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進“越園故居”

二〇一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盼望已久的“余紹宋紀念館開館中國畫展--寒柯遺韻” 終於開展了, 我走進位於龍游縣城祝家巷二號“越園故居”, 有幸一睹其尊容和風采。

余紹宋故居坐落在歷史上人文薈萃, 人才輩出的祝家巷東頭, 與龍游縣城傳統商業街河西街近在咫尺, 相依相傍。 “越園故居”坐北朝南, 外有圍牆環繞, 八株廣玉蘭雄偉挺拔, 直插雲天, 臘梅鬥寒而放, 散發出陣陣馨香,

沁人心脾, 讓人心曠神怡, 故居的主體建築系清末徽派建築風格, 對合屋, 馬頭牆, 空鬥牆砌法, 上蓋魚鱗瓦, 青磚裸露, 不加粉飾, 呈現古香古色, 渾然天成, 有厚重的歷史滄桑感。 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

走進圍牆, 門匾上有餘紹宋先生長孫余子安書寫“越園故居”四個大字, 著名書法家、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金鑒才先生題寫的行書“余紹宋紀念館”蒼勁有力, 筆走龍蛇, 為“越園故居”增色添彩。 故居前後共有二進五間, 中間有“通天接地”天井, 體現了江南文人“天人合一”儒家理念, 同時又起到了採光, 通風和彙集和排泄雨水的作用。 二樓為走馬樓, 可迂回通行。 簷下牛腿上為福祿壽喜, 和合二仙的造型, 雕刻精細, 工藝十分精湛。

廳堂內裝飾簡潔不失莊重, 典雅精緻, 獨具匠心。 二0一七年一月, “越園故居”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龍遊縣有關部門在“越園故居”, 開設“余紹宋紀念館”, 是一件利在當前, 功在後代的好事, 余紹宋先生是龍遊鄉賢, 浙江省古今百位文化名人之一, 善屬文,

精賞鑒, 長方志, 富藏書, 工書畫, 傳世著述頗豐, 有“書畫書錄題解” 、“畫法要錄” 、“畫法要錄二編” 、“中國畫學源流概況” 、“寒柯堂集” 、“續修四庫全書藝術類提要”“ 、龍遊縣誌”等。 尤其是在抗戰期間重修的“浙江通志”卷帙浩繁, 篳路藍縷, 艱困玉成, 為人們所稱道。 在書畫方面的光彩奪目, 成就斐然, 其山水畫代表作“龍丘山圖”層巒疊嶂, 氣勢磅礴。 余紹宋先生的梅蘭竹菊, 清麗脫俗, 出神入化。 墨竹更是曲婉靈動, 栩栩如生, 日本天皇裕仁的母親重金曾購得余紹宋先生風、雨、雪、月四幀墨竹, 經常把玩, 視若珍寶。

余紹宋先生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法政大學教授、北京美術學校校長、司法部次長、代理部長等職, 在擔任司法部次長期間因拒簽“金佛郎案”而憤然離職, 胸懷大義, 正氣凜然讓世人所敬重。

余紹宋先生一生對家鄉貢獻良多, 濃濃的鄉梓之情, 溢於言表, 並付諸實施。 對龍遊縣的地方教育事業運籌帷幄, 傾注心力, 龍遊縣戰時初級中學的創辦就是由他其宣導, 他參與雞鳴堰水渠、蘆塘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復, 同樣彪炳後世。尤其是由他主編的“龍遊縣誌”,四十三卷,博採眾長,考證翔實,嘔心嚦血,殫精竭慮,歷時四年時間,修成一部煌煌巨著,為方志界所推重。

逝者已逝,來者可追,今天我們為紀念一代鄉賢余紹宋先生,重新開放“越園故居”開設“余紹宋先生紀念館”,弘揚余紹宋先生作為文化賢達的高風亮節精神,彰顯其絢麗多彩的人生經歷,淵博的學術素養,展示他的精妙絕倫的書畫涵養,美不勝收的書畫藝術,追尋他的深切的愛鄉的拳拳之心,濃濃之情。

拜謁“越園故居”,顯然正值三九,細雨霏霏,寒風凜冽,但是當你一走進“越園故居” ,就會被一種濃烈的藝術氛圍所薰陶,被余紹宋先生的不朽精神所感染,心中自然會湧起一股暖流,有一種溫暖如春的感覺。

同樣彪炳後世。尤其是由他主編的“龍遊縣誌”,四十三卷,博採眾長,考證翔實,嘔心嚦血,殫精竭慮,歷時四年時間,修成一部煌煌巨著,為方志界所推重。

逝者已逝,來者可追,今天我們為紀念一代鄉賢余紹宋先生,重新開放“越園故居”開設“余紹宋先生紀念館”,弘揚余紹宋先生作為文化賢達的高風亮節精神,彰顯其絢麗多彩的人生經歷,淵博的學術素養,展示他的精妙絕倫的書畫涵養,美不勝收的書畫藝術,追尋他的深切的愛鄉的拳拳之心,濃濃之情。

拜謁“越園故居”,顯然正值三九,細雨霏霏,寒風凜冽,但是當你一走進“越園故居” ,就會被一種濃烈的藝術氛圍所薰陶,被余紹宋先生的不朽精神所感染,心中自然會湧起一股暖流,有一種溫暖如春的感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