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追夢20年,時刻等待祖國挑選——記“奮進新時代、築夢寫忠誠”的太空人群體(中)

要想進入太空執行任務, 太空人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素質?

充沛的體能、優秀的航太環境適應性、科學的知識結構、過硬的心理素質……除了這些, 太空人們還給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答案——等待, 有時甚至是漫長的等待。

成功實施首次手控交會對接的太空人劉旺, 在地面等待了14年。 14年裡, 他一次次經歷選拔, 一次次面對落選, 最終一飛沖天, 在神舟九號任務中以極高的精度打出“太空十環”。

太空人張曉光從面向國旗宣誓到夢圓太空, 足足跋涉了15年。 人們常用“天上一天, 地上一年”來形容他付出的艱辛。 神舟十號任務中,

他用15年的堅持換來15天的太空飛行, 並在失重狀態下用鏡頭完美呈現出我國首次太空授課的內容。

即使是3次飛天的景海鵬, 也經歷了10年的等待, 才迎來第一次進入太空的機會。 而最漫長的堅守和等待, 則屬於太空人鄧清明。

因為沒有執行過任務, 鄧清明的名字並不為國人熟知。 自1998年加入太空人隊伍以來, 鄧清明為自己的航太夢奮鬥了20年, 曾入選神九、神十、神十一任務乘組備份, 又3次與夢想擦肩而過。

“每名太空人都有著強烈的飛天願望, 經過嚴格的綜合評定都具備執行載人飛行資格, 但由於受任務密度和飛行人數的限制, 不可能每個人都有上天的機會, 只能按照綜評成績排名確定主備份人選。 ”載人航太工程太空人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說。

對太空人來說, 這份決定飛天命運的成績單是殘酷的, 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成績都相差很小, 小到一兩分, 甚至僅僅零點幾分。

為了將自己的成績再提高一點點, 太空人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 高強度、高密度的訓練挑戰著他們的生理極限, 有時累得吃飯連筷子都拿不住。 系統全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學習考驗著他們的能力和意志, 為了儘快掌握這些必備的知識, 他們很少在晚上12點前休息。

無處不在的選拔、隨時隨地的考核、長期枯燥艱苦的學習和訓練構成了太空人生活的常態。 2010年, 第二批太空人劉洋剛到太空人大隊時, 首批太空人對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要耐得住寂寞。

“我們看到的發射是多麼壯觀, 看到他們在太空的生活是多麼神奇, 怎麼會寂寞呢?”當時的劉洋不能理解。 但經歷過幾年這樣的生活後, 她才發覺“‘寂寞’二字真是用得再貼切不過了”。

“我們每天過的生活就像高三學生一樣。 ”她說, “可能大家都經歷過一年的高三, 但是我們年年都在經歷高三。 ”

如果把太空人的生活比作高三, 那每次任務前的選拔無疑就是他們的高考。 “我既為入選的太空人感到高興, 也為付出了同樣努力而落選的太空人感到惋惜。 ”黃偉芬說, 每次公佈入選任務太空人名單時都是她內心最糾結的時刻。

對於那個帶來巨大心理落差的時刻, 沒能入選的太空人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備戰神舟七號任務時, 得知自己落選的那一刻, 張曉光的眼淚一下子掉了下來。 “飛天的夢想離我好像越來越遠了, 感到特別失落。 ”這位東北硬漢回憶說。

那段時間, 每當心情煩躁的時候, 他就靠聽音樂來放鬆自己, 堅持每天寫訓練筆記, 逐項查找弱點, 制訂訓練計畫。 直到有一天, 看著厚厚的一大本筆記, 他的心態終於平和下來:“我想, 如果我投入全部的精力, 按照筆記付諸實施, 我相信自己會有進步, 我相信自己的夢想還沒有破滅。 ”

太空人鄧清明3次入選備份梯隊, 每次都完成了和主份乘組同樣內容、同樣標準的訓練任務, 卻一再與飛天失之交臂。 “目送自己的戰友一次次飛天成功, 一次次載譽歸來, 說心裡話, 沒有失落感是不可能的。

”他不停問自己, “為什麼別人可以執行任務, 而我不行呢?太空人是我的職業啊, 如果沒有機會執行任務, 那不是我的失職嗎?”

但任務卻沒有給落選的太空人太多時間整理負面情緒。 每次任務成功後, 每名太空人都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給自己“歸零”, 拋開過去, 放空自己, 以從零開始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在太空人隊伍中流傳著一種“競而不爭”的說法:任務準備階段, 他們會為夢想竭盡全力備戰;任務人選確定後, 他們會送上誠摯的祝福, 在地面值班為天上的戰友提供支持, 和他們“一起飛”。

2016年神舟十一號任務發射前一天, 太空人中心領導來到問天閣, 宣佈由景海鵬、陳冬執行任務, 鄧清明和另一名太空人作為備份。 領導讓他們談談對任命決定的感受,輪到鄧清明發言時,他停了一會兒,緊緊地抱住景海鵬說:“海鵬,祝賀你!”景海鵬也飽含深情地說:“謝謝你,兄弟!”整個問天閣大廳寂靜無聲,那個長達兩分鐘的擁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飛船成功發射後,鄧清明很快轉入值班狀態。那時,他的女兒鄧滿琪已經在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工作,也成了一名年輕的航太人。在一篇專門寫給父親的短文中,鄧滿琪記錄了當時的心境:“任務執行期間,我們共事於同一座大樓,你時常來視察我的工作動態,給我講解相關的知識,瞭解我身邊的同事朋友。我終於看到你染過的頭髮裡面暗藏的白髮,開始為你在這一崗位默默奮鬥的這19年而心疼,你是我見過最敬業的人、最無私的人。你把你的一切都獻給了國家,不求回報,讓我敬佩……”

神舟十一號成功返回後,載人航太工程領導特意對鄧清明和另一名備份太空人說:“你們和神十一乘組共同完成了這次任務,任務的成功就是你們的成功,太空人在天上的表現就是你們的表現。”聽到“共同”二字,性格堅強的鄧清明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工程、偉大的夢想中,個人的榮辱得失真的微不足道。我們大家勠力同心,共同圓滿完成任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光榮的。”他說。

2014年1月,上級宣佈了李慶龍、吳傑、陳全、潘占春、趙傳東等5名太空人停航停訓的命令。由於年齡原因,他們再也沒有飛天的機會。16年裡,他們一次次落選,一次次準備,把生命中最寶貴的年華都獻給了漫長的等待。

“他們的等待與神舟飛天的輝煌一起,構成了中國航太史上最厚重的一頁。”中國太空人中心黨委書記李新科說,他們同樣是共和國的飛天英雄!

鄧清明至今還記得,在停航停訓儀式上,陳全緊握他的手說:“不管主份還是備份,都是太空人的本分!老鄧,你要繼續努力,不要放棄。”

目前,鄧清明是唯一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但卻仍然在參加學習訓練和任務備戰的首批現役太空人。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對太空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始終保持著備戰狀態,對未來的任務充滿了信心。

“雖然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但美麗的飛天夢想永遠激勵我拼搏奮鬥。”他說,“我爭取在新時代中國航太的新高度留下自己的足跡,展現一名航太老兵的風采。”

領導讓他們談談對任命決定的感受,輪到鄧清明發言時,他停了一會兒,緊緊地抱住景海鵬說:“海鵬,祝賀你!”景海鵬也飽含深情地說:“謝謝你,兄弟!”整個問天閣大廳寂靜無聲,那個長達兩分鐘的擁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飛船成功發射後,鄧清明很快轉入值班狀態。那時,他的女兒鄧滿琪已經在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工作,也成了一名年輕的航太人。在一篇專門寫給父親的短文中,鄧滿琪記錄了當時的心境:“任務執行期間,我們共事於同一座大樓,你時常來視察我的工作動態,給我講解相關的知識,瞭解我身邊的同事朋友。我終於看到你染過的頭髮裡面暗藏的白髮,開始為你在這一崗位默默奮鬥的這19年而心疼,你是我見過最敬業的人、最無私的人。你把你的一切都獻給了國家,不求回報,讓我敬佩……”

神舟十一號成功返回後,載人航太工程領導特意對鄧清明和另一名備份太空人說:“你們和神十一乘組共同完成了這次任務,任務的成功就是你們的成功,太空人在天上的表現就是你們的表現。”聽到“共同”二字,性格堅強的鄧清明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工程、偉大的夢想中,個人的榮辱得失真的微不足道。我們大家勠力同心,共同圓滿完成任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光榮的。”他說。

2014年1月,上級宣佈了李慶龍、吳傑、陳全、潘占春、趙傳東等5名太空人停航停訓的命令。由於年齡原因,他們再也沒有飛天的機會。16年裡,他們一次次落選,一次次準備,把生命中最寶貴的年華都獻給了漫長的等待。

“他們的等待與神舟飛天的輝煌一起,構成了中國航太史上最厚重的一頁。”中國太空人中心黨委書記李新科說,他們同樣是共和國的飛天英雄!

鄧清明至今還記得,在停航停訓儀式上,陳全緊握他的手說:“不管主份還是備份,都是太空人的本分!老鄧,你要繼續努力,不要放棄。”

目前,鄧清明是唯一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但卻仍然在參加學習訓練和任務備戰的首批現役太空人。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對太空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始終保持著備戰狀態,對未來的任務充滿了信心。

“雖然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但美麗的飛天夢想永遠激勵我拼搏奮鬥。”他說,“我爭取在新時代中國航太的新高度留下自己的足跡,展現一名航太老兵的風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