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疆鳥友拍到兩隻雄鴛鴦雙宿雙飛 同性也會“相守相伴”?

夏詠拍攝

夏詠拍攝

夏詠拍攝

郭元清拍攝

郭元清拍攝

郭元清拍攝

郭元清拍攝

郭元清拍攝

新疆晨報訊人們都以為鴛鴦是鳥界的愛情典範, 一旦配對, 終生相伴。 然而, 近日, 新疆鳥友在瑪納斯河流域卻拍到了兩隻雄性鴛鴦雙宿雙飛的“恩愛”畫面, “原來鴛鴦鳥並不像人們想像中忠於愛情, 同性之間也會‘相守相伴’”。

據新疆觀鳥會鳥友郭元清介紹, 3月14日, 他們一行鳥友在瑪納斯河流域拍鳥時, 發現湖面上有兩隻色彩極為豔麗的大鳥, “眼睛周圍一道白色的眉紋, 身上佈滿棕灰黑白等鮮明的色彩”, 他說, 它們時而在水面追逐嬉戲, 時而在水面上空周旋, “親密無間的樣子, 很像一對情侶”。 然而, 當他拿起望遠鏡仔細觀察時, 才發現這對漂亮的大鳥, 並不是一對“情侶”,“原來它們是兩隻雄性鴛鴦!”

鴛鴦,屬雁形目鴨科鴛鴦屬,早從唐代起,它們就被人們比作愛情的象徵,文人墨客還用“願做鴛鴦不羨仙”、“止則相偶,飛則相雙”來讚美它們對愛情的忠貞。然而,新疆晨報記者採訪相關專家卻瞭解到,鴛鴦在現實中並非成對生活,終生到老,尤其是雄性鴛鴦,是鳥界出了名“風流薄情”的“花花公子”。

“除了每年5月初至6月的交尾期間,雄性鴛鴦會和‘老婆’相守相伴形影不離,一旦交尾結束,它們就會揚長而去,把營巢、孵卵、養育寶寶等重任都交給‘老婆’承擔”,新疆觀鳥會相關專家介紹說,不僅如此,每年春秋季節的遷徙過程中,雄性鴛鴦還非常缺少“男子氣概”,它們為了減少遷徙中的體力消耗,會選擇和妻子兒女分開遷徙,一般都是體格強壯的雄性鴛鴦集結一起先行遷飛,讓“老婆”帶著孩子們在後面“壓陣”,“鳥友這個季節在瑪納斯河流域看到兩隻雄性鴛鴦,也許就是鴛鴦這種生存法則使然”。

據瞭解,在國內,鴛鴦原本在我國東北和華北北部等地繁殖,在長江流域以南等地越冬。其繁殖地和越冬地都不在新疆,然而,近兩年,新疆鳥友卻在和田地區民豐縣,庫爾勒市的孔雀河流域,瑪納斯河流域相繼發現了鴛鴦。

對此,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分析,由於它們的繁殖地所處位置和新疆南部都在同一緯度線上,所以,這個季節,它們出現在新疆,有可能是從越冬地回到繁殖地過程中,迷失方向才會來到這裡。

另據瞭解,鴛鴦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鳥類,近年來,因種群數量日趨減少,目前已被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並不是一對“情侶”,“原來它們是兩隻雄性鴛鴦!”

鴛鴦,屬雁形目鴨科鴛鴦屬,早從唐代起,它們就被人們比作愛情的象徵,文人墨客還用“願做鴛鴦不羨仙”、“止則相偶,飛則相雙”來讚美它們對愛情的忠貞。然而,新疆晨報記者採訪相關專家卻瞭解到,鴛鴦在現實中並非成對生活,終生到老,尤其是雄性鴛鴦,是鳥界出了名“風流薄情”的“花花公子”。

“除了每年5月初至6月的交尾期間,雄性鴛鴦會和‘老婆’相守相伴形影不離,一旦交尾結束,它們就會揚長而去,把營巢、孵卵、養育寶寶等重任都交給‘老婆’承擔”,新疆觀鳥會相關專家介紹說,不僅如此,每年春秋季節的遷徙過程中,雄性鴛鴦還非常缺少“男子氣概”,它們為了減少遷徙中的體力消耗,會選擇和妻子兒女分開遷徙,一般都是體格強壯的雄性鴛鴦集結一起先行遷飛,讓“老婆”帶著孩子們在後面“壓陣”,“鳥友這個季節在瑪納斯河流域看到兩隻雄性鴛鴦,也許就是鴛鴦這種生存法則使然”。

據瞭解,在國內,鴛鴦原本在我國東北和華北北部等地繁殖,在長江流域以南等地越冬。其繁殖地和越冬地都不在新疆,然而,近兩年,新疆鳥友卻在和田地區民豐縣,庫爾勒市的孔雀河流域,瑪納斯河流域相繼發現了鴛鴦。

對此,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分析,由於它們的繁殖地所處位置和新疆南部都在同一緯度線上,所以,這個季節,它們出現在新疆,有可能是從越冬地回到繁殖地過程中,迷失方向才會來到這裡。

另據瞭解,鴛鴦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鳥類,近年來,因種群數量日趨減少,目前已被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