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科研人員打造基於人工智慧的腫瘤定量輔助診斷平臺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癌症防治提出了具體的定量指標:到2030年實現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然而, 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有效的新技術新工具。 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癌症早診早治提供了新契機, 由於醫療資源分佈的不均衡, 廣大基層醫院對創新工具的需求顯得更急迫。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 要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形成科學合理就醫秩序。 如何提升基層醫院診斷水準, 促進國家分級診療政策落地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針對性的設立了科技服務網路計畫(STS計畫)專案“區域遠端醫療協同影像診斷科技服務網路”, 以創新驅動發展, 借助人工智慧技術, 給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STS計畫項目的支持下,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教授田捷團隊與北京協和醫院、華西醫院等近50家國內三甲醫院合作, 吸收優質診療經驗和大資料資源, 用於構建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 已構建包含10萬余例患者資料的多中心、多病種、多模態、多參數的醫療大資料資源平臺, 並基於其中的萬餘例肺癌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 研發了一套腫瘤影像組學定量輔助診斷軟體。

該軟體能夠利用原始的肺部CT圖像自動完成肺結節病灶分割、海量影響特徵提取和肺結節良惡性判斷,

對肺結節良惡性判斷的準確率超過85%, 為臨床醫生提供有效的肺癌輔助診斷和篩查工具, 並能為臨床醫生提供第二診斷意見。 該腫瘤影像組學定量輔助診斷軟體已在全國基層醫院進行分級推廣使用, 在陝西安康和江西南昌的百餘家基層醫院通過醫聯體模式, 統一安裝使用該軟體, 並接受實驗室技術人員和上級醫院醫生的培訓, 將該軟體應用於日常臨床工作當中。

該軟體可提升影像科醫生診療技術和閱片效率, 並能幫助基層醫院為患者提供合理的診療建議, 有效緩解“小病大治”造成的醫療資源、患者分配不均、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為分級診療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有益實踐,

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近日, 自動化所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聯合珠海市人民醫院, 共同發佈“基於人工智慧的腫瘤定量輔助診斷平臺”, 在珠海市醫聯體各級醫院推廣該軟體平臺, 樹立該軟體在珠三角地區樹立臨床應用的典型, 配合當地基於醫聯體的分級診療的實施。

此外, 軟體研發過程中產生一系列研究成果, 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Radi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等期刊上發表近20篇學術論文, 並與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合作獲得兩項“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國家重點專項項目的資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