面臨著就業壓力的嚴峻考驗, 海歸就業進入“青銅時代”。

一方面, 留學教育大眾化使得留學的整體品質出現下降, 一些“野雞大學”湧現, 也造成留學生經濟成本、時間成本等諸多方面的嚴重損失;

另一方面, 留學產業化發展迅速, 留學服務機構成為很多學生申請國外學校的好助手, 但也有依賴留學服務機構的情況發生, 使得准留學生對於留學申請過程沒有良好的瞭解與體驗,對於學校選擇與未來的發展沒有自己明確的規劃,造成留學成本與留學收益不匹配;

此外,國內人才市場越來越注重求職者的工作能力與經驗,僅憑藉在國外的學歷已經無法成為求職的穩妥保障。

留學生及家長應該樹立客觀、成熟的留學價值觀,留學生及留學家庭應該理性選擇和規劃留學,而社會也需要對留學生有更多的包容。

和2016年相比,留學諮詢服務機構仍是計畫留學人群準備留學申請的主流方式,但比例從60%上升至74%,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專業的留學服務機構,DIY留學人群仍是少數。

留學生及家長應該樹立客觀、成熟的留學價值觀,留學生及留學家庭應該理性選擇和規劃留學,而社會也需要對留學生有更多的包容。

使得准留學生對於留學申請過程沒有良好的瞭解與體驗,對於學校選擇與未來的發展沒有自己明確的規劃,造成留學成本與留學收益不匹配;

此外,國內人才市場越來越注重求職者的工作能力與經驗,僅憑藉在國外的學歷已經無法成為求職的穩妥保障。

留學生及家長應該樹立客觀、成熟的留學價值觀,留學生及留學家庭應該理性選擇和規劃留學,而社會也需要對留學生有更多的包容。

和2016年相比,留學諮詢服務機構仍是計畫留學人群準備留學申請的主流方式,但比例從60%上升至74%,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專業的留學服務機構,DIY留學人群仍是少數。

留學生及家長應該樹立客觀、成熟的留學價值觀,留學生及留學家庭應該理性選擇和規劃留學,而社會也需要對留學生有更多的包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