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中老年APP,是如何毀掉你的家庭和諧的

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當父母也開始沉迷手機, 終於不會因為“網癮”把我們送去電擊。 但與此同時, 一種全新的危險正瘋狂滋長。 在回家過年之前, 硬糖君衷心希望你能做到心中有數。

本月, 阿裡巴巴集團發佈了一則招聘資訊, 崗位要求令剁手青年們自慚形穢:60歲以上, 3年網購經驗者優先, 廣場舞KOL、社區居委會成員優先。

這條資訊迅速刷屏, 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 “我媽年薪要高過我了”、“我跟我爸要成同事了”。 在偷偷為老媽遞出簡歷的同時, 也讓硬糖君再度關注中老年互聯網用戶和中老年APP這片廣闊藍海。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最近兩周一心撲在“養蛙”上的硬糖君, 深深體會到了老媽的“操碎了心”。 另一方面, 關愛中老年的移動互聯網生活, 也可以為你在春節期間無法熱情接客、兩眼不離手機找到充分的遺傳學基礎。

而當硬糖君深入走訪了多位中老年朋友, 與他們促膝談心, 才驚覺自己錯過了什麼:那些嘲笑父母表情包的愚蠢人類啊, 你從不知道他們都在用多猛的APP。

大媽有三寶:廣場舞麻將養生好

提到中老年APP, 通常被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廣場舞, 這也是廣大對大爺大媽娛樂生活缺乏瞭解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普遍選擇的切入點。

但是!你們對中老年人的理解實在太貧乏了。 他們愛跳舞, 更愛鬥地主;愛直播, 更愛聽段子;愛網購, 更愛搞養生。 在全民智能手機的時代, 中老年人正將觸角伸向更多娛樂領域。

不可否認, 廣場舞教學在中老年APP中所占比例依然是最大的。

大部分受訪者手機裡都下載了糖豆、恰恰廣場舞等APP。

但幾位糖豆的忠實用戶向硬糖君透露, 他們跳廣場舞的時間其實很少, 每天最多一小時。 大多數時候, 他們更喜歡進行室內娛樂。 尤其是冬天, 跳廣場舞太冷, 不如待在家裡玩麻將。

而提到棋牌類APP, 大媽們細心為硬糖君講解了其複雜譜系。

一般來說, 各地區牌桌上的遊戲規則都不太一樣, 所以大部分棋牌APP都根據區域劃分。 像四川麻將、湖南麻將還算是大而化之, 蕪湖麻將這樣的地方麻將也層出不窮。

垂直的分類不僅完美解決了各地區麻友因為規則不同的撕逼問題, 更因當地語系化的運營策略而深入打開了地方熟人市場。 通常來說, 同一圈子的朋友, 會約定好使用指定的一款。

麻友們大部分會組建約牌的微信群, 一旦有空閒了就在群裡吆喝“開工”。 為了讓遊戲更有趣, 他們會將軟體中的豆子、金幣等自行換算成人民幣。

鬥地主和玩跑胡的棋牌的套路也都一樣,硬糖君就不一一贅述了。其實,就是這兩年非常火爆的地方棋牌概念。

還記得那個被昆侖萬維花10.2億收購的閑徠互娛嗎?他們就是做地方棋牌遊戲的,成立僅8個月,總利潤高達2.8億,以20億估值被收購。

而且從昆侖萬維上個月發佈的2017年業績預告來看,這筆收購還非常划算,閑徠互娛每月淨利潤就有6400萬。

在眾多地方棋牌遊戲中,閑徠互娛採用房卡模式規避了賭博的政策風險。其實就有點類似於線下的棋牌室、麻將館,顧客需要繳納一些“台費”。硬糖君一直覺得地方棋牌真是致富良機,大家不妨回家過年時考察下當地市場。

書歸正傳,除了遊戲,中老年人對內容分發產品的需求,也絲毫不亞于年輕人。

“老年會”是一款集閱讀、社交為一體的app。推薦內容大部分和健康養生有關,標題的風格和今日頭條如出一轍。看來無論何時何地,大爺大媽們對標題黨、震驚體的愛是堅定不移的。

但不同於通常新聞用戶端的是,熱點閱讀只是老年會的部分功能,該APP主打社交。

社交產品設置由圈子、交友、聊天三部分組成。用戶可以在圈子中找到同城交流、活過100歲、生活休閒、情感交流等板塊;而在交友部分,就是供大爺大媽們爆照,看中喜歡的就能點擊查看更多個人資訊,滿意的話就能通過添加好友進行交流。

硬糖君在流覽個人資訊時,驚奇地發現有位五十多歲的大媽備註赫然寫著“找乾爹”!呵呵,還是你們會玩。

除交友外,中老年群體對購物、直播等領域也非常感興趣。其中,拼多多就俘獲了許多長輩的心。想來阿裡招聘中老年用研專員,讓其輔助手淘開發,也是看准了剁手黨不分年齡的廣闊天地。

隨著直播的興起,也有不少大爺大媽參與其中,他們不但愛看直播,自己也有很強的表演欲望。有朋友向硬糖君吐槽,他的父親就非常熱衷於圍觀直播,還經常給主播們獻上愛的供養。從去年開始,每月老頭的退休金有三分之一花費在直播平臺,剩下的就交給了保健品推銷員……

有人成為看客,也有人做了主播。開心奶奶曹雪梅和其丈夫崔興禮的直播就贏得了不少關注。而中老年直播界最成功的當屬“局座”張召忠,要知道他在B站直播時把伺服器都整癱瘓。

在直播答題迅速風靡後,老爸老媽們也開始忙於找題庫,經常組織三、五好友進行學習。而且還時不時給他們子女發來一局挑戰。

不難看出,中老年群體正在試圖不斷解鎖新的娛樂方式。但尷尬的是,專供他們並且認真為這些使用者考慮的產品,實在太少了。

你再找不到物件,你媽就要換老伴了

如果說以上娛樂類APP可以充分佔有你父母的時間,讓他們沒有餘裕思考你是多麼讓人糟心,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家庭和諧。那麼社交類APP,就是APP裡的大毒草,直接威脅著家庭的穩定,不管年輕年老。

除了前面提到兼具內容分發功能的老年會,純粹的中老年社交APP還包括大親家、知己等。雖說這幾個app的下載量都偏低,但在整個中老年社交軟體排行榜中還算比較靠前。

每逢春節被催婚,你媽逼你相親沒。大親家,正是一款供父母給子女線上上相親的貼心APP。

其核心功能基本就是將人民廣場、東單公園等公園相親模式,從線下挪到了線上。用戶註冊時,可以上傳子女的照片,個人資訊等。最值得一提的當屬個性資料,其中不止涉及到傳統相親網站必備的經濟實力、教育水準、生活習慣,甚至還包括了政治面貌。可以說是相當有年代感、有中老年特色了。(我是黨員,我相親有加分嗎?)

硬糖君閨蜜的媽媽趙阿姨,就是這款APP的忠實粉絲。她真誠勸告硬糖君有時間可以多看看這款產品,雖然不著急找物件,但是可以瞭解什麼樣的性格比較受家長歡迎,能夠減少將來婆媳之間的摩擦。說得如此在理,我竟無言以對。

至於閨蜜本人,因為母上大人隔三差五要發給她幾個小夥砸的微信號,再配上幾張個人資訊截圖,然後要求她找時間去跟人小夥聊聊。被折磨的次數多了,“大親家”這三個字就成了她的禁詞。

當被硬糖君問及她對這款APP的看法時,她情緒激動地說道:“現在市場供中老年娛樂的產品實在太少,請你們儘快揭露這個殘酷的現實。讓中老年們都能找到寄託,別再折騰我了。”

創業者們顯然聽到了她的呼聲,但帶來的產品是否如她所願就很難說了。活著就是折騰,不折騰她,就得折騰她爸。

如果說“老年會”是中老年的“興趣部落”,那“知己”就是中老年的“探探”。

“知己”與“探探”相似度極高,不過知己添加了廣場功能,主要作用是供用戶吐槽、宣洩情感。其中比較熱門的帖子大多涉及出軌、離婚等話題。硬糖君隨手翻閱了幾篇,就感受到了滿滿的中老年焦慮。

使用這個APP的王阿姨(化名)告訴硬糖君,她就是通過知己找到了現在搭夥的伴兒。

當被問及他們是如何牽上線的,王阿姨表示,他們在一個關於出軌的帖子下聊了幾句,發現對方三觀和自己很相符,而且都是受過情傷的人,一來二去就有了羈絆。

覺得使用“探探”的自己很潮流很尖端嗎?其實,每個世代的陌生人交友套路都大抵一樣。(這款APP,請酌情選擇是否推薦給自己爸媽)

關愛中老年,他們不一樣

要討論中老年APP,就跳不開2015年。這一年,以廣場舞APP為代表的中老年應用,吸引了諸多創業者、投資人入局。不到兩年時間,就有60多款同類產品面世,但最終存活下來的屈指可數,90%以上的廣場舞APP都消失了。

像廣場舞APP這樣的同質化深坑,在其他類型中老年APP上也非常明顯。硬糖君這次採訪收集的產品中,就有不少是同一概念的反復開發,模式基本相似,有些軟體連顏色都一樣,全然不顧這些是否會給大爺大媽們造成審美疲勞。你當人上了年紀就自動色盲嗎,都是紅色要鬧哪樣!

即便是相對成熟的中老年娛樂APP,雖說擁有了一定體量的使用者,但根據硬糖君收到的回饋來看,其用戶體驗也並非上乘,遠未達到主流APP的水準。

老年會的使用者就提到,軟體裡面垃圾資訊很多,甚至還有不法分子借助軟體行騙。就算有些用戶群體抱有交友的欲望,也因為害怕被騙只能作罷。硬糖君在使用時也注意到,許多APP裡充斥著大量的微商、廣告等資訊,基本相當於移動互聯網裡的小廣告電線杆子了。

另一個普遍問題是操作流程對中老年來說實在繁瑣難懂,註冊軟體時需要驗證的步驟過多。有得甚至需要添加客服進行確認才能使用,嫌麻煩的用戶就會選擇拋棄此類產品。

當年輕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和投資者,把自己的經驗和體驗拿到中老年移動市場上去,幾乎一開始就註定了尷尬的失敗。其對中老年群體的用戶需求、娛樂觀念、消費能力都存在一定誤讀,讀懂用戶成為普遍痛點。

據說阿裡在發佈中老年招聘資訊後,收到了上千封簡歷。媒體在採訪阿裡為何會選擇中老年作為招聘群體時,官方表示主要出於兩個目的,第一是拉近中老年與互聯網的距離,第二是拉近中老年與青年群體的距離。

請不要再以刻板印象看待中老年群體。他們可能並不喜歡帶娃買菜的佛系生活,也不是只愛跳廣場舞,50歲的日本宅男還在堅持買色情雜誌,60歲的美國大媽猶然揚帆衝浪,70歲的英美模特照樣風華絕代。不希望你媽只盯著你找物件、買房、二胎……那衷心希望我們的產品經理能夠長點心,開發思維、速度能夠跑贏人口老齡化。

如果你相信是中老年觀眾製造了《芳華》的票房奇跡,那還猶豫什麼呢?

鬥地主和玩跑胡的棋牌的套路也都一樣,硬糖君就不一一贅述了。其實,就是這兩年非常火爆的地方棋牌概念。

還記得那個被昆侖萬維花10.2億收購的閑徠互娛嗎?他們就是做地方棋牌遊戲的,成立僅8個月,總利潤高達2.8億,以20億估值被收購。

而且從昆侖萬維上個月發佈的2017年業績預告來看,這筆收購還非常划算,閑徠互娛每月淨利潤就有6400萬。

在眾多地方棋牌遊戲中,閑徠互娛採用房卡模式規避了賭博的政策風險。其實就有點類似於線下的棋牌室、麻將館,顧客需要繳納一些“台費”。硬糖君一直覺得地方棋牌真是致富良機,大家不妨回家過年時考察下當地市場。

書歸正傳,除了遊戲,中老年人對內容分發產品的需求,也絲毫不亞于年輕人。

“老年會”是一款集閱讀、社交為一體的app。推薦內容大部分和健康養生有關,標題的風格和今日頭條如出一轍。看來無論何時何地,大爺大媽們對標題黨、震驚體的愛是堅定不移的。

但不同於通常新聞用戶端的是,熱點閱讀只是老年會的部分功能,該APP主打社交。

社交產品設置由圈子、交友、聊天三部分組成。用戶可以在圈子中找到同城交流、活過100歲、生活休閒、情感交流等板塊;而在交友部分,就是供大爺大媽們爆照,看中喜歡的就能點擊查看更多個人資訊,滿意的話就能通過添加好友進行交流。

硬糖君在流覽個人資訊時,驚奇地發現有位五十多歲的大媽備註赫然寫著“找乾爹”!呵呵,還是你們會玩。

除交友外,中老年群體對購物、直播等領域也非常感興趣。其中,拼多多就俘獲了許多長輩的心。想來阿裡招聘中老年用研專員,讓其輔助手淘開發,也是看准了剁手黨不分年齡的廣闊天地。

隨著直播的興起,也有不少大爺大媽參與其中,他們不但愛看直播,自己也有很強的表演欲望。有朋友向硬糖君吐槽,他的父親就非常熱衷於圍觀直播,還經常給主播們獻上愛的供養。從去年開始,每月老頭的退休金有三分之一花費在直播平臺,剩下的就交給了保健品推銷員……

有人成為看客,也有人做了主播。開心奶奶曹雪梅和其丈夫崔興禮的直播就贏得了不少關注。而中老年直播界最成功的當屬“局座”張召忠,要知道他在B站直播時把伺服器都整癱瘓。

在直播答題迅速風靡後,老爸老媽們也開始忙於找題庫,經常組織三、五好友進行學習。而且還時不時給他們子女發來一局挑戰。

不難看出,中老年群體正在試圖不斷解鎖新的娛樂方式。但尷尬的是,專供他們並且認真為這些使用者考慮的產品,實在太少了。

你再找不到物件,你媽就要換老伴了

如果說以上娛樂類APP可以充分佔有你父母的時間,讓他們沒有餘裕思考你是多麼讓人糟心,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家庭和諧。那麼社交類APP,就是APP裡的大毒草,直接威脅著家庭的穩定,不管年輕年老。

除了前面提到兼具內容分發功能的老年會,純粹的中老年社交APP還包括大親家、知己等。雖說這幾個app的下載量都偏低,但在整個中老年社交軟體排行榜中還算比較靠前。

每逢春節被催婚,你媽逼你相親沒。大親家,正是一款供父母給子女線上上相親的貼心APP。

其核心功能基本就是將人民廣場、東單公園等公園相親模式,從線下挪到了線上。用戶註冊時,可以上傳子女的照片,個人資訊等。最值得一提的當屬個性資料,其中不止涉及到傳統相親網站必備的經濟實力、教育水準、生活習慣,甚至還包括了政治面貌。可以說是相當有年代感、有中老年特色了。(我是黨員,我相親有加分嗎?)

硬糖君閨蜜的媽媽趙阿姨,就是這款APP的忠實粉絲。她真誠勸告硬糖君有時間可以多看看這款產品,雖然不著急找物件,但是可以瞭解什麼樣的性格比較受家長歡迎,能夠減少將來婆媳之間的摩擦。說得如此在理,我竟無言以對。

至於閨蜜本人,因為母上大人隔三差五要發給她幾個小夥砸的微信號,再配上幾張個人資訊截圖,然後要求她找時間去跟人小夥聊聊。被折磨的次數多了,“大親家”這三個字就成了她的禁詞。

當被硬糖君問及她對這款APP的看法時,她情緒激動地說道:“現在市場供中老年娛樂的產品實在太少,請你們儘快揭露這個殘酷的現實。讓中老年們都能找到寄託,別再折騰我了。”

創業者們顯然聽到了她的呼聲,但帶來的產品是否如她所願就很難說了。活著就是折騰,不折騰她,就得折騰她爸。

如果說“老年會”是中老年的“興趣部落”,那“知己”就是中老年的“探探”。

“知己”與“探探”相似度極高,不過知己添加了廣場功能,主要作用是供用戶吐槽、宣洩情感。其中比較熱門的帖子大多涉及出軌、離婚等話題。硬糖君隨手翻閱了幾篇,就感受到了滿滿的中老年焦慮。

使用這個APP的王阿姨(化名)告訴硬糖君,她就是通過知己找到了現在搭夥的伴兒。

當被問及他們是如何牽上線的,王阿姨表示,他們在一個關於出軌的帖子下聊了幾句,發現對方三觀和自己很相符,而且都是受過情傷的人,一來二去就有了羈絆。

覺得使用“探探”的自己很潮流很尖端嗎?其實,每個世代的陌生人交友套路都大抵一樣。(這款APP,請酌情選擇是否推薦給自己爸媽)

關愛中老年,他們不一樣

要討論中老年APP,就跳不開2015年。這一年,以廣場舞APP為代表的中老年應用,吸引了諸多創業者、投資人入局。不到兩年時間,就有60多款同類產品面世,但最終存活下來的屈指可數,90%以上的廣場舞APP都消失了。

像廣場舞APP這樣的同質化深坑,在其他類型中老年APP上也非常明顯。硬糖君這次採訪收集的產品中,就有不少是同一概念的反復開發,模式基本相似,有些軟體連顏色都一樣,全然不顧這些是否會給大爺大媽們造成審美疲勞。你當人上了年紀就自動色盲嗎,都是紅色要鬧哪樣!

即便是相對成熟的中老年娛樂APP,雖說擁有了一定體量的使用者,但根據硬糖君收到的回饋來看,其用戶體驗也並非上乘,遠未達到主流APP的水準。

老年會的使用者就提到,軟體裡面垃圾資訊很多,甚至還有不法分子借助軟體行騙。就算有些用戶群體抱有交友的欲望,也因為害怕被騙只能作罷。硬糖君在使用時也注意到,許多APP裡充斥著大量的微商、廣告等資訊,基本相當於移動互聯網裡的小廣告電線杆子了。

另一個普遍問題是操作流程對中老年來說實在繁瑣難懂,註冊軟體時需要驗證的步驟過多。有得甚至需要添加客服進行確認才能使用,嫌麻煩的用戶就會選擇拋棄此類產品。

當年輕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和投資者,把自己的經驗和體驗拿到中老年移動市場上去,幾乎一開始就註定了尷尬的失敗。其對中老年群體的用戶需求、娛樂觀念、消費能力都存在一定誤讀,讀懂用戶成為普遍痛點。

據說阿裡在發佈中老年招聘資訊後,收到了上千封簡歷。媒體在採訪阿裡為何會選擇中老年作為招聘群體時,官方表示主要出於兩個目的,第一是拉近中老年與互聯網的距離,第二是拉近中老年與青年群體的距離。

請不要再以刻板印象看待中老年群體。他們可能並不喜歡帶娃買菜的佛系生活,也不是只愛跳廣場舞,50歲的日本宅男還在堅持買色情雜誌,60歲的美國大媽猶然揚帆衝浪,70歲的英美模特照樣風華絕代。不希望你媽只盯著你找物件、買房、二胎……那衷心希望我們的產品經理能夠長點心,開發思維、速度能夠跑贏人口老齡化。

如果你相信是中老年觀眾製造了《芳華》的票房奇跡,那還猶豫什麼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