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濰坊濱海區全員聘任制度改革後,幾個驚喜變化……

冬日的濱海,“全員聘任、雙向選擇”“能上能下、能出能進”“大審批、大執法”“市場主體+園區”等帶有濃烈行政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色彩的詞彙炙手可熱,成為全市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勇試深水改革,加快推動“四個城市”建設的最強音。

這是一場脫胎換骨的深層次改革創新,彰顯出非凡的膽識與勇氣,不僅是濱海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市政治生活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開啟了濱海創新發展領先發展新征程。

園區運營新模式帶來新活力

開發建設是開發區的主業,改革創新是開發區的靈魂。

濱海區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體制創新、對外開放、產業集聚、城市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創新,成為濰坊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在1174名在職在編人員參加的體制機制改革動員大會上,擂響了濱海體制機制改革的戰鼓。

在園區開發建設上,實行“法定機構+運營公司+招商公司”管理運營模式,把原來9個園區整合為6個,分別是:中央城區開發服務中心、旅遊度假區開發服務中心、綠色化工園開發服務中心、海港經濟區開發服務中心、中外合作產業園(濱海產業園)開發服務中心、先進製造業產業園開發服務中心。

區國有資產管理局、合作發展促進局、金融管理局、旅遊局,採取“法定機構+集團公司”的模式進行整合。 在開發模式上,在全市率先組建招商發展集團,形成“大招商”開發模式,促使招商工作呈現爆發性增長。 目前,在談項目121個,重點推進項目78個,其中過百億元項目7個,過十億元項目34個。 成立金控集團、國投集團,整合建設集團、旅遊集團,與濱發公司共同構建形成了“1+4+1”國資國企大格局。

全員聘任制度改革提升新幹勁

一夜之間,濱海區無論公務員還是事業編制人員,無論縣處級、科級幹部還是科員,大家都面對同樣的境地,那就是全員聘任。 濱海區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李複勝一語中的:“打破行政事業、編制內外身份界限,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實施無差別的人力資源管理!”

當然,原來是公務員身份的,改革後還是公務員,如果調離濱海,不管行政編還是事業編都不改變,都是在身份不變的前提下,封存檔案實行無差別人力資源管理。 實行幹部編制內任職與崗位聘職相分離、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相分離、幹部人事檔案管理與合同聘用管理相分離的“雙軌運行”機制。 編制內職務出現空缺時,根據績效考核情況和個人表現情況,仍然晉升職務職級或專業技術等級,並作為編制內職務存入個人檔案,作為晉升交流、調整檔案工資和辦理退休的依據。

除了身份管理變成崗位管理,參與改革的幹部職工的工資也不再是鐵板一塊。

濱海區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的馬冬說:“我們將引入KPI(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原理,建立與全員雙向聘任相適應的績效考核制度,根據市委、市政府下達的關鍵指標和濱海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年度工作計畫任務,明確部門重點、亮點和難點工作,以工作目標制定及完成情況、價值貢獻作為績效評價依據,形成‘党工委管委會—工作部門—個人’三級KPI指標體系,指標層層分解聯動,壓力層層傳導。 按照‘全員聘用、競爭上崗、以崗定薪’和‘穩住基本、加大激勵、分步實施’的原則,建立全員績效工資薪酬體系,薪酬由基本工資和績效獎勵兩部分組成,並逐步加大激勵部分比重,對業績特別突出、表現特別優秀的人員給予超額獎勵,實現薪酬管理由‘鐵工資’向‘活薪酬’轉變。 ”

幹部競聘上崗爭當幹事創業急先鋒

濱海區體制機制改革如同開閘放水,使一大批符合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等標準的幹部脫穎而出,走到開發建設的前臺上,讓這塊開發的熱土迎來了活力與擔當。

身份、職級均不是限制。濱海區體制機制改革堪稱十九大報告中人才政策在基層的生動實踐,讓優秀人才破格而出,不管公務員、行政編、事業編還是工勤,都有資格同台競爭,檔案職務和聘任職務“雙軌”運行。據瞭解,參與改革的體制內人員共1174人,共競聘產生部門單位正職人選44人,副職101人;內設機構正職177人,副職177人;有88名科級幹部沒有競聘上大部室“班子成員”;有106名科員,直接競聘為中層正職,開創了幹部能上能下和提拔使用的先例。“每三年為一個聘期,根據業務能力、任務目標和KPI考核情況進行續聘和解聘,出現重大責任問題可以直接解聘,實現人崗相適、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人機制。”濱海區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王文智稱。

同時,濱海還拿出5個副部長(副局長)崗位,25個部門處長、副處長崗位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引入外部競爭,給體制內幹部職工形成壓力,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

“大審批”“大執法”催生高效率

這是一次涉深水區、啃硬骨頭的機構改革。濱海區依據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及內設機構權力、明確職責。在省市縣對職能相近的黨政機關探索合併設立或合署辦公”的精神,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實行“大部制”,大刀闊斧將原先的48個部門單位整合壓減為“大經濟運行”“大開發建設”“大社會管理”“大財政管理”“大審計監督”“大審批”“大執法”等19個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局、合作發展促進局、金融管理局、旅遊局4個一線經濟服務部門,實現一件事情由一個部門負責,構建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為全省、全國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造濰坊濱海經驗、提供濰坊濱海方案。

“‘大審批’‘大執法’改革全省首創,是我們這次大部制改革中的一大亮點,也是難點!”濱海區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李琦說。濱海區加大集中行政審批和綜合行政執法力度,組建行政審批局和綜合行政執法局,將涉及改革前26個部門單位、改革後12個大部門的212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納入行政審批局集中審批,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通過省、市行政許可事項審批權下放或委託辦理,簡化審批環節,實現流程再造,壓縮審批時限,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推動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綜合行政執法體制,解決多頭執法問題,將分散在改革前34個部門單位、改革後16個大部門的1800多種執法事項全部進行集中,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

通訊員 | 王勇鋼 張超峰 徐強

編輯 | 許小刀

幹部競聘上崗爭當幹事創業急先鋒

濱海區體制機制改革如同開閘放水,使一大批符合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等標準的幹部脫穎而出,走到開發建設的前臺上,讓這塊開發的熱土迎來了活力與擔當。

身份、職級均不是限制。濱海區體制機制改革堪稱十九大報告中人才政策在基層的生動實踐,讓優秀人才破格而出,不管公務員、行政編、事業編還是工勤,都有資格同台競爭,檔案職務和聘任職務“雙軌”運行。據瞭解,參與改革的體制內人員共1174人,共競聘產生部門單位正職人選44人,副職101人;內設機構正職177人,副職177人;有88名科級幹部沒有競聘上大部室“班子成員”;有106名科員,直接競聘為中層正職,開創了幹部能上能下和提拔使用的先例。“每三年為一個聘期,根據業務能力、任務目標和KPI考核情況進行續聘和解聘,出現重大責任問題可以直接解聘,實現人崗相適、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人機制。”濱海區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王文智稱。

同時,濱海還拿出5個副部長(副局長)崗位,25個部門處長、副處長崗位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引入外部競爭,給體制內幹部職工形成壓力,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

“大審批”“大執法”催生高效率

這是一次涉深水區、啃硬骨頭的機構改革。濱海區依據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及內設機構權力、明確職責。在省市縣對職能相近的黨政機關探索合併設立或合署辦公”的精神,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實行“大部制”,大刀闊斧將原先的48個部門單位整合壓減為“大經濟運行”“大開發建設”“大社會管理”“大財政管理”“大審計監督”“大審批”“大執法”等19個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局、合作發展促進局、金融管理局、旅遊局4個一線經濟服務部門,實現一件事情由一個部門負責,構建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為全省、全國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造濰坊濱海經驗、提供濰坊濱海方案。

“‘大審批’‘大執法’改革全省首創,是我們這次大部制改革中的一大亮點,也是難點!”濱海區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李琦說。濱海區加大集中行政審批和綜合行政執法力度,組建行政審批局和綜合行政執法局,將涉及改革前26個部門單位、改革後12個大部門的212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納入行政審批局集中審批,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通過省、市行政許可事項審批權下放或委託辦理,簡化審批環節,實現流程再造,壓縮審批時限,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推動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綜合行政執法體制,解決多頭執法問題,將分散在改革前34個部門單位、改革後16個大部門的1800多種執法事項全部進行集中,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

通訊員 | 王勇鋼 張超峰 徐強

編輯 | 許小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