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和馮侖聊了聊他私人衛星的“未來生意”

為記者量身打造的行業資訊平臺

最快的傳媒要聞、最全面的財經輿情、最敏銳的傳媒投資風聲、最前沿的媒介變革趨勢, 是資訊門戶也是工作平臺, 近萬名財經記者註冊、二十萬主流財經人群即時關注。

作者 | 格麗斯

馮侖說, 這只是一個試驗, 但我看到了他眼神中帶有自信。

在1月19日新榜主辦的內容創作大會上, 馮侖壓軸出場。 二十分鐘裡, 他談到了那顆私人衛星, 談到了他想像中未來的衛星媒體。 原本半年前就該發射的這顆小衛星, 終於將在2月2日於酒泉升空。

發射私人衛星, 能做什麼?

馮侖最為人熟知的身份, 是地產界大鱷, 是萬通六君子之一。 1991年, 馮侖、王功權、潘石屹等六人共同創立的海南萬通, 如今六人分手, 也在各自在一方領域輝煌。

2014年, 他終於離開獨自守了二十多年的萬通, 轉身開了微信公眾號, 做起了愛奇藝的節目, 在喜馬拉雅聊起了人生。

由重轉輕, 馮侖從地產業轉身, 做了各種腦洞大開的事情。

彼時在採訪室裡, 坐在藍鯨記者面前的馮侖, 一身從容的氣質, 與他腦中天馬行空的想法完全不同。

這一次, 他想發射一個私人衛星。 對於這顆衛星未來的設想, 馮侖定位於媒體。

“發射這個衛星其實是在拓展媒體的一個技術, 另外還有能夠承載的一些內容, 所以還是把它作為一個媒體角度來考慮。 ”

馮侖此次衛星試驗, 向太空帶去了由臺灣著名音樂人張聖潔女士創作的童聲合唱版《千字文》, 將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記錄在浩瀚的宇宙中。

“我對未來一直充滿了期待, 雖然我不是一個科學家, 但很關注科技, 因為科學打破了我的思維框架, 所以無論是火星上的經濟適用房, 還是人工智慧, 我都願意去嘗試。 風馬牛一號就是這樣一次打破邊界的嘗試, 也是對於媒體的新探索, 我希望這次嘗試對於探索未來媒體的新形式有所啟發。 ”

發射衛星這一想法的緣起, 是來自馮侖在NASA的經歷。 在NASA航太城, 到處可以碰到曾經太空旅行的宇航員的科技體驗讓他感慨,

也讓他萌生了在國內發射一顆衛星的想法。

地面上已經被各種各樣的聲音填滿, 而鮮少有人踏足的太空尚待開發。 馮侖將眼光放遠至太空, 希望通過衛星這個介質, 將太空交互這一全新體驗帶給地球普通人。

“我們對太空完全沒有感覺, 平時瞭解這些都是看電視臺, 看新聞。 如果能通過技術, 給我們帶來新的體驗和新的感受以及對世界新的認識, 這樣的話你對太空的感覺就不一樣。 ”

技術的延伸, 也是內容創業的一部分

這兩年, 馮侖開公眾號, 自己寫文章出書, 將他這二十多年的商業人生和商業智慧做了分享。 然而他認為, 純做內容, 做成的只能是小公司。

馮侖認為內容的生產取決於三個要素:技術、體制和商業模式。

“技術、傳播手段是決定這個內容走向的一個最重要的, 因為原來廣播是單向的, 現在互聯網是多向的, 就可以傳播給更多人, 速度更快, 如果能創造一種通過衛星來跟每一個人提供一種新的內容體驗和傳播模式, 我覺得是很不錯的一種體驗。 ”

目前,通過衛星創造獨特內容,技術是很高的關鍵門檻,馮侖把這個獨特的競爭力稱作是自己內容創作的“護城河”,後來的入局者想要與之競爭,恐怕付出的代價將會很大。

馮侖對風馬牛這個媒體未來的想像都聚焦在技術的進步上。“通過衛星帶來的想像力,再和互聯網技術結合,加上了人工智慧,我們希望在這創造獨特內容。(比方說)如果能把機器人發到月球上去,讓它給你拍照,每天發回圖片,這就是用技術帶動驅動,創造獨特內容,以此吸引受眾。”

除了技術,相比于其他內容創業者,馮侖風馬牛少了一份焦慮,更多了一份從容去進行技術鑽研。天然擁有資金支持的馮侖風馬牛一號,無需尋找融資。據馮侖透露,第一顆衛星的成本在100萬美金以上。

保存DNA?衛星直播?“未來生意”還有很多想像

目前,馮侖風馬牛衛星遇到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審批。

原本馮侖打算安裝4K高清攝像頭,做衛星直播的計畫,“如果支付一塊錢可以看三分鐘五分鐘,那1000萬人來看,我們就賺錢了。”當初這一計畫也因審批的原因而落空了。審批難度之大是馮侖之前從未預想到的,涉及多個部門,手續複雜,且審批是否能通過也總是未知數。為了不再耽擱衛星的發射,未能通過審批的專案只得暫時擱置,等待下一顆衛星了。

除了衛星直播這一商業模式,馮侖對衛星的未來生意還有一些天馬行空的設想,比如將逝者DNA發送至太空以永久保存。

“目前因為審批還有一些限制,有很多有意思的事現在沒有做成,但是我們會繼續再努力。”這個充滿著想像和腦洞的團隊似乎是越挫越勇,他們打算從今年開始,每年開一次線下風馬牛大會。

“我們打算把全世界這種奇思怪想,腦洞大開的怪人邀請來中國,不按常態,隨便怎麼著,類似迷笛音樂節。然後將這些超乎常人的想像力的內容通過我們的媒體傳達出去,這也將成為我們獨特內容的一部分,以此來激發中國年輕人的創造力。”

專為記者打造的平臺

行業資訊 | 傳媒大咖 | 傳媒動態

微信勾搭小助理:lanjingzhuli商務合作:

上海:13262550281

北京:18515503093

目前,通過衛星創造獨特內容,技術是很高的關鍵門檻,馮侖把這個獨特的競爭力稱作是自己內容創作的“護城河”,後來的入局者想要與之競爭,恐怕付出的代價將會很大。

馮侖對風馬牛這個媒體未來的想像都聚焦在技術的進步上。“通過衛星帶來的想像力,再和互聯網技術結合,加上了人工智慧,我們希望在這創造獨特內容。(比方說)如果能把機器人發到月球上去,讓它給你拍照,每天發回圖片,這就是用技術帶動驅動,創造獨特內容,以此吸引受眾。”

除了技術,相比于其他內容創業者,馮侖風馬牛少了一份焦慮,更多了一份從容去進行技術鑽研。天然擁有資金支持的馮侖風馬牛一號,無需尋找融資。據馮侖透露,第一顆衛星的成本在100萬美金以上。

保存DNA?衛星直播?“未來生意”還有很多想像

目前,馮侖風馬牛衛星遇到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審批。

原本馮侖打算安裝4K高清攝像頭,做衛星直播的計畫,“如果支付一塊錢可以看三分鐘五分鐘,那1000萬人來看,我們就賺錢了。”當初這一計畫也因審批的原因而落空了。審批難度之大是馮侖之前從未預想到的,涉及多個部門,手續複雜,且審批是否能通過也總是未知數。為了不再耽擱衛星的發射,未能通過審批的專案只得暫時擱置,等待下一顆衛星了。

除了衛星直播這一商業模式,馮侖對衛星的未來生意還有一些天馬行空的設想,比如將逝者DNA發送至太空以永久保存。

“目前因為審批還有一些限制,有很多有意思的事現在沒有做成,但是我們會繼續再努力。”這個充滿著想像和腦洞的團隊似乎是越挫越勇,他們打算從今年開始,每年開一次線下風馬牛大會。

“我們打算把全世界這種奇思怪想,腦洞大開的怪人邀請來中國,不按常態,隨便怎麼著,類似迷笛音樂節。然後將這些超乎常人的想像力的內容通過我們的媒體傳達出去,這也將成為我們獨特內容的一部分,以此來激發中國年輕人的創造力。”

專為記者打造的平臺

行業資訊 | 傳媒大咖 | 傳媒動態

微信勾搭小助理:lanjingzhuli商務合作:

上海:13262550281

北京:1851550309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