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少年還是少女

令狐笑

“少年還是少女?”這是一個橫在文化從業者面前的大問題, 其宿命性差不多相當於那句“to be or not to be”。 做投資的關心, 做市場的關注, 做創作的也無法視而不見。 當然, 純從文藝創作的層面, 你可以說, 好作品就是好作品, 怎麼可以分性別?但是, 我們聊的是作品的產品屬性, 主體受眾的預先定位是類型化的必經之路。 所以, 每逢跨年, 各種大文化、泛娛樂的年度報告, 都拿性別來框定並預測主力受眾群體, 就相當順理成章了。

從一些報告中拿些資料, 來看當下文化消費到底是“少年還是少女”。 先看離年輕群體較近的國產動畫。

相關資料顯示, 2017年開播的國漫全網點擊量排名前10的作品分別為:《鬥破蒼穹》(12.4億)、《全職高手》(10.8億)、《妖神記》(6.4億)、《精靈夢葉羅麗》 第五季(6.6億)、《一人之下》 第二季(4.4億)、《血色蒼穹》(3.4億)、《太乙仙魔錄之靈飛紀》第二季(3.3億)、《峽谷重案組》(3.2億)、《銀之守墓人》(2.7億)、《畫江湖之換世門生》(2.7億)。 從類型題材來看, “少年向”的奇幻、冒險題材依舊是主流, “少女向”的魔幻戀愛題材在以上“前10”中似乎只有《精靈夢葉羅麗》榜上有名。 從國漫來看, “少年”是引導市場走向的主力群體無疑了。 但從今年1月的熱門文娛事件來看, 情況似乎有點不一樣。 就在這個月, 一款針對女性的少女戀愛手游《戀與製作人》的火爆, 讓市場再次驚詫于“少女”消費者在流量和付費上的巨大潛力。
就說更新速度奇快的遊戲, “少年”沸騰的《王者榮耀》硝煙已散、男女通吃的 《跳一跳》 屁股都還沒捂熱, “少女”心爆棚的《旅行青蛙》就已經讓人看得目瞪口呆了。 這麼來看, “少女”主導的受眾群體似乎漸漸在市場上呼風喚雨。

不同資料互相不支撐地自說自話, “少年還是少女”依然是個問題, 在我看來, 下武斷的結論, 顯然不太理智。 畢竟, 這是一個關乎類型化的文藝產品向的難題, 且瞬息萬變。 我更在意的是, 當下的中國文娛市場, 不管是“少年向”, 還是“少女向”, 都做得很不充分, 沒有極致化, 更沒有類型化。 所謂“少年”, 是赤子之心, 是熱血, 是燃, 而我們以國漫為代表的“少年”產品, 滿目的“蒼穹”、“仙魔”之類, 太多只是躺在“假IP”鋪位上的急功近利的速成貨,

是“敗帝王, 我鬥蒼天, 奪得皇位已成仙”的變種, 透著陳腐的氣息。 所謂“少女”, 虛假繁榮的背後, 是霸道深情的男主和灰姑娘, 以及嬌蠻任性、傻白甜等各類型女主組合的影視劇, 毫無新意地佔據著螢屏銀幕而已。

文藝產品在“少年”、“少女”向的不充分、不類型, 還可以從當下偶像女團、偶像男團雙雙遇冷的現象中, 得到佐證。 綜上所述, 在當下的文藝市場, “少年還是少女”還並不是一個選擇題, 而是一個“how to be”的問答題, 意味著文藝市場產品化、工業化任重道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