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姣姐課堂」第一期家長會要開始啦!大家快來圍觀

咳咳咳!

學生放假了, 姣姐課堂開家長會啦,

有孩子的家長, 都快來圍觀,

看看班主任王老師會給大家說點什麼...

班主任王老師:

辦理了很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每天都在對涉罪未成年人的處罰與挽救、教育與感化、保護與預防中糾結思考, 涉罪的孩子受到了法律的處罰, 但大量的案件反映家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 家長教育的不當和失職, 是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們很早就想開這個家長會了。

接下來, 透過兩個案例來讓我們看看現實社會中真實發生的未成年人犯罪血淋淋的事件...

1

未成年人稱霸王襲警

2015年9月28日10時許, 16歲的小程在家中與祖父母發生口角, 繼而將家裡的電視機等物砸壞, 其祖母隨即報警。 接到報警的公安民警來家中處警時, 小程用鋼制水瓶擊打民警王某頭部, 致其受傷。

未成年人上演古惑仔

2

2014年4月一天, 康某夥同六名不滿16歲的少年, 在蘭州市城關區南昌路一社區樓下, 將王某毆打致傷, 造成王某腦挫裂傷, 右側額骨、額竇前後壁骨質多發骨折, 鼻翼骨折。

案例分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有句話說得好:“最好的教育莫過於爸爸愛媽媽。 ”這句話的含義就是良好的家庭氛圍、精神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能給孩子帶來足夠的安全感;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能讓孩子有更多的擔當;一個奮進的家庭狀態能讓孩子有更大的動力。

案例一

從小缺失父母的愛, 讓2歲的孩子...

在依法進行社會調查時, 檢察官瞭解到小程2歲時父親病逝, 母親改嫁外地失去聯繫, 其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 爺爺85歲, 奶奶74歲, 平時對小程溺愛嬌慣, 小程上至初中二年級因厭學而輟學, 至案發前一直在家, 其性格內向倔強、脾氣急躁, 平時整天呆在家中看網路小說, 幾乎不外出, 也不與同齡人交往。

案例二

家庭破碎促使孩子誤入歧途...

社會調查反映康某小時候父母離異, 由母親撫養, 卻與姥爺一起生活, 後獨自前往河南少林寺武術學校學習, 練就一身武功, 仗著武功經常與人打架鬥毆。

班主任分析

不要因為你一個錯誤的決定

讓你的孩子為你買單

將近70%的涉罪未成年人家庭存在缺陷,其中30%來自結構殘缺的家庭,4%來自隔代撫養的家庭。

家庭結構殘缺使未成年子女得不到父母完整的愛和教育,內心自卑,性格扭曲,由於父母自身生存成本和精神壓力的增加,分散了對孩子監管的精力,減少了家庭對未成年人的約束和管教,增加了孩子與品行不良、甚至犯罪人員接觸交往的機會。

再婚重組家庭因為父母與繼子女沒有血緣關係,情感疏離,父母放棄對繼子女的管教;而父母離異過程中的言語爭吵、行為暴力等衝突、離異後父母一方撫養責任缺失都會對未成年人心理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隔代撫養家庭,作為撫養人的祖父母多已六七十歲,他們年老體衰、行動不便,僅能為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飲食,沒有過多精力交流情感,更無能力進行文化教育和行為管理。由於父母親情缺失,監管缺位,未成年人容易心理異常,情緒衝動,做出一些非理智的行為,嚴重者導致違法犯罪。缺乏父母關愛教育的小程沉溺網路小說尋求情感寄託,思想幼稚行為衝動不考慮後果就是例證。

看完了讓人扼守歎息的案例分析後,接下來班主任想送給各位家長一些溫馨小建議,幫助你更好地管理你的孩子。

Tip1

請與孩子在幼年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過,“社會問題可歸結於人的問題,人的問題可歸結於早年,早年問題可歸結於家庭”。人在幼年時最重要的需求是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依戀,很多青春期及以後出現行為偏差、心理問題直至違法犯罪的孩子,多是源於12歲之前的家庭撫養和父母教育。當你準備作父母或已為人父人母都應該明白,孩子出生後至3歲前一定要親自撫養,父母通過容貌、聲音和氣味與孩子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給予他們充分的安 全感,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包含情感的依戀關係會自然影響孩子的觀念形成,使他們自覺自願接受管教,在做事和衝動時對自己的行為有顧忌有約束,所以說你在孩子生命初期付出了多少辛苦,就會在他成人後看到付出的良好結果,反之亦然。

Tip2

請給孩子完整的家庭,成長的陪伴

在人員結構完整、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家庭中,熟悉的環境、習慣的飲食、親切的夥伴,遠比豪華的房子、富裕的物質更能給孩子帶來安全和愉悅感,讓孩子形成陽光健康的心理。青春期之前孩子都很弱小,特別需要身邊有親人的陪伴,而父母離異不僅會破壞孩子已經形成的依戀,原有生活環境的變化更會給孩子造成心理恐懼,令他們內心矛盾衝突,為回避恐懼極易逃離家庭,過早進入社會,容易誤入歧途,最終令家人後悔痛心。

Tip3

即使父母離異也請給孩子足夠的關愛

如果父母感情破裂已經離異,撫養孩子的一方應儘量給予孩子生活學習心理的關注關心,離開孩子的一方也不能放棄不管,平時的電話聯繫溝通、定期的看望和經濟的撫助都是應該履行的責任,家庭可以殘缺,父愛母愛不能缺位,只有這樣,你生命中那個至關重要的孩子才不會因為父母離異,不會因為失去關愛,而封閉自己,出現心理障礙和反社會行為。

希望開完這期家長會,各位家長能夠從心底裡認識到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不要一味的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回頭看看自己領孩子走了一條什麼樣的路。讓孩子在一個幸福有愛的環境中長大是為人父母應該做到的,無關金錢與能力,只需要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即可。不要因為你的一時衝動,讓你的孩子為你的錯誤買單。

——未檢部幹警送給全體家長

班主任分析

不要因為你一個錯誤的決定

讓你的孩子為你買單

將近70%的涉罪未成年人家庭存在缺陷,其中30%來自結構殘缺的家庭,4%來自隔代撫養的家庭。

家庭結構殘缺使未成年子女得不到父母完整的愛和教育,內心自卑,性格扭曲,由於父母自身生存成本和精神壓力的增加,分散了對孩子監管的精力,減少了家庭對未成年人的約束和管教,增加了孩子與品行不良、甚至犯罪人員接觸交往的機會。

再婚重組家庭因為父母與繼子女沒有血緣關係,情感疏離,父母放棄對繼子女的管教;而父母離異過程中的言語爭吵、行為暴力等衝突、離異後父母一方撫養責任缺失都會對未成年人心理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隔代撫養家庭,作為撫養人的祖父母多已六七十歲,他們年老體衰、行動不便,僅能為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飲食,沒有過多精力交流情感,更無能力進行文化教育和行為管理。由於父母親情缺失,監管缺位,未成年人容易心理異常,情緒衝動,做出一些非理智的行為,嚴重者導致違法犯罪。缺乏父母關愛教育的小程沉溺網路小說尋求情感寄託,思想幼稚行為衝動不考慮後果就是例證。

看完了讓人扼守歎息的案例分析後,接下來班主任想送給各位家長一些溫馨小建議,幫助你更好地管理你的孩子。

Tip1

請與孩子在幼年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過,“社會問題可歸結於人的問題,人的問題可歸結於早年,早年問題可歸結於家庭”。人在幼年時最重要的需求是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依戀,很多青春期及以後出現行為偏差、心理問題直至違法犯罪的孩子,多是源於12歲之前的家庭撫養和父母教育。當你準備作父母或已為人父人母都應該明白,孩子出生後至3歲前一定要親自撫養,父母通過容貌、聲音和氣味與孩子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給予他們充分的安 全感,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包含情感的依戀關係會自然影響孩子的觀念形成,使他們自覺自願接受管教,在做事和衝動時對自己的行為有顧忌有約束,所以說你在孩子生命初期付出了多少辛苦,就會在他成人後看到付出的良好結果,反之亦然。

Tip2

請給孩子完整的家庭,成長的陪伴

在人員結構完整、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家庭中,熟悉的環境、習慣的飲食、親切的夥伴,遠比豪華的房子、富裕的物質更能給孩子帶來安全和愉悅感,讓孩子形成陽光健康的心理。青春期之前孩子都很弱小,特別需要身邊有親人的陪伴,而父母離異不僅會破壞孩子已經形成的依戀,原有生活環境的變化更會給孩子造成心理恐懼,令他們內心矛盾衝突,為回避恐懼極易逃離家庭,過早進入社會,容易誤入歧途,最終令家人後悔痛心。

Tip3

即使父母離異也請給孩子足夠的關愛

如果父母感情破裂已經離異,撫養孩子的一方應儘量給予孩子生活學習心理的關注關心,離開孩子的一方也不能放棄不管,平時的電話聯繫溝通、定期的看望和經濟的撫助都是應該履行的責任,家庭可以殘缺,父愛母愛不能缺位,只有這樣,你生命中那個至關重要的孩子才不會因為父母離異,不會因為失去關愛,而封閉自己,出現心理障礙和反社會行為。

希望開完這期家長會,各位家長能夠從心底裡認識到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不要一味的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回頭看看自己領孩子走了一條什麼樣的路。讓孩子在一個幸福有愛的環境中長大是為人父母應該做到的,無關金錢與能力,只需要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即可。不要因為你的一時衝動,讓你的孩子為你的錯誤買單。

——未檢部幹警送給全體家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