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研究年輕人做成一門生意,他們誕生10年沒有融資

只有對未來有判斷, 站在未來看當下, 才能看得清楚。 所以, 跟年輕人站在一起, 才可能知道未來該怎麼做。 青年志就開放了這個平臺, 與年輕人做同行者, 共同面對當下, 共擔未來。

本文共計3073字, 閱讀時間5分鐘。

記者 | 馬芊

編輯 | 趙力

投資界有這麼一句話:你應該特別簡單能把自己做成什麼事統統描述清楚, 如果描述不清楚, 證明就是你自己沒想清楚。 在青年志青年志首席聯結官CCO王許非的眼裡, 這恰恰相反, “你能一句話說出我的團隊做的是什麼, 那就證明我們做的事爛大街了。 ”

2017年11月26日, 在“青年日”的活動現場, 正進行著一場脫口秀。 青年志的創始人Zafka把一頭長髮整齊的紮上去, 精緻的西裝配牛仔褲。 ”他是非常優秀的storyteller。 “聲音磁性、語速飛快、全程脫稿, 甚至, 每一個表情和手勢都帶著極強的感召力, 年輕的熱血在他和觀眾間湧動。

台下, 幾百人的場地座無虛席。

長達四個小時的演講環節, 沒有座位的人, 全程站著聽完。

事實上, 你很難相信這是一間成立十年的諮詢公司舉辦的一場年度活動。 既沒有“四大”嚴肅壓抑的影子, 也毫無“十年”的痕跡。 “我們還把自己當作一個創業公司。 ”王許非說。

“研究年輕人”這門生意

雖然做的是傳統的諮詢生意, 青年志為B端品牌、廣告主服務, 提供專項的研究報告, 收取費用。 但是, “我們這麼多年都在按照自己的喜好做研究, 挺任性的。 ”

在王許非看來, “傳統的諮詢公司其實做得沒有那麼傳統。 ”這個行業有著需要非常嚴格地行業標準, 行業競爭也非常激烈, 現在很多公司甚至在靠盡力壓縮成本掙錢。 在青年志, 研究人員最多只能同時管兩個項目, 但傳統的諮詢公司裡, 他可能同時帶七個專案。

為了節省時間成本, 在諮詢專案中需要的研究物件, 有些公司會選擇從專業的代理公司來找, 這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行規。 但是, “有些代理公司, 會夾雜著靠參加訪問為生的人。 ”今天你需要做汽車調研, 他說他是喜歡汽車的人,

下次他還會配合喜歡耳機, 品質很難把控。

在青年志有個部門, 七八個同事專門負責找人。 需要根據每個專案的理解, 去找到真正的受訪者。 “他們花大量的時間就是在尋找對的人, 包括得甄別他是不是在說謊。 ”

“當你研究比較專注的時候, 你就真的可以紮下去了。 ”青年志專門研究年輕人, 卻也從來沒把自己當做一個青年文化的研究者, “我們就是泡在這件事裡面”。 公司成立十年, 和這些有意思的年輕人、文化領袖、創新者們保持非常好的正式和非正式兩種關係。

聯結年輕人, 基於這個聯結, 通過團隊的專業能力產生關於文化趨勢、行銷的變化和商業創新的報告, 把這些認知對接給品牌、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

或者幫他們“與年輕人共創”, 這是青年志的商業模式。

擁有高粘度的客戶意味著穩定的現金流和可以堅持的個性, 青年志尚未接受過投資。

專業年輕

青年志的公司文化是年輕、好奇、有創業精神, 所以我們不以年輕人的專業作為門檻, 抱著開放多元的心態, 也常常會吸引一些看似奇特的人。

比如在美國從事新風能行業的Veronica在她28歲的時候毅然選擇加入青年志,2年半的時間裡,人類學的研究也逐漸深入她的生活,成為她思考、觀察與認知這個世界的方式。她說,“人和風一樣,本質上都是隨性而流動的,研究就是我應對流動、擁抱開放多元的方式。”

“我們招來的人,仔細看看他們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你可能並不覺得他像個研究員。”王許非表示。青年志對於研究員的要求,也“特別”、“苛刻”:首先要有不可抑制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看不明白的就想要去琢磨一下”,對於年輕人文化有廣泛且一定深度的浸泡,“愛玩愛聊心態開放”。協調管理的組織力、嚴謹活潑的寫作力、扎實深度的學術力、有的放矢的想像力也缺一不可。

他們的工作方法也全都圍繞著青年文化:用開放式的研究方法追蹤與捕獲年輕人文化不同領域的最新變化;對於文化信號進行精准的解讀分析,並初步形成有想像力的洞察;組織青年文化追蹤的社群網路,以及線上線下的相關的研究與社群活動。即對應著青年志提供的三個業務:趨勢洞察、品牌策略和蘑菇星球。

最近,Veronica對一個關於洗護髮行業的研究感觸頗深,探討頭髮和身體管理、生活管理以及自我表達的關係。

在研究的過程中,她和愛跳街舞、玩cosplay的90後大學生,和互聯網、新媒體任職的新職業女性,和愛范兒、有新育兒理念的年輕媽媽聊天,聽她們講自己的生活。

Veronica走近這些看似天差地別的人們,去到她們的家裡、學校、公司裡,去瞭解她們的故事和經歷之後,發現她們其實有著類似的嚮往和焦慮,但是作為個體,她們對於意義的詮釋卻極為獨特,每個人的自我表達都很不一樣,每個人的解決方法都不盡相同,特別好玩。

好多人都覺得今天的年輕人不靠譜,但是她卻遇到了好幾個家世很好、又很漂亮的女孩子,經常加班到淩晨2-3點,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全情投入,不計回報。

這或許是這個年代某種意義上的平等,研究結果是:城市化、互聯網化、全球化、個體化,這些東西同時到來了。今天的年輕人從全球獲取認知;同時也在城市化,沒有過去那種強烈的親情關係的束縛;互聯網化,也是個人賦能、個人賦權的極致體現。

今天的年輕人是從來沒有過的對個體賦權的一代,他們從自己的主觀意識上,特別願意討論個體的問題,他們從自己的能量釋放上,特別能夠釋放自己的能量。這背後的原因不是年齡,而是個體化。

“但是個體是不是意味著孤獨呢?不是的。”王許非自問自答。互聯網一邊幫助你賦權,另外一方面幫助你聯結,但是這種聯結是超越血緣、超越地域,甚至是超越時間的聯結。以前的聯結靠什麼?靠同窗、同姓,靠我們是老鄉,靠我們是一個公司的。今天為什麼同事關係比較冷漠?一方面,大家一起工作,我總換;另外一方面,“我的朋友在我手機上,在我各個社群裡,我彈幕之交。”

不能不承認,今天,年輕人在方方面面塑造著整個社會的流行文化,而不止是青年文化。

聯結年輕

“年輕人特別有意思,他們就像蘑菇一樣。”下場雨,突然就長出來了,還長那麼快,雖然不是參天大樹,但是真的很有生命力。而且蘑菇千奇百怪,有的蘑菇五顏六色的,有的吃了能嗨,有的吃了會死,有的吃了很養生……

“這就是年輕人的狀態,他們很多元、很蓬勃,很不一樣,但是他們彼此都認同,知道彼此是蘑菇。”王許非笑著說。

2013年,青年志剛開始做蘑菇青年趴的時候,群體很小,但是凝聚力很強。“那個時候青年文化是需要彼此肯定的,大家要聚在一起要彼此支持一起,要反思,要慶祝。”當時的青年文化,還是處在整個社會的邊緣。

但四年之後的今天,“你如果不瞭解青年文化,你就落伍了。接下來,你就要被世界淘汰。”整個環境鼓勵他們去創業、去創新。這些年輕人中大部分,很任性地去做一些自己覺得對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做。

投資圈對於年輕人有個更加直接的共識——年輕即未來。當他們作為新商業的創造者,有些基金特別願意投年輕人,甚至給出這樣的解釋——“其實我看不明白,但我覺得年輕人是這麼想的,我願意去做一個嘗試。”他們在幫助年輕人去做更好的自我探索。

這句話用青年志的方式說出來,“年輕人是這時代的原住民。”他對於這個時代新作品的接受、相容和運用,大大超越了老一輩。“老一輩就算比他們聰明,總不能比他敏感吧?你理解得比他們透徹,你有資源,但你敢放棄嗎?”

青年志的蘑菇星球就是這樣一個聚集著最具創造力的青年文化領袖的組織。在最近一期線下沙龍分享活動中,他們做了一個名為“共用空間的另一種可能”的話題。“每個人談到空間首先想到的是你的居住空間,而對於年輕人來說,房子買不起,租的房間也非常的狹窄,所以應該補充更多的公共空間。”ELSEWHERE的創始人表示。

這是一個可以預訂與共用私人專屬空間的APP。在北京、上海,存在大量的優質的空間,但他們只屬於少數人,並且資訊不透明,價格不合理,空間利用率低。ELSEWHERE 將這些空間挖掘出來,通過這個平臺,你可能會使用到隱藏在大廟裡的藝術家工作室/民國建築改造的生活館/嵌入在四合院裡的茶室/三裡屯機電院的建築工作室……你可以用於私人工作、交友聚會、活動體驗等。

范陽認為,中國的城市化在快速推進,城市會越來越擁擠,所有的消費和體驗都越來越模式化、同質化。以咖啡廳和酒店為代表的城市“第三空間”,已不能夠適應現代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變化。

這只是蘑菇青年的其中一瞥。蘑菇星系裡每月推送的月刊線上雜誌《蘑菇星報》,還有年輕品牌創始人們小聚的蘑菇頭坐莊,他們是品牌的創造者,也是年輕文化的先鋒。

就像zafka在演講中說的,“這個時代是個大平原,你往哪邊看都覺得是平的,你也不知道草裡面是羊群還是狼群。”這個時候,品牌也好、商業也好,你和年輕人不是一個在上、一個在下垂直式的,你們倆是同時站在這個時代裡,同時在做著創新。你的好處是你有品牌的好處,資源大,有好多錢,但年輕人的好處是,我真的比你靈活得多,我真的是這個草原裡生活的,我是本地人。

只有對未來有判斷,站在未來看當下,才能看得清楚。所以,跟年輕人站在一起,才可能知道未來該怎麼做。青年志就開放了這個平臺,與年輕人做同行者,共同面對當下,共擔未來。

也常常會吸引一些看似奇特的人。

比如在美國從事新風能行業的Veronica在她28歲的時候毅然選擇加入青年志,2年半的時間裡,人類學的研究也逐漸深入她的生活,成為她思考、觀察與認知這個世界的方式。她說,“人和風一樣,本質上都是隨性而流動的,研究就是我應對流動、擁抱開放多元的方式。”

“我們招來的人,仔細看看他們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你可能並不覺得他像個研究員。”王許非表示。青年志對於研究員的要求,也“特別”、“苛刻”:首先要有不可抑制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看不明白的就想要去琢磨一下”,對於年輕人文化有廣泛且一定深度的浸泡,“愛玩愛聊心態開放”。協調管理的組織力、嚴謹活潑的寫作力、扎實深度的學術力、有的放矢的想像力也缺一不可。

他們的工作方法也全都圍繞著青年文化:用開放式的研究方法追蹤與捕獲年輕人文化不同領域的最新變化;對於文化信號進行精准的解讀分析,並初步形成有想像力的洞察;組織青年文化追蹤的社群網路,以及線上線下的相關的研究與社群活動。即對應著青年志提供的三個業務:趨勢洞察、品牌策略和蘑菇星球。

最近,Veronica對一個關於洗護髮行業的研究感觸頗深,探討頭髮和身體管理、生活管理以及自我表達的關係。

在研究的過程中,她和愛跳街舞、玩cosplay的90後大學生,和互聯網、新媒體任職的新職業女性,和愛范兒、有新育兒理念的年輕媽媽聊天,聽她們講自己的生活。

Veronica走近這些看似天差地別的人們,去到她們的家裡、學校、公司裡,去瞭解她們的故事和經歷之後,發現她們其實有著類似的嚮往和焦慮,但是作為個體,她們對於意義的詮釋卻極為獨特,每個人的自我表達都很不一樣,每個人的解決方法都不盡相同,特別好玩。

好多人都覺得今天的年輕人不靠譜,但是她卻遇到了好幾個家世很好、又很漂亮的女孩子,經常加班到淩晨2-3點,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全情投入,不計回報。

這或許是這個年代某種意義上的平等,研究結果是:城市化、互聯網化、全球化、個體化,這些東西同時到來了。今天的年輕人從全球獲取認知;同時也在城市化,沒有過去那種強烈的親情關係的束縛;互聯網化,也是個人賦能、個人賦權的極致體現。

今天的年輕人是從來沒有過的對個體賦權的一代,他們從自己的主觀意識上,特別願意討論個體的問題,他們從自己的能量釋放上,特別能夠釋放自己的能量。這背後的原因不是年齡,而是個體化。

“但是個體是不是意味著孤獨呢?不是的。”王許非自問自答。互聯網一邊幫助你賦權,另外一方面幫助你聯結,但是這種聯結是超越血緣、超越地域,甚至是超越時間的聯結。以前的聯結靠什麼?靠同窗、同姓,靠我們是老鄉,靠我們是一個公司的。今天為什麼同事關係比較冷漠?一方面,大家一起工作,我總換;另外一方面,“我的朋友在我手機上,在我各個社群裡,我彈幕之交。”

不能不承認,今天,年輕人在方方面面塑造著整個社會的流行文化,而不止是青年文化。

聯結年輕

“年輕人特別有意思,他們就像蘑菇一樣。”下場雨,突然就長出來了,還長那麼快,雖然不是參天大樹,但是真的很有生命力。而且蘑菇千奇百怪,有的蘑菇五顏六色的,有的吃了能嗨,有的吃了會死,有的吃了很養生……

“這就是年輕人的狀態,他們很多元、很蓬勃,很不一樣,但是他們彼此都認同,知道彼此是蘑菇。”王許非笑著說。

2013年,青年志剛開始做蘑菇青年趴的時候,群體很小,但是凝聚力很強。“那個時候青年文化是需要彼此肯定的,大家要聚在一起要彼此支持一起,要反思,要慶祝。”當時的青年文化,還是處在整個社會的邊緣。

但四年之後的今天,“你如果不瞭解青年文化,你就落伍了。接下來,你就要被世界淘汰。”整個環境鼓勵他們去創業、去創新。這些年輕人中大部分,很任性地去做一些自己覺得對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做。

投資圈對於年輕人有個更加直接的共識——年輕即未來。當他們作為新商業的創造者,有些基金特別願意投年輕人,甚至給出這樣的解釋——“其實我看不明白,但我覺得年輕人是這麼想的,我願意去做一個嘗試。”他們在幫助年輕人去做更好的自我探索。

這句話用青年志的方式說出來,“年輕人是這時代的原住民。”他對於這個時代新作品的接受、相容和運用,大大超越了老一輩。“老一輩就算比他們聰明,總不能比他敏感吧?你理解得比他們透徹,你有資源,但你敢放棄嗎?”

青年志的蘑菇星球就是這樣一個聚集著最具創造力的青年文化領袖的組織。在最近一期線下沙龍分享活動中,他們做了一個名為“共用空間的另一種可能”的話題。“每個人談到空間首先想到的是你的居住空間,而對於年輕人來說,房子買不起,租的房間也非常的狹窄,所以應該補充更多的公共空間。”ELSEWHERE的創始人表示。

這是一個可以預訂與共用私人專屬空間的APP。在北京、上海,存在大量的優質的空間,但他們只屬於少數人,並且資訊不透明,價格不合理,空間利用率低。ELSEWHERE 將這些空間挖掘出來,通過這個平臺,你可能會使用到隱藏在大廟裡的藝術家工作室/民國建築改造的生活館/嵌入在四合院裡的茶室/三裡屯機電院的建築工作室……你可以用於私人工作、交友聚會、活動體驗等。

范陽認為,中國的城市化在快速推進,城市會越來越擁擠,所有的消費和體驗都越來越模式化、同質化。以咖啡廳和酒店為代表的城市“第三空間”,已不能夠適應現代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變化。

這只是蘑菇青年的其中一瞥。蘑菇星系裡每月推送的月刊線上雜誌《蘑菇星報》,還有年輕品牌創始人們小聚的蘑菇頭坐莊,他們是品牌的創造者,也是年輕文化的先鋒。

就像zafka在演講中說的,“這個時代是個大平原,你往哪邊看都覺得是平的,你也不知道草裡面是羊群還是狼群。”這個時候,品牌也好、商業也好,你和年輕人不是一個在上、一個在下垂直式的,你們倆是同時站在這個時代裡,同時在做著創新。你的好處是你有品牌的好處,資源大,有好多錢,但年輕人的好處是,我真的比你靈活得多,我真的是這個草原裡生活的,我是本地人。

只有對未來有判斷,站在未來看當下,才能看得清楚。所以,跟年輕人站在一起,才可能知道未來該怎麼做。青年志就開放了這個平臺,與年輕人做同行者,共同面對當下,共擔未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