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綿陽“三維”齊升開啟建設西部經濟強市新征程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2017年, 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74.75億元, 成為全省首個經濟總量突破2000億元大關的地級市, 從一個更高的起點開啟了建設西部經濟強市新征程。 站高謀遠, 需要對過去成績進行梳理總結, 對未來發展進行思考審視, 以凝聚加快西部經濟強市建設的強大力量。 即日起, 本報推出“從2000億看綿陽如何加快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系列報導。 敬請關注。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黨的十八大, 將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戰略上升到了供給側改革的維度;黨的十九大, 再一次做出明確的升維選擇——轉變發展方式,

實現集約型經濟增長,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如何緊跟時代步伐, 生動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綿陽用數據作答:2017年, 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 GDP增速9.1%。

從2012年GDP突破1000億元到2017年躍上2000億元, 綿陽用了6年。 這6年, 綿陽扛得住壓力、保持得了定力, 牢牢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 實現了經濟格局“升維跨越”。

如果, 將綿陽經濟發展資料放入數量維、結構維、品質維這一維度空間坐標系來觀察的話, 它處於什麼樣的點位, 運行軌跡又將如何呢?

數量維速度穩健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二

“夢寐以求之事終於變成現實。 這個資料的意義是很重要的, 表明綿陽的經濟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 ”市統計局局長張貴剛告訴記者。

過去6年來, 我市始終保持專注發輾轉型發展戰略定力, 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為綿陽轉型發展、加快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從總量看, 綿陽總量居全省第二位, 2074.75億元按當前匯率換算成美元, 約為313億美元, 超過2016年全球排位第100位國家的經濟體量。

從增速看, 2017年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1%;2012年至2017年, 綿陽經濟增速始終保持在8.3%以上, 6年經濟年均增速為9.7%。

2017年漂亮的“成績單”映照出綿陽顯著增強的綜合實力, 映照出全市上下穩中求進、追趕發展的堅定信心和責任擔當。

農業生產穩定。 2017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含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98.24億元,

比上年增長4.1%。

工業穩步發展。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5%, 增速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比全省平均水準高2.0個百分點, 居全省第4位, 比上年提升2位元,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6%, 比全省平均水準高0.3個百分點。

投資總量持續擴大。 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6.54億元, 增長13.1%, 總量居全省第7位, 增速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 比全省平均水準高2.9個百分點, 居全省第11位, 比上年提升3位。

結構維形態高級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迸發活力

在結構維度, 全市經濟正向著形態更高級、結構更合理的發展階段演進。

2012年的綿陽三次產業結構為16.3:52.4:31.3, 調整為2017年的14.1:40.4:45.5, 服務業占比提高7.8個百分點。 “由此得出, 我市經濟增長已實現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

轉為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 ”張貴剛表示。

面對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嚴峻複雜的挑戰, 六年來, 全市上下堅定推進轉型發展, 加快調整優化經濟結構, 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不斷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次產業內部結構也在同步優化。 2017年“兩新”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達到54%、37.5%, 生態迴圈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6%。

區域經濟結構逐步改善。 2017年全市縣域範圍實現GDP1550億元, 占全市比重達到77%, 較2012年提升6.2個百分點。

城鄉結構更趨協調。 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50%、較2012年提高7個百分點以上, 49萬農村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與此同時, 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全社會R&D投入占GDP比重達到7%, 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認定超過1萬家, 科技創新綜合水準指數達到70.64%, 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8%, 較2012年提升7.5個百分點。 網路購物、移動支付、共用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 電子商務、現代旅遊、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保持年均兩位數以上增長, 新動能對經濟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品質維提質增效百姓共用經濟發展成果

從經濟增長品質看, 微觀的商品品質、服務品質、工程品質均在提升。 經濟增長本身的品質, 就看它給居民帶來多少就業和收入。

“從階段性變化來看, 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張貴剛說, 過去幾年, 我市經濟發展質效明顯提升, 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這是一組暖心的資料:2017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10.59億元,其中稅收收入66.87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37.55%、20.72%;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1760元、14720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54.4%、64.1%;企業效益穩步提高,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比2012年增長25.4%。

事實證明,綿陽經濟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2012年以來,我市財政民生支出占年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穩定在61%左右,累計安排民生支出905億元,辦成了一批民生實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全市農村人口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的8.42%下降到2017年的1.1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9.74%,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準大幅提高。

經濟增長品質還反映在增長的同時生態環境的變化。十八大以後的五年來,我市空氣優良天數達成率保持在80%左右,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涪江綿陽段流域斷面水質達成率均為100%,土壤環境品質總體穩定。

“要把‘建設西部經濟強市’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市經濟工作的奮鬥目標。”更為可貴的是,在成績面前,綿陽的決策層對於未來有著冷靜且清晰的判斷:始終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綿陽經濟總量與品質、速度與效益辯證統一的發展。

可以預見,綿陽在建設西部經濟強市新征程上將一路高歌凱旋。(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燁)

這是一組暖心的資料:2017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10.59億元,其中稅收收入66.87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37.55%、20.72%;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1760元、14720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54.4%、64.1%;企業效益穩步提高,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比2012年增長25.4%。

事實證明,綿陽經濟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2012年以來,我市財政民生支出占年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穩定在61%左右,累計安排民生支出905億元,辦成了一批民生實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全市農村人口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的8.42%下降到2017年的1.1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9.74%,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準大幅提高。

經濟增長品質還反映在增長的同時生態環境的變化。十八大以後的五年來,我市空氣優良天數達成率保持在80%左右,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涪江綿陽段流域斷面水質達成率均為100%,土壤環境品質總體穩定。

“要把‘建設西部經濟強市’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市經濟工作的奮鬥目標。”更為可貴的是,在成績面前,綿陽的決策層對於未來有著冷靜且清晰的判斷:始終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綿陽經濟總量與品質、速度與效益辯證統一的發展。

可以預見,綿陽在建設西部經濟強市新征程上將一路高歌凱旋。(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