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操蛋的異地戀,後來都怎麼樣了……

1

如果可以選擇, 大概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和戀人之間被距離所阻隔。

你生病了他只能說多喝熱水不能說開門;吵架的時候一方賭氣關了機, 另一方就仿佛已經被拋棄了;每一次約會都是一場跋山涉水的“穿過大半個中國來睡你”……

愛情本身就自帶無數磨難和考驗, 再讓這些艱難和辛酸的瞬間被距離放大無數倍, 想想就是一件很殘酷的事。

但是, 無論你是否願意, 遠距離戀愛都已經成為了一種大勢所趨——互聯網和交通的高度發達, 讓地域之間的交流成本被無限縮小, 也讓人們的選擇範圍無限擴大。

當你正好認識一個各方面都非常符合你要求, 只是和你暫時不在同一個城市的異性時, 因為距離而放棄這段本可以充滿希望的愛情, 真的就是你想要的結局嗎?

人們發明了各種高速的交通工具和便捷的通訊工具, 讓科技發展到了令前人難以想像的程度, 也讓遠距離的溝通成本從鴻雁傳書變成微信秒回, 卻無法在面對愛情的時候變得更勇敢, 這其實也是一種悲哀。

更重要的是, 戀愛中“距離”的遠和近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異地戀的情侶也總有修成正果在同一座城市相聚的時候, 而原本朝夕相處如膠似漆的戀人也難免會因為某種意外天各一方——在美國已經有了相關的調查資料, 稱75%以上的伴侶都至少曾經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分離。

如何面對分離, 是所有相愛的人都必須學會的, 未雨綢繆的一課。

所以今天的這篇文章, 無論你是否正處於異地戀當中, 都希望你能認真看一看。

2

誠然, 距離會給兩個人的關係進展和維持帶來一定程度上的考驗, 但是“異地戀必分手”是一個情感世界中存在多年的誤解。

在普度大學的一項研究中顯示, 異地戀的分手率和非異地戀的分手率為27%和30%, 並沒有顯著差異。 甚至, 異地戀的分手率還要略低一些。

這種誤解的產生原因也非常顯而易見。

首先, 遠距離戀愛在常規的親密關係中是相對不那麼普遍的, 這種情感中的“新生事物”多少會讓人們感受到強烈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再加上“分離”原本就和人們在戀愛中渴望親密無間的訴求相違背,

就更進一步地加深了人們對這種戀愛模式的抵觸和反感。

與此同時, 如果一對異地戀的情侶分手了, 不管他們分手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人們的歸因機制都會下意識地將其歸結為“還不是因為是異地戀”。


距離會讓愛情的維持變得更辛苦, 需要的成本更高, 這是一個事實。

但是這並不構成“距離更容易扼殺愛情”的結論。

事實上, 很有可能是兩個人的溝通方式不夠, 也有可能是兩個人的性格不合拍又不願意彼此磨合共同成長, 還有可能是這段感情的開始就有一方是兒戲的態度……但是由於人們下意識對異地戀的排斥, 這一切最終都被簡單粗暴地歸因為“距離”作祟, 甚至因此得出“異地戀都不靠譜”的結論。

其實我們都聽說過一句話, 如果一個人聲稱他不讀書的原因是沒有圖書館, 那麼即使給他一座圖書館, 他也不會去讀書的——因為他從內心深處根本對讀書沒有足夠的熱情和渴望。

同樣, 如果一對戀人把戀愛失敗的原因一概歸咎於距離,

那麼即使他們的下一段愛情是24小時的朝夕相處, 也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出現新的問題。

因為他們永遠只能看到外界的阻礙, 卻看不到自己內心的囹圄。

3

有句話說, 距離之於愛情就像風之於火, 它會讓小火熄滅, 但也會讓大火熊熊燃燒。

這我很贊同——其實我看到過很多經歷過異地戀的情侶, 他們的愛情的確比普通的情侶要辛苦一些, 但是也有很多旁人難以企及的浪漫和堅韌。

距離在愛情中最顯著的正面作用在於, 它是一種“延遲滿足”。

《小王子》裡面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如果你說你在下午四點來, 從三點鐘開始, 我就開始感覺很快樂, 時間越臨近, 我就越來越感到快樂。 到了四點鐘的時候, 我就會坐立不安,我發現了幸福的價值,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

這種“知道你下午四點來”和“你隨便什麼時候來”的感受差異,就是“延遲滿足”與“即刻滿足”的差別——距離讓戀人們有所期待,他們的見面並不僅僅是普通情侶的約會,也是這種長期累積的期待最終的彙聚和爆發。

距離讓每一次相見都變成了儀式,給每一次擁抱和親吻都賦予了最大限度的意義,也讓每一個“下次再見”的約定變得尤為神聖。

“我們比大多數的戀人更有同舟共濟的目標感,因為我們很清楚我們需要共同戰勝的是什麼。”曾經有一位姑娘這麼跟我說,那時候她剛剛結束了三年多的異地戀,把一段愛情修成正果。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叫做《遠距離愛情》,男女主角有這樣一句臺詞:天各一方又如何,我在這邊,你在那邊,我們遠遠地相愛就是了。

之後,他們依靠手機和網路,展開了一場五味俱全的異地戀——故事的劇情算不上新穎,但是依然觸動了很多人。

這個世界上每一段愛情都在期待著相聚,但是在此之前,總有一些足夠勇敢的戀人,先承擔過孤獨、想念和分離。

這一切都讓他們真正相聚的那一刻,變得無比珍貴。

我就會坐立不安,我發現了幸福的價值,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

這種“知道你下午四點來”和“你隨便什麼時候來”的感受差異,就是“延遲滿足”與“即刻滿足”的差別——距離讓戀人們有所期待,他們的見面並不僅僅是普通情侶的約會,也是這種長期累積的期待最終的彙聚和爆發。

距離讓每一次相見都變成了儀式,給每一次擁抱和親吻都賦予了最大限度的意義,也讓每一個“下次再見”的約定變得尤為神聖。

“我們比大多數的戀人更有同舟共濟的目標感,因為我們很清楚我們需要共同戰勝的是什麼。”曾經有一位姑娘這麼跟我說,那時候她剛剛結束了三年多的異地戀,把一段愛情修成正果。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叫做《遠距離愛情》,男女主角有這樣一句臺詞:天各一方又如何,我在這邊,你在那邊,我們遠遠地相愛就是了。

之後,他們依靠手機和網路,展開了一場五味俱全的異地戀——故事的劇情算不上新穎,但是依然觸動了很多人。

這個世界上每一段愛情都在期待著相聚,但是在此之前,總有一些足夠勇敢的戀人,先承擔過孤獨、想念和分離。

這一切都讓他們真正相聚的那一刻,變得無比珍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