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PNAS:為啥流感很難防?正常呼吸下病毒就能傳播!

通常, 流感病毒(flu)會通過兩種途徑傳播, 一是接觸傳播(包括直接接觸或者接觸到被病毒感染的物品), 二是氣溶膠傳播(咳嗽、噴嚏等方式會導致病毒進入氣溶膠,

從而引發進入呼吸道引發感染)。

現在, 來自于于馬里蘭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 流感病毒的傳播方式比我們想像地更為簡單——正常的呼吸也會導致病毒進入周圍的空氣, 不需要咳嗽、打噴嚏等產生飛沫的過程。

具體而言, 伴隨著呼吸, 流感患者會產生傳染性的氣溶膠(即包含病毒的小液體, 可在空氣中懸浮很長一段時間), 特別是生病的第一天。

所以, 團隊負責人、馬里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健康科學教授Donald K. Milton建議, 當患上流感時, 病人應該回家休息, 而不是留在人多的場合, 因為這容易傳染其他人。

Milton帶領團隊以142例流感患者為物件, 研究病毒在自然呼吸、正常講話、自發性咳嗽、打噴嚏過程中傳播的特徵。

在感冒的第1、2、3天, 受試物件會分別提供鼻咽拭子以及30分鐘呼吸、自發性咳嗽以及噴嚏後的拭子, 作為樣本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 相當數量的流感患者會將flu病毒釋放到氣溶膠中, 從而為空氣傳播提供了可能。

令人驚訝的是, 在沒有咳嗽的情況下獲得的23份氣溶膠樣品中, 有11份(48%)檢測到病毒RNA。 而且在這11份樣本中有8個明確含有傳染性病毒。 這表明, 咳嗽並不是傳染性溶膠產生的必要條件。 此外, 研究人員發現, 打噴嚏在病毒空氣傳播過程中也並非發揮重要作用。

這意味著, 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咳嗽的患者並不能完全預防病毒。 研究人員認為, 這一發現可以改進預測流感病毒傳播風險的數學模型, 從而制定出更有效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

最終控制病毒大流行——例如, 改善通風系統, 減少辦公室、教室、地鐵車廂等場合的傳播風險;與此同時, 患者盡可能地待在家裡;最後, 接種流感疫苗也可以預防病毒流行。

參考資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