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關注」合肥市2018年度全國最美家庭、第十一屆全國五好家庭、省五好家庭推薦名單公示啦!看看他們都是誰?

經評議, 合肥市擬推薦2018年度全國最美家庭2戶、第十一屆全國五好家庭2戶、省五好家庭13戶, 現予以公示。

公示期自2018年1月24日起至1月28日止。

公示期間, 各單位和個人對上述家庭在模範遵守家庭美德等方面如有意見, 均可來電、來信向合肥市婦聯反映。 單位反映請加蓋公章, 個人請署真實姓名及聯繫方式。

電話:0551—63537686

郵箱:hfflxcb@163.com

合肥市擬推薦名單

2018年度全國最美家庭2戶

楊維淼家庭 廬陽區四裡河碧水源社區

陳 頻家庭 蜀山區井崗鎮長江西路嵐翠苑

第十一屆全國五好家庭2戶

錢 莉家庭 蜀山區三裡庵怡園社區

沈晨蓮家庭 廬江縣廬城鎮大廈新村

省五好家庭13戶

劉 霞家庭 肥東縣店埠鎮西苑路127號

董世一家庭 肥西縣上派鎮老縣政府大院

丁德存家庭 長豐縣崗集鎮金明花園

張茂生家庭 廬江縣廬城鎮文明北路51號

李冬梅家庭 巢湖市金碼頭7-2-2單元

孫華君家庭 瑤海區靜安新城睿園

杜少白家庭 廬陽區逍遙津街道四牌樓社區

朱慧卿家庭 蜀山區科學家園

方鳳勤家庭 包河區望湖街道五裡廟社區朱小郢

陸 軍家庭 高新區植物園路9號鼎元別院

殷 萍家庭 經開區芙蓉社區國耀花半裡

胡江林家庭 新站區新店村楊崗

趙學平家庭 合巢經開區半湯街道湯山下倪村

恭喜以上17戶家庭

下面跟隨小編

來看看推薦家庭的簡要事蹟吧~

推薦家庭簡要事蹟

▼▼▼

1

楊維淼家庭:楊維淼、孫余銀夫妻倆都是合肥供水集團的職工, 共同踐行“貼心小棉襖”使用者至上、優質服務的服務理念。

楊維淼曾是海軍核潛艇戰士, 12年軍旅生涯, 老楊年年都被評為優秀士兵, 榮立三等功一次。 退伍到供水集團後, 又在基層工作了15年, 有著精湛高超的業務水準、頑強過硬的工作作風和“貼心”細緻的工作態度, 具有多年的搶修經驗。 2016年元月, 一場30年不遇的嚴寒席捲合肥, 他一天輾轉達兩百多公里, 日均更換一百多塊水錶。 在這期間, 老母親病危, 他將這個消息藏在心中, 始終堅守搶修一線。 直到2月, 母親去世, 才匆匆請假趕回老家, 送老人最後一程。 獲得“合肥市崗位學雷鋒標兵”、“合肥市勞動模範”“合肥十大新聞人物”“感動供水人物”等稱號。 丈夫當兵時, 妻子孫余銀是一名好軍嫂, 勤儉持家, 照顧孩子, 孝順老人;作為一名抄表員,
多年從事水錶抄催工作, 勤奮敬業, 認真細緻。 夫妻倆雙雙助力供水集團引人矚目的“合肥速度”, 共同成為合肥百姓“放心水、幸福水”的守望者。

2

陳頻家庭:這是個再婚重組的大家庭, 家庭成員20人之眾, 姓氏9個之廣, 黨員11人之多, “不小一大家”成為這個家庭的“標籤”。 妻子嚴蘇萍溫柔賢慧、心靈手巧, 平日裡操持家務, 克勤克儉。 每逢星期天、節假日, 總是精心準備一桌好飯菜等候兒孫回家團聚, 還烹飪家常小菜供四個小家帶回家食用, 絕不厚此薄彼。 子女一旦生病, 她總是第一時刻趕到, 悉心照料, 還想方設法做營養飯菜、補養身體。 這個家庭崇尚讀書、熱愛學習, 是典型的“書香之家”, 半數以上家庭成員都在報刊上發表過文學作品, 長子陳飆是小有名氣的書法家,合肥的許多風景名勝楹聯都出自他的筆下。陳頻退休後發揮餘熱,先後出版3本書、一百多萬字的文學作品,撰寫《精神文明三字經》受到市委首肯,創作歌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被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第一歌”,歌曲《包河的月亮》唱到了維也納金色大廳。傳承“忠厚傳家、傳書繼世”的家風,牢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家教,夫仁妻賢子女孝、兄友弟恭一家親,正是“家和萬事興”的寫照。

3

錢莉家庭:錢莉、王偉夫妻倆都是合肥市公安局民警,是並肩戰鬥的雙警家庭。為了那一身光榮的“員警藍”,他倆用獨特的方式詮釋著愛情、親情,在各自的崗位書寫精彩人生。錢莉是內勤民警,負責收集情報、撰寫材料、匯總報表、製作台賬等,從警二十年,她負責的情報資訊工作一直在分局績效考評中位居前列,獲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授予合肥市五一勞動獎章,2012、2014年所在的蓮花派出所連續兩次被授予全國執法示範單位榮譽稱號。愛人李偉從事刑偵工作二十年,攻克多起疑難案件,成功破獲系列特大流竄全國新型信用卡盜竊、詐騙團夥等案件,多次獲個人嘉獎,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所在責任區刑偵業務績效考評成績一直位於全市前列。女兒也早早學會了堅強獨立,上學期間經常被評為三好學生,書畫作品也常常獲獎。這個愛“小家”更愛“大家”的雙警家庭,付出了雙倍的辛苦,也收穫了雙倍的幸福。

4

沈晨蓮家庭:廬江縣廬城鎮有一戶當地聞名遐邇的文藝之家,被譽為“德藝雙馨在一家”。沈晨蓮是城北小學教師、省作家協會會員,曾獲廬江縣教壇新星獎、“感動廬江”教育新聞人物。她以慈母般的情懷對待學生,創新設計《家校聯繫本》,讓學生處在老師和家長守護視線中。除擔任語文教師和班主任外,還兼任城北小學舞蹈隊教練,排練的民族舞蹈三次獲得原巢湖市、合肥市中小學生舞蹈大賽一等獎,尤其擅長散文、古典詩詞,文學作品發表於省內外報刊和多家網路。丈夫張先賦是廬城鎮政府公務員、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廬江縣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書畫作品多次入展安徽省美協、安徽省書協的專業展覽,在《中國書畫報》、《書與畫》、《書法報》等專業報刊發表書畫論文和作品,在省內外報刊發表散文作品數十篇。女兒張羚瑤自幼受到家庭薰陶,擅長文學、民族舞蹈和中西器樂,曾獲《巢湖市獨生子女才藝大賽》舞蹈二等獎、音樂三等獎,其散文《春回羅埠》和其父散文《故鄉的鳥語》,同獲《廬江縣“美好鄉村”散文大賽》優秀獎和二等獎。一家三口曾同遊普陀山、蘇州等地,在當地網路上同期推出6篇遊記,一時被廬江文藝界傳為美談。

5

劉霞家庭:劉霞和丈夫汪本忠都是長期工作在肥東縣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一線的技術人員,夫妻倆用勤勞樸實、寬容無私的奉獻精神,立足基層,服務“三農”近30年,深受單位和鄰里的一致好評。

劉霞和愛人先後參加了安徽農業大學農學大專班和本科班進修,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知識水準和為農服務技能。在劉霞的帶領下,2015年,店埠農技推廣區域中心站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五星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農民滿意度達100%,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對促進肥東縣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獲農業部“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省“五一勞動獎章”、首屆“農民滿意農技員”等各項榮譽。 公公婆婆年齡大了,劉霞和愛人把兩位老人接到身邊住,讓老人安享晚年。劉霞的母親身體不好,每年都要住院7到8次,劉霞和愛人白天上班,晚上和雙休日一個照顧孩子,一個去醫院照顧母親,直到2014年夏天母親去世。獲評合肥市平安家庭示範戶。

6

董世一家庭:結婚10年來,在肥西報社工作的董世一和他在肥西供電公司工作的妻子陳軍華,工作上相互支援、共同進步,生活上互敬互愛、尊老愛幼,營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圍。贏得了單位同事及左鄰右舍的交口稱讚。

董世一夫婦在努力經營自己小家庭的同時,默默將岳母和妻弟的困苦扛在肩上,這一扛就是10年。在夫妻倆的共同努力下,當初欠下的醫藥費很快還清了,之後的日子裡,夫妻倆一方面撫育著年幼的女兒,一方面悉心照料著岳母的生活。董世一甚至成了治療糖尿病的半個“專家”,岳母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要注意些什麼,他張口就來;岳母每天兩次的胰島素針什麼時候打、打什麼量,他爛熟於心。

還不滿10歲的女兒董亦楚也從小養成了尊老愛老的良好品質,外婆因白內障視力很差,每次出門,董亦楚都會牽著外婆的手,帶她過馬路,甚至學會了給外婆洗衣服、盛飯夾菜。

7

丁德存家庭:23年來,她穿梭在需要幫助的老弱病殘婦幼人群中,用自己的愛心和真情,演繹著基層婦聯幹部的情懷。她就是長豐縣崗集鎮婦聯主席丁德存,是崗集鎮家喻戶曉的“丁大姐”。

丁德存多年來一直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2004年,她牽頭組建了巾幗志願者服務隊,經常為老人們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為老人們解決了困難,送去了歡樂。 扎實推進婦女創業行動,配合有關部門組織農村女致富帶頭人、女經紀人、女能手和返鄉女農民工、家政服務員等進行蔬菜大棚、電子商務、家政服務、SYB創業培訓、電腦等多種類型的技能培訓,建立了6個“女性創業實踐基地”。全鎮現有300多名婦女從事養殖、種植業,成為崗集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大特色。

丁德存夫妻攜手,共同度過父親肺癌、母親腦溢血、大哥食道癌、大嫂尿毒癥等一個個難關。獲評安徽省優秀巾幗家庭志願者、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範家庭,長豐縣最美家庭。

8

張茂生家庭:從教學骨幹一步步成長為廬江教育的領頭人、雙雙成為高級教師,他們事業上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夫妻恩愛,孝敬父母,子女勤學上進,家庭民主和諧,他們在生活中共織家庭幸福之彩捲。

張茂生2011年調任廬江樂橋中學校長,學校教研成果豐碩,高考成績牢牢佔據全縣同類學校第一,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安徽省第二屆教壇新星、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2016年調任廬江二中校長。妻子杜春苑任廬江三中副校長,各項工作傾心盡力、有聲有色,深受教職工好評,所教學科高考成績多次在全縣名列前茅,連續七次獲得教育局頒發的“高考優勝獎”,先後獲得安徽省優秀共青團幹部、省先進女教職工等榮譽稱號。 他們始終秉承勤儉節約的家風,熱心幫助他人,對有困難的學生、同事、親戚朋友,都會伸出援助之手。2011年11月,張茂生從城裡突然調到鄉下樂橋中學任職,杜春苑獨自承擔起全部家務及孩子備考、老人安撫事務。期間雙方老人多次生病住院,她都怕影響丈夫工作不告訴他。不僅如此,對待家裡的其他長輩,舅舅、舅奶,姨奶……他們也都像對待父母一樣關照孝敬。

9

李冬梅家庭:李冬梅是巢湖市銀屏中學教務副主任,愛人鄭學斌是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大學時期深厚的友情和愛情,為20年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奠定了堅不可破的基礎。出自本分的農村家庭,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優良傳統給予他們更好的滋養。由於鄭學斌是抱養的孩子,所以他們有三個爹三個媽——養父養母和雙方的親生父母,他們需要更好地贍養、孝順,平時在物質和經濟上總是無私地幫助雙方的兄弟姐妹。

李冬梅出版《破繭而出》等散文集,在全國200多家報刊發表文章50萬字,多篇徵文在省市比賽中獲獎,獲巢湖市優秀教師、美德教師等榮譽;丈夫是學科帶頭人,作為先進人才引進到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完成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多次參加學院教學大賽獲獎,先進事蹟在安徽日報等媒體刊登。

雙教師家庭以讀書教科研為主弦律,並作為志願者參加各項公益活動,如去福利院給孩子們送溫暖,為環巢湖全國自行車賽擔任志願者,創城工作問卷調查志願者等,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傳播正能量。

10

孫華君家庭:在瑤海區龍崗開發區新安社區,提到“孫三姐”無人不曉。孫三姐名叫孫華君,她家裡有96歲的婆婆,敬業愛崗的丈夫,還有兒子、媳婦和孫女共6口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庭經營的“聲色並茂”。孫華君用質樸的情和愛織就了家庭一片和諧溫馨的天空,不僅是“優秀共產黨員”、“三八紅旗手”,還是“好媳婦”。與劉浩結婚30多年,二人婦唱夫隨,不管是工作還是家庭生活,都很恩愛,甜蜜融洽,學習上互相鼓勵,工作中相互支持,生活裡相互照顧,而當意見不一致時,總是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解決。對雙方老人,夫妻倆都十分尊敬和孝順。 全家人互敬互愛,積極向上,熱心公益。多年來,不管是社會弱勢群體還是鄰里朋友、同事,只要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助,孫華君一家都盡可能的給予幫助,曾資助雲南滄源縣、石台縣等多名貧困兒童,獲“五好家庭”稱號。

11

杜少白家庭: 隨著孩子的降臨,杜少白和程曉乾的二人世界變成了溫馨甜蜜的三口之家。可是,19年前,平靜的生活在孩子三周半時被徹底擊碎,孩子被醫院確診為重度自閉症。夫妻二人一度感到絕望,甚至想到和孩子一起同歸於盡。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思考,重新分配了各自的家庭角色,齊心協力開始了漫長艱辛而又充滿希望的康復之路。

經過幾年外地的康復訓練,孩子的病情逐漸有了起色,笑容又回到了家人的臉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龐大的支出讓小家庭難以為繼,不得不中斷異地培訓回到合肥。為自己,也為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2003年杜少白與8位家長共同創辦“星星雨”自閉症康復機構;2010年,獨自創辦“五彩鹿”自閉症兒童教育諮詢服務工作室,累計培訓自閉症患兒300多名,成功輸送至普幼普小兒童15名。而他們的兒子,也安全度過青春期,成了一個有獨立生活能力,能與他人溝通的小夥子。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夫妻倆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孩子們的康復過程為藍本,告訴每一位家長要以開放溫和的心態、科學細緻的方法教育孩子,用陽光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才能戰勝了遇到的各種各樣困難。獲評廬陽區最美家庭。

12

朱慧卿家庭:朱慧卿、李光茂夫婦是一對酷愛藝術、提倡環保、志同道合的老人,退休後的老夫妻倆走上藝術創作之路,家中儼然是一個手工藝術作品展覽館,成為人人羡慕的模範夫婦和低碳環保達人。

一個破碎的蛋殼、一塊破布、一根秸稈、一個知了殼甚至一個廢棄的易開罐,在朱慧卿老人的手中,都能變化出十二生肖臉譜、猴子迎親隊伍、穆桂英掛帥、寶黛共讀西廂等富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息的工藝品。客廳過道的掐絲琺瑯景泰藍,朱慧卿說,“與掐絲琺瑯銅胎景泰藍不同,它是全部用廢紙一張張糊起來的。”這個創作兩年,重達24斤的景泰藍,花費了老夫妻倆不少心思,外面塗上了金粉畫,兩側是“牡丹花開”和“和諧有餘”,上面還用金線纏繞,看起來熠熠生輝。朱慧卿和她的工藝品曾亮相央視“夕陽紅”節目,並出版《朱慧卿作品集》,去年她的最新作品麥稈畫《清明上河圖》用了3個月時間完成,這幅長1.2米、寬0.8米的藝術品被特邀參加合肥市婦聯主辦的低碳環保作品展。

朱慧卿每週在社區老年大學教大家學手工,酷愛養花的李光茂將自家的陽臺打造成“空中小花園”,一年四季綠綠蔥蔥、鮮花繁茂。閒暇的時刻,老兩口喜歡坐在陽臺一邊品茶,一邊回憶著年輕時候。

13

方鳳勤家庭:方鳳勤是包河區望湖街道五裡廟社區的一個普通婦女。2007年丈夫意外去世,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頓,娘家人心疼她,勸37歲的她改嫁。但一想到公婆無人陪伴、大女兒還在求學。她又捨不得:“我不能丟下他們。”就是因為這份不舍,她艱難地生下了尚在腹中的兒子,撐起了這個家。

上有公婆,下有嗷嗷待哺的嬰兒,方鳳勤忙完家務,還要做些短工補貼家用,社居委安排她當了城管隊員,每月有了固定收入,一家人的日子漸漸穩定下來。除了安排好兩個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上班之餘還要抽空陪伴兩位老人。丈夫離世時,把自己與前妻留下的女兒也拋給了方鳳勤。,那時,女兒17歲,正在一家中專學校求學,方鳳勤省吃儉用地湊齊學費,讓女兒繼續完成自己的學業。平常家中有什麼好吃的,她都偏心地留給女兒,雖然經濟拮据,每年都要為女兒添幾身漂亮衣服,連親生兒子都吃醋。而女兒每次下班回家,也總是搶著幫著媽媽幹家務,接弟弟放學,力所能及地幫媽媽減輕負擔。

如今,女兒27歲、兒子才10歲,往後的人生之路還很長,可方鳳勤心裡對生活卻充滿了希望。“孩子都懂事了,也知道幫我照顧家裡了,我會繼續照顧好公婆,讓他們過得更好一點。”

14

陸軍家庭:家住高新區植物園路、目前都在科大國創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陸軍、李穎家庭充滿了溫馨、和睦、幸福。與父母共同生活了20多年,婆媳關係勝過母女。早些年,陸軍長期出差在外,妻子李穎把家裡操持得有條不紊。父親在世時患肺氣腫,夫妻倆專門買了吸氧機,每半個月陪父親去醫院。兒子是全家人的驕傲,先後在中國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電腦博弈大賽中榮獲大獎。

僅有無線電技術大專學歷的陸軍,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是不知疲倦、銳意創新、忘我工作的“鐵人”。他在中科大科技實業總公司中佳光電儀器分公司工作期間,作為研發團隊主要成員完成的“伽瑪放射免疫器”專案,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科大國創公司工作期間,參與“發電企業ERP管理系統”多個自主軟體產品研發,負責完成“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資訊資源規劃及統一資訊平臺專案”十多項科研專案。

陸軍不僅自己鑽研新技術,還毫無保留地教給同事,帶領團隊成員共同前進。他先後榮獲全國電力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三等獎、電力行業“十一五”資訊化十大成果獎,安徽省勞動模範、合肥市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

15

殷萍家庭:提起合肥經開區芙蓉社區的殷萍家庭,熟悉的人都會露出贊許的神情。這是一個和睦幸福的三代同堂之家,夫妻恩愛、敬老愛幼,家庭氛圍溫馨幸福。

殷萍在計生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了20多年,遇到各種困難不退縮,耐心細緻做好疏導工作,2000年獲市級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02年在“全國計劃生育/生殖健康調查”工作中被國家計生委評為優秀調查員。丈夫方開雲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關心學生成長,積極投入課堂教學改革,多次榮獲先進個人、優秀工作者等稱號。

結婚30年來,殷萍對婆婆敬如父母,對小姑子親如姊妹。結婚時,男方家境困難,她僅僅在熟人的傢俱店賒了一套傢俱,用了家裡一張老式床做婚床;經濟稍好後,自己沒有一件首飾,殷萍卻為婆婆和自己的媽媽每人購置了一副一模一樣的金耳環。三個妹妹結婚時,夫妻倆想方設法給每人購置了一套體面的嫁妝。

殷萍夫婦教育孩子“有愛心、有責任心,尊重長輩、關愛他人”,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女兒面前,他們既是慈祥的父母,又是嚴格的教師,甚至有時候是親切的大姐大哥。性格開朗的女兒,已是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

16

胡江林家庭:岳母80歲高齡、女主人因小兒麻痹症導致下肢癱瘓肢體一級殘疾,常年需要照顧。新站區站北社區新店村楊崗的胡江林家庭,雖百般困難卻自立自強、相親相愛,這個三世同堂的家庭充滿溫馨。

當初岳母沒有同意這門親事,是因為擔心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女兒會受委屈,直到聽說了胡江林的為人、也看到了他的誠意,才答應下來。信守承諾的胡江林,始終將妻子當寶貝一樣細心照顧著,每天幫妻子穿衣餵飯、洗臉按摩,推妻子出去散步;將岳母當親媽伺候著,每天為岳母打洗腳水;大字不識幾個的他,卻天天擠出時間陪兒子做作業。

妻子韓玉群沒念過書卻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教育兒子尊重他人、禮讓他人。兒子上小學的時候因為自卑,總覺得低人一等,在父親、母親的開導下徹底打開了心結。如今,聽話懂事的兒子常常幫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給媽媽餵飯成了“必修課”。

結婚15年,一家人生活全靠胡江林一人,鄰居們想幫他們一把,可胡江林不肯接受施捨,練就了維修家電的好手藝,一傳十,十傳百,周邊居民都把家裡捨不得扔的壞電器送到他這裡來修。靠著粗糙的雙手和樂觀的心態,胡江林為家人撐起了一片天,獲選“合肥好人”。

17

趙學平家庭:妻子勤勞善良,兒子陽光帥氣,趙學平家庭是合巢經開區半湯街道下倪村人人羡慕的和諧家庭。

趙學平是貨車司機,常常起早帶晚、披星戴月,工作雖辛苦,閒暇之餘,還經常陪妻子胡德秀去跳廣場舞。妻子胡德秀性格像個大男人一樣,裡裡外外全靠她打點,為了讓老公安心開車,包攬了所有的家務。

都說婆媳難處,在胡德秀這裡,那都不是個事。她把公公婆婆當作自己的父母,婆婆摔斷了胳膊,她起早貪黑照料。為減輕哥哥姐姐的負擔,和丈夫商量後,胡德秀還把自己90多歲的媽媽接過來一起過日子。丈夫的爺爺在世時,她經常和丈夫、孩子一起推著輪椅帶爺爺出來透透氣、聊聊天,爺爺生病住院後,她更是醫院、家裡兩頭跑。

開發區和街道成立了婦聯,胡德秀夫妻感到女人不光要自己富起來、還要讓家庭亮起來、鄉村美起來,夫妻倆經常號召大家一起參加婦聯組織的最美家庭評選、創業培訓、美麗庭院評比等活動,共同傳承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和諧的家庭美德。

注意:上方內容可上下滑

呱唧呱唧~

小夥伴們快快豎起大拇指

為推薦的17戶家庭點贊祝賀吧!

大家都在看↓↓↓

長子陳飆是小有名氣的書法家,合肥的許多風景名勝楹聯都出自他的筆下。陳頻退休後發揮餘熱,先後出版3本書、一百多萬字的文學作品,撰寫《精神文明三字經》受到市委首肯,創作歌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被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第一歌”,歌曲《包河的月亮》唱到了維也納金色大廳。傳承“忠厚傳家、傳書繼世”的家風,牢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家教,夫仁妻賢子女孝、兄友弟恭一家親,正是“家和萬事興”的寫照。

3

錢莉家庭:錢莉、王偉夫妻倆都是合肥市公安局民警,是並肩戰鬥的雙警家庭。為了那一身光榮的“員警藍”,他倆用獨特的方式詮釋著愛情、親情,在各自的崗位書寫精彩人生。錢莉是內勤民警,負責收集情報、撰寫材料、匯總報表、製作台賬等,從警二十年,她負責的情報資訊工作一直在分局績效考評中位居前列,獲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授予合肥市五一勞動獎章,2012、2014年所在的蓮花派出所連續兩次被授予全國執法示範單位榮譽稱號。愛人李偉從事刑偵工作二十年,攻克多起疑難案件,成功破獲系列特大流竄全國新型信用卡盜竊、詐騙團夥等案件,多次獲個人嘉獎,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所在責任區刑偵業務績效考評成績一直位於全市前列。女兒也早早學會了堅強獨立,上學期間經常被評為三好學生,書畫作品也常常獲獎。這個愛“小家”更愛“大家”的雙警家庭,付出了雙倍的辛苦,也收穫了雙倍的幸福。

4

沈晨蓮家庭:廬江縣廬城鎮有一戶當地聞名遐邇的文藝之家,被譽為“德藝雙馨在一家”。沈晨蓮是城北小學教師、省作家協會會員,曾獲廬江縣教壇新星獎、“感動廬江”教育新聞人物。她以慈母般的情懷對待學生,創新設計《家校聯繫本》,讓學生處在老師和家長守護視線中。除擔任語文教師和班主任外,還兼任城北小學舞蹈隊教練,排練的民族舞蹈三次獲得原巢湖市、合肥市中小學生舞蹈大賽一等獎,尤其擅長散文、古典詩詞,文學作品發表於省內外報刊和多家網路。丈夫張先賦是廬城鎮政府公務員、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廬江縣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書畫作品多次入展安徽省美協、安徽省書協的專業展覽,在《中國書畫報》、《書與畫》、《書法報》等專業報刊發表書畫論文和作品,在省內外報刊發表散文作品數十篇。女兒張羚瑤自幼受到家庭薰陶,擅長文學、民族舞蹈和中西器樂,曾獲《巢湖市獨生子女才藝大賽》舞蹈二等獎、音樂三等獎,其散文《春回羅埠》和其父散文《故鄉的鳥語》,同獲《廬江縣“美好鄉村”散文大賽》優秀獎和二等獎。一家三口曾同遊普陀山、蘇州等地,在當地網路上同期推出6篇遊記,一時被廬江文藝界傳為美談。

5

劉霞家庭:劉霞和丈夫汪本忠都是長期工作在肥東縣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一線的技術人員,夫妻倆用勤勞樸實、寬容無私的奉獻精神,立足基層,服務“三農”近30年,深受單位和鄰里的一致好評。

劉霞和愛人先後參加了安徽農業大學農學大專班和本科班進修,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知識水準和為農服務技能。在劉霞的帶領下,2015年,店埠農技推廣區域中心站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五星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農民滿意度達100%,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對促進肥東縣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獲農業部“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省“五一勞動獎章”、首屆“農民滿意農技員”等各項榮譽。 公公婆婆年齡大了,劉霞和愛人把兩位老人接到身邊住,讓老人安享晚年。劉霞的母親身體不好,每年都要住院7到8次,劉霞和愛人白天上班,晚上和雙休日一個照顧孩子,一個去醫院照顧母親,直到2014年夏天母親去世。獲評合肥市平安家庭示範戶。

6

董世一家庭:結婚10年來,在肥西報社工作的董世一和他在肥西供電公司工作的妻子陳軍華,工作上相互支援、共同進步,生活上互敬互愛、尊老愛幼,營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圍。贏得了單位同事及左鄰右舍的交口稱讚。

董世一夫婦在努力經營自己小家庭的同時,默默將岳母和妻弟的困苦扛在肩上,這一扛就是10年。在夫妻倆的共同努力下,當初欠下的醫藥費很快還清了,之後的日子裡,夫妻倆一方面撫育著年幼的女兒,一方面悉心照料著岳母的生活。董世一甚至成了治療糖尿病的半個“專家”,岳母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要注意些什麼,他張口就來;岳母每天兩次的胰島素針什麼時候打、打什麼量,他爛熟於心。

還不滿10歲的女兒董亦楚也從小養成了尊老愛老的良好品質,外婆因白內障視力很差,每次出門,董亦楚都會牽著外婆的手,帶她過馬路,甚至學會了給外婆洗衣服、盛飯夾菜。

7

丁德存家庭:23年來,她穿梭在需要幫助的老弱病殘婦幼人群中,用自己的愛心和真情,演繹著基層婦聯幹部的情懷。她就是長豐縣崗集鎮婦聯主席丁德存,是崗集鎮家喻戶曉的“丁大姐”。

丁德存多年來一直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2004年,她牽頭組建了巾幗志願者服務隊,經常為老人們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為老人們解決了困難,送去了歡樂。 扎實推進婦女創業行動,配合有關部門組織農村女致富帶頭人、女經紀人、女能手和返鄉女農民工、家政服務員等進行蔬菜大棚、電子商務、家政服務、SYB創業培訓、電腦等多種類型的技能培訓,建立了6個“女性創業實踐基地”。全鎮現有300多名婦女從事養殖、種植業,成為崗集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大特色。

丁德存夫妻攜手,共同度過父親肺癌、母親腦溢血、大哥食道癌、大嫂尿毒癥等一個個難關。獲評安徽省優秀巾幗家庭志願者、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範家庭,長豐縣最美家庭。

8

張茂生家庭:從教學骨幹一步步成長為廬江教育的領頭人、雙雙成為高級教師,他們事業上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夫妻恩愛,孝敬父母,子女勤學上進,家庭民主和諧,他們在生活中共織家庭幸福之彩捲。

張茂生2011年調任廬江樂橋中學校長,學校教研成果豐碩,高考成績牢牢佔據全縣同類學校第一,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安徽省第二屆教壇新星、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2016年調任廬江二中校長。妻子杜春苑任廬江三中副校長,各項工作傾心盡力、有聲有色,深受教職工好評,所教學科高考成績多次在全縣名列前茅,連續七次獲得教育局頒發的“高考優勝獎”,先後獲得安徽省優秀共青團幹部、省先進女教職工等榮譽稱號。 他們始終秉承勤儉節約的家風,熱心幫助他人,對有困難的學生、同事、親戚朋友,都會伸出援助之手。2011年11月,張茂生從城裡突然調到鄉下樂橋中學任職,杜春苑獨自承擔起全部家務及孩子備考、老人安撫事務。期間雙方老人多次生病住院,她都怕影響丈夫工作不告訴他。不僅如此,對待家裡的其他長輩,舅舅、舅奶,姨奶……他們也都像對待父母一樣關照孝敬。

9

李冬梅家庭:李冬梅是巢湖市銀屏中學教務副主任,愛人鄭學斌是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大學時期深厚的友情和愛情,為20年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奠定了堅不可破的基礎。出自本分的農村家庭,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優良傳統給予他們更好的滋養。由於鄭學斌是抱養的孩子,所以他們有三個爹三個媽——養父養母和雙方的親生父母,他們需要更好地贍養、孝順,平時在物質和經濟上總是無私地幫助雙方的兄弟姐妹。

李冬梅出版《破繭而出》等散文集,在全國200多家報刊發表文章50萬字,多篇徵文在省市比賽中獲獎,獲巢湖市優秀教師、美德教師等榮譽;丈夫是學科帶頭人,作為先進人才引進到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完成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多次參加學院教學大賽獲獎,先進事蹟在安徽日報等媒體刊登。

雙教師家庭以讀書教科研為主弦律,並作為志願者參加各項公益活動,如去福利院給孩子們送溫暖,為環巢湖全國自行車賽擔任志願者,創城工作問卷調查志願者等,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傳播正能量。

10

孫華君家庭:在瑤海區龍崗開發區新安社區,提到“孫三姐”無人不曉。孫三姐名叫孫華君,她家裡有96歲的婆婆,敬業愛崗的丈夫,還有兒子、媳婦和孫女共6口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庭經營的“聲色並茂”。孫華君用質樸的情和愛織就了家庭一片和諧溫馨的天空,不僅是“優秀共產黨員”、“三八紅旗手”,還是“好媳婦”。與劉浩結婚30多年,二人婦唱夫隨,不管是工作還是家庭生活,都很恩愛,甜蜜融洽,學習上互相鼓勵,工作中相互支持,生活裡相互照顧,而當意見不一致時,總是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解決。對雙方老人,夫妻倆都十分尊敬和孝順。 全家人互敬互愛,積極向上,熱心公益。多年來,不管是社會弱勢群體還是鄰里朋友、同事,只要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助,孫華君一家都盡可能的給予幫助,曾資助雲南滄源縣、石台縣等多名貧困兒童,獲“五好家庭”稱號。

11

杜少白家庭: 隨著孩子的降臨,杜少白和程曉乾的二人世界變成了溫馨甜蜜的三口之家。可是,19年前,平靜的生活在孩子三周半時被徹底擊碎,孩子被醫院確診為重度自閉症。夫妻二人一度感到絕望,甚至想到和孩子一起同歸於盡。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思考,重新分配了各自的家庭角色,齊心協力開始了漫長艱辛而又充滿希望的康復之路。

經過幾年外地的康復訓練,孩子的病情逐漸有了起色,笑容又回到了家人的臉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龐大的支出讓小家庭難以為繼,不得不中斷異地培訓回到合肥。為自己,也為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2003年杜少白與8位家長共同創辦“星星雨”自閉症康復機構;2010年,獨自創辦“五彩鹿”自閉症兒童教育諮詢服務工作室,累計培訓自閉症患兒300多名,成功輸送至普幼普小兒童15名。而他們的兒子,也安全度過青春期,成了一個有獨立生活能力,能與他人溝通的小夥子。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夫妻倆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孩子們的康復過程為藍本,告訴每一位家長要以開放溫和的心態、科學細緻的方法教育孩子,用陽光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才能戰勝了遇到的各種各樣困難。獲評廬陽區最美家庭。

12

朱慧卿家庭:朱慧卿、李光茂夫婦是一對酷愛藝術、提倡環保、志同道合的老人,退休後的老夫妻倆走上藝術創作之路,家中儼然是一個手工藝術作品展覽館,成為人人羡慕的模範夫婦和低碳環保達人。

一個破碎的蛋殼、一塊破布、一根秸稈、一個知了殼甚至一個廢棄的易開罐,在朱慧卿老人的手中,都能變化出十二生肖臉譜、猴子迎親隊伍、穆桂英掛帥、寶黛共讀西廂等富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息的工藝品。客廳過道的掐絲琺瑯景泰藍,朱慧卿說,“與掐絲琺瑯銅胎景泰藍不同,它是全部用廢紙一張張糊起來的。”這個創作兩年,重達24斤的景泰藍,花費了老夫妻倆不少心思,外面塗上了金粉畫,兩側是“牡丹花開”和“和諧有餘”,上面還用金線纏繞,看起來熠熠生輝。朱慧卿和她的工藝品曾亮相央視“夕陽紅”節目,並出版《朱慧卿作品集》,去年她的最新作品麥稈畫《清明上河圖》用了3個月時間完成,這幅長1.2米、寬0.8米的藝術品被特邀參加合肥市婦聯主辦的低碳環保作品展。

朱慧卿每週在社區老年大學教大家學手工,酷愛養花的李光茂將自家的陽臺打造成“空中小花園”,一年四季綠綠蔥蔥、鮮花繁茂。閒暇的時刻,老兩口喜歡坐在陽臺一邊品茶,一邊回憶著年輕時候。

13

方鳳勤家庭:方鳳勤是包河區望湖街道五裡廟社區的一個普通婦女。2007年丈夫意外去世,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頓,娘家人心疼她,勸37歲的她改嫁。但一想到公婆無人陪伴、大女兒還在求學。她又捨不得:“我不能丟下他們。”就是因為這份不舍,她艱難地生下了尚在腹中的兒子,撐起了這個家。

上有公婆,下有嗷嗷待哺的嬰兒,方鳳勤忙完家務,還要做些短工補貼家用,社居委安排她當了城管隊員,每月有了固定收入,一家人的日子漸漸穩定下來。除了安排好兩個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上班之餘還要抽空陪伴兩位老人。丈夫離世時,把自己與前妻留下的女兒也拋給了方鳳勤。,那時,女兒17歲,正在一家中專學校求學,方鳳勤省吃儉用地湊齊學費,讓女兒繼續完成自己的學業。平常家中有什麼好吃的,她都偏心地留給女兒,雖然經濟拮据,每年都要為女兒添幾身漂亮衣服,連親生兒子都吃醋。而女兒每次下班回家,也總是搶著幫著媽媽幹家務,接弟弟放學,力所能及地幫媽媽減輕負擔。

如今,女兒27歲、兒子才10歲,往後的人生之路還很長,可方鳳勤心裡對生活卻充滿了希望。“孩子都懂事了,也知道幫我照顧家裡了,我會繼續照顧好公婆,讓他們過得更好一點。”

14

陸軍家庭:家住高新區植物園路、目前都在科大國創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陸軍、李穎家庭充滿了溫馨、和睦、幸福。與父母共同生活了20多年,婆媳關係勝過母女。早些年,陸軍長期出差在外,妻子李穎把家裡操持得有條不紊。父親在世時患肺氣腫,夫妻倆專門買了吸氧機,每半個月陪父親去醫院。兒子是全家人的驕傲,先後在中國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電腦博弈大賽中榮獲大獎。

僅有無線電技術大專學歷的陸軍,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是不知疲倦、銳意創新、忘我工作的“鐵人”。他在中科大科技實業總公司中佳光電儀器分公司工作期間,作為研發團隊主要成員完成的“伽瑪放射免疫器”專案,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科大國創公司工作期間,參與“發電企業ERP管理系統”多個自主軟體產品研發,負責完成“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資訊資源規劃及統一資訊平臺專案”十多項科研專案。

陸軍不僅自己鑽研新技術,還毫無保留地教給同事,帶領團隊成員共同前進。他先後榮獲全國電力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三等獎、電力行業“十一五”資訊化十大成果獎,安徽省勞動模範、合肥市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

15

殷萍家庭:提起合肥經開區芙蓉社區的殷萍家庭,熟悉的人都會露出贊許的神情。這是一個和睦幸福的三代同堂之家,夫妻恩愛、敬老愛幼,家庭氛圍溫馨幸福。

殷萍在計生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了20多年,遇到各種困難不退縮,耐心細緻做好疏導工作,2000年獲市級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02年在“全國計劃生育/生殖健康調查”工作中被國家計生委評為優秀調查員。丈夫方開雲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關心學生成長,積極投入課堂教學改革,多次榮獲先進個人、優秀工作者等稱號。

結婚30年來,殷萍對婆婆敬如父母,對小姑子親如姊妹。結婚時,男方家境困難,她僅僅在熟人的傢俱店賒了一套傢俱,用了家裡一張老式床做婚床;經濟稍好後,自己沒有一件首飾,殷萍卻為婆婆和自己的媽媽每人購置了一副一模一樣的金耳環。三個妹妹結婚時,夫妻倆想方設法給每人購置了一套體面的嫁妝。

殷萍夫婦教育孩子“有愛心、有責任心,尊重長輩、關愛他人”,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女兒面前,他們既是慈祥的父母,又是嚴格的教師,甚至有時候是親切的大姐大哥。性格開朗的女兒,已是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

16

胡江林家庭:岳母80歲高齡、女主人因小兒麻痹症導致下肢癱瘓肢體一級殘疾,常年需要照顧。新站區站北社區新店村楊崗的胡江林家庭,雖百般困難卻自立自強、相親相愛,這個三世同堂的家庭充滿溫馨。

當初岳母沒有同意這門親事,是因為擔心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女兒會受委屈,直到聽說了胡江林的為人、也看到了他的誠意,才答應下來。信守承諾的胡江林,始終將妻子當寶貝一樣細心照顧著,每天幫妻子穿衣餵飯、洗臉按摩,推妻子出去散步;將岳母當親媽伺候著,每天為岳母打洗腳水;大字不識幾個的他,卻天天擠出時間陪兒子做作業。

妻子韓玉群沒念過書卻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教育兒子尊重他人、禮讓他人。兒子上小學的時候因為自卑,總覺得低人一等,在父親、母親的開導下徹底打開了心結。如今,聽話懂事的兒子常常幫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給媽媽餵飯成了“必修課”。

結婚15年,一家人生活全靠胡江林一人,鄰居們想幫他們一把,可胡江林不肯接受施捨,練就了維修家電的好手藝,一傳十,十傳百,周邊居民都把家裡捨不得扔的壞電器送到他這裡來修。靠著粗糙的雙手和樂觀的心態,胡江林為家人撐起了一片天,獲選“合肥好人”。

17

趙學平家庭:妻子勤勞善良,兒子陽光帥氣,趙學平家庭是合巢經開區半湯街道下倪村人人羡慕的和諧家庭。

趙學平是貨車司機,常常起早帶晚、披星戴月,工作雖辛苦,閒暇之餘,還經常陪妻子胡德秀去跳廣場舞。妻子胡德秀性格像個大男人一樣,裡裡外外全靠她打點,為了讓老公安心開車,包攬了所有的家務。

都說婆媳難處,在胡德秀這裡,那都不是個事。她把公公婆婆當作自己的父母,婆婆摔斷了胳膊,她起早貪黑照料。為減輕哥哥姐姐的負擔,和丈夫商量後,胡德秀還把自己90多歲的媽媽接過來一起過日子。丈夫的爺爺在世時,她經常和丈夫、孩子一起推著輪椅帶爺爺出來透透氣、聊聊天,爺爺生病住院後,她更是醫院、家裡兩頭跑。

開發區和街道成立了婦聯,胡德秀夫妻感到女人不光要自己富起來、還要讓家庭亮起來、鄉村美起來,夫妻倆經常號召大家一起參加婦聯組織的最美家庭評選、創業培訓、美麗庭院評比等活動,共同傳承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和諧的家庭美德。

注意:上方內容可上下滑

呱唧呱唧~

小夥伴們快快豎起大拇指

為推薦的17戶家庭點贊祝賀吧!

大家都在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